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赤芍藥、人參(去蘆)、檳榔、枳殼(去瓤.麩炒黃)、淡竹葉、甘草(生用)、木香,各二兩;羚羊角屑、升麻、黃芩,各三兩;梔子(去皮)、葛根、桑白皮、木通、大青(去根)、藍葉,各一兩半;川朴硝十斤,蘇枋六兩,硃砂(細研)一兩,麝香(細研)半兩。
炮製
上藥除硃砂、麝香外,並細,以水二斗五升,煎至九升,去滓,更以綿濾過,再以緩火煎令微沸,然後下朴硝,以柳木篦攪勿住手,候凝,次下硃砂、麝香等末攪令勻,頓新瓷盆中,經宿即成矣,細研,
功能主治
治煩熱黃疸,腳氣溫瘴,解酒毒,消宿食,開三焦,利五臟,爽精神;除毒熱,破積滯,去腦悶,治眼昏,頭痛鼻塞,口瘡重舌,腸癰喉閉,及傷寒狂躁,胃爛發斑等病,並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一錢至二錢,新汲水調下,更量老小虛實,臨時加減服。
摘錄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聖濟總錄》卷五
組成
大青(別研)1兩,消石5斤(煎藥後下),丹砂(別研)半兩,桑根白皮1兩,羚羊角(鎊)半兩,蘇枋木2兩,梔子仁15枚,槐花1兩,升麻1兩半,淡竹葉1握,訶黎勒15枚(去核),大腹5枚(銼),檳榔5枚(銼)。
主治
風疾,及一切滯悶不通,亦治傷寒。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小兒半錢匕,臨臥用溫水調下。
製備方法
上藥除別研丹砂、大青外,余為粗末,用水1斗浸一宿,煎至5升,去滓,入銀石鍋,即下消石、丹砂、大青,不住手攪,候減盡水,即成紅雪。置瓷器中,三日取出,搗羅為末,卻用瓷瓶子盛,不得泄氣。
中藥方劑之紅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中醫方劑詞典-散
“散”是中藥的一種劑型,如還有湯劑,丸劑,膏劑等,散是把藥經過一些特定的處理,再搗碎,成為粉沫就是散,就是雲南白藥就是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