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學史
化石
美國科學家在2005年出版的9月1日《自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首次發現了黑猩猩的化石,為研究這種靈長類動物的進化過程提供了證據。 與人類祖先不同,黑猩猩祖先的化石此前未被證實發現過。科學家曾認為,這是因為絕大部分黑猩猩都生活在西非和中非的原始森林裡,那裡的酸性土壤和高降雨量使化石無法保存。人類祖先則生活在東非大裂谷等相對乾燥的地區,這些地區有利於化石的保存,卻不適合黑猩猩生存。
但是,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的科學家在東非大裂谷中找到了3顆黑猩猩牙齒化石。據考證,這兩顆切齒和一顆臼齒的“主人”生活在50萬年前。
與這3顆牙齒化石一起被發現的還有兩個早期人類祖先的分支——直立人和羅德西亞人的化石,這說明黑猩猩與這些人類祖先生活在同一時期。科學家認為,黑猩猩牙齒化石本身不會對研究提供太多的證據。但該發現說明,黑猩猩祖先生活的環境遠比預想的範圍要廣泛,打破了黑猩猩只生活在森林中的概念。
進化
人類的祖先與黑猩猩的祖先在大約500-600萬年前分家,走上獨立的演化道路,前者產生了人類,後者則在約300萬年前分為兩支,演變成黑猩猩和倭黑猩猩。這兩類黑猩猩都生活在非洲的森林裡,喜歡幾十隻在一起群居,有著相當複雜的社會結構,會集體狩獵。它們是與人類血緣最近的動物,也是當今除人類之外現存智力水平最高的動物。有少數不信奉人類中心主義的科學家主張,應當把黑猩猩從黑猩猩屬中分離出來,與人屬劃歸一屬。甚至有極少數學者認為,在某種意義上,人類是第三類黑猩猩。
還沒有哪只黑猩猩發表演講或寫文章論述動物權利問題,但它們有許多特點可視為“簡化版的人性”。它們懂得製造——不僅僅是使用——簡單工具。很多人在電視裡見過這樣的場景:黑猩猩折取草葉或細枝進行加工,伸進白蟻巢穴引誘美食上鉤。黑猩猩有感情,會為親屬的死亡感到悲傷,群體中其它的成員會慰問死者的兄弟。它們有自我意識,照鏡子時知道裡面那個傢伙不是哪裡來搶地盤的陌生黑猩猩,而正是自己;甚至還有移情能力,懂得設身處地揣測其它生物的想法,並據此做出自私或無私的行為。科學家成功地教會一隻黑猩猩認識阿拉伯數字,它還會將數從0到9按大小順序排列,並能記住多達5位的數。有的黑猩猩經過語言培訓後,能聽懂幾千個英文單詞,並能藉助鍵盤等工具“說話”。黑猩猩與人類幼兒在智力上的相似程度,顯然比外表的相似程度更高。
形態特徵
黑猩猩在形態上與大猩猩很相似,由於體毛較為粗短,體型也顯得瘦小,雄獸體長為110-140厘米,站立時高1-1.7米,體重50-75千克,雌性比雄獸小,但雄獸和雌獸間的差別沒有大猩猩大。面部以黑色居多,也有白色、肉色和灰褐色的。眉骨較高,兩眼深陷,虹膜為黃褐色,嘴巴寬闊,具有32枚牙齒,釉質的臼齒上沒有皺摺。它的頭頂較圓而平,沒有大猩猩那樣的高聳冠墊,另外鼻孔小而窄,嘴唇長而薄,頭上長有一對扇風大耳,這些也都與大猩猩明顯不同。具有較小的喉囊,但沒有尾巴、頰囊和胼胝。四肢和手指都很粗壯,前肢長於後肢,前肢下垂可以略微超過膝部,但不如大猩猩長,前後肢的比例也不如大猩猩相差那么大。手、腳粗大而呈青灰色,拇指(趾)較短,可以與其他相對的指(趾)握合。前肢的毛都順向肘部生長,當下雨時,它會用手護住頭部,使雨水沿著上肢的毛向肘部流淌而下。
全身被有烏黑色的體毛,胸腹部較為稀疏,頸部以及肩臂部略長,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可能逐漸生出灰色和褐色的毛,有些個體的吻部還有白色的鬍鬚。
黑猩猩的ABO血型以A為主,有少量O型,但沒有B型。M血型和N血型也有發現。黑猩猩有48條染色體(24對)。黑猩猩細胞色素C上的胺基酸順序與人類的相同。
