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是雲南省普洱市下轄縣之一,縣境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地處哀牢山和無量山之間。 鎮沅縣城恩樂鎮距省會昆明447公里。鎮沅縣總面積4136.81平方公里,截止到2013年,鎮沅縣轄4個鎮、5個鄉。 2010年,鎮沅縣總人口為208606人,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1969人,占總人口的53.67%。2013年,鎮沅縣實現經濟總量34.1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6.7:24.5:28.8。2017年獲“國家園林縣城”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鎮沅”為傣語音譯寫法, 傣語漢譯的“鎮”、“遮”、“姐”、“景”、“清”是“城鎮”之意,“沅”、“野”、“也”是“糧倉”之意,“鎮沅”意為“糧倉城”。

前109年以前,今鎮沅縣境屬傣族古國“勐達光”(漢譯“哀牢國”)屬地。

前109年,漢朝征服滇國及昆明、嶲等部族設定益州郡,將勢力伸入“勐達光”(哀牢國)境內設縣(據點),“勐達光”忙於應對漢朝、放棄部分屬地;今鎮沅縣境為當地傣族土目自治領地。

69年,“勐達光”(哀牢國)歸附漢朝、故地設永昌郡;今鎮沅縣境屬永昌郡。

225年,蜀漢分建寧、越雋、永昌三郡地置雲南郡;今鎮沅縣境屬雲南郡。

271年,西晉將建寧、興古、雲南、永昌四郡合置寧州;今鎮沅縣境仍屬雲南郡。

420年,東晉滅亡,之後的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等中國內地王朝逐步退出雲南高原,陳(南朝)代梁(南朝)後,中國內地王朝徹底放棄雲南高原; 今鎮沅縣境為傣族土目自治領地。

738年,“勐舍”(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龍”(漢譯“南詔國”);765年,“勐舍龍”在“勐谷”(景東盆地)設銀生節度、統轄“勐谷”及其以南地區,“領有銀生城、開南城、威遠城、奉逸城、利潤城、茫乃道、柳追和城、撲敗、通遺川、河普川、大銀孔等地”;今鎮沅縣境屬銀生節度柳追和城。

937年,前“勐舍龍”(南詔國)漢裔官員段思平率部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國,沿“勐舍龍”舊制在“勐谷”設銀生節度;1096年,大理國廢節度、都督等軍事轄區,設八府、四郡、四鎮;今鎮沅縣境先屬銀生節度、後屬威楚府。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1254年,大蒙古國滅大理國;1 274年,元朝(原大蒙古國)在大理國故地設雲南等處行中書省,裁萬戶、千戶、百戶等軍事轄區,設路、府、州、縣等行政區,威楚萬戶改設威楚路; 今鎮沅縣境屬威楚路開南州、威遠州。

1331年,元朝將威楚路所轄開南州、威遠州析置景東軍民府,析開南州、威遠州相鄰地區設乾遠州,授“勐谷”傣族土目為景東軍民府土知府,領開南(今景東縣、南澗縣、南華縣小部、雙柏縣小部)、威遠(今景谷縣、寧洱縣小部、思茅區小部)、乾遠(今鎮沅縣、墨江縣小部、新平縣小部)3州;今鎮沅縣境屬景東軍民府幹遠州。

1343年,瑞麗江河谷盆地崛起的“勐卯弄”(漢譯“麓川國”)擊敗元軍、趁勝追擊到“勐嶲”(漾濞江河谷),“勐谷”傣族土目(景東軍民府土知府)聞風歸附“勐卯弄”;今鎮沅縣境屬“勐卯弄”之“勐谷”。

1355年,“勐卯弄”(麓川國)歸附元朝、其控制區域設平緬宣慰司;今鎮沅縣境屬平緬宣慰司“勐谷”地。

1382年,“勐谷”傣族土目俄陶背叛“勐卯弄”(麓川國)歸附明朝、其地分設景東州、順寧州、威遠州等行政區;1384年,“勐卯弄”迫於壓力也歸附明朝、其地設麓川平緬宣慰司,景東州、順寧州、威遠州也分別升級為府;1385年,“勐卯弄”為懲罰俄陶的背叛、出兵征討“勐谷”,俄陶敗逃大理府白崖川求救於明朝;1388年,“勐卯弄”軍在定邊之戰中敗於明軍,被迫與明朝講和;明朝仍置麓川平緬宣慰司、“勐谷”仍歸其節制,俄陶也在明朝力保下回“勐谷”;今鎮沅縣境屬麓川平緬宣慰司。

