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登禹[趙登禹]

趙登禹[趙登禹]
趙登禹[趙登禹]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國民黨抗日將領。山東菏澤人。字舜誠、舜臣。1914年投第16混成旅馮玉祥部當兵,歷任排、連、營、團、旅、師長。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任馮軍第四路宋哲元部第25師師長。馮玉祥兵敗下野,趙登禹率部隨宋哲元入晉,被張學良收編,任第二十九軍37師109旅旅長。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八寶山忠烈祠為趙登禹等舉行隆重的入祠儀式,並將西城區從崇元觀往南至太平橋的一段馬路更名為趙登禹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基本信息

簡介

趙登禹趙登禹

趙登禹(1898-1937) 字舜臣,漢族山東菏澤(今菏澤牡丹區牡丹辦事處)人。1914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後任馮的隨身護兵。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任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後任第132師師長

1933年初,日本侵略軍侵襲熱河省,攻占了承德後,開始向長城各口發動大舉進攻。為消滅敵軍,趙登禹利用敵軍警戒疏忽,率部從兩翼迂迴敵人側後,進行包抄襲擊,打得敵人措手不及,死傷甚眾。激戰數日,敵人多次攻擊不果,銳氣盡挫,中國軍隊取得喜峰口戰役勝利喜峰口戰役,共殲滅日軍五六千人,狠狠地打擊了敵軍的囂張氣焰。

1933年率部參加長城喜峰口抗戰,在潘家口與日軍激戰4晝夜,斃敵5000餘。旋因戰功升任第132師師長,率部回駐察哈爾 ,後移駐河北河間等地。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任北平南苑前線總指揮。28日晨,日軍主力在數十架飛機的支援下向南苑發起猛攻。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和趙登禹指揮南苑駐軍英勇抵抗。趙登禹右臂中彈負傷。佟、趙率部向城南大紅門轉移時為日軍包圍,趙登禹被日軍伏兵擊中胸部,壯烈殉國。31日,國民政府明令褒揚,追贈為陸軍上將

全面抗戰爆發後,7月下旬,數以萬計的日軍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分別向北平、天津以及鄰近各戰略要地大舉進攻。擔任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抗擊日軍入侵,守衛北京城外的南苑。部隊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拚死抗擊。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到日軍伏擊,壯烈殉國,犧牲時年僅39歲。

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趙登禹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讚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

平生經歷

趙登禹趙登禹

少年時因家境貧寒,未入私塾讀書,在家務農並練習武術。1914年,趙登禹到馮玉祥部隊當兵,不久被馮玉祥調到身邊當其貼身警衛。1920年,趙登禹被任命為第16混成旅直屬工兵連第3排排長,後歷任連長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1930年,趙登禹跟隨馮玉祥參加了“中原大戰”,戰敗後馮的部隊被整編,趙登禹被任命為第29軍37師109旅旅長。

1933年初,日軍發動侵略東北的九一八事變後又將戰火引到了長城一線,企圖侵占華北。國民黨當局被迫應戰,趙登禹奉命率領109旅從薊縣出發,把守喜峰口陣地。面對日軍的猛烈攻擊,趙登禹率領戰士多次與日軍展開肉搏戰,擊退了日軍的攻擊,堅守住了長城陣地。3月10日,負傷的趙登禹得知日軍正在休整,馬上召集團、營長們開會,決定乘日軍不備偷襲日軍營地,並激勵戰士們說:“抗日救國,乃軍人天職,養兵千日報國一時,只有不怕犧牲,才能為國爭光。”隨後,負傷的趙登禹率3000人,冒著大雪,揮舞大刀和刺刀偷襲了日軍,成功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