棲息環境
分布於非洲的赤道附近,棲息於熱帶炎熱潮濕、地勢不高、高大茂密的落葉雨林中,大多在森林的邊緣地帶活動。
生活習性
集群
黑猩猩喜歡營群居生活,社會結構雖然不如大猩猩那樣緊密,但比猩猩有較強的合群性。群體的大小不一,有時3-5隻,有時可達到30-50隻。群體成員的關係比較散漫,尤其是性關係鬆弛,雌獸可以同許多雄獸進行交配,但也有“愛情專一”的。首領也是由成年雄獸擔任,有一定的等級關係,群體成員對首領有讓路、點頭哈腰、小聲叫喚等順從的表示,首領則以碰碰手、摸摸頭部等動作以示應答。群體中的成員常有變動,遇到機會時,可以脫離群體,加入其他群體中,也有的老年個體常常哪個群體都不收留,只好單獨生活。有時不同群體間也會發生衝突,甚至偶有同類相食的現象。雄獸長大以後,往往都要爭當首領,只有體格健壯者才能取得勝利。不過,有時新首領的威信尚未建立,還要依靠舊首領很長一段時間的幫助。
活動
黑猩猩為半樹棲動物,爬樹的本領比大猩猩強得多,但遠不如猩猩,也不會用臂行法在森林中前進,多在地上四肢著地,以彎曲的指節支撐。它是一種流浪性較強的動物,有一定的活動範圍,但棲息地點不固定,不在一處久居,每天白天在地下活動的時間較多,上午在森林裡隨處覓食,到了午後就停留在一處玩耍和休息,並開始準備築巢,將用帶葉的大小樹枝互相穿插,鋪築在離地面4-5米高到30米左右,枝繁葉茂的樹上。到了黃昏時就紛紛上樹去睡覺,一直睡到次日清晨日出以後。
黑猩猩的性情好奇,好動不好靜,行動敏捷而機靈,白天常聚集在一起大吵大鬧,十分混亂,幾乎每隔20分鐘就要鬧上一陣,還時常利用茂密的枝蔓玩一些“打鞦韆”、“捉迷藏”之類的遊戲。
交流
黑猩猩能做出喜、怒、哀、樂等表情,當同伴在一起相遇時,就發出大聲喊叫,表示問候,有的還互相欠身、拉手、摟抱、親吻或用手撫摸對方的臉和脖子等。當有的個體脾氣煩躁時,同伴就會把手搭在它的肩上,使其平靜下來。相互交流思想和情報的時候,不僅依靠不同的聲音,而且使用各種各樣的姿式和手勢來表達較為複雜的感情。例如當看到樹上結有成熟的果實時,就會大聲嚎叫,通知同伴取食;遭到攻擊時,會發出驚嚇或感到疼痛的嚎叫,讓同伴前來支援;一個成員黑猩猩捕到獵物,其他成員會伸手去要吃;感到驚訝時,總是接觸或擁抱旁邊的同伴;發現豐盛的果實,則露出欣喜的表情,與同伴狂熱地親吻和擁抱,以表示興奮等等。同伴之間也常彼此梳毛、抓癢、捉寄生蟲等,以促進情感的交流。
食物
食物主要是植物的果實、鮮葉、嫩芽等,也去田園中偷吃香蕉和瓜果。在果實最缺乏的季節,也吃昆蟲、小鳥和白蟻等,甚至還集體圍捕狒狒、羚羊、野豬等較大動物,撲上去殺死以後,把獵物撕成塊,整個群體一起分享。利用工具是很多動物中都存在的現象,但黑猩猩在使用某些工具之前能夠給予一定程度的加工,雖然這種加工極其簡單粗糙,但畢竟是主動的、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物體使之更適合於使用的行為。例如它不僅能用食指將螞蟻洞捅大,還能拾起一根樹枝或草棍,握緊手掌把草葉捋掉後伸進洞裡,把螞蟻釣出來吃掉。草棍若是捅彎了,就把彎頭咬斷或者再換一根。此外,還有用長木棍抽打樹枝,取食樹葉,用棍棒捅入蜂窩蘸蜜吃等。更令人驚奇的是,有時它能先把樹葉放在嘴裡嚼成海棉狀,放入嘴難以伸進的樹洞中吸取積水,再撈出來放在嘴裡吸吮水分。它甚至還會尋找一些草藥,自己治療腸胃疾病。
黑猩猩食量很大,每天要用5-6個小時覓食,吃以香蕉為主的水果、樹葉、根莖、花、種子和樹皮,有些個體經常吃昆蟲、鳥蛋或捕捉小羚羊、小狒狒和猴子,雄性獲得的獵物允許群內成員共享。黑猩猩的食性十分普遍,有趣的是:它們會利用不同的方法來取不同的食物。善於將草稈捅進白蟻穴內,待白蟻爬滿後抽出,抿進嘴裡吃掉,並利用兩塊石器放置、敲開果實。黑猩猩有時會捕食一些猴類(如紅尤猴、黑白尤猴),黑猩猩在捕食猴類時會策劃戰術,由於黑猩猩無法在樹上捕捉靈敏的尤猴,因此有一隻黑猩猩會先從陸地上超過樹上的尤猴群,而其它黑猩猩則會從樹上將它們聚集並驅趕到埋伏地點,當陸上的黑猩猩到達埋伏地點時會在樹下等候,此時其它的黑猩猩會堵住尤猴群的路只留下一條有埋伏的通道,當尤猴進入這條路時,埋伏的黑猩猩會把它趕到地上獵殺。
