簡介
湖北省隨縣草店鎮位於隨縣北部,桐柏山南麓,淮河流域上游,版圖面積3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0570畝,草店鎮是特色經濟發展大鎮、農業強鎮,除水稻、油菜、花生外,最負盛名的是食用菌產業,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該鎮就開始種植香菇,並以盛產花菇而聞名全國。湖北隨州市草店鎮是神農故里,全國文明鄉鎮,鐵路公路發達方便,是香菇、黑木耳產地,又是結算地,年生產量千萬餘噸,有四十餘年的生產歷史,銷售到全國各地大中小城市,九十年代出口香港、日本、新加坡、東南亞等國家,形成了巨大交易市場,招來了無數的國內外老闆前來訂貨。
栽培史
隨縣產香菇歷史悠久,很早就有野生品種。1965年在大洪山綠水村,農民開始試驗人工點種獲得成功,全省在此首次召開了小型現場會,推廣此項技術。經過40餘年的發展,隨縣已成為香菇產業大市。年產香菇從70年代末的7.5噸、產值15萬元,上升到2008年的乾菇產量2萬噸,產值7.5億元。2008年香菇單一品種出口9700萬美元,成為全省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品種。隨縣香菇以優良的質量占據香港市場70%的份額。
形態特徵
香菇子實體單生、叢生或群生,子實體中等大至稍大。菌蓋直徑5-12cm,有時可達20cm,幼時半球形,後呈扁平至稍扁平,表面菱色、淺褐色、深褐色至深肉桂色,中部往往有深色鱗片,而邊緣常有污白色毛狀或絮狀鱗片。菌肉白色,稍厚或厚,細密,具香味。
幼時邊緣內卷,有白色或黃白色的絨毛,隨著生長而消失。菌蓋下面有菌幕,後破裂,形成不完整的菌環。老熟後蓋緣反卷,開裂。菌褶白色,密,彎生,不等長。菌柄常偏生,白色,彎曲,長3-8cm,粗0.5-1.5⑵cm,菌環以下有纖毛狀鱗片,纖維質,內部實心。菌環易消失,白色。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無色,橢圓形至卵圓形,4.5-7×3-4μm,用孢子生殖。雙核菌絲有鎖狀聯合。
特點
隨縣香菇尤以花菇質佳,其菌柄短壯,肉質肥厚,花紋明顯,美觀勻稱,香味濃郁。1990年在武漢召開的全國香菇評比會上,隨縣香菇奪得第一名。香菇是世界食用菌的佼佼者,被人們視為山珍。宋代就已是皇家享用的佳肴。香菇營養價值甚高,人體所需的八種胺基酸,香菇中就占有七種,是延年益壽的保健食品。香菇含鈣、鈉、磷等無機質及維生素B1、B2、B12,維生素D也相當高。香菇子實體內含有一種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成分,能防止動脈硬化和血管變脆,有益於肝臟。醫藥界認為香菇還具有防癌、抗癌功能。
栽培方法
生長發育
⑴溫度在潮濕的狀態下,擔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2-26℃。菌絲生長的溫度範圍在5-24℃,最適宜溫度24-27℃,但由於木材的保護作用,在氣溫低於-20℃的高寒山地或高於40℃的低海拔地區,菇木也能安全生存,菌絲不會死亡。香菇是低溫和變溫結實性的菇類。香菇原基在8-21℃分化,在10-12℃分化最好。子實體在5-24℃範圍內發育,8-16℃為最適。同一品種,在適宜範圍內,較低溫度(10-12℃)下子實體發育慢,菌柄短,菌肉厚實,質量好;在高溫(20℃以上)上子實體發育快,菌柄長,菌肉薄,質量差。