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散

逍遙散

本方出自《局方·卷九治婦人諸疾》,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和營的作用,主治肝鬱血虛脾弱症。“逍遙散”,中醫名方,疏肝效果一流名字也很有意境。意思是吃了藥,肝氣活潑暢通,心情也隨之開朗起來,煩惱拋諸腦後,好似神仙一般逍遙快活。取自莊子逍遙遊。

基本信息

簡介

中醫有個名方,疏肝效果一流,名字也很有意境,叫做“逍遙散”。意思是吃了藥,肝氣活潑暢通,心情也隨之開朗起來,煩惱拋諸腦後,好似神仙一般逍遙快活。

藥方

(圖)逍遙散

【出處】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分類】 和解劑-調和肝脾

〖釋名〗 王子接曰:“逍遙,說文與消遙通,莊子逍遙遊經云:‘如陽動冰消,雖耗不竭其本,舟行水搖,雖動不傷其內。’譬之於醫,消散其氣鬱,搖動其血郁,皆無傷乎正氣也”。

【組成】 甘草 微炙赤 半兩、當歸 去苗,銼,微炒、茯苓 去皮,白者、芍藥 白朮、柴胡 去苗,各一兩  

【功用】 疏肝解郁,健脾和營。

【主治】 肝鬱血虛,而致兩脅作痛,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燥咽乾,神疲食少,月經不調,乳房作脹,脈弦而虛者。

【用法】共為散,每服6-9g,加煨姜,薄荷少許,同煎湯,溫服,日三次,亦用丸劑,每服6-9g,日服兩次。

【方歌】逍遙散中當歸芍,柴苓術草加姜薄;疏肝養血又健脾,肝鬱血虛脾氣弱。

病機

肝氣鬱結,脾失健運,陰血不足。

配伍特點

體用兼顧,氣血同治;肝脾同調。

方解

(圖)逍遙散逍遙散

逍遙散為肝鬱血虛,失健運之證而設。肝為藏血之髒,性喜條達而主疏泄,體陰用陽。若七情鬱結,肝失條達,或陰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體失養,皆可使肝氣橫逆,脅痛,寒熱,頭痛,目眩等證隨之而起。“神者,水谷之精氣也”(《靈樞·平人絕谷篇》)。神疲食少,是脾虛運化無力之故。脾虛氣弱則統血無權,肝鬱血虛則疏泄不利,所以月經不調,乳房脹痛。此時疏肝解郁,固然是當務之急,而養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廢之法。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當歸、白芍養血柔肝。尤其當歸之芳香可以行氣,味甘可以緩急,更是肝鬱血虛之要藥。白朮、茯苓健脾去濕,使運化有權,氣血有源。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雖為佐使之品,卻有襄贊之功。生薑燒過,溫胃和中之力益專,薄荷少許,助柴胡疏肝鬱而生之熱。如此配伍既補肝體,又助肝用,氣血兼顧,肝脾並治,立法全面,用藥周到,故為調和肝脾之名方。

柴胡——疏肝解郁,以順肝性為君藥;當歸、白芍——養肝血,柔肝體,幫助柴胡恢復肝正常的順達之性,兼制柴胡疏泄太過;白朮、茯苓——益氣健脾,促進氣血生化;甘草——配合茯苓、白朮以益氣健脾,配白芍以緩急止痛;薄荷——辛涼,助柴胡以疏肝氣、解鬱熱;煨姜——辛溫,助柴胡、薄荷疏肝,助茯苓、白朮以健脾胃。諸藥相配,體現了肝脾同治,重在治肝之法。

臨證特點

(圖)逍遙散

(1)本方之特點乃既補肝體,又助肝用,氣血兼顧,肝脾同治,使肝體得暢,血虛得養,脾虛得補,諸證自愈。

(2)本方以兩脅作痛,神疲食少,脈弦而虛為辨證要點。臨證中若肝鬱頭痛較甚者,加川芎白芷;肝鬱失眠者加遠志、酸棗仁;肝鬱脅下有瘕者加鱉甲、生牡蠣。 現代 研究 :逍遙散有明顯的降低谷丙轉氨酶、顯著消退肝細胞腫脹、保護肝損傷等作用,常用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膽石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乳腺小葉增生、經期緊張症、更年期綜合徵盆腔炎子宮肌瘤等。

