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癬菌疹是一種變態反應(過敏)性疾病,是因為病人對自身的癬病灶(80%以上為足癬)釋放出的真菌代謝產物過敏,而引起的皮膚病變。15%左右的癬病患者會發生癬菌疹。
癬菌疹的皮疹表現多樣,常見的為濕疹樣癬菌疹。多發生於小腿、大腿或手掌、手指,紅斑、丘疹、水皰呈對稱性分布,患處略腫脹,劇癢或觸痛。如果出現繼發性細菌感染,可出現膿皰,嚴重者有發熱、厭食、表淺淋巴結腫大、血中白細胞增多。除上述表現外,還可見小腿丹毒樣癬菌疹、蕁麻疹樣癬菌疹、環狀紅斑樣癬菌疹等等。該病的診斷並不難。患者多有活動性癬病灶(原有的癬出現水皰、糜爛、滲液、劇癢),在炎熱季節發病。皮疹對稱發生,癬菌疹處檢查不到真菌,癬菌素皮試為陽性反應。
治療應一方面積極治療癬菌疹,同時對原髮癬病灶妥善處理。如口服撲爾敏等抗組胺藥以控制過敏反應,局部用溫和無刺激的爐甘石洗劑、地塞米松霜等止癢消炎,癬菌疹處切不可擦治癬藥水或藥膏,否則紅腫、瘙癢反而會加重。對於足癬的處理,可口服斯皮仁諾、特比萘芬、氟康唑等,同時酌情選擦咪康唑霜、複方軟肥皂液、5%水楊酸酊、特比萘芬膏等等。如有細菌感染者則應先控制感染,可口服青黴素類(注意有無過敏史)、紅黴素類抗生素。一般癬病得到有效治療後,癬菌疹會隨之減輕乃至消退。
預防癬的復發就能預防癬菌疹的發作。預防足癬應注意足部的清潔衛生,並保持乾燥。可用適量醋精加於溫水腫泡足,或用中藥苦參、土槿皮、蛇床子、枯凡等適量,煎水泡足。平時要避免接觸患有癬病的貓、狗等寵物。
分類
癬菌疹可以表現為各種形態,大體上可分為三種類型:
(1)、急性播散性癬菌疹 全身突然出現大量不同形態的皮疹,以針頭大的尖或平頂狀丘疹為主,常為毛囊性、苔癬樣或鱗屑性損害。有時也可呈麻疹樣或猩紅熱樣損害。同時原發病灶處病情加重,可出現小水皰。本型多見於頭癬患者,可伴有發熱、食慾減退、全身淋巴結腫大、脾腫大及白細胞增多。(2)、疹樣癬菌疹 原發病多為腳癬,皮疹常發生手指側面,有時也可發生於手掌和腳底。皮疹主要為水皰,針頭至米粒大小,瘙癢劇烈,有時可伴有壓痛。若繼發細菌感染,水皰可變成膿皰。
(3)、紅斑結節樣癬菌疹 表現各異,但都無水皰,且不只限於手掌及指側。根據皮損特點不同分別可呈現出結節性紅斑樣、遠心性環狀紅斑樣、遊走性栓塞性脈管炎樣、丹毒樣及蕁麻疹樣損害。
可見,癬菌疹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診斷癬菌疹應與多種皮膚病相鑑別,但癬菌疹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能找到原髮癬病病灶。此外,如果做癬菌素皮試常呈陽性反應。
癬菌疹的治療應以治療原發病灶為主,外用抗真菌藥物。
(1)、急性播散性癬菌疹全身突然出現大量不同形態的皮疹,以針頭大的尖或平頂狀丘疹為主,常為毛囊性、苔癬樣或鱗屑性損害。有時也可呈麻疹樣或猩紅熱樣損害。同時原發病灶處病情加重,可出現小水皰。本型多見於頭癬患者,可伴有發熱、食慾減退、全身淋巴結腫大、脾腫大及白細胞增多。
(2)、疹樣癬菌疹原發病多為腳癬,皮疹常發生手指側面,有時也可發生於手掌和腳底。皮疹主要為水皰,針頭至米粒大小,瘙癢劇烈,有時可伴有壓痛。若繼發細菌感染,水皰可變成膿皰。
(3)、紅斑結節樣癬菌疹表現各異,但都無水皰,且不只限於手掌及指側。根據皮損特點不同分別可呈現出結節性紅斑樣、遠心性環狀紅斑樣、遊走性栓塞性脈管炎樣、丹毒樣及蕁麻疹樣損害。