在恆溫條件下,香菇不形成子實體。⑵水分在鋸木屑培養基中,菌絲生長的最適含水量是60-70%;在菇木中適宜的含水量是32-40%,在32%以下接種成活率不高,在10%-15%條件下菌絲生長極差。子實體形成期間菇木含水量保持60%左右,空氣濕度80-90%為宜。⑶ 營養香菇是一種木腐菌,主要的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等。菇木和培養基中的各種營養物質,只有溶解在水裡才能被香菇吸收利用。①碳源香菇菌絲能利用廣泛的碳源,包括單糖類、雙糖類和多糖類,糖濃度在1-5%比較好。②氮源香菇菌絲能利用有機氮和銨態氮,不能利用硝態氮和亞硝態氮。在香菇菌絲營養生長階段,碳源和氮源的比例以25-40:1為好,高濃度的氮會抑制香菇原基分化。在生殖生長階段,要求較高的碳。③礦質元素除了鎂、硫、磷、鉀之外,鐵、鋅、錳同時存在能促進香菇菌絲的生長,並有相輔相成的效果。鈣和硼能抑制香菇菌絲生長。④維生素類香菇菌絲的生長必須吸收維生素B1,其他維生素則不需要。適合香菇生長的維生素B1濃度大約是每升培養基100um。在段木栽培中,香菇菌絲分泌多種酶類分解木質素、纖維素、澱粉等大分子,從菇木的韌皮部和木質部吸收碳源、氮源和礦質元素。⑷ 空氣香菇屬好氣性菌類,足夠的新鮮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栽培環境過於鬱閉易產生畸形的長柄菇、大腳菇。⑸ 光線香菇是需光性真菌,強度適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個必要條件。但是,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研究表明:波長為380-540nm的藍光對菌絲生長有抑制作用,但對原基形成最有利。香菇子實體的分化和生長發育需要光線。沒有光線不能形成子實體,研究表明,40-7-lx的光照強度比較適宜。香菇原基在暗處有徒長的傾向,蓋小、柄長、色淡、肉薄、質劣。⑹ 酸鹼度適於香菇菌絲生長的培養液的pH值是5-6。pH值在3.5-4.5適於香菇原基的形成和子實體的發育。在段木腐化過程中,菇木的pH值不斷下降,從而促進子實體的形成。栽培技術
【1】菇場的設定較好的菇場應是避北風、向陽地、資源好,水源近,有樹蔭,多石礫,偏酸性的緩坡地。2)清理場地① 按照春夏之交能有三分疏露,七分蔭蔽的要求,砍低留高,以利於操作管理和場地的通風。② 清除場地的枯枝落葉、樹皮、樹根,以及場外圍數米內的腐朽之物,剷除雜菌、害蟲孳生地。③ 根據地形平整地,開壁人行行通道,清溝排漬等設施。④ 自然蔭蔽不足時,搭蓋蔭棚(高2m),或種植、種瓜,以利將來遮蔭。⑤ 菇場清理的最後一道工序,在地面撒上石灰,除蟲防蟻,抑制雜菌蔓延。【2】菇樹選擇及段木準備1)菇樹選擇可以用來栽培香菇的樹木不少於200種,絕大多數是屬於殼斗科、樺木科和金縷梅科的闊葉樹。菇樹必須具備以下條件:① 不含芳香油物質;② 樹皮厚薄適中,不易脫離,利於調溫調濕,減少雜菌侵染的機率;③ 木質適當堅實,邊材多,心材少,利於香菇菌絲體充分分解利用。2)樹徑和樹齡段木栽培香菇不宜選用過粗和過細的樹木,一般以直徑12-20cm較合適,樹齡10-25年為宜。樹皮較薄的樹,樹齡可以大些;樹皮較厚的樹,樹齡可小些。薄皮樹出菇快,但產菇菌蓋薄,菌肉鬆泡;厚皮樹出菇慢,但產菇質量好。幼齡木心材小,接種後出菇早,所產香菇較薄較小,且菇木易腐,持續產菇年限較短。