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簡介
脂溢性皮炎,是一種以頭面部浮腫,瘙癢起皮,滲液結痂為特徵的疾病。在中醫學亦有“面生游風”,“面游風毒”等名稱,清代《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亦記載:“此證生於面上,初發麵目浮腫,癢若蟲行,肌膚乾燥,時起白屑。次後極癢,抓破,熱濕盛者津黃水,風燥盛者津血,痛楚難堪”。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是發生於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種炎症性皮膚病。溢性皮炎多發生於皮脂腺分布較多的地方,如頭皮、面部、胸部及皺褶部。發生於頭皮部位,開始為輕度潮紅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狀鱗屑,伴輕度瘙癢,皮疹擴展,可見油膩性鱗屑性地圖狀斑片;嚴重者伴有滲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個頭部。頭髮可脫落、稀疏。面部損害多見於鼻翼、鼻唇溝和眉弓,有淡紅色斑,覆以油膩性黃色鱗屑,常滿面油光。胸部、肩胛部,初為小的紅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膩性鱗屑,以後漸成為中央具有細鱗屑,邊緣有暗紅色丘疹及較大的油膩性的環狀斑片。皺褶部多見於腋窩、乳房下、臍部和腹股溝等,為境界清楚的紅斑、屑少,濕潤,常伴為糜爛、滲出。多見於30歲至50歲,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
本病慢性經過,易反覆發作,常伴為毛囊炎、瞼緣炎,面部常與痤瘡、酒渣鼻蟎蟲皮炎並發。脂溢性皮炎是發生在頭面、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種淺表性、慢性炎症性皮膚病,病因不清,可能與親脂的酵母型馬拉色菌感染有關,精神因素、飲食習慣、維生素B族缺乏、嗜酒等促皮脂溢出的因素強能起促發作用。好發於皮脂溢出部位,以頭皮、面部、腋窩、上胸部、背部及陰股部等部位多見。輕型僅侵犯頭皮,表現為頭皮屑增多、發癢,可見彌散性灰白色糠狀鱗屑,基底可稍發紅,重者有毛囊性丘疹,擴大形成油膩狀鱗屑斑,並有點狀糜爛、滲出、結痂等損害,嚴重者全頭皮被復油膩性厚痂,往往因騷抓引起細菌感染,發生毛囊炎、癤,局部淋巴結腫大,有壓痛。面部損害常發生於眉部、眉間、眼瞼、鼻唇溝、鼻旁溝、耳後等處。嬰兒脂溢性皮炎,大多發生在出生後一個月內,表現為頭部局部或全部布滿厚薄不等的油膩灰黃色痂皮,常累及眉、耳後,無症狀,一般一個月內痊癒,若持續不愈,常與濕疹伴發,亦可合併細菌、念珠菌感染。應注意生活規律,少吃脂肪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用鹼性大的肥皂洗頭、洗臉,局部避免搔抓,局部治療原則為減少皮脂、消炎、止癢。
臨床表現
脂溢性皮炎是機體內皮脂腺分泌功能亢進,皮脂過多的排出而堆積在皮膚上,使堆積處皮膚發生的慢性炎症性病變。常見於皮脂腺分泌比較旺盛的青年人及成年患者,好發於皮脂腺分布較豐富的部位,損害傾向於褐色或淡黃紅色斑片,邊界清楚,上有油膩性鱗屑或結痂。由於部位和損害的輕重不同,臨床表現亦有區別:
1、頭皮:開始為大片灰白色糠秕狀或油膩性鱗屑性斑片,以後逐漸擴展融合成界清楚的大斑片,嚴重者全頭皮均覆有油膩性臭味與厚痂並可伴有脂溢性脫髮。
2、面、耳、耳後及頸:常由頭皮蔓延而來,為黃紅色或油膩性鱗屑性斑疹。
3、鬍鬚:有二種類型,一是毛囊口輕度紅腫、發炎伴小的淡褐色結痂,即“須瘡”,頑固難治。另一種為播散性紅色、油膩性鱗屑,膿皰形成較深,累及整個毛囊。
4、軀幹:初為小的紅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膩性鱗屑,後漸成中央為細糠狀鱗屑,邊緣有暗紅色丘疹及大油膩性鱗屑的環狀斑片,多發於前胸及肩胛骨間。
5、皺褶部:多見肥胖中年人,皮損以播散性磨擦性紅斑形式存在,紅斑邊界清楚,上有油膩性鱗屑
病情分析
脂溢性皮炎又稱脂溢性脫髮,脫髮常發生於脂溢皮炎之後,一般是從頭頂開始。皮炎的初發症狀是以毛囊口為中心的皮膚炎症,表現為小丘疹,並逐漸擴大,形成邊界清楚的潮濕的油脂性鱗屑斑塊,嚴重者,滿頭頭皮均可覆蓋有污穢的痂皮。還有一種比較乾燥,滿頭均有灰白色糠秕狀鱗屑-頭皮屑。前者稱濕性脂溢性皮炎,後者則稱為乾性脂溢性皮炎。兩者都很癢,均可使毛髮脫落。引起皮炎的病原菌為真菌。真菌性脂溢性皮炎,首先是皮脂分泌過多,真菌乘虛而入,使皮膚出現慢性炎症;進而引起囊炎症性系列反應,使毛髮的生長、發育、代謝紊亂,毛髮也就隨之而稀稀拉拉地脫落了。它與禿頂那種無皮脂分泌的脫髮症狀迥然不同。皮脂分泌過盛與神經系統或內分泌功能失調有關,便秘與喜食刺激性食物可能是誘發因素,多食脂肪與洗頭過於頻繁也是原因之一。過去的僧人,患脂溢性皮炎者甚少,與其素食和神經系統不過度緊張有關。頻繁洗頭者,破壞了皮脂腺口的阻礙物,使皮脂分泌過多,形成了有脂肪酸的真菌溫床。
治療方法
脂溢性皮炎,好發於皮脂腺分布較多的地方,如頭皮、面部、胸部及皺褶部。發生於頭皮部位,開始為輕度潮紅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狀鱗屑,伴輕度瘙癢,皮疹擴展,可見油膩性鱗屑性地圖狀斑片;嚴重者伴有滲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個頭部。頭髮可脫落、稀疏。面部損害多見於鼻翼、鼻唇溝和眉弓,有淡紅色斑,覆以油膩性黃色鱗屑,常滿面油光。胸部、肩胛部,初為小的紅褐色毛囊丘疹伴油膩性鱗屑,以後漸成為中央具有細鱗屑,邊緣有暗紅色丘疹及較大的油膩性的環狀斑片。皺褶部多見於腋窩、乳房下、臍部和腹股溝等,為境界清楚的紅斑、屑少,濕潤,常伴為糜爛、滲出。多見於30歲至50歲,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本病慢性經過,易反覆發作,常伴為毛囊炎、瞼緣炎,面部常與痤瘡、酒渣鼻蟎蟲皮炎並發。
內服方:生地20克,何首烏(制)、火麻仁、桑葚、旱蓮草、白蒺藜、白芍各10克,當歸、丹參各8克,川芎、桑葉各6克。水煎2次,合併汁液,分3次服,每日1劑,連用10劑。
外洗方:白鮮皮、苦參、地膚子、百部、荊芥、防風、蛇床子、黃柏、土茯苓、花椒各15克。水煎2次,取混合液1000毫升,外洗頭髮,隔日1劑,連洗5劑。
