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中醫方劑名。為瀉下劑,寒下,具有峻下熱結之功效,主治陽明腑實證,大便不通,頻轉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按之則硬,甚或潮熱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熱結旁流證,下利清谷,色純青,其氣臭穢,臍腹疼痛,按之堅硬有塊,口舌乾燥,脈滑實;里熱實證之熱厥、痙病或發狂等。本方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性單純性腸梗阻、急性膽囊炎、呼吸窘迫綜合症、擠壓綜合徵、急性闌尾炎等。大承氣湯硝、黃並用,大黃後下,且加枳、朴,故攻下之力頗峻,為“峻下劑”,主治痞、滿、燥、實四症俱全之陽明熱結重證;小承氣湯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減,故攻下之力較輕,稱為“輕下劑”,主治痞、滿、實而燥不明顯之陽明熱結輕證;調胃承氣湯不用枳、朴,雖後納芒硝,但大黃與甘草同煎,故瀉下之力較前二方緩和,稱為“緩下劑”,主治陽明燥熱內結,有燥、實而無痞、滿之證;複方大承氣湯由大承氣湯(枳殼易枳實)加炒萊菔子、桃仁、赤芍而成,故行氣導滯、活血祛瘀作用增強,適用於單純性腸梗阻而氣脹較重者,並可預防梗阻導致局部血瘀氣滯引起的組織壞死。

基本信息

歌決

大承氣湯用硝黃,配伍枳朴瀉力強,痞滿燥實四症見,峻下熱結第一方。

去硝名曰小承氣,輕下熱結用之效,調胃承氣硝黃草,便秘口渴急煎嘗。

組成

大黃、枳實、厚朴、芒硝。

用量

大黃(12克)、厚朴(24克)、 枳實(12克)、 芒硝(9克)。

方義

本證是由傷寒之邪內傳陽明之腑,入里化熱,或溫病邪入胃腸,熱盛灼津所致。治療方法以峻下熱結為主。實熱內結,胃腸氣滯,腑氣不通,故大便不通,頻轉矢氣,脘腹痞滿,腹痛拒按;里熱熾盛,上擾神明,故譫語;舌苔黃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是熱盛傷津之徵。“熱結旁流”證,乃燥屎堅結於里,胃腸欲排除則不能,逼迫津液從燥屎之旁流下所致。熱厥、痙病、發狂等,皆因實熱內結,或氣機阻滯,陽氣被遏,不能外達於四肢;熱盛傷筋、筋脈失養而攣急;或胃腸燥熱上擾心神所致。方中大黃瀉熱通便,蕩滌腸胃,為君藥。芒硝助大黃瀉熱通便,並能軟堅潤燥,為臣藥,二藥相須為用,峻下熱結之力甚強;積滯內阻,則腑氣不通,故以厚朴、枳實行氣散結,消痞除滿,並助硝、黃推盪積滯以加速熱結之排泄,共為佐使。

配伍特點

硝、黃配合,相須為用,瀉下熱結之功益峻。合用即能消痞除滿,又使胃腸氣機通降下行,以瀉下通便。四藥合用,共奏峻下熱結之功。

運用

大承氣湯口服及灌腸治療急性腸梗阻30例,獲得良好療效。其中機械性腸梗阻18例,麻痹性腸梗阻12例;病程最長5天,最短6小時。其典型的症狀是:腹痛,腹脹,嘔吐,便秘;查體:腹部輕度壓痛,腸型和腸蠕動波,腸嗚音亢進或減弱,金屬音及氣過水聲;X線攝片:小腸積氣積液。以生大黃12克芒硝30克 枳實、厚朴各15克 2劑,分別濃煎,每劑100毫升口服及保留灌腸。如未奏效,12小時後再煎2劑,藥量加倍,同時配合胃腸減壓、補液及抗感染。結果:顯效16例,有效6例,總有效率73.3%,其中18例麻痹性腸梗阻全部有效,12例機械性腸梗阻也有4例有效。

加減化裁

若兼氣虛者,宜加人參補氣,防瀉下氣脫;兼陰津不足者,加玄參、生地以滋陰潤燥。

禁忌

使用本方時,應以痞(心下悶塞堅硬)、滿(胸脅脘腹脹滿)、燥(腸有燥屎,乾結不下)、實(腹中硬滿,痛而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中硬滿不減)四證及苔黃、脈實為依據。正如張秉成說:“此方須上中下三焦痞滿燥實全見者,方可用之”。吳瑭亦說:“承氣非可輕嘗之品,……舌苔老黃,甚則黑有芒刺,脈體沉實,的系燥結痞滿,方可用之”。

附註

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複方大承氣湯的比較

四個承氣湯均用大黃以蕩滌胃腸積熱。大承氣湯硝、黃並用,大黃後下,且加枳、朴,故攻下之力頗峻,為“峻下劑”,主治痞、滿、燥、實四症俱全之陽明熱結重證;小承氣湯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減,故攻下之力較輕,稱為“輕下劑”,主治痞、滿、實而燥不明顯之陽明熱結輕證;調胃承氣湯不用枳、朴,雖後納芒硝,但大黃與甘草同煎,故瀉下之力較前二方緩和,稱為“緩下劑”,主治陽明燥熱內結,有燥、實而無痞、滿之證;複方大承氣湯由大承氣湯(枳殼易枳實)加炒萊菔子、桃仁、赤芍而成,故行氣導滯、活血祛瘀作用增強,適用於單純性腸梗阻而氣脹較重者,並可預防梗阻導致局部血瘀氣滯引起的組織壞死。