1399年,麓川平緬宣慰使思倫法去世,“勐谷”傣族土目趁機脫離麓川平緬宣慰司,明朝復設景東府,但轄地比之前縮小;1402年,析麓川平緬宣慰司地設鎮沅州(今鎮沅縣按板鎮及周邊);1403年,析麓川平緬宣慰司地設者樂甸長官司(今鎮沅縣樂恩鎮及周邊);1406年,鎮沅州升為鎮沅府;今鎮沅縣境分屬者樂甸長官司與鎮沅府。

1412年,鎮沅府東南增設祿谷長官司(今鎮沅縣古城鄉與墨江縣新撫鄉)、歸鎮沅土知府節制。

1659年,清軍攻下雲南後,仍沿明制設設鎮沅府、領祿谷長官司。

1727年,鎮沅府世襲傣族土知府刀瀚被清廷逮捕,鎮沅府改土歸流;同年,鎮沅府所轄祿谷長官司、雲南行省所轄者樂甸長官司改土歸流,轄地合設恩樂縣,劃屬鎮沅府。

1730年,清朝在行省之下設道,鎮沅府屬迤東道;1735年,直隸威遠廳降為散廳,劃歸鎮沅府;鎮沅府所轄壩朗、壩木、壩痴等地劃予元江府;1766年,鎮沅府改屬迤南道;1770年,鎮沅府降為鎮沅州、直隸迤南道,原鎮沅府所轄威遠廳劃歸普洱府;1840年,恩樂縣、鎮沅州合併為直隸鎮沅廳(廳治恩樂縣舊址),屬迤南道。

1913年,民國政府改鎮沅廳改為鎮沅縣,屬迤南道(先改滇南道、後改普洱道);1929年,民國政府裁道,縣一級行政區由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專員管轄,鎮沅縣先後歸第十二區、第十五區、第十區、第一區、第四區、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管轄。

1950年3月,鎮沅縣成立人民政府,隸屬寧洱專區;1951年4月,寧洱專區改為普洱專區,鎮沅縣屬普洱專區;1953年3月,普洱專區改為思茅專區,鎮沅縣屬思茅專區。

1959年1月,鎮沅縣新撫公社(面積968平方千米)劃歸墨江縣。

1960年9月,裁撤鎮沅縣,轄地分別劃歸景谷縣、景東縣、墨江縣、新平縣;公元1962年3月,劃歸景谷縣、景東縣的原鎮沅縣轄地恢復鎮沅縣。

1970年,思茅專區改為思茅地區,鎮沅縣屬思茅地區。

1990年,撤銷鎮沅縣、設立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2001年,撤銷勐大鄉、設立勐大鎮。

2003年,撤銷思茅地區、設立地級思茅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屬思茅市,共轄3個鎮(恩樂、按板、勐大),8個鄉(振太、里崴、田壩、古城、三章田、九甲、者東、和平),109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

2006年,三章田鄉、者東鄉合併為者東鎮,鎮政府駐原者東鄉政府;撤銷里崴鄉、轄地併入勐大鎮,鎮政府駐地不變。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2007年,思茅市更名為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屬地級普洱市。

行政區劃

鎮沅縣轄4個鎮(恩樂鎮、按板鎮、勐大鎮、者東鎮),5個鄉(田壩鄉、古城鄉、振太鄉、九甲鄉、和平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部,跨東經100°21’至101°31’、北緯23°24’至24°22’之間,東接新平,東南與墨江、普洱毗鄰,西隔瀾滄江與臨滄相望,南連景谷,北與景東、雙柏接壤。鎮沅總面積4136.81平方公里。