可見,癬菌疹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診斷癬菌疹應與多種皮膚病相鑑別,但癬菌疹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能找到原髮癬病病灶。此外,如果做癬菌素皮試常呈陽性反應。
癬菌疹的治療應以治療原發病灶為主,外用抗真菌藥物。
病因和發病機制
皮膚癬菌感染人體後,其代謝產物作為抗原可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用癬菌素作皮內試驗,可出現風團樣速發反應和結核菌素樣遲發反應。癬菌疹的發生與局部癬菌感染灶的炎症程度密切相關,炎症強烈時,大量代謝產物進入血液循環,與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發生反應,引起皮損。動物實驗發現,癬菌疹的病理變化是血管內皮損傷和出血性炎症,此反應與異形蛋白引起的反應相同。親動物性皮膚癬菌比親人性癬菌更易發生癬菌疹。臨床表現
本病多見於夏秋季節,常發生於各種皮膚癬菌病急性炎症期,以浸漬糜爛型足癬和足癬繼發細菌感染最多見。癬菌疹臨床表現複雜,常見類型有:
1.皰疹型最多見。常突然對稱性發生於掌心、指側;皮損為呈米粒大小的水皰,皰液清,壁厚,周圍無紅暈,嚴重時掌跖、手足背均可出現水皰甚至大皰;自覺瘙癢和灼熱。隨原發感染灶的消退,水皰可乾涸、脫屑而消退,
病灶不愈時可反覆發作。2.濕疹樣型對稱分布於足背、小腿或四肢泛發;皮損為丘疹、紅斑、滲出、糜爛。
3.丹毒樣型分布於單側或雙側下肢;皮損為輕度水腫性紅斑,散在數片或融合成大片,類似於丹毒但無明顯紅腫熱痛。
此外癬菌疹還可表現為多形紅斑、結節性紅斑或蕁麻疹樣皮損。
診斷及預防
診斷和鑑別診斷癬菌疹常與汗皰疹、濕疹、丹毒等相混淆,診斷與鑑別診斷的主要依據有:
①、發生於皮膚癬菌感染灶炎症明顯時,並隨炎症消退而消退;
②、起病急,皮損多形性,常對稱分布;
③、皮損真菌檢查陰性;
④、皮膚癬菌素試驗陽性。
預防和治療首先應積極處理原發感染灶。內用藥物以抗組胺藥為主,局部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或糖皮質激素霜劑。
癬菌疹是皮膚癬菌感染灶出現明顯炎症時,遠隔部位皮膚發生的多形性皮損,是集體對真菌代謝產物的一種變態反應。
淺部真菌病簡稱為癬。由此可知,現代醫學中關於“癬”一詞,通常系指淺部真菌病而言。但在祖國醫學中“癬”這一字是泛指多種皮膚病,並非淺部真菌病。
癬菌疹屬於傳染性的皮膚疾病,它跟皮膚炎類似,卻不盡相同,後者不會傳染。這兩種皮膚病的症狀是皮膚非常痕癢,出現紅疹或小紅斑塊,越搔皮膚越發紅癢,患處範圍會進一步擴大。癬患處經常出現在出汗較多的地方,如腳部、大腿內側等,不過皮膚的病變有時不容易分辨,因此病者最好讓醫生診治,別胡亂塗藥或服藥,因為這可能使病情變得更複雜。
皮膚炎和癬菌疹最明顯的不同,就是前者的導因可能與飲食相關,例如吃了某種海鮮類,特別容易引起皮膚敏感,形成皮膚炎;又或者家裡使用的地板清潔劑,也可能會刺激皮膚,引起炎症。皮膚癬是由於受到真菌感染而引發,因此兩種疾病的療法也不同。
癬菌感染
癬菌疹菌引起的感染---真菌僅侵入已死亡的皮膚組織或其附屬器(角質層,甲,毛髮)。毛癬菌屬,表皮癬菌屬和小孢子菌屬是最常見的致病菌,但從臨床上鑑別皮膚癬菌是困難的。通常經過人與人或動物至人傳染,污染物一般不引起傳染。