長城抗戰後,第29軍被調回察哈爾省駐防,趙登禹因戰功卓著被擢升為132師師長,並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1935年8月,第29軍被調到北平地區駐防。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進攻宛平城,第29軍奮起反擊。29軍軍長宋哲元任命趙登禹為南苑指揮官,坐鎮南苑,與副軍長佟麟閣一起負責指揮南苑的所有軍事力量。7月28日,日軍調集重兵並動用30多架飛機向29軍陣地發起猛攻,由於敵我力量相差懸殊,我方傷亡較大,日軍從東、西兩側攻入南苑,雙方陷入肉搏戰。此時,趙登禹臨危不懼,親自率衛士30餘人,指揮29軍衛隊旅和軍訓團學生隊與日軍進行激烈的廝殺。這時,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要趙登禹指揮部隊後撤到大紅門一帶。日軍窺出趙登禹準備退到大紅門的意圖,搶先一步在南苑到大紅門的公路兩側架起了機槍,以火力封鎖道路。為激勵將士,趙登禹乘坐車子指揮部隊向大紅門方向撤退,不幸的是在車子行到大紅門附近的御河橋時車子的炸毀,趙登禹身受重傷,警衛勸其立即撤退的安全地方,趙登禹不肯,反而帶領部隊向日軍反擊。這時,一枚炸彈飛來,炸斷了他的雙腿使其昏迷過去。趙登禹醒來後,含淚向傳令兵說:“不要管我,你回去告訴北平城裡的我的老母,她的兒子為國死了,也算對得起祖宗,請她老人家放心吧!”說完就停止了呼吸。

趙登禹犧牲後,7月31日,國民政府頒布褒獎令,追贈趙登禹為陸軍上將。抗戰勝利後,何基灃奉馮治安之命到北平將趙登禹將軍和29軍抗日烈士的忠骸遷葬於盧溝橋畔。1946年,北平各界舉行公祭趙登禹佟麟閣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給趙登禹將軍的家屬頒發了由毛澤東簽署的烈士證書。趙登禹將軍在強敵面前臨危不懼、英勇奮戰、血灑疆場的事跡永遠值得中國人民懷念。

將軍軼事

趙登禹趙登禹

由於喜峰口是石頭山,無法構築掩體工事,守軍在日寇大炮猛轟下傷亡慘重。有勇有謀的趙登禹在3月11日夜,派出兩個團,並親率其中一個團,出潘家口繞至敵後,去夜襲敵炮兵陣地。趙登禹親自揮刀上陣砍殺,兩口價值180塊銀元的戰刀均被砍缺了刃口,左腿在戰鬥中又負輕傷。此戰砍殺鬼子500餘名,炸毀大炮18門,取得了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的首次大勝,史稱“喜峰口大捷”。戰後,趙登禹因功升為132師師長,又於次年提升為中將。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抗戰開始時,趙登禹正率132師在河北省河間縣一帶駐防。7月27日,趙登禹與他的老上級佟麟閣共同率部與敵激戰。午後,佟麟閣在大紅門以東中彈犧牲。趙登禹奉命率餘部向大紅門方向突圍。下午,一貫衝鋒在前的趙登禹在殺至大紅門附近黃亭子時,遭埋伏在高粱地中的日軍機槍掃射,中彈殉國。臨終時,他對流淚的衛兵說:“軍人戰死沙場原為本分,沒什麼可悲傷的。北平城還有我的老母,你去對老人說,忠孝不能兩全,兒子為國犧牲,也算對得起祖宗。”當時,趙登禹年僅39歲,長子趙學武只有4歲,長女趙學芬才2歲,次女趙學芳尚在母腹未出生。

陶然亭公園西側的龍泉胡同,那時有座龍泉寺,以辦理慈善教育而著稱,舊址即今陶然亭國小。崇敬抗日英烈的老方丈,帶領4名僧人,連夜出城在高粱地中尋得將軍遺體,抬回龍泉寺裝殮。為避開日寇耳目,將靈柩隱藏在寺中8年之久。抗戰勝利之後,年已10歲的趙學芬去龍泉寺祭奠時,老方丈安慰她說:“將軍沒有走,我常在夜間聽到將軍喊口令操練士兵。”

因趙登禹生前說過“軍人抗戰有死無生,盧溝橋就是我們的墳墓”這樣的誓言,1946年7月28日中山公園公祭大會之後,趙將軍靈柩於次日由龍泉寺起靈,運至盧溝橋以東2公里處的西道口山坡上安葬。

1946年11月25日,當時的北平市長何思源(山東菏澤人)簽發了《府秘字第729號訓令》,將市區三條道路命名為趙登禹路佟麟閣路張自忠路,以紀念抗日英烈。新中國成立後,保留了這三處地名,並沿用至今。

1952年6月11日,經馮玉祥夫人、衛生部長李德全提議,毛澤東主席為趙登禹親屬簽發了《北京字第捌拾號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1980年至2003年,北京市和豐臺區政府又三次為趙登禹烈士墓整休擴建和立碑,並列為重點烈士紀念建築保護單位。

