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表皮痣](/img/8/a36/nBnauM3XwQTMwQTO3ITMzQzNxITM3IDOxAjMwADMwAzMxAzLyE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線狀表皮痣 疣狀痣疣狀線狀痣
疾病概述
表皮痣是表皮的一種增生性疾病,又名單側痣、線狀表皮痣或疣狀表皮痣等。診斷要點:1、常為淺黃或棕褐色疣狀丘疹。可呈線狀、帶狀或斑片狀等不同形態。無自覺症狀。2、皮損分布多種多樣,有二個特殊類型:(1)線狀型多見於四肢,常從肢體近端向遠端發展,皮損多為線狀或帶狀,單側分布。(2)泛髮型皮損可為各種形狀,為雙側性或分布於全身。皮損也可出現在黏膜、女陰等部位。3、本病常在初生時或幼兒期發病,少數也可在青春期發病,一般不自行消退。4、皮損隨年齡增大,生長緩慢,但一般於成年期停止生長。5、組織病理示表皮角化過度,乳頭瘤樣增生,棘層肥厚,基底色素增加,無痣細胞。6、鑑別診斷 本病臨床上需與線狀苔蘚、線狀扁平苔蘚或線狀銀屑病區別。治療要點:目前尚無理想治療方法。可以二氧化碳雷射或液氮冷凍分次進行治療。
併發症
![表皮痣](/img/3/2ee/nBnauM3XyUzNyQTM5ITMzQzNxITM3IDOxAjMwADMwAzMxAzLyE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特點
![表皮痣](/img/f/62f/nBnauM3XyMDO1gTMxMTMzQzNxITM3IDOxAjMwADMwAzMxAzLzE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本病男性多見。通常在嬰幼兒期發病,少數在10歲後發生。皮損為密集的淡褐至褐黑色丘疹,常排列成線狀,表面粗糙,呈疣狀增生。皺襞外損害常因浸漬而較軟。口周損害可並發頰黏膜和舌損害。
(1)局限型 皮損好發於軀幹或肢端,亦可見於面部。損害單個或多發,常單側分布,故稱單側痣。
(2)炎症型或苔癬型 皮損色紅,有癢感。常發於一側下肢,損害表面因搔抓附有痂皮和鱗屑,酷似濕疹。
(3)泛髮型 損害常多發,呈單側或雙側分布,皮損可呈多數平行線狀排列,尤其在軀幹部。本型呈顯性遺傳,且常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如齒髮育異常、多指症、骨骼畸形和中樞系統疾病如癲癇、精神發育遲緩和神經性耳聾等,稱為表皮痣綜合徵。
鑑別
![表皮痣](/img/e/968/nBnauM3X3AzNxQTN5MTMzQzNxITM3IDOxAjMwADMwAzMxAzLzE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炎症性線狀疣狀表皮痣(inflammatorylinearverrucoasepidermalnevus)臨床上呈紅斑瘙癢性炎性皮損。組織學上出現角化不全、真皮慢性炎症浸潤,可以鑑別。
3.線狀汗孔角化病(linearporokeratosis)周緣往往有堤狀角化性隆起,組織病理可見特徵性角化不全柱(雞眼樣板cornoid1amel1a),其下顆粒層消失。
4.線狀扁平苔蘚(lichenplanuslinearis〕由紫紅色多角形扁平丘疹,簇集呈帶狀排列,自覺劇癢,組織病理檢查,具有特徵性。
5.線狀銀屑病(1inearpsOriasis)皮損雖呈線狀,但仍具尋常型銀屑病的臨床特點,組織病理可以鑑別。
相關病症
1.疾病名稱:
色素性毛表皮痣
![表皮痣](/img/f/858/nBnauM3X1cjMxYTMxQTMzQzNxITM3IDOxAjMwADMwAzMxAzL0E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色素性毛表皮痣亦稱Becker痣,多見於青少年。皮損好發於肩部、肩胛骨區及前胸。皮損初為淡褐色及褐色斑片,手掌大小或更大,境界清楚,邊界不規則。皮損發生數年後出現多數粗毛。皮損隨年齡逐漸發展,至成年後穩定不變。
症狀:
本病亦稱Becker痣,比較常見,主要見於青年人。
併發症:
兒童時期開始,隨年齡增長,經日曬後逐漸明顯,為一不規則的斑狀色素沉著。好發於肩、前胸或肩胛骨區域,但也可發生於前臂、腕、面頸等其它部位。新發生的色素斑相互融合,可達手掌大小或更大。1~2年後出現粗毛。痣的中心部
![表皮痣](/img/0/2aa/nBnauM3X1ITNyATO1ITMzQzNxITM3IDOxAjMwADMwAzMxAzLyEzL4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疾病名稱:
疣狀表皮痣
疣狀痣是因表皮發育異常所致的皮膚良性腫瘤。通常在嬰幼兒期發病,隨年齡增大而增長,表現為密集的淡褐色丘疹,排列成線狀,呈疣狀增生,影響美觀,本病泛髮型常並發中樞系統疾病,如癲癇、精神發育遲緩等。發病局限者,可採用冷凍、雷射或手術切除。
預防及治療
![表皮痣](/img/3/31a/nBnauM3X2EjM1EDMyQTMzQzNxITM3IDOxAjMwADMwAzMxAzL0EzLz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用他人的臉盆、毛巾。不熬夜,以防過度疲勞。勿抓撓患部。
2.清淡飲食為宜,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治療:
1、表皮痣又稱線狀痣,通常呈線狀排列。發生於身體一側。較小的皮損可手術切除。若皮損太大,切除後還要植皮,皮損處也可用電灼,雷射和液氮冷凍治療。學齡前治療較好。
2、鼻樑兩側,皮薄,皮下脂肪也薄,行走於其下的靜脈,可透過皮層呈現發青瘀血的樣子,但要排除血管瘤。
藥物治療
![表皮痣](/img/c/f99/nBnauM3X3czM1ITMzQTMzQzNxITM3IDOxAjMwADMwAzMxAzL0E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①馬齒莧30~60克、敗醬草15~30克、紫草15克、大青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②馬齒莧30~60克,蜂房、白芷、蛇床子、細辛各9克,陳皮、蒼朮、苦參各15克,水煎,洗患處,每次15分鐘,每日4~5次。③薏米仁50克煮粥,加白糖15克食之。每日1~2次。可長期食用。
④紫草15克、生米仁30克,煎湯代飲,每日一劑。
⑤取青殼鴨蛋7隻浸泡米醋中,5~7天后,每日煮食(生食更好)1隻,4~5天后患部皮膚潮紅,連續食用至痊癒。
⑥取綠豆、薏苡仁等量,先將綠豆水煮,沸後煮片刻,將薏苡仁倒入同煮為粥,每晚臥前食用。
疾病大全(一)
疾病是人體健康的殺手,了解疾病、預防疾病、治療疾病一直是廣大醫務工作者為之奮鬥的目標。然而預防疾病也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做到的。在這裡讓我們通過對一些疾病的了解來加強人類對疾病的防範意識,杜絕疾病的發生,減少人間的慘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