地形

鎮沅地處雲南省高原西南部,雲貴高原西側。地勢可概括為:“四河(者乾河、恩樂河、勐統河、景谷河)流經兩山下(哀牢山、無量山),北高南低高差大,河谷只有兩小壩(恩樂、勐統),形似東馳一駿馬”。

鎮沅縣處於橫斷山脈縱谷區東南余梢,雲嶺余脈的哀牢山和無量山縱貫全境,與河流相間,構成北高南低、北向南走的“五穀五嶺”地貌輪廓。鎮沅平均海拔1376米。氣候

鎮沅縣歸屬亞熱帶季風區內,地貌複雜,氣候垂直差異突出,形成熱帶、亞熱帶、暖溫帶3種氣候類型。

氣候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降水充沛但全年降水不勻,雨季、乾季分明,冬春乾旱,夏秋洪澇;2、地貌複雜,山高谷深,“五穀五嶺”的地貌基本輪廓導致氣候垂直變化突出而水平變化微小,具有典型的“立體氣候”特點;3、高溫多雨同季,低溫乾旱同期;積溫偏低但有效性高;降水不勻但有效降雨量多;水熱條件相配合較好,但光照及太陽總輻射與水熱條件之間不夠協調;4、有低緯度山區氣候特點,年溫差小,冬暖春早,晝夜溫差大。

自然資源

土地土壤

截止到2007年,鎮沅縣共有耕地38.2萬畝,其中水田13.1萬畝,旱地25.1萬畝。鎮沅土壤分10個土類,15個亞類,34個土屬,51個耕地土種。其中:暗棕壤和黃棕壤占鎮沅土地面積的17.68%;黃壤占7.47%;紅壤占23.9%;赤紅壤占19.3%;磚紅壤占1.3%。

生物資源

鎮沅縣是國內一類林區縣,截止到2007年,鎮沅縣有林地面積397.5萬畝,有活立木蓄積量211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7%,國家一、二、三類保護植物23種;有草場228萬畝,牧草94科455種;有野生動物519種,其中有國家一、二、三類和省級一、二類保護動物黑長臂猿、虎、豹等30餘種;中藥材主要有石斛、何首烏、龍膽草、防風、續斷等56科123種。

礦產資源

鎮沅縣 鎮沅縣

鎮沅地處哀牢山、無量山礦帶,礦藏資源豐富。截止到2007年,鎮沅縣金屬礦藏主要有:金、銀、銅、鐵、鋁、鉬、鎳、銻等。非金屬礦藏主要有:鹽、煤、石灰石、石膏、石棉、石英石、花崗石、瓷土等。其中鎮沅金礦是滇西南黃金儲量最多的金礦,系國家級的黃金生產基地,已探明黃金遠景儲量達100噸,居雲南省第一、中國第五位,僅開採3噸多;鹽礦儲量為4.2億噸,煤礦儲量為1232萬噸,按開採規模還可開採170餘年,是普洱市的豐鹽富煤縣。

水能資源

截止到2007年,鎮沅縣鎮沅有大小江河190餘條,水利資源總流域面積413。68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28。38億立方米,開發利用的僅為可占可開發量的19%。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1.3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46萬人,城鎮化率35.00%;人口出生率12.79‰;死亡率6.09‰;自然增長率6.70‰。戶籍人口:全縣戶籍總人口213464人,其中:男性113330人,女性100134人;少數民族人口121406人,占總人口的56.9%。

民族

2010年,鎮沅縣總人口中,漢族人口為96637人,占總人口的46.33%;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11969人,占總人口的53.67%。其中超過1000人的少數民族分別是:彝族人口為54826人,占總人口的26.28%;哈尼族人口為25394人,占總人口的12.17%;拉祜族人口為17906人,占總人口的8.58%;傣族人口為8875人,占總人口的4.25%;回族人口為2127人,占總人口的1.02%;白族人口為1558人,占總人口的0.75%。

經濟

綜述

2017年,鎮沅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1257萬元,比上年增長11.0%,比全國6.9%的增速高4.1個百分點,比全省9.5%的增速高1.5個百分點,比全市10.5%的增速高0.5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7480萬元,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157780萬元,增長16.3%;第三產業增加值155997萬元,增長11.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40.8:29.0:30.2調整為38.6:30.9:30.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24025元(按年平均匯率折合3606美元),比上年增長10.5%。

