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痣

表皮痣

表皮痣於1863年由VonBaerensprung首先描述,稱之為單側痣,又名線狀表皮痣、疣狀痣、疣狀線狀痣等,同病異名達數十種之多。本病因表皮細胞發育過度引起表皮局限性發育異常所致。因本病發病年齡很早,同時臨床表現特殊,多為單側性疣狀隆起損害,故診斷不難。但需要與線狀苔蘚、線狀扁平苔蘚及線狀銀屑病等區別。本病持續存在,而線狀苔蘚可自行消退。同時病理上有疣狀及乳頭瘤樣增生,故可與線狀苔蘚區別。線狀排列的扁平苔蘚與銀屑病在病理上有一定的特徵,結合臨床可以與本病區別。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表皮痣表皮痣
俗稱別名:
線狀表皮痣 疣狀痣疣狀線狀痣

疾病概述


表皮痣是表皮的一種增生性疾病,又名單側痣、線狀表皮痣或疣狀表皮痣等。診斷要點:1、常為淺黃或棕褐色疣狀丘疹。可呈線狀、帶狀或斑片狀等不同形態。無自覺症狀。2、皮損分布多種多樣,有二個特殊類型:(1)線狀型多見於四肢,常從肢體近端向遠端發展,皮損多為線狀或帶狀,單側分布。(2)泛髮型皮損可為各種形狀,為雙側性或分布於全身。皮損也可出現在黏膜、女陰等部位。3、本病常在初生時或幼兒期發病,少數也可在青春期發病,一般不自行消退。4、皮損隨年齡增大,生長緩慢,但一般於成年期停止生長。5、組織病理示表皮角化過度,乳頭瘤樣增生,棘層肥厚,基底色素增加,無痣細胞。6、鑑別診斷 本病臨床上需與線狀苔蘚、線狀扁平苔蘚或線狀銀屑病區別。治療要點:目前尚無理想治療方法。可以二氧化碳雷射或液氮冷凍分次進行治療。

併發症

表皮痣表皮痣
通常在初生時或幼兒期發病,但偶爾也有在10~20歲才出現。男女均可發生。本病常表現為淡黃色至棕黑色疣狀損害,其大小、形態及分布各不相同。開始為小的角化性丘疹,逐漸擴大,呈密集的角化過度性丘疹,灰白色或深黑色,觸之粗糙堅硬,皺襞處損害常因浸漬而較軟。病變可位於身體任何部位,如頭部、軀幹或四肢,一般無自覺症狀,發展緩慢,至一定階段時即靜止不變。根據其臨床形態可分為三型。局限型損害常排列為單側連續或斷續性束狀、帶狀或斑片狀。頭部皮損常呈斑片狀。四肢病損往往沿肢體分布,到達肢端,在軀幹則橫行排列,常只有一條,如線狀,故稱之為線狀痣。如只位於身體一側,也稱為單側痣。皮損也可為雙側性,呈多發或泛發性,甚至廣泛分布於全身,呈渦紋狀或弧線形條紋,其嚴重者稱之為豪豬狀魚鱗病,此型屬於泛髮型或系統型。常並發其它先天性畸形如牙齒髮育異常、多指症屈指症骨骼畸形和中樞神經系統疾患,如癲癇、神經性耳聾與精神發育遲緩等,稱為表皮痣綜合徵。炎症型常自覺瘙癢,見於下肢,單側性,皮損發紅,因搔抓表面常有脫屑和結痂。本病可侵犯黏膜,在口唇黏膜面見有乳頭狀隆起,舌、頰黏膜、軟齶、牙齦、女陰及陰道也可發病。發生於這些部位的損害,往往易誤診為尖銳濕疣。少數患者可並發基底細胞瘤,或鱗狀細胞癌。

特點

表皮痣表皮痣
線狀表皮痣於1863年被首次發現,稱之為單側痣,又名表皮痣、疣狀痣、疣狀線狀痣等。是因表皮細胞發育過度致表皮局限性發育異常所致。
本病男性多見。通常在嬰幼兒期發病,少數在10歲後發生。皮損為密集的淡褐至褐黑色丘疹,常排列成線狀,表面粗糙,呈疣狀增生。皺襞外損害常因浸漬而較軟。口周損害可並發頰黏膜和舌損害。
(1)局限型 皮損好發於軀幹或肢端,亦可見於面部。損害單個或多發,常單側分布,故稱單側痣。
(2)炎症型或苔癬型 皮損色紅,有癢感。常發於一側下肢,損害表面因搔抓附有痂皮和鱗屑,酷似濕疹。
(3)泛髮型 損害常多發,呈單側或雙側分布,皮損可呈多數平行線狀排列,尤其在軀幹部。本型呈顯性遺傳,且常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如齒髮育異常、多指症、骨骼畸形和中樞系統疾病如癲癇、精神發育遲緩和神經性耳聾等,稱為表皮痣綜合徵。