3)段木準備:主要包括砍樹、原木乾燥和截枝等工作。① 適時砍樹提倡葉黃砍樹,也即是進入休眠階段。此時貯存養分最豐富,樹皮與木質部結合緊密,搬動時不易脫皮。已經砍伐的菇木稱原木。② 適當乾燥讓原木乾燥,實際上是調節段木的含水量,以利於接種後菌絲體定植和生長發育。不同樹種的含水量不同,因而乾燥的時間也不一致,常以乾燥後沒有萌芽力為度,或者以接種打洞時樹液不滲出為宜,此時的含水量約為40-45%。③ 截枝原木經適當乾燥後(當原木截面出現幾條短的裂紋時),就應及時剃枝截枝。截枝後的原木稱段木。段木長度以1.0-1.2m為宜,如有小枝丫,可在分叉處保留3-5cm切除枝丫,不可平切,以避免加大切口面積,增加感染機會。截枝後應儘快用5%新鮮石灰乳塗刷截面,防止雜菌從傷口侵入。品種選擇
⑴ 品種栽培的品種主要有:Cr02、Cr04、L26、香7、台香、武香1號、香菇867.香菇937等。⑵ 人工接種接種期:一般在氣溫為5~20℃均可接種。以月平均氣溫10℃左右的最適宜。一般情況下,長江流域宜在2月下旬至4月進行段木接種,最好在3月上旬完成;華南地區可在11月至翌年1月進行,最適接種期是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接種工具接種木屑菌種或棒形木塊菌種,均可用手電鑽或4-6磅重的鍾形打孔器打接種穴。接種方法及注意事項一般以行距6cm左右,穴距12厘米左右為宜。近兩端的穴,至少應距離斷面5cm,以防止雜菌入侵。穴直徑1.2-1.5cm,深1.5cm左右。穴要打成梅花形,過細的段木可採用螺鏇式打穴。接種穴打好後,要把菌種儘快接入,以防穴壁乾燥及雜菌侵入。一般要求當時打穴,隨時接種,每穴的接種量為穴深的80%為宜,一般1m3的段木,需15-20瓶750ml的菌種。接種後,立即用蠟塗封,或用與穴口大小一致的木塊蓋上,用錘敲平,防止雨水和雜菌蟲害侵入,減少穴內水分蒸發,保護菌絲生長。
上堆發菌
接種後的段木應及時放到室內或室外選好的菇場上堆放,段木上堆後,應保持堆放場的溫度為10-15℃,段木的含水量為50-60%。堆放的方式。⑴直立式:木接種到定植成活階段,約需20-30天可採用直立式,並於冬春季節進行。⑵井疊式:宜於多雨季節或場地較濕的環境。⑶蚣式:宜於在乾熱季節或偏乾的情況下採用。⑷瓦式:通風較差的多濕場地,或菇木較少而場地坡度較大時採用。菇木堆放
菇木堆放後,需要加強管理,創造一個適合香菇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形成的良好條件,堆放期間的管理是決定香菇栽培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它關係到菌絲的成活率和第一批菇發生的遲早,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⑴ 保濕保溫接種後,由於菌絲被弄碎,使菌種的生活力突然下降,對環境適應力也有所減弱,為使受傷的菌絲迅速恢復生長,儘快伸入到菇木中,必須進行保溫保濕。如發現菇木樹皮開裂翹起,甚至菇木開裂,應儘快增加蔭蔽度,澆水保濕。要求空氣濕度60-70%,溫度為15-25℃。⑵ 檢查菌種成活率堆放兩周左右,已見菌絲從接種穴裂縫中長出,形成一個白色圈,表示菌絲已成活定植,如一個月內還未出現白圈,必須揭開接種蓋觀察菌絲情況,採取補充水分或加強通氣或提高溫度來促進菌絲成活,如發現死穴需補種。⑶ 翻堆由於各層菇木所受溫度、濕度不同,含水量容易發生變化,如果不翻堆,就會使菌絲生長不均勻。