有些癬菌疹菌僅產生輕度的或不產生炎症和免疫反應,在這種病例中,病原菌可持續不明,導致逐漸蔓延的皮損周期性的緩解和加劇,皮損有脫屑及輕度隆起的邊緣。在另一些病例,感染可為急性,典型的引起足部突發水泡和大泡或頭皮炎性沼澤狀損害(膿癬),此系對真菌強烈的免疫反應所致,隨後感染通常緩解或痊癒。
診斷
診斷從臨床上是根據感染的部位,而進一步證實是通過將鱗屑溶解於氫氧化鉀溶液後直接鏡檢或通過培養,證明損害部位刮取的鱗屑內有病原真菌存在治療
大多數皮膚感染用外用的抗真菌劑效果很好,如咪唑類(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酮康唑),環吡酮胺(ciclopirox),萘替芬或特比萘芬。耐藥或廣泛受累的病例需要全身性治療。
較新的系統性藥物包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口服的三唑類以及特比萘芬---種第二代的丙烯胺類藥物。這些藥顯然比酮康唑更安全和更有效。酮康唑是一種廣譜口服咪唑類衍生物,對癬菌疹菌感染有效,儘管偶可產生肝毒性(可嚴重甚或致死)使其套用受限。伊曲康唑與許多常用的處方藥會產生相互作用。特比萘芬使胃排空延遲,有3%~5%的病人出現胃腸道副作用。味覺障礙較少發生,血液系統和肝的副作用罕見。但在用藥前及用藥後仍需定期查肝功能。除了頭癬外,新的抗真菌藥治療所有癬菌疹菌病都比灰黃黴素更有效。
直到最近,灰黃黴素仍是系統性抗真菌藥物中套用最廣泛的,但隨著新藥的套用,灰黃黴素作為治療皮膚真菌感染的第一代藥物的使用率正在下降。成人的劑量是微粒灰黃黴素250mg口服,每日3~4次,最好同時予以高脂餐,超微粒灰黃黴素更有利於吸收,對體癬,頭癬或股癬應單次或分次給藥,總劑量250~330mg口服;對足癬,總劑量則為500~660mg口服。頭痛是最常見的副作用,偶可引起胃腸疼痛,光敏感,皮疹或白細胞減少。血管性水腫也有過報導。也可發生眩暈及較少的紅斑狼瘡的加重或短暫的聽力減退。局部用咪唑類同時口服灰黃黴素可提高治癒率。
相似癬菌
體癬
通常由毛癬菌屬引起。特徵性的損害為粉紅色丘疹鱗屑性環狀斑塊,有隆起的邊緣,向周圍擴展,中央趨向消退。鑑別診斷包括玫瑰糠疹,藥疹,錢幣狀皮炎,多形紅斑,花斑癬,紅癬,銀屑病和二期梅毒。一種變異的類型表現為錢幣狀鱗屑性斑片,綴以小丘疹或膿皰。
對於輕至中度損害,套用咪唑類,環吡酮胺,萘替芬或特比萘芬霜,洗劑或凝膠外擦,每日2次,至少用至損害消退後7~10天。炎症型的體癬對特效的局部抗真菌藥通常很有效。泛發,耐藥的損害見於紅色毛癬菌感染的病人和引起衰弱的全身性疾病者,對泛發性和耐藥性體癬,最有效的治療是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
足癬(運動員足)
足癬很常見。典型的鬚髮毛癬菌感染起始於第3和第4趾間,然後累及足跖面。趾間的損害常為浸漬,邊緣脫屑,也可形成水泡。伴很多水泡和大泡的急性發作在炎熱季節是很常見的。被感染的趾甲增厚,變形。紅色毛癬使足底產生鱗屑並增厚,常擴展超過足跖面,呈"軟拖鞋狀"分布。可有輕重不等的瘙癢,疼痛,炎症或水泡形成。足癬可伴有繼發的細菌感染,蜂窩織炎或淋巴管炎,可能復發。足癬可能與浸漬(源於多汗症及封閉的鞋襪),接觸性皮炎(由於對鞋內各種物質過敏,特別是粘膠劑),濕疹或銀屑病相混淆。