實驗研究

l.增加胃腸道推進機能及腸容積 《天津醫藥雜誌》1965(10):790~791,大承氣湯經小白鼠口服投藥後有明顯增加消化道推進性運動的作用,在投藥後10分鐘,作用就已明顯。但經靜脈給藥組,炭末在胃腸道的推進距離,未見有增強。經口投予大承氣湯,並有明顯增加腸容積的作用。

2.促進腸套迭的還納,解除梗阻 《天津醫藥雜誌》1965(10):792~793,在觀察大承氣湯對解除腸梗阻的一般作用機理的實驗表明,給藥組10隻家兔(人工腸套迭)完全還納,平均還納時間為15分30秒,還納率100%,對照組中僅3隻還納。實驗還認為,大承氣湯對腸管的作用,以局部為主。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 吳昆《醫方考》卷1:“傷寒陽邪入里,痞、滿、燥、實、堅全俱者,急以此方主之。調味承氣湯不用枳、朴者,以其不作痞滿,用之恐傷上焦虛無氤氳之元氣也;小承氣湯不用芒硝者,以其實而未堅,用之恐傷下焦血分之真陰,謂不伐其根也。此則上中下三焦皆病,痞、滿、燥、實、堅皆全,故主此方以治之。厚朴苦溫以去痞,枳實苦寒以泄滿,芒硝鹹寒以潤燥軟堅,大黃苦寒以泄實去熱。”

中藥方劑(一)

中藥方劑配伍講究君臣佐使,從古至今不少中醫經典著作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方,本任務詞條圍繞經典的中藥方劑展開,主要包括了解表劑瀉下劑和解劑三大類方劑和分類名稱。

中藥方劑之大字類三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大活絡丹
大棗粥
大柴胡湯
大承氣湯
大理中露宿丸
大琥珀丸
大瓜蔞散
大瓢李末藥
大椒丸
大檳榔丸
大橘皮丸
大正氣散
大沉香煨姜丸
大沉香降氣湯
大油煎散
大澤蘭丸
大溫脾丸
大活血丹
大消風散
大清涼散
大硃砂丸
大棗丸
大棗湯
大靈丹
大棗膏
大棗陳皮竹葉湯
大棗餅
大枳殼丸
大柴胡加萎蕤知母湯
大牢牙散
大柴胡鱉甲散
大效四神丸
大效拱辰丸
大效散
大效沒藥丸
大效瘧丹
大效神功救生丹
大效雄朱化痰定喘丸
大斷下丸
大戟散
大戟湯
大戟洗湯
大承氣加味湯
大犀角湯
大投杯湯
大排風散

大效丸
大效內補丸
大效厚朴煎丸
大效雙丸
大已寒丸
大平胃澤蘭丸
大應丸
大延胡索散
大建中湯
大建脾丸
大歸湯
大當歸湯
大志丸
大慎火草散
大如聖湯
大安散
大安胎飲
大棗木香湯
大棗杏仁丸
大梧桐律散
大棗煎
大牛角中人散
大牛黃丸
大檳榔散
大溫脾圓
大橘皮湯
大柴胡加玄參地黃湯
大溫脾湯
大柴胡散
大水銀珠丹
大水銀硫黃紫粉丹
大桂枝丸
大桂湯
大桂皮湯
大沉香丸
大效聖散
大效妙應丸
大效小風丹
大沉香圓
大沉香尊重丸
大玄胡湯
大效洗輪散
大效潤肺杏仁散
大效點明膏
大效牛膝丸
大效琥珀散
大效疏風散
大玉容丹
大玉柱丸
大效紫菀丸
大效勝金丸
大效至聖千金飲子
大效蘿蔔丸
大效金絲膏
大理中丸
大效香砂丸
大效黃耆湯
大救生丸
大散方
大料神秘左經湯
大澤湯
大斷下圓
大無比散
大成湯
大澤瀉湯
大戟棗子
大滾膿丹
大活血丸
大戟膏
大戟芫花散
大戟餅子
大托里散
大理氣丸
大承氣加生地蓯蓉湯
大承氣加芍藥地黃湯
大承氣加麥冬玄參湯
大活血湯
大濟陰湯
大掌中金
大排風天麻散
大海藻湯
大排風湯
大提毒丹
大提藥方
大消痞丸
大效五丁飲子
大效人參散
大效人參枳實湯
大效使君檳榔丸
大溫脾丹
大琥珀散
大清肺散

大岩蜜湯
大川烏丸
大川芎丸
大清飲
大已寒圓
大幹棗三味丸
大幹葛湯
大明散
大易方
大度世丸
大曲糵丸
大木香丸
大木香散
大建脾散
大建脾湯
大異香散
大歸命散
大靈寶丹
大歸芍湯
大朴散
大殺鬼丸
大快斑丸
大思食丸
大驚丸
大驚圓
大惺惺丸
大愈風丹
大果蜜湯
大戊已丸
大成散
大天南星散
大夫酒
大棗七味湯
大寧嗽湯
大寧散
大安丸
大牙散
大安湯
大安湯飲子
大安神丸
大安胎如勝飲
大棗散
大安胎飲子
大安營煎
大安補散
大定心丸
大定心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