(3)逍遙散自薛立齋善用之後,遂為後世所重。趙養奎《醫貫》對其稱讚有佳,謂:“凡外感者,皆作郁看,以逍遙散加減出入,無不獲效。”此雖殊不可取,然余在臨證中對逍遙散頗為中意,無論內傷、雜症辨證 套用 無不應手取效,曾自詡余無他技,唯於臨證時善用逍遙散加減耳。趙羽皇對逍遙散解釋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性急善怒,其氣上行則順,下行則郁,郁則火動而諸病生矣。故發於上則頭眩耳鳴,而為目赤;發於中則胸滿脅痛而或作吞酸;發於下則少腹疼疝而或溲溺不利;發於外則寒熱往來,似瘧非瘧。凡此諸證,何莫非肝鬱之象乎?而肝木之所以郁,其說有二:一為土虛不能升木也,一為血少不能養肝。蓋肝為木氣,全賴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虛則木不升而與郁;陰血少則肝不滋而枯。方用白朮、茯苓者,助土得以升木也;當歸、芍藥者,益營血以養肝也;薄荷解郁;甘草和中;獨柴胡一味,一以厥陰之報使,一以升發諸陽。經云:木郁則達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逍遙。其內熱外盛者,加丹皮解鬱熱,炒梔子清內熱,此加味逍遙散之義也。”

(4)逍遙散臨證加減常用有:加味逍遙散、黑逍遙散

(5)現代套用:常用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經前期緊張症,乳房小葉增生,更年期綜合症,也可用於膽石症,盆腔炎,子宮肌瘤,精神分裂症,視神經萎縮,視神經炎,老年性白內障,黃褐斑等病屬肝鬱血虛脾弱者。

辨證要點

逍遙散所治之證主要為肝鬱血虛,脾失健運所致(中醫所說的脾不同於西醫的脾臟,中醫中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將人攝入的食物化生為營養物質。脾失健運是指脾虛不能有效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編者注)。套用逍遙散的基本症狀是兩脅脹痛,神疲食少,舌質淡,脈弦而虛。

臨證加減

(1)肝鬱氣滯——香附、鬱金、川芎,疏肝解郁。

(2)肝鬱化火——丹皮、梔子,清熱泄火。 

現代運用

(圖)逍遙散逍遙散

慢性肝炎、肝硬化、更年期綜合證、經前期緊張症、盆腔炎等證屬肝鬱血虛脾弱者。

慢性肝炎的治療

慢性肝炎隸屬於中醫學“脅痛”、“積聚”、“黃疸”、“急黃”、“虛癆”等病範疇。余以為B肝的主要病因病機是:由於正氣虛,氣血失調;情志不暢,肝氣鬱結,氣機不展,以致肝脾功能失調,肝腎虧損,而致外邪、溫熱濕毒等侵入、毒邪犯肝。內外交錯,肝失疏泄、濕熱蘊結,形成濕熱羈留,而致肝鬱化瘀、脾腎俱虛。“濕”與“熱”、“虛”與“實”並存的陰陽二重性,涉及肝膽、脾胃、腎。余在臨床中認為調補氣血、疏肝化瘀為主要治則,輔以清熱解毒、健脾利濕,肝、脾、腎三髒同治,以逍遙散為基礎方加減套用。基礎方:當歸15g,柴胡15g,炒白朮15~30g,白芍15~40g,茯苓15g,炙甘草15g,生薑3~5片,薄荷10g,生黃芪30g,黨參20g,丹參30g,鬱金15g,土茯苓100g。辨證加減:毒邪亢盛、濕熱黃疸者可選加雞骨草、田雞黃、茵陳、梔子、珍珠草、葉下珠,脅痛納差可選加生薏米仁、雞內金、土元、虎杖,胸腹脹滿、呃逆、背沉加桔梗、半夏,血瘀明顯加乳香、沒藥或三棱、莪術。在此,需要說明一點,土茯苓用量在100g以下療效甚微。

文獻

(圖)逍遙散逍遙散

方論 張秉成:“夫肝屬木,乃生氣所寓,為藏血之地,其性剛介,而喜條達,必須水以涵之,土以培之之,然後得遂其生長之意。若七情內傷,或六淫外束,犯之則木郁而病變多矣。此方以當歸、白芍之養血,以涵其肝;苓、術、甘草之補士,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薑懼系辛散氣升之物,以順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則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證豈有不愈者哉。本方加丹皮、黑山梔各一錢,名加味逍遙散。治怒氣傷肝,血少化火之證。故以丹皮之能人肝膽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黑山桅亦入營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熱,屈曲下行,合於前方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則諸病皆愈耳。”(《成方便讀》)

適用

適用於肝鬱血虛脾弱證。兩脅脹痛,頭痛目眩,口燥咽乾,神疲食少,或往來寒熱

逍遙散逍遙散
,或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舌淡,脈弦而虛者。

方歌

逍遙散用歸芍柴,苓術甘草姜薄偕,

疏肝養血兼理脾,丹梔加入熱能排。

中藥方劑(一)

中藥方劑配伍講究君臣佐使,從古至今不少中醫經典著作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方,本任務詞條圍繞經典的中藥方劑展開,主要包括了解表劑瀉下劑和解劑三大類方劑和分類名稱。

中醫方劑詞典-散

“散”是中藥的一種劑型,如還有湯劑,丸劑,膏劑等,散是把藥經過一些特定的處理,再搗碎,成為粉沫就是散,就是雲南白藥就是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