中醫認為其病機為血分蘊熱,治療首當涼血清熱,同時應結合體質的偏盛偏衰,做到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方藥採用紫草涼血湯,紫草性味苦寒,入肝、心包經,功效涼血活血、清熱解毒透疹,長於清理血分之熱,生地、赤芍、丹皮、丹參涼血活血,金銀花、連翹甘寒輕清之品,使血分之熱透出氣分而解,生石膏清解肌熱,黃芩苦寒清熱除濕乃針對胃腸積熱病因而設,淡竹葉甘淡性寒,清熱利尿,使邪熱從小便而出,全方共奏涼血清熱除濕之功。
現代研究證實,紫草、黃芩、丹皮有抑制馬拉色菌的作用。金銀花提取物對蛋清所引起的局部急性炎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其抗炎作用逐步增強,與地塞米松及皮炎平相當。丹參中的丹參酮能抑制痤瘡棒狀桿菌,又有溫和的雌激素活性或具有抗雄性激素樣作用。苦參中的苦參鹼,有清熱解毒,殺蟲除濕的功效。洋甘菊對平衡油脂分泌、疏通毛孔、促進血管神經修復,有美容護膚的作用。經現代工藝將丹參、苦參、洋甘菊、黃柏、人參等有效成分提取製成的京珠堂人參玉面膏局部塗抹,能有效治療面部脂溢性皮炎。民間常單用透骨草一味外洗治療脂溢性脫髮,脂洗方中透骨草《中藥志》記載,透骨草入肺、肝經,祛風、除濕、舒筋、活血、止痛,解毒化疹。其除濕活血之功可用於治療脂溢性皮炎,外洗使藥力直達病灶局部,效果顯著。明礬酸澀寒,有較強的收斂作用,外用可收澀止癢,可使皮脂腺分泌功能減弱,皮脂分泌減少。人參中提取的人參酸能抑制脂肪的分泌,苦參味苦性寒,清熱燥濕,祛風止癢蒼耳子祛風止癢,據報導蒼耳子有一定的抗過敏作用,它有明顯抑制組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王不留行味辛性甘平,通利血脈,能減少頭皮屑的產生,全方能減少皮脂分泌,減少頭屑、止癢效果顯著。
西醫治療主要從局部解決皮膚瘙癢、灼熱等症狀緩解,具體藥物有哈西奈德溶液為皮質類固醇激素,具有抗炎、抗瘙癢和血管收縮作用,其基質為聚乙二醇,滲透性好,且溶液劑型,便於頭皮毛髮部位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也是就我們常說的皮炎平的紅色裝,它是一個高效、耐受性良好的外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製劑,具有抗炎、抗過敏等作用,也可以抑制中波紫外線(UVB)引起的紅斑,但其中含有激素,要遵醫囑安全使用。另外注意哈西奈德溶液、糠酸莫米松乳膏均為高效的皮質類固醇激素,如長期大量使用易導致激素性依賴性皮炎,只宜短期少量使用。本組病例均只用1周,故未發生激素的副作用。
注意事項
治療脂溢性皮炎的防治方面,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生活中要注意調節飲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多糖飲食,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及局部搔抓,生活有規律,保持足夠睡眠。
第二,藥物內服治療。可用維生素B6、B2或複合維生素B,煙醯胺等。瘙癢劇烈可用止癢鎮靜劑如抗組胺藥,炎症明顯或繼發感染可用抗生素如四環素或紅黴素。