繁殖方式
黑猩猩一年四季均可發情,但以春秋兩季更為旺盛。它是唯一具有周期性性皮膚腫脹現象的類人猿,雌獸在發情期性皮膚紅腫十分明顯,在排卵高峰時,臀部腫脹到最大程度,呈水泡狀。雌獸每胎產1仔,懷孕期為228天左右,哺乳期約為1年。產後的雌獸母性極強,常讓幼仔抓住體毛,將其緊抱懷中,稍大後讓它騎在身上漫遊。幼仔發育迅速,2個月出牙,3個半到4個月可以直立行走,4個半月後能自己取食果實等,1歲後就能獨立生活了,但完全成熟之前不會與雌獸分離。雄獸8-10歲,雌性6-8歲性成熟,壽命為35-40年。
分布範圍
原產地:安哥拉、蒲隆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 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象牙海岸、 赤道幾內亞、 加彭、 加納、 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賴比瑞亞、 馬里、奈及利亞、盧安達、 塞內加爾、 獅子山、 南蘇丹、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的、 烏干達。
可能滅絕:貝寧、布吉納法索、多哥。
區域性滅絕:甘比亞。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黑猩猩尼喀亞種 | Pan troglodytes ellioti | Gray, 1862 |
2. | 黑猩猩東非亞種 | Pan troglodytes schweinfurthii | Giglioli, 1872 |
3. | 黑猩猩指名亞種 | Pan troglodytes troglodytes | Blumenbach, 1799 |
4. | 黑猩猩西非亞種 | Pan troglodyte sverus | Schwarz, 1934 |
指名亞種又叫黑臉黑猩猩,面部顏色較淡,到老年時禿頂,雄獸的鬍鬚很少,產於剛果、加彭、喀麥隆、奈及利亞和中非共和國等地;東非亞種又叫長毛黑猩猩,面部顏色較深,身上的毛較為厚密,產於薩伊、烏干達和坦尚尼亞等地;西非亞種又叫白臉黑猩猩,面色永遠保持淡色,到老年時只有額部變禿,雄獸都長有鬍鬚,產於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加納、多哥等地。不過最近的研究表明,西非亞種的線粒體DNA與其他亞種的排列順序是不同的,因而從分子分類學上來說,應該是一個獨立的種。
種群現狀
數量
黑猩猩的分布範圍在逐年下降,2003年時總數量估計為172700 -299700隻。大約有6400-9600隻東非黑猩猩生活在剛果(金),烏干達有約5000隻。中非的指名亞種估計有70000-110000隻,西非亞種估計有70000-116500。幾內亞估計有21300-55600。2006普查,發現分布於奈及利亞和喀布爾的亞種剩餘不足6500隻。在奈及利亞的加沙卡古姆蒂國家公園最多,擁有高達1500隻。
環境
黑猩猩的生境與生態是在潮濕和乾燥的森林,主要是沿森林延伸到稀樹草原林區。它們是雜食性的動物,而且飲食變化很大,根據人口和季節。棲息地的碎片化和人為破壞,使棲息環境極度惡化,是造成該物種種群瀕危的主要原因。
措施
西班牙:西班牙的一個委員會向議會發出申請,要求立法保護黑猩猩的生存等權利不被 人類侵犯,如果得到批准,世界上第一部黑猩猩保護法也將誕生了。