因此,接種後,每隔2-3周要進行翻堆一次,把上下左右里外互相調換一次位置。在翻堆時,還要根據氣溫的變化、雨量多少及樹皮厚薄,相應改變堆放形式,以利菌絲生長。同時,乾旱時應結合翻堆進行澆水保濕。⑷ 遮蔭菇木堆放好後,必須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進行遮蔭,避免陽光直射,藉以保持菇木的含水量,雨水多時還需做好防濕工作,勿使菌絲淹死。⑸ 防止雜菌和蟲害在自然條件下栽培香菇,要儘量防止雜菌和害蟲的為害,需要採取相應措施,減少其發生。如結合翻堆進行菇場消毒,除去周圍的雜草,調節空氣和水分等,以保證香菇菌絲的迅速生長,而不利於雜菌的繁衍為害。子實體產生
⑴ 起架時間段木接種後,菌絲的生長速度因菇木大小、樹種、堆放和管理情況不同而有差別。在溫暖地區,一般冬末春初接種的,經過春、夏、秋三季,約8-9個月,菌絲基本發育成熟;但在寒冷地區或者菇木過大,菌絲要經過兩個夏天,才能發育到出菇的程度,約在立冬前後(11月7號前後),當氣溫下降到月平均14-16℃時,菇蕾才相繼出現,這時應將菇木移到適於子實體形成的場所(應具有6-7成蔭蔽,空氣相對度以75-90%為宜),把菇木起架,讓其出菇。香菇架木要適時,如果架木過早,氣溫過高,濕度太低等管理不善,菇木容易乾燥脫皮;架木過遲,會影響子實體產生,降低產量。一般地用刀背或手指敲打菇木樹皮時,發生的聲音為濁音或樹皮組織鬆軟、粗糙不平或瘤狀突起、皮下呈黃色或黃褐色,且有香菇味者,表明菇木內菌絲髮育成熟,已具有子實體產生的基礎,應及時轉入出菇場,同時將長有雜菌或長出新枝的菇木剔去。⑵起架方法先打好木樁,離地65cm左右放上橫木,菇場環境潮濕的可架高些,環境乾燥可架低些。橫木長短隨地形而定,兩側呈人字形,交錯排列,菇木間距10cm以上,便於子實體形成和採收。⑶ 出菇期間管理菇木散放後,菇木含水量減少,冬天往往雨水少,濕度低,難以滿足出菇所需的水分。因此,在架木前,應先補足水分,然後起架,這時因為菇木集中,給水也方便,還可以減少水分流失。菇木的補水有浸水和噴水兩種方法。前者把菇木浸在水中8-12小時即可,此法省水省時,出菇整齊,但勞動強度大,且菇木損耗大,浸水時不宜用流水浸,以避免養分損失;後者需連續補水4-6天,每天間歇性噴灑3-6小時。注意事項:① 菇木補足水分後,如遇氣溫偏低(10℃以下),必須保溫在20℃左右,保濕在85%以上,進行催蕾,待菇蕾大量長到黃豆大小時,才散堆架木。② 補充水分時不要選在氣溫十分乾燥的時候,最好是一次補足。當第一批菇採收後,不能馬上補水,讓菇木乾燥一段時間(1-2個月),再補水進行第二次催蕾,這樣可使菌絲受到刺激,促進分化。采菇後管理
段木栽培香菇具有一次性接種,多年出菇的特點。出菇多在春、秋兩季。當菌傘尚未完全展開,即菌蓋邊緣尚稍內卷,菌膜剛破裂時,是採收的最適期。其產量可達10-15斤/m3。菇木經過幾個月的子實體生長發育,原來積累的營養物質大多發育成香菇。為了第二年生產高產優質的香菇,需繼續恢復生長積累物質。因此,在香菇採收期結束後,儘快地恢復菌絲長勢,積累營養物質。在菇木採收完後,將菇木移回堆放場,重複前面的過程,即堆放、補水、起架等。採收及分級