第三,外用療法以凝甫集力康寶霜去脂、殺菌、消炎、止癢為治療原則。
1、注意飲食:因脂溢性皮炎的發生與消化功能失常,以及食糖類、脂肪類食物過多有關,因此,患者應禁止飲酒,少食辛辣、魚蝦海鮮、牛羊肉、狗驢肉等刺激性及油膩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飲水。
2、每晚用溫水塗少量硫磺香皂或硼酸皂洗臉。清除面部油膩,清潔皮膚。
3、需耐心堅持治療,不要濫用藥物,特別是激素類藥物。
4、生活中要注意調節飲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多糖飲食,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及局部搔抓,生活有規律,保持足夠睡眠。
主要危害
對患者自身的美觀以及身體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忽視的,脂溢性皮炎一般是發生於頭皮部位,一般開始為輕度潮紅斑片,上覆灰白色糠狀鱗屑,伴輕度瘙癢,皮疹擴展,可見油膩性鱗屑性地圖狀斑片。嚴重脂溢性皮炎者伴有滲出、厚痂、有臭味,可侵犯整個頭部。頭髮可脫落、稀疏。面部損害多見於鼻翼、鼻唇溝和眉弓,有淡紅色斑,覆以油膩性黃色鱗屑,常滿面油光。
預防預後
1、注意飲食,因脂溢性皮炎的發生與消化功能失常,以及食糖類、脂肪類食物過多有關,因此,患者應禁止飲酒,少食辛辣、魚蝦海鮮、牛羊肉、狗驢肉等刺激性及油膩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多喝水。
2、每晚用溫水塗少量硫磺香皂或硼酸皂洗臉,清除面部油膩,清潔皮膚。
3、需耐心堅持用中藥治療,例如,不要濫用藥物,特別是激素類藥物。
4、吃一些含維生素A、B2、B6、E的食物:因維生素A、B2、B6對脂肪的分-泌有調節和抑制-作用。維生素E有促進皮膚血液循環、改善皮脂腺功能的作用。富含上述維生素的食物有動物肝、胡蘿蔔、南瓜、土豆、捲心菜、芝麻油、菜子油等。
預後:脂溢性皮炎臨床上變化多端,有的進展緩慢,反覆發作。有的可局限於頭部。有的分布於其他部位或全身,由於瘙癢、搔抓可造成紅皮病、毛囊炎、癤腫、淋巴結炎等。亦有處理不當而引起接觸性皮炎或濕疹樣變。
病因
1、飲食太過肥甘油膩,食糖、脂肪過多、飲酒、過食辛辣油膩的食物,內分泌功能失調、消化功能失常。
2、痤瘡。青春期尋常痤瘡或成人痘(毒性痤瘡)沒及時根治、或治療不當,都會造成脂溢性皮炎。
3、護理不當、濫用護膚品傷害了皮膚本身的水油均衡機能,皮膚水油代謝紊亂了。健康皮膚表面的PH值約為5.2-5.5,不利於細菌生長。因為化學物質的侵襲(化妝品、護膚品、燙染劑)、皮脂分泌增加和化學成分的改變,因而抑制細菌效果降低,使存在於皮膚表面的正常菌群如葡萄球菌,馬拉色糠疹菌及鏈球菌等,大量繁殖,侵犯皮膚而致病。
4、代謝障礙、遺傳因素、維生素B族缺乏以及物理、化學刺激,很是經常搔抓或用鹼性洗滌用品等均可加重脂溢性皮炎的發作。
5、精神緊張,過度勞累,細菌感染。在皮脂溢出過多的基礎上,脂溢性皮炎可繼發真菌(卵圓形糠秕孢子菌)和細菌(痤瘡丙酸菌)感染,並發痤瘡症狀;還可繼發對真菌、細菌的過敏反應,自身的免疫反應還可繼發濕疹樣病變與播散性脂溢性皮炎的發生。