聯合國: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表示,環境署將幫助剛果制定有關自然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指導方針。此外,新計畫將重點加強反盜獵行動,阻止對珍惜猿類的非法捕殺。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級保護動物。
相關研究
基因差異
基因組測序研究在媒體裡熱鬧地反覆出現,讓這樣一些數字為普通公眾所熟悉:人與果蠅共享60%的遺傳信息,與老鼠的相似度是80%,與黑猩猩的相似度約為98.5%(兩個人之間的基因最多相差1.5%,所以黑猩猩與人的相似程度令人驚訝。而事實上,人同黑猩猩間的Rh陽性血型是可以互相輸血的)。僅僅1.5%的差異,就決定了一個在籠子外面、一個在籠子裡面;一個辦奧運會、一個在樹上跳來跳去;一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一個數到9就很了不起;一個可以長成奧黛麗·赫本那樣、一個全身披滿黑毛;一個大講“人生而平等”、一個在醫學實驗室里受折磨。直立行走、複雜語言、科學和藝術、哲學和宗教……這些人特有的東西,其根源都可追究到這1.5%。而在這1.5%中,又究竟是哪些具體的差異,在黑猩猩與人之間劃出了界限?
美國科學家已於2003年繪製出了黑猩猩的基因組草圖,但還不夠精確和完整。在將黑猩猩與人這樣的近親進行比較時,很難說哪些基因差異是真的差異、哪裡只是數據誤差。在2004年5月27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一群來自舊大陸的第三類黑猩猩宣布,他們完成了對普通黑猩猩第22號染色體的測序。來自德國馬普學會、日本理化研究所和中國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說,他們聯合進行的這次測序,所得的數據足夠精確,適用於與人類基因組進行可靠的比較分析。
人類有23對染色體,黑猩猩有24對——大猩猩也有24對,例外的是我們而不是黑猩猩。黑猩猩的第22號染色體,對應人類第21號染色體。對比顯示,兩者DNA序列上對應區域間單個鹼基(遺傳信息的“字母”)之間的差異為1.44%,即“單鹼基置換”差異。這個結果基本上在意料之中,平息了以前的一些爭論。這次測序的錯誤率是每一萬個“字母”錯誤不到一個,因此比較黑猩猩與人的兩條染色體時,由數據誤差而產生的差異,在全部“字母”差異中不足1%。
但對比的結果更多的是意外。人和黑猩猩的基因組中,都有大片大片的“垃圾DNA”,它們不編碼蛋白質,不會對生理功能起什麼作用。以前人們猜想,人與黑猩猩的基因差異,可能大部分存在於基因組中的垃圾地帶。也就是說,在真正起作用的基因中,兩者的差異更小。然而這次研究顯示,DNA序列有用部分的差異,並不比無用部分更少,至少在這條染色體上是如此。科學家檢查了231個被認為起作用的基因,其中83%存在差異,影響到了它們所編碼的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蛋白質是胺基酸分子構成的長鏈),不過微小的差異不一定影響到蛋白質的功能;有顯著結構差異的基因約占20%,有47個。黑猩猩的基因組總共約有30億個鹼基,第22號染色體上約有3300萬個,占總量的1%左右。由此看來,如果基因差異在各染色體上分布均勻,那么人與黑猩猩可能有幾千個基因存在顯著差異。尋找決定人與黑猩猩之差別的關鍵基因的工作,將比預料的更困難。