⑴ 採收一般待菇蓋展開70-80%時,菇蓋的邊緣仍然內卷,菌褶下的內菌膜才破裂不久就得採收,此時菇形、菇質、風味均較優。若待菌蓋90%展開才採收,由於香菇採收後的後熟較明顯,菇蓋仍會展開,影響香菇等級。如待菌蓋全展開,烘烤後菇蓋邊緣出現向上翻卷,形成薄菇,菇柄纖維增多,菇質較差。⑵ 分級菌絲一經形成子實體,即使處於較高或較低的溫度均能生長發育,但品質有所不同。如在20℃以上較高的溫度下,香菇生長雖然快,但肉薄、菌蓋易開,菌柄較長,品質差,俗稱“香信”。溫度較低,香菇生長較慢,但肉厚,菌蓋難開,菌柄較短,品質較好,特別是在12℃以下,香菇生長緩慢,一般形成柄短肉厚的“冬菇”。子實體形成的初期,如遇天氣乾燥或霜凍的襲擊,一般不會繼續生長,甚至死亡,但子實體長到約2cm以上,再遇上上述環境條件,菌蓋表面會龜裂成花紋,這樣的香菇品質最好,稱為“花菇”。低溫或變溫對子實體的形成起著良好的刺激作用,如在快要出菇前,遇上0℃左右的低溫(下雪更為理想),然後轉暖,或天氣忽冷忽熱,以15℃為中心,每日溫度在5-20℃之間上下變化,或日間溫度較高(20℃),夜間溫度較低(10℃),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都會形成優質的花菇或冬菇。從生產的角度來言,溫度最好在15-18℃,或日間20℃,夜間10℃,這樣的溫度生長既快,產量高,質量也好。代料香菇栽培
【1】香菇代料栽培的意義食用菌人工栽培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人為地創造對香菇菌絲和子實體發育有利,而對其他雜菌生長不利的環境條件的過程。香菇代料栽培即源於此理。香菇歷來都是被局限在少數地區用段木或原木進行栽培,由於受到樹木、地區、季節的限制,發展速度很慢。自上海栽培成功並大面積推廣木屑栽培法以來,為發展香菇生產,開闢了一條新途徑,代料栽培得以迅速發展。所謂代料栽培,就是利用各種農林業副產物為主要原料,添加適量的輔助材料,製成培養基,來代替傳統的栽培材料(原木、段木)生產各種食用菌。代料栽培的優點:首先是可以廣開培養料來源,綜合利用農林產品的下腳料,把不能直接食用、經濟價值極低的纖維性材料變成經濟價值高的食用菌,節省了木材,充分利用了生物資源,變廢為寶。其次是,可以有效地擴大栽培區域,有森林的山區可以栽培,沒有森林資源的平原及沿海城鎮也可以栽培,適於家庭中小型栽培,更便於工廠化大批量生產,為擴大食用菌的生產開闢了新的途徑。同時,由於採用代料栽培的培養基可按各種食用菌的生物學特性進行合理配製,栽培條件(如菇房)比較容易進行人工控制,因此產量、質量比較穩定,生產周期短(從接種出菇,僅需要3~4個月,至採收結束10~11個月),資金收回快又可以四季生產,調節市場淡旺季,滿足國內外市場需要。一般每1000斤木屑或棉籽殼等代料栽培,可收600~800斤鮮菇,從產品質量及其經濟效益看,都超過段木生產,是栽培香菇行之有效的途徑。代料栽培的原料:用來栽培香菇的主要代用料是闊葉樹木屑、部分針葉樹木屑(如:柳、杉、紅松)以及刨花、紙屑、棉籽殼、廢棉、甜菜渣、稻草、玉米稈、玉米芯、麥草、高粱殼、花生殼、穀殼等。此外,許多松木屑用高溫堆積發酵或攤開晾屑的辦法,除掉其特有的松脂氣味;亦可用來栽培香菇。【2】代料塊栽香菇的技術措施⑴生產流程⑵培養基的配製香菇體菌種的培育,一般有孢子分離法、組織分離法和蒸水分離法三種。孢子分離法是有性繁殖,菌種生活力強,但變異率高,一般難掌握,選育新品種時可採用此法。組織分離法及菇木分離法系無性繁殖,種性比較穩定、而且簡便易行,生產上套用較多。<1>培養基配製的原理培養基是香菇菌絲體生長發育的基質、可以提供香菇菌絲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水分、碳源、氮源、各種元素和生長因素,使菌絲體能正常、健壯地生長。a.