全縣共有註冊登記個私經濟8854戶29640人。其中個體經營戶6964戶11476人;私營企業1541戶9615人;農民合作社349戶8549人。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227263萬元,同比增長11.2%,占GDP比重達44.5%,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對全縣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46.0%。

全縣全社會勞動者就業12.828萬人,比上年增加0.048萬人,同比增0.38%。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16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283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85人,開發公益性崗位203個,新增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3652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84%,比上年下降0.51個百分點。

全縣累計完成財政總收入58763萬元,同比增0.3%。縣級地方財政總收入(含基金)39944萬元,同比減6.8%,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8566萬元,同比增6.2%;其中:增值稅6293萬元、營業稅50萬元、企業所得稅966萬元、個人所得稅653萬元、菸葉稅7745萬元。全縣累計完成地方財政總支出231086萬元,同比增13.2%;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7191萬元,同比增14.6%,其中:教育支出42149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4416萬元、醫療衛生和計畫生育支出33681萬元、節能環保支出2341萬元。

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9706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4072萬元,同比增長37.9%。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349個,同比增長74.5%,其中新開工項目273個,同比增長79.6%。按產業分: 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1862萬元,同比增長5.9%;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4687萬元,同比增長11.0%;第三產業完成投資550511萬元,同比增長41.1%。

第一產業

2017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35344萬元,同比增6.4%。其中:種植業產值156912萬元;林業產值73013萬元;牧業產值87489萬元;漁業產值12050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880萬元。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01000萬元,同比增6.4%。

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22787畝,比上年減少4213畝,減幅0.8%,糧食產量達到124014噸,比上年增產1414噸,增長1.2%。其中,夏糧產量21959噸,增1.6%;秋糧產量102055噸,增1.1%。全年穀物產量116317噸,增1.5%。其中,稻穀產量29937噸,減18.7%;小麥產量10882噸,增6.0%;玉米產量74973噸,增12.4%。

完成烤菸播種面積94000畝,同比減14.2%;咖啡種植面積17967畝,同比增0.2%;油料播種面積30292畝,同比減14.7%;年末實有茶園面積85761畝,同比增2.3%;甘蔗播種面積7945畝,同比減1.2%;蔬菜種植面積59997畝,同比增9.7%;年末實有果園面積14296畝,同比增26.7%。

全年肉類總產量28448噸,同比增23.2%,其中豬牛羊肉產量26065噸,同比增24.7%;禽蛋產量2279噸,同比增9.9%;水產品產量6300噸,同比增8.6%。

全縣投入冬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20600萬元;修復水毀災損工程585處,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50畝,耕地灌溉面積累計達263700畝;城鄉供水受益人口16.75萬人;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7.9平方公里。

第二產業

2017年,鎮沅縣實現全社會工業總產值274306.2萬元,同比增15.4%,實現工業增加值87377萬元,同比增17.4%。其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44309.8萬元,同比增17.4%,實現增加值72052萬元,同比增17.9%。按輕重工業分:重工業完成總產值245638.5萬元;輕工業完成總產值28667.7萬元。

全縣12戶規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2052萬元,同比增17.9%,增速排全市第一位,增加值率達29.49%。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9761.1萬元,同比增16.5%;實現利稅總額13618.6萬元,同比增40.9%;實現利潤總額10577.7萬元,同比增57.4%;實現應上繳稅金3040.9萬元,同比增3.4%。

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70478萬元,同比增22.0%。屬地資質內企業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8戶,完成產值95559萬元,同比增24.6%;實現利潤1923.1萬元,上繳所得稅263.8萬元,上繳增值稅988萬元。

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0400萬元,同比增56.2%。其中,住宅投資8000萬元,同比增23.1%。全年房屋施工面積5.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4%;商品房銷售面積14446平方米,同比減少62.9%;商品房銷售額6448萬元,同比減少48.1%。