趙登禹烈士墓,緊臨著京廣鐵路西道口鐵路橋,每天迎送著過往的列車,就像仍在守護著北京的大門。

抗戰事跡

趙登禹趙登禹

1933年初,日軍發動侵略東北的九一八事變後又將戰火引到了長城一線,企圖侵占華北。國民黨當局被迫應戰,趙登禹奉命率領109旅從薊縣出發,把守喜峰口陣地。面對日軍的猛烈攻擊,趙登禹率領戰士多次與日軍展開肉搏戰,擊退了日軍的攻擊,堅守住了長城陣地。3月10日,負傷的趙登禹得知日軍正在休整,馬上召集團、營長們開會,決定乘日軍不備偷襲日軍營地,並激勵戰士們說:“抗日救國,乃軍人天職,養兵千日報國一時,只有不怕犧牲,才能為國爭光。”隨後,負傷的趙登禹率3000人,冒著大雪,揮舞大刀和刺刀偷襲了日軍,成功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

長城抗戰後,第29軍被調回察哈爾省駐防,趙登禹因戰功卓著被擢升為132師師長,並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1935年8月,第29軍被調到北平地區駐防。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進攻宛平城,第29軍奮起反擊。29軍軍長宋哲元任命趙登禹為南苑指揮官,坐鎮南苑,與副軍長佟麟閣一起負責指揮南苑的所有軍事力量。7月28日,日軍調集重兵並動用30多架飛機向29軍陣地發起猛攻,由於敵我力量相差懸殊,我方傷亡較大,日軍從東、西兩側攻入南苑,雙方陷入肉搏戰。此時,趙登禹臨危不懼,親自率衛士30餘人,指揮29軍衛隊旅和軍訓團學生隊與日軍進行激烈的廝殺。這時,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要趙登禹指揮部隊後撤到大紅門一帶。日軍窺出趙登禹準備退到大紅門的意圖,搶先一步在南苑到大紅門的公路兩側架起了機槍,以火力封鎖道路。為激勵將士,趙登禹乘坐車子指揮部隊向大紅門方向撤退,不幸的是在車子行到大紅門附近的御河橋時車子的炸毀,趙登禹身受重傷,警衛勸其立即撤退的安全地方,趙登禹不肯,反而帶領部隊向日軍反擊。這時,一枚炸彈飛來,炸斷了他的雙腿使其昏迷過去。趙登禹醒來後,含淚向傳令兵說:“不要管我,你回去告訴北平城裡的我的老母,她的兒子為國死了,也算對得起祖宗,請她老人家放心吧!”說完就停止了呼吸。

趙登禹犧牲後,7月31日,國民政府頒布褒獎令,追贈趙登禹為陸軍上將。抗戰勝利後,何基灃奉馮治安之命到北平將趙登禹將軍和29軍抗日烈士的忠骸遷葬於盧溝橋畔。1946年,北平各界舉行公祭趙登禹、佟麟閣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給趙登禹將軍的家屬頒發了由毛澤東簽署的烈士證書。趙登禹將軍在強敵面前臨危不懼、英勇奮戰、血灑疆場的事跡永遠值得中國人民懷念。

趙登禹路

趙登禹趙登禹

趙登禹路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中北部。北起西直門內大街,南至阜成門內大街,為紀念抗日愛國將領趙登禹而得名。

北平和平解放之後,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全會有這樣兩項決議:一是決定中央領導機關遷入北京,二是進城之後不要用中央領袖的名字命名街道地名。1952年,毛澤東親自為三位抗日英烈簽發了烈士證書。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三位英烈的抗日功績得到新中國認可。這就是為什麼解放前由國民黨北平政府命名的三條街道得以在新中國繼續沿用的原因。

北京的大街小巷有幾千條,街巷名稱涉及人物的,有以其官職命名的,如文丞相胡同,在東城區府學胡同內文天祥祠堂東側,以紀念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得名。有以其爵位命名的,如廣寧伯街,在西城區辟才胡同以西,明朝功臣廣寧伯劉榮的伯爵府原在此街得名。有以其特長技藝命名的,如劉蘭塑胡同,在西安門大街路北,以元朝塑像高手劉元得名。