鑑別

表皮痣表皮痣
1.線狀苔蘚(1ichenstriatus)為炎症性線狀皮炎,發展迅速,具有自限性,大多在3一6個月消退,遺留暫時性色素脫失斑。組織病理無特異性,表皮可見細胞內及細胞間水腫,無棘層肥厚,真皮血管周圍有中等度慢性炎症性浸潤。
2.炎症性線狀疣狀表皮痣(inflammatorylinearverrucoasepidermalnevus)臨床上呈紅斑瘙癢性炎性皮損。組織學上出現角化不全、真皮慢性炎症浸潤,可以鑑別。
3.線狀汗孔角化病(linearporokeratosis)周緣往往有堤狀角化性隆起,組織病理可見特徵性角化不全柱(雞眼樣板cornoid1amel1a),其下顆粒層消失。
4.線狀扁平苔蘚(lichenplanuslinearis〕由紫紅色多角形扁平丘疹,簇集呈帶狀排列,自覺劇癢,組織病理檢查,具有特徵性。
5.線狀銀屑病(1inearpsOriasis)皮損雖呈線狀,但仍具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特點,組織病理可以鑑別。

相關病症

1.疾病名稱:
色素性毛表皮痣

表皮痣表皮痣
疾病概述:
色素性毛表皮痣亦稱Becker痣,多見於青少年。皮損好發於肩部、肩胛骨區及前胸。皮損初為淡褐色及褐色斑片,手掌大小或更大,境界清楚,邊界不規則。皮損發生數年後出現多數粗毛。皮損隨年齡逐漸發展,至成年後穩定不變。
症狀:
本病亦稱Becker痣,比較常見,主要見於青年人。
併發症:
兒童時期開始,隨年齡增長,經日曬後逐漸明顯,為一不規則的斑狀色素沉著。好發於肩、前胸肩胛骨區域,但也可發生於前臂、腕、面頸等其它部位。新發生的色素斑相互融合,可達手掌大小或更大。1~2年後出現粗毛。痣的中心部
表皮痣表皮痣
皮膚紋理稍粗厚,而邊緣無變化。邊界不規則,呈地圖狀。有時痣不明顯,需要和相對稱的部位仔細比較才能查出。在皮損部位可合併其它皮內痣或表皮痣。

2.疾病名稱:
疣狀表皮痣

疣狀痣是因表皮發育異常所致的皮膚良性腫瘤。通常在嬰幼兒期發病,隨年齡增大而增長,表現為密集的淡褐色丘疹,排列成線狀,呈疣狀增生,影響美觀,本病泛髮型常並發中樞系統疾病,如癲癇、精神發育遲緩等。發病局限者,可採用冷凍、雷射或手術切除。

預防及治療

表皮痣表皮痣
預防: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用他人的臉盆、毛巾。不熬夜,以防過度疲勞。勿抓撓患部。

2.清淡飲食為宜,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新鮮蔬菜水果
治療:

1、表皮痣又稱線狀痣,通常呈線狀排列。發生於身體一側。較小的皮損可手術切除。若皮損太大,切除後還要植皮,皮損處也可用電灼,雷射液氮冷凍治療。學齡前治療較好。

2、鼻樑兩側,皮薄,皮下脂肪也薄,行走於其下的靜脈,可透過皮層呈現發青瘀血的樣子,但要排除血管瘤。

藥物治療

表皮痣表皮痣
(1)內服藥物

馬齒莧30~60克、敗醬草15~30克、紫草15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②馬齒莧30~60克,蜂房白芷蛇床子、細辛各9克,陳皮、蒼朮、苦參各15克,水煎,洗患處,每次15分鐘,每日4~5次。③薏米仁50克煮粥,加白糖15克食之。每日1~2次。可長期食用。

④紫草15克、生米仁30克,煎湯代飲,每日一劑。

⑤取青殼鴨蛋7隻浸泡米醋中,5~7天后,每日煮食(生食更好)1隻,4~5天后患部皮膚潮紅,連續食用至痊癒。

⑥取綠豆、薏苡仁等量,先將綠豆水煮,沸後煮片刻,將薏苡仁倒入同煮為粥,每晚臥前食用。

疾病大全(一)

疾病是人體健康的殺手,了解疾病、預防疾病、治療疾病一直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為之奮鬥的目標。然而預防疾病也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做到的。在這裡讓我們通過對一些疾病的了解來加強人類對疾病的防範意識,杜絕疾病的發生,減少人間的慘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