第三產業

2017年,鎮沅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8231.5萬元,同比增長12.7%,增速全市並列第三位。從銷售地區看: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93161.7萬元,同比增長8.1%;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35069.8萬元,同比增長27.0%。從消費形態看:餐飲收入30037.0萬元,同比增長11.4%;商品零售98194.5萬元,同比增長13.1%。

全縣各類經濟合作在建項目84項,招商引資市外實際到位資金500865萬元,同比增17.3%。其中省外實際到位資金400362萬元,同比增32.1%。對外出口日用百貨及農特產品253萬美元,同比增107.4%。

全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4679萬元,比上年增8.2%。

全縣完成貨物運輸量316萬噸,同比增23.0%;完成貨運周轉量46592萬噸公里,同比增14.7%;完成旅客運輸量105萬人,同比增7.1%;完成旅客運輸周轉量8949萬人公里,同比減5.2%。全縣擁有民用營運車輛2157輛,同比增16.3%。其中:貨車1971輛,客車149輛,計程車37輛。年末公路通車裡程6318.9公里。其中:省道310.91公里、縣道494.42公里、鄉村道5513.5公里。

全縣實現郵電業務總量33482萬元,同比增133.5%。年末全縣電話用戶總數171169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6125戶,行動電話用戶165044戶。固定電話普及率2.87部/百人,行動電話普及率77.4部/百人。

全縣共接待遊客97.33萬人次,同比增34.5%;實現旅遊收入89573萬元,同比增68.4%;其中接待海外旅遊者人數149人次,同比增28.4%,實現旅遊收入23.00萬元,同比增76.7%。

截止12月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64435萬元,同比減2.1%;其中:住戶存款餘額368947萬元,同比增長7.3%。各項貸款餘額382436萬元,同比增長15.6%。其中:住戶貸款餘額為274734萬元,同比增長13.9%;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為107702萬元,同比增長20.2%。

年末,全縣共有保險機構6家,實現保險保費收入7928萬元,同比增32.4%。其中:財產險5225萬元;人壽險2703萬元。全年賠款和給付支出合計3045萬元,同比增11.5%。其中:財產險2574萬元;人壽險471萬元。

社會事業

科技

2017年,鎮沅縣累計爭取實施科技項目29項1365萬元,其中:省級項目8個345萬元;市級項目1個20萬元;縣級項目20項1000萬元。認定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6家,申報並受理專利20件,授權20件;發明專利有效量6件。

教育

2017年,鎮沅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62所(個),其中:中學11所(完中4所、初級中學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國小35所、幼稚園13所(含私立幼稚園6所)、進修學校1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成人技校1所。共有在職教職工2222人,其中專任教師2051人。共有各級各類在校生29216人,其中:國小在校生14243人、國中在校生6382人、高中在校生3208人、職業中學在校生413人、在園幼兒數4970人,學前三年毛入園(班)率83.08%,適齡兒童淨入學率99.87%,國小畢業生升學率111.14%;國中毛入學率121.07%,國中畢業生升學率72.0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76%。全縣青壯年非文盲率99.71%。

全縣報考普通高考考生是1051人,普通高考實考人數1046人,上線990人,上線率94.65%。本科上線421人,本科上線率40.25%,其中:一本上線60人,二本上線361人。

全縣共發放免費教科書41330套,新華字典2427本;16674人享受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生活補助1669.01萬元;19049人享受營養改善資金補助1427.34萬元;1162人享受高中助學金209.2萬元;1265人享受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133.745萬元;163人享受職高生補助資金32.6萬;1人享受省政府獎學金0.4萬元;1668人享受學前教育家庭經濟困難資金36.4萬元;559人享受貧困大學生資助資金77.67萬元;生源地助學貸款1430人1050萬元。

文化

2017年,鎮沅縣共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0.6萬冊;博物館2個(含苦聰人歷史文化博物館),9個鄉(鎮)文化站。全縣有廣播電視轉播台1座,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分別為99.3%和99.7%。全縣數位電視安裝戶24300戶,使用15100戶,在用率62.1%。出版《鎮沅》報24期,加刊8版,共發行67600份;出版《茶樹王》共6期(雙月刊);出版《茶樹王—脫貧專刊》1期;出版《金山詩刊》。