對經過真菌學證實的足癬,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是最有效的治療,但對急性炎症性感染---系由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很少立即起效。兩種中任何一種都可用來治療慢性感染,並可阻止急性感染加重。趾間的感染用外用製劑治療即有效。被感染的甲(甲真菌病)採用全身治療可能需要數月。尤其是當累及趾甲時,治療很困難。因為這些新藥有嗜角質的特性。所以可用伊曲康唑200mg/d1個月或用衝擊療法:200mg每日2次,每月1周,用1~2個月,對無併發症的足癬常能治癒。同時外用抗真菌藥可減少復發。
注意足部衛生很必要。洗澡後趾間必須保持乾燥,輕輕擦乾浸軟的皮膚。外用溫和的抗真菌撲粉(如咪康唑)。要穿輕便透氣的鞋,尤其是在炎熱的季節,很多病人甚至赤腳也很有好處。在急性水泡發作時,可在大泡的邊緣引流,但不能去除角質的泡頂。使其乾燥的方法包括穿刺放液或用稀釋的Burow溶液(每日2次浸泡)。
局部治療很難治癒,但可通過長期治療取得控制。治療停止後常有復發。
甲癬
這種類型的甲真菌病通常由毛癬菌屬引起。指甲的感染比趾甲少見,甲增厚,失去光澤,在游離緣下有碎屑聚集。甲板變厚分離,甲可被破壞。毛癬菌感染與銀屑病的鑑別非常重要,因為甲癬的藥物治療是特異性的,並需要長期治療。
當用灰黃黴素治療甲真菌病時,獲長期治癒的病例不到20%,因此全身性治療可能要選用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伊曲康唑200mg口服,每日2次,每月1周,用4個月或用特比萘芬250mg/d,治療指,趾甲感染能達到很高的治癒率。對指甲的甲真菌病,特比萘芬的治療時間為6周,而趾甲需12周。不必治療至所有的病甲都消除,因為當停止服藥後,這些藥物還會存留於甲板,並繼續起效。甲感染的局部治療很少有效,除了淺表白色型以外,其感染僅發生於甲的表面。
(髮癬)
頭癬主要影響兒童。它通過接觸傳染,並可造成流行。在美國,斷髮毛癬菌是常見的病原菌;在其他地方,毛癬菌屬的其他種(如紫色毛癬菌)是常見的病原菌。頭皮的斷髮毛癬菌感染在起病時很輕微。炎症常為輕度而持久的,損害既不是環形的,也沒有明顯的邊界,所以很像脂溢性皮炎。頭皮上特徵性的黑點是由於頭髮折斷所致。可能發生炎性感染。在成人,毛癬菌屬可持續存在。
在美國,奧杜安小孢子菌和犬小孢子菌一度為頭癬的主要致病菌,現已較少引起。奧杜安小孢子菌的損害為鱗屑性,半禿髮的淡灰色小斑片,伴折斷的,無光澤的毛髮。感染可局限於小範圍或擴展,融合至整個頭皮被累及,有時環狀斑片擴展超過頭皮邊緣。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樣小孢子菌通常引起炎症性反應,被感染的毛髮脫落。也可發生隆起的,炎性,沼澤樣肉芽腫(膿癬),可能被誤診為膿腫或膿皮病,一般可短期內痊癒。
毛癬菌是一種發內癬菌,可通過顯微鏡檢查在發內見到分節孢子鏈,在Wood燈下沒有螢光。通過在Wood燈下檢查頭皮有助於小孢子菌感染的診斷,被感染的毛髮可有亮綠色螢光。小孢子菌也是一種發外癬菌,其孢子圍繞毛髮形成菌鞘,菌鞘可通過鏡檢見到。真菌培養對確診也很重要。
毛癬菌感染的兒童應該用微粒灰黃黴素混懸液10~20mg/(kg。d),或用超微粒灰黃黴素5~10mg/(kg。d),用藥同時進餐或喝牛奶,至少用藥4周,或至感染引起的所有體徵消失。應在頭皮部外用咪唑類或環吡酮胺霜直至頭癬治癒,以防播散,尤其是傳染給其他兒童。而且每日用2。5%硫化硒洗髮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