正式以現代人物姓名命名的街道,在北京只有三處,即西城區的佟麟閣路、趙登禹路、東城區的張自忠路。這三位英烈,都是為國捐軀的抗日名將,早年都是馮玉祥的部下。在擔任29軍將領期間,自1934年29軍駐防京津地區後,都曾在北京居住過。

抗戰勝利之後,何思源(曾任北京市副市長、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之父)出任北平市市長,何思源於1947年3月13日簽發了《北平市政府戶字第59號訓令》 ,將南溝浴大街命名為佟麟閣路,北河沿大街命名為趙登禹路,鐵獅子胡同命名為張自忠路。 南、北河沿大街,在元朝是著名水利專家郭守敬開挖的金水河河道,至清朝演變為排水溝“大明濠”,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由內務部長兼京都市政公所督辦朱啟鈐主持,利用拆除皇城的城磚,將大明濠改建為地下暗溝(去年太平橋路段施工,挖出此暗溝,本報2003年4月16日《風俗地理》曾作過報導),並在地上興建馬路,即南、北河沿大街。當年市政公所公布這兩條大街為“一等街道,寬二十公尺。”

這三條以抗日英烈命名的街道名稱,在解放後繼續沿用。“文革”時期,佟麟閣路改稱四新路,趙登禹路改稱中華路,張自忠路改稱工農兵東大街。“文革”過後,撥亂反正,北京市政府於1984年10月決定恢復原名。

1949年1月20日北平和平解放之後,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全會有這樣兩項決議:一是決定中央領導機關遷入北京,二是進城之後不要用中央領袖的名字命名街道地名。為什麼解放前由國民黨北平政府命名的上述三條街道名稱,得以在新中國被繼續沿用呢?這是因為1952年6月11日,新中國的中央政府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親自為三位抗日英烈簽發了烈士證書。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三位英烈的抗日功績,是得到新中國認可,並莊重給予紀念的。

新中國成立以來“雙百”人物

為推動民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經中央批准,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開展評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活動。
在投票評選的基礎上,經過有關部門審核、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等程式,最終評選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此名單由全國“雙百”評選活動組委會2009年9月10公布。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八女投江 | 于化虎 | 小葉丹 | 馬本齋 | 馬立訓 | 方誌敏 | 毛澤民 | 毛澤覃 | 王爾琢 | 王盡美 | 王克勤 | 王若飛 | 鄧萍 | 鄧中夏 | 鄧恩銘 | 韋拔群 | 馮平 | 盧德銘 | 葉挺 | 葉成煥 | 左權 | 白求恩 | 任常倫 | 關向應 | 劉老莊連 | 劉伯堅 | 劉志丹 | 劉胡蘭 | 吉鴻昌 | 向警予 | 尋淮洲 | 戎冠秀 | 朱瑞 | 江上青 | 江竹筠 | 許繼慎 | 阮嘯仙 | 何叔衡 | 佟麟閣 | 吳運鐸 | 吳煥先 | 張太雷 | 張自忠 | 張學良 | 張思德 | 曠繼勛 | 李白 | 李林 | 李大釗 | 李公朴 | 李兆麟 | 李碩勛 | 楊殷 | 楊子榮 | 楊開慧 | 楊虎城 | 楊靖宇 | 楊闇公 | 肖楚女 | 蘇兆征 | 鄒韜奮 | 陳延年 | 陳樹湘 | 陳嘉庚 | 陳潭秋 | 冼星海 | 周文雍陳鐵軍夫婦 | 周逸群 | 明德英 |林祥謙 | 羅亦農 | 羅忠毅 | 羅炳輝 | 鄭律成 | 惲代英 | 段德昌 | 賀英 | 趙一曼 | 趙世炎 | 趙尚志 | 趙博生 | 趙登禹 | 聞一多 | 埃德加·斯諾 |夏明翰 | 格里戈里·庫里申科 | 狼牙山五壯士 |聶耳 | 郭俊卿 | 錢壯飛 | 黃公略 | 彭湃 | 彭雪楓 | 董存瑞 | 董振堂 | 謝子長 |魯迅 | 蔡和森 | 戴安瀾 | 瞿秋白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曉兵 | 馬萬水 | 馬永順 | 馬恆昌 | 馬海德 | 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 | 孔祥瑞 | 孔繁森 | 文花枝 | 方永剛 | 方紅霄 | 毛岸英 | 王傑 | 王選 | 王瑛 | 王樂義 | 王有德 | 王啟民 | 王進喜 | 王順友 | 鄧平壽 | 鄧建軍 | 鄧稼先 | 叢飛 | 包起帆 | 史光柱 | 史來賀 | 葉欣 | 甘遠志 | 申紀蘭 | 白芳禮 | 任長霞 | 劉文學 | 劉英俊 | 華羅庚 | 向秀麗 | 廷·巴特爾 | 許振超 | 達吾提·阿西木 | 邢燕子 | 吳大觀 | 吳仁寶 | 吳天祥 | 吳金印 | 吳登雲 | 宋魚水 | 張華 | 張雲泉 | 張秉貴 | 張海迪 | 時傳祥 | 李四光 | 李春燕 | 李桂林陸建芬夫婦 | 李素芝 | 李夢桃 | 李登海 | 楊利偉 | 楊懷遠 | 楊根思 | 蘇寧 | 谷文昌 | 邰麗華 | 邱少雲 | 邱光華 | 邱娥國 | 陳景潤 | 麥賢得 | 孟泰 | 孟二冬 | 林浩 | 林巧稚 | 林秀貞 | 歐陽海 | 羅映珍 | 羅健夫 | 羅盛教 | 草原英雄小姐妹 | 趙夢桃 | 鍾南山 | 唐山十三農民 | 容國團 | 徐虎 | 秦文貴 | 袁隆平 | 錢學森 | 常香玉 | 黃繼光 | 彭加木 | 焦裕祿 | 蔣築英 | 謝延信 | 韓素雲 | 竇鐵成 | 賴寧 | 雷鋒 | 譚彥 | 譚千秋 | 譚竹青 | 樊錦詩