體育

2017年,鎮沅縣運動員在參加國家級陀螺比賽中獲金牌1枚,參加市級氣排球比賽中獲金牌2枚、銀牌1枚、銅牌1枚。全年縣級共舉辦綜合運動會22次,單項運動會20次。

衛生

2017年,鎮沅縣共有衛生行政機關2個(衛生和計畫生育局、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醫療機構145家。其中:公立醫療衛生機構15個,個體醫和社會辦醫21個,村衛生室109個。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有住院病床編制513張,實際開放591張,每千人口擁有病床2.8張,擁有專業技術人員504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486人、其他專業技術人員18人)。擁有執業醫師199人,執業助理醫師53人,註冊護士110人,藥劑人員17人,檢驗人員24人,影像、超聲人員14人,其他人員69人。全縣擁有鄉村醫生253人,計生宣傳員111人。

年末共有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8個;提供床位360張;收養人數157人。

社會保障

2017年,鎮沅縣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91元,同比增8.3%;全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4元,同比增10.7%。

全縣完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2877人,其中參保繳費人數96431人。其中:全縣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8345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11676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6669人)。

全縣完成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7520人。

全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98021人(城鎮職工12978人、城鄉居民185043人)。

全縣完成工傷保險參保總人數12401人。

全縣完成城鎮職工生育保險參保人數8874人。

全縣共有17668戶23585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計發放低保金5464萬元,比上年減少136萬元,減2.4%,其中:城鎮居民2772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發放低保金1110萬元,比上年減少142萬元,減11.3%,農村居民20813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減少1851人,減8.2%,發放低保金4354萬元,比上年增加6萬元,增1.4%。

交通

到2004年底,鎮沅擁有公路通車裡程3455.4公里。其中:按路網中的地位劃分,省道3條230.6公里,縣鄉道9條484.4公里,鄉村道95條1122.9公里,村社道1616.8公里;按技術等級劃分,二級路3公里,三級公路36.2公里,四級公路305.1公里,等外路3111.1公里;按管養範圍劃分,省管公路234.6公里,其中省管縣道4公里,縣交通部門管養481.4公里,鄉鎮及民眾季節性管養2739.4公里;按路面結構劃分,高級路面183.6公里,中級路面317.2公里(彈石路路面99.5公里),無路面2739.4公里。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23.9公里(不含未列養的鄉村道和村組路),每萬人擁有公路169.4公里。有大橋3座、中橋20座、小橋46座。鎮沅3鎮8鄉111個村(居)村民委員會通了縣鄉路和鄉村路,百分之七十的村民小組通公路。一個以恩樂為中心,省道縣道幹線為骨架,鄉村公路為網路的公路網布局已基本形成。

歷史文化

民族文化

鎮沅縣 鎮沅縣

鎮沅縣有大量神話、寓言、動植物等風物故事,有民間詩歌、傳 說、諺語、謎語等民間文學。民間傳統體育項目主要有:陀螺、射弩、鞦韆、丟包等。民間舞蹈種類繁多,最流行的是“三跺腳"、"羊四打"等20餘種。其中九甲鄉的鎩戲為國內稀少劇種。歌曲主要有傳說歌、情歌、輓歌、古調、苦曲、盤曲等。民間樂器有三弦、蘆笙、簫、響篾、鎖吶、牛角、竹笛等。

特色美食

鎮沅縣美食有何首烏牡蠣燉肉排、油炸水蜻蜓、冬菇臘腸雞肉煲仔飯。

旅遊景點

概況

鎮沅縣有飛來寺景區、金山丫口觀景點、金礦工業旅遊區、難搭橋景區、圈田街戰役遺址、白水瀑布景區、靛坑河景區、四迭岩觀景點、玻烈河古橋、恩樂江休閒旅遊區、南京戰役遺址、老縣城遺址、新縣城景觀等景區景點。