水分:香菇菌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水分不僅是菌絲細胞原生質的主要成分,而且菌絲的一切生理活動均需在有水的情況下進行。因此,在配製各級培養基時,均要加入一定量的水分。b.碳源:單糖(葡萄糖)、雙糖(蔗糖、麥芽糖)、多糖(澱粉)都是香菇菌絲能夠利用的有機碳源。一般來說,碳素是菌絲細胞中有機物的基本元素,並且也是能量的來源。c.氮源:氮素是構成菌絲細胞中的蛋白質和核酸的主要元素,而蛋白質和核酸又是細胞質和細胞核的重要成分,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的生理作用。有機氮(胺基酸、蛋白質、尿素)和氨態氮(硫酸銨)都是菌絲細胞氮的來源。d.無機鹽類:菌絲所需的無機鹽類數量很少,但在其生命活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在配製培養基時,要加入少量的磷、鉀、硫、鈣、鎂等。培養基中加入磷酸二氫鉀、硫酸鎂、硫酸鈣等,可滿足對上述元素的要求。e.生長因素:能調節香菇菌絲代謝活動的微量有機物,稱之為生長因素。一般用作碳源的天然成分,如馬鈴薯、麥芽汁、麩皮、米糠等都含有豐富的生長因素,無需另加。維生素B1可促進香菇菌絲生長,制斜面培養基時可加入少量。f.凝固劑:常用的凝固劑為瓊脂(洋菜),是由石花菜提制而成。培養基中各種營養物質的比例對香菇菌絲生長的影響很大。要根據香菇菌絲生長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要按比例配製。要注意對培養基pH值的調節。<2>;培養基配製的方法香菇菌種分為母種、原種和栽培種三種。a.母種培養基的製作配方:馬鈴薯 | 200克 |
葡萄糖 | 20克 |
瓊脂 | 18~20克 |
水 | 1000毫升 |
pH值 | 5.5~6 |
鋸木屑 | 78% |
米糠(或麩皮) | 20% |
蔗糖 | 1% |
硫酸鈣(石膏粉) | 1% |
水 | 適量 |
棉籽殼 | 40% |
鋸木屑 | 40% |
麩皮或米糠 | 20% |
蔗糖 | 1% |
石膏粉 | 1% |
水 | 適量 |
質量規定
標準品為符合衛生指標NY 5095-2006《無公害食品食用菌》,理化指標和感官指標符合GH/T1013-1998的二級厚菇質量指標如下:技術要求 | 項目 | 二級厚菇質量指標 | 檢驗依據 |
衛生指標 | NY 5095-2006《無公害食品食用菌》 | ||
感官指標 | 顏色 | 菌蓋淡褐色至褐色,菌褶黃色 | GH/T1013-1998 |
菌蓋厚度/cm ≥ | 0.5 | ||
形狀 | 扁半球形稍平展或成傘形規整 | ||
開傘度/分 ≤ | 7 | ||
大小/cm | 3.0~4.0 | ||
菌柄長度cm | |a|≤0.8 | ||
氣味 | 香菇特有香味,無異味 | ||
殘缺菇/% ≤ | 2.0 | ||
碎菇體/% ≤ | 0.5 | ||
褐色菌褶菇、蟲孔菇 % ≤ | 1.0 | ||
雜質/% ≤ | 1.0 | ||
不允許混入 | 帶泥菇、霉變菇、活蟲體、動物毛髮和排泄物、金屬物、礦物質 | ||
理化指標 | 水份,% ≤ | 13 | |
粗蛋白,% ≥ | 15 | ||
糖分,%≥ | 40 | ||
粗纖維,% ≥ | 6 | ||
灰分,%≤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