國民黨抗日殉國將士一覽表(師級以上)

八年抗戰,國軍陸軍陣亡、負傷、失蹤三百二十一萬多人,空軍陣亡四千三百多人,毀機二千四百六十八架,海軍艦艇損失殆盡,其中有幾乎兩百個將軍陣亡殉國!
佟麟閣 上將(追授) | 趙登禹 上將(追授) | 郝夢齡 上將 | 劉家麒 中將 | 吳克仁 中將 | 高志航 空軍少將,驅逐司令 | 夏國章 中將 | 吳國璋 中將 | 饒國華 上將(自殺) | 肖山令 中將 | 姚中英 少將 | 司徒非 少將 | 劉震東 中將 | 王銘章 上將(追授) | 鄒紹孟 少將 | 趙渭濱 少將 | 范庭蘭 少將 | 劉桂五 少將 | 周元 中將 | 李必蕃 中將(自殺) | 黃啟東 少將 (自殺) | 方叔洪 中將 | 付忠貴 少將 | 馮安邦 中將 | 林英燦 少將 | 李國良 中將 | 張諝行 中將 | 王禹九 少將 | 陳安保 中將 | 張唐聚 少將 | 韓炳宸 少將 | 馬玉仁 中將 | 丁炳權 中將 | 鄭作民 中將 | 關鍾毅 中將 (自殺) | 張自忠 上將(追授) | 張敬 少將 | 戴民權 中將 | 王竣 中將 | 梁希賢 少將(自殺) | 陳文杞 少將 | 唐淮源 上將 | 寸性奇 中將 | 金崇印 少將 | 石作衡 中將 | 賴傳湘 中將 | 朱實夫 少將 | 李翰卿 中將 | 武士敏 中將 | 朱士勤 中將 | 郭子斌 少將 | 戴安瀾 中將 | 王鳳山 少將 | 胡義賓 少將 | 張慶澍 少將 | 周復 中將 | 張少舫 少將 | 高道先 少將 | 江春炎 少將 | 彭士量 中將 | 許國璋[國民黨抗日殉國將士] 中將(自殺) | 孫明瑾 中將 | 盧廣偉 少將 | 李家鈺 上將 | 陳紹堂 少將 | 周鼎銘 少將 | 王劍岳 少將 | 王甲本 中將 | 闞維雍 中將(自殺) | 陳濟恆 中將(自殺) | 呂旃蒙 少將 | 齊學啟 中將 |胡旭盱 少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