主要景點

鎮沅縣玻烈茶馬古道景區

玻烈河景區位於鎮沅縣城南郊恩樂鎮玻烈村,距鎮沅縣城19km,景區緊鄰滇西、滇南交通要道--恩古公路和李仙江上游恩樂江,景區面積2.4km,以茶馬古道遺蹟和玻烈河為核心,景區內有200餘年茶馬古道重要的交通遺蹟——石砌蜈蚣橋、玻烈河、天書。

茶馬古道是唐代以後,特別是清朝光緒年間至民國時期思茅通往昆明、西藏、瀾滄、打洛、洵甸等地的茶馬道,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也是思茅物資交流、進行貿易的南方絲綢之路。

歇氣坡森林公園

歇氣坡森林公園占地面積5畝,2006年由私人投資建設,一期建設已投資450萬元,完成爬山便道、1000餘台健身階梯、三座民族文化觀景塔、飲食娛樂等項目。是集休閒、娛樂、健身為一體的休閒娛樂場所,也是展現鎮沅縣民族文化特色的展示中心。

五台山文筆塔

五台山文筆塔位於按板鎮西北6.5公里處勐通河西岸文畔村五台山頂端。塔為磚術結構,高13米,培分七層,由塔座、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該塔建於清光緒四年,系清朝花翎副將銜加二級補用都司李春陽所建。

哀牢山

哀牢山處於雲南亞帶北部與亞熱帶南部的過渡地區,是雲貴高原和橫斷山地兩大自然地理區域的結合部,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哀牢山巨大的天然生物種的種質資源的基因庫,成為雲南"動、植物"王國中的"天然博物館"和"標本園",是多種自然科學的綜合實驗地,哀牢山海拔達3137.6米的主峰大雪鍋山就在鎮沅境內。

城市榮譽

2017年獲“國家園林縣城”稱號。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述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12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79個縣、29個自治縣。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昆明市盤龍區 | 五華區 | 官渡區 | 西山區 | 東川區 | 安寧市 | 呈貢縣 | 晉寧縣 | 富民縣 | 宜良縣 | 嵩明縣 | 石林彝族自治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 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
曲靖市麒麟區 | 宣威市 | 馬龍縣 | 霑益縣 | 富源縣 | 羅平縣 | 師宗縣 | 陸良縣 | 會澤縣
玉溪市紅塔區 | 江川縣 | 澂江縣 | 通海縣 | 華寧縣 | 易門縣 | 峨山彝族自治縣 |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 |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保山市隆陽區 | 施甸縣 | 騰衝縣 | 龍陵縣 | 昌寧縣
昭通市昭陽區 | 魯甸縣 | 巧家縣 | 鹽津縣 | 大關縣 | 永善縣 | 綏江縣 | 鎮雄縣 |彝良縣 | 威信縣 | 水富縣
麗江市古城區 | 永勝縣 | 華坪縣 |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 | 寧蒗彝族自治縣
普洱市思茅區 |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 | 景東彝族自治縣 |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 |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 西盟佤族自治縣
臨滄市臨翔區 | 鳳慶縣 | 雲縣 | 永德縣 | 鎮康縣 |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 |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 滄源佤族自治縣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 | 瑞麗市 | 梁河縣 | 盈江縣 | 隴川縣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 | 福貢縣 |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 | 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 | 德欽縣 |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 祥雲縣 | 賓川縣 | 彌渡縣 | 永平縣 | 雲龍縣 | 洱源縣 | 劍川縣 | 鶴慶縣 | 漾濞彝族自治縣 | 南澗彝族自治縣 |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 | 雙柏縣 | 牟定縣 | 南華縣 | 姚安縣 | 大姚縣 | 永仁縣 | 元謀縣 | 武定縣 | 祿豐縣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 | 箇舊市 | 開遠市 | 綠春縣 | 建水縣 | 石屏縣 | 彌勒縣 | 瀘西縣 | 元陽縣 | 紅河縣 |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 | 河口瑤族自治縣 | 屏邊苗族自治縣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 | 硯山縣 | 西疇縣 | 麻栗坡縣 | 馬關縣 | 丘北縣 | 廣南縣 | 富寧縣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 | 勐海縣 | 勐臘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