6、與性腺分泌紊亂有關,為雄激素分泌亢進所致。除此以外,如女性經期綜合症等。有的以為有可能與免疫、遺傳、激素、神經和環境因素有關。
皮炎症狀
常見於多皮脂、多毛、多汗部位。始於頭皮,症狀加重時可向面部、耳後、腋窩、胸背、臍窩及恥骨部發展。
按皮損表現不同可分乾性和濕性兩類。
乾性多為紅斑脫屑性損害,濕性多為丘疹、水皰,搔抓後可產生糜爛、滲出,並結成黃色痂皮。常瘙癢難忍,病情緩慢,反覆發作。好發於皮脂溢出區,往往局限於頭皮,嚴重者可向面部、鼻唇溝、眉、眼瞼、胸背中部、臍窩及腹股溝或腋部發展。皮損初為毛囊性小丘疹,逐漸融合成大小不等的黃紅色斑片,上覆油膩性鱗屑結痂,重者可呈輕度滲出性濕疹樣皮炎,局限於某一部位或泛發,甚至發展為紅皮病。由於部位和損害輕重的不同,臨床表現亦有差別。
1、頭皮開始為小片狀白色糠秕狀或油膩性鱗屑性斑片,以後擴展融合成邊界清楚的大斑片,基底稍紅,輕度瘙癢,重者表現為油膩性鱗屑性圓形斑片,可伴有滲出和厚痂或以毛囊為中心的紅色丘疹,嚴重者全頭皮均覆有油膩性臭味的厚痂,伴有脫髮。
2、面、耳、耳後及頸常由頭部蔓延而來,呈黃紅色或油膩性白色鱗屑及痂皮。眉及其周圍瀰漫性紅斑、脫屑,眉毛因搔抓而稀少。眼瞼受累呈瞼緣炎,嚴重者可呈糜爛性潰瘍,愈後遺留瘢痕。耳後有糜爛、潮紅和皸裂,可為單側或雙側,多見於女孩及青年女性,脂溢性外耳炎多見於老年患者。
3、鬍鬚,多見於中年男性,毛囊口輕度紅腫,有小的淺褐色結痂,常稱“須瘡”,頑固難治。有的表現為毛囊口膿皰並有油膩性鱗屑,基底周圍鮮紅,引起毛囊破壞與瘢痕形成。亦可有頭皮及恥骨同時累及。
4、軀幹,常見於20歲以上的男性,好發於前胸和肩胛骨間,開始為小的紅褐色毛囊性丘疹,上覆油膩性鱗屑,逐漸形成經過中,中心可治癒形成細糠狀鱗屑,邊緣有暗紅色丘疹及較大的油膩鱗屑的環狀斑片。另一種玫瑰糠疹樣的脂溢性皮炎,為圓形或橢圓形淡黃色或暗紅色斑片,只有細小邊緣性鱗屑,邊界明顯,中心痊癒,形成環狀損害。
5、皺褶部,常見於腋部,腹股溝,乳房下和臍窩,多見於30~50歲,尤其是肥胖的中年人。皮損表現為邊界清楚的紅斑、上有油膩性鱗屑,如播散性摩擦性紅斑樣裂隙、腫脹。由於局部多汗,易繼發感染,或不當的治療可使皮損發展。生殖器被累及時,可形成圓形的紅斑和鱗屑及皮膚剝脫,呈現亞急性濕疹樣或慢性苔蘚樣紅斑如銀屑病樣表現,無典型的脂溢性皮炎的特徵。
6、四肢,四肢的伸側較屈側多見,表現為黃紅色或淡紅色斑塊,由於搔抓、可形成糜爛而似濕疹。
7、嬰兒脂溢性皮炎,出生後2~10周嬰兒,頭皮、前額、耳、眉、鼻頰溝及皺褶等處出現圓形紅斑,邊界清楚,上覆有鱗屑,紅斑可擴展融合併有黏著油膩性黃痂,間有糜爛滲出,炎症比較顯著,對稱發生,微癢,一般患兒可在3周到2個月內痊癒。若持續不愈,常與嬰兒異位性皮炎並發,也可繼發細菌感染或念珠菌感染。嬰兒無成人的毛囊損害與皮脂溢出。
脂溢性皮炎臨床上變化多端,有的進展緩慢,反覆發作。有的可局限於頭部。有的分布於其他部位或全身,由於瘙癢、搔抓可造成紅皮病、毛囊炎、癤腫、淋巴結炎等。亦有處理不當而引起接觸性皮炎或濕疹樣變。
在皮脂溢出區出現油膩鱗屑性黃紅色斑片,邊界清楚,自覺瘙癢,慢性經過,診斷較易。
中醫病機及辨證:中醫認為該病為先天稟賦異常或過食膏粱厚味,濕熱內蘊,兼感風邪,郁於肌膚,濕熱上蒸(油性脂溢)所致。或飲食不節,導致氣血虧少,血虛而燥,肌膚失養(乾性脂溢)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