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文名稱:碳源英文名稱:carbonsource定義1:一個碳貯庫,它向其他碳貯庫提供碳,因此貯量隨時間減少。所屬學科: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大氣化學(二級學科)定義2:有機碳釋放超出吸收的系統或區域。如熱帶毀林、化石燃料燃燒等。所屬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全球生態學(二級學科)。
說明
碳源carbonsource 是微生物生長一類營養物,是含碳化合物。碳源是指產生二氧化碳之源。自然界中碳源主要是海洋、土壤、岩石與生物體。另外,工業生產、生活等都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它們都是主要的碳排放源。這些碳中的一部分,累積在大氣圈中引起溫室氣體濃度升高,打破了大氣圈原有的熱平衡,導致全球變暖。另一部分則儲存在碳匯中。
通俗地說,碳匯主要是指森林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說是森林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有資料說,森林面積雖然只占陸地總面積的1/3,但森林植被區的碳儲量幾乎占到了陸地碳庫總量的一半。所以,森林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與氣候變化有著直接的聯繫。
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減緩了溫室效應。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森林的碳匯作用。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長的重要營養物質。植物可以將葉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部輸送上來的水分,在光能作用下轉變為糖和氧氣。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並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成有機物,為生物界提供枝葉、莖根、果實、種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質和能量來源。這一轉化過程,就形成了森林的固碳效果。森林的生長可以吸收並固定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的吸收器、貯存庫和緩衝器。反之,森林一旦遭到破壞,則變成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源。
濕地的作用同樣重要。由於水分過於飽和的厭氧的生態特性,濕地積累了大量的無機碳和有機碳。濕地中的微生物活動相對較弱,植物殘體分解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十分緩慢,因此形成了富含有機質的濕地土壤和泥炭層,起到固定碳作用。如果濕地遭到破壞,濕地的固定碳功能將減弱,同時濕地中的碳也會氧化分解,濕地就會由"碳匯"變成"碳源",加劇全球變暖的進程。
常用的碳源有糖類、油脂、有機酸及有機酸酯和小分子醇。根據微生物所能產生的酶系不同,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不同的碳源。碳源對微生物生長代謝的作用主要為提供細胞的碳架,提供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提供合成產物的碳架。碳源在製作微生物培養基或細胞培養基時有重要的作用,為微生物或細胞的正常生長,分裂提供物質基礎。碳源是指二氧化碳氣體成分從地球表面進入大氣(如地面燃燒過程向大氣中排放CO2),或者在大氣中由其他物質經化學過程轉化為二氧化碳氣體成分(如大氣中的CO被氧化為CO2,對於CO來說也叫源)(IPCC,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