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簡介
代料栽培是利用各種農副產品,如木屑、蔗渣、棉子殼、稿稈等作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麥皮、米糠、餅粉等輔助料, 配製成培養基以代替傳統的木材栽培香菇。代料栽培的原料 來源充足,方法簡便,成本低,收益快,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 栽培技術。 目前,代料栽培香菇的方式很多,有塑膠袋栽培,熟料開 放式栽培和菌磚栽培等形式。而以菌磚栽培最為普遍,茲以 菌磚栽培為例介紹如下: 菌磚栽培的程式和工藝流程可概括如下。
栽培方法
栽培時間
確定栽培時間,因品種和各地氣候條件不同而有差異。目前菌磚栽培大多採用上海農科院所篩選的優良菌種一“7402”號,這一菌種出菇快,菇期長,產量高。在5~20℃的氣溫下,均能形成子實體。一般於六月上旬開始製備原種。八月進行菌絲培養,十月上、中旬挖瓶壓磚。十一月下旬開始出菇,至次年五月採收結束。
培養料配製
木屑或蔗渣78% 麥皮或米糠 20% 蔗糖1% 石膏粉 1%
按上述配方稱取各原料混合,加適量的水拌勻,含水量 65%左右,pH植調至5.5~6,然後裝入廣口瓶或聚丙烯塑膠薄膜袋中,經高壓滅菌後,冷卻備用。
接種培養
將經滅菌的料袋或料瓶移入無菌室或接種箱中,以無菌操作接入原種。每瓶原種可接種70~80瓶(袋)。 接種後把料瓶或塑膠袋及時搬進培養室,在23~26℃條件下培養。因這時大多氣溫高,要儘量設法降溫,不宜超過26℃。培養期間應注意觀察菌絲生長和雜菌發生的情況,遇不良情況,及時採取措施加以克服。一般經過50~60天的培養,菌絲布滿全瓶並達到生理成熟就可挖出壓磚。
壓制菌磚
溫度降到25℃以下時,就可把培養好的菌絲體連同培養基從瓶內挖出。挖瓶時,先把瓶面的老化菌被挖去,然後整塊挖出,儘量不要挖得太碎,有利壓磚後菌絲恢復生長。壓磚時用一個長45厘米,寬25厘米,高5~6厘米的活動木框,放於栽培架的塑膠薄膜上,將挖出的菌絲培養料倒入,整平,用手心或木板壓實,邊緣壓緊些,以利成形。每塊相距3~4厘米,保持良好通風。放滿一層架後,立即覆蓋塑膠薄膜以利保溫保濕培養。
管理
壓磚後,溫度要控制在20~25℃範圍,3天后表面萌發出白色純菌絲,並逐漸癒合,7~10天菌磚表面慢慢由白色變為 淡褐色至棕褐色,成為一層保護膜而連結成塊。這期間管理上要注意,壓磚後一周內勿掀動薄膜,只在出現26℃以上的高溫、表面產生黃色小水珠時,才掀動薄膜降溫。這樣既可防止菌絲徒長,又能控制雜菌蔓延。一周后可揭膜通氣,其次數視氣溫而定,高溫時早晚各一次,20℃以下,可數天一次,兩周后,出現紅褐色積水時,必須用潔淨的紗布擦乾。但不能移動菌磚,以免底層積水;造成褐色菌膜增厚影響出菇。
菌磚表面變色同出菇關係極為密切,據試驗觀察,表皮深褐色出菇較遲且稀。但朵大;黃褐色,出花早、密、朵中等,產量較高;灰白色,出菇早也密.但朵小質量差。一般變色快慢、深淺,除品種不同外,與菌齡、溫度、基質、光線等有密切關係。故培養中應注意掌握好這些條件。
一般管理得當,條件適宜,壓磚後一個月就能出菇。出菇後菌磚應排成“人’字形,以擴大出菇面。並注意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其他注意事項
l. 補充水分 前期菌磚含水量保持60%左右,能滿足開頭幾批出菇對水分的要求,故不用直接噴水。只提高菇房的空氣相對濕度。而中期菌磚逐漸乾燥,可視天氣而定,於菌磚上噴些霧化水,以提高濕度。一般出菇後空氣相對濕度應保 持85%~95%之間。後期菌磚更為乾燥,而表面菌膜又厚又硬,噴水難以吸入,應改用浸水的辦法使其充分吸水。一般在20℃時浸水8~12小時,使含水量達50%~55%,然後置於架上繼續出菇。採收一批後再同樣進行浸水處理,直到出菇結束。
2. 通風降溫 出菇期中,室內要保持空氣新鮮,特別早期和末期,氣溫較高,不適合出菇要求,而且容易引起雜菌為害,所以晚上要開窗通風降溫。
3. 防除雜菌 栽培過程菌磚常被綠霉污染為害,主要來自菌種、菇房和用具消毒不徹底,以及室內高溫悶熱造成,除嚴格做好栽培管理過程中的消毒工作外,當出現綠霉污染時應採取措施加以防治。如剛壓菌磚菌絲尚未癒合時,出現綠霉,應先加強通氣降溫,待癒合後再用石灰水清液擦洗,以改變酸鹼度,控制其生長蔓延。如果已深入菌磚內,可挖除感染部位,再行補種。個別污染嚴重的菌磚可移到室外,用清水沖洗,晾乾2~3天,把感染部位挖去補種或切除,方可搬回栽培室培養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