比較還顯示,兩條染色體之間存在大量的“插入/刪除”(INDEL)差異。“插入”是指一段DNA出現在一個物種的DNA里卻不在另一物種的DNA里,“刪除”意思是某一物種的DNA有一個片段丟失了,INDEL是兩種差異的總稱。黑猩猩的第22號染色體和人類的第21號染色體,INDEL差異的DNA片斷多達6.8萬個。大多數片斷很短,只有不到30個“字母”長,但也有的長達5.4萬個“字母”。INDEL差異導致人類21號染色體比黑猩猩22號染色體多40萬個字母,這意味著人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的染色體可能更長。在兩者獨立進化的過程中,黑猩猩的染色體損失了更多的DNA片斷。
窺測局部帶來的新發現,使科學家更加迫切地希望擁有準確而完整的黑猩猩基因組圖譜,將它與人類其大猩猩等其它近親的基因組進行比較。人與黑猩猩在生理和行為上的差異,也許並不是多少個基因的小小差異簡單的累加,但對基因差異進行比較是不可缺少的基石。例如,負責此次測序的科學家正計畫研究兩個與神經功能有關的基因NCAM2和GRIK1,人類身上的這兩個基因包含的一些大段DNA序列,在黑猩猩的版本中是找不到的,有關分析將為研究人類腦部功能帶來新線索。此前,科學家對一個在語言能力方面有遺傳障礙的人類家族進行研究後發現,一個稱為FOXP2的基因對運用語言至關重要。它使人類可以靈活地控制嘴和喉部肌肉,發出複雜的聲音。這個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在人和黑猩猩身上有兩個胺基酸的差異。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是人的語言能力遠遠超過黑猩猩的原因。而語言的產生與運用,是人類有效傳遞信息、積累知識、創立文明社會的重要基礎。FOXP2可能不是唯一的語言基因,更多有關的基因以及它們對人類腦部進化的影響,還有待發掘。
人與黑猩猩的相同與不同,只是學術問題。將來的研究是否會帶來倫理問題,尚不可知。如果把黑猩猩歸入人屬(或者把人歸入黑猩猩屬),是否要承認它們具有一定的權利?捕捉、囚禁、醫學實驗,許多行為加之於人是可怕的罪行,加之於黑猩猩卻充其量只會在特定情形下違反動物保護法。如果用更親近的眼光去看待黑猩猩,需要作出什麼改變呢?而且這不僅僅是人類作出一些物質利益上的犧牲就能做到的事,有時還要面對更艱難的選擇。比如許多醫學研究要用到黑猩猩等靈長動物,有的要在與人類最接近的動物身上觀察新藥的效用和毒性,有的要尋找一些疾病的發病機理或相關基因。
黑猩猩在生理上、高級神經活動上、親緣關係上與人類最為接近,因此是醫學和心理學研究,以及人類的宇宙飛行最理想的試驗動物。但國際法律明文規定,不論任何理由任何方式,都不能用猩猩科屬的動物來做醫學研究等試驗。
黑猩猩是與人類最相似的高等動物,研究表明,一些黑猩猩經過訓練不但可掌握某些技術、手語,而且還能動用電腦鍵盤學習辭彙,其能力甚至超過兩歲兒童。然而研究人員無法訓練它們用人類的語言大聲講話,這是為什麼呢?1996年1月19日, 美國科學家發現,黑猩猩被呵癢時也會笑,在笑的同時還呼吸,聽上去就像鏈鋸開動的聲音,而人類在講話或笑時呼吸是暫時停止的,這是因為人能夠很好地控制與發聲有關的各部分隔膜和肌肉。科學家認為,能否講話的關鍵在於神經系統對氣流的控制,人類能講話就是突破了這方面的限制,而黑猩猩卻無此能力,這就揭開了黑猩猩不能講話之謎。
有個驚人的事實:黑猩猩甚至會去吃他們的近親——其他靈長目動物,如疣猴、狒狒等。他們甚至向同類不同群的黑猩猩發起進攻,從而得到領地和食物,類似於人類的戰爭。
使用工具
英國女科學家珍妮·古道爾曾經對類人猿會不會製造工具這個問題作了觀察和研究。她在肯亞對野生黑猩猩在自然條件下的生活進行了研究。經過長時間的耐心的工作,她和一群野生黑猩猩建立了“友誼”,以後就經常到它們居住的地點進行觀察。
她發現,黑猩猩很喜歡吃白蟻。雨季的時候蟻窩的出口被泥土薄薄地封住,白蟻都在洞口裡面等待雨季過去再離開窩穴。黑猩猩看到蟻窩的封口以後,就扒開一層泥土,用一根細樹枝小心地插進洞口。這時,白蟻紛紛咬住樹枝,於是黑猩猩就把白蟻拖出來吃掉。如果找到的樹枝上面有葉子,黑猩猩就會把葉子摘掉。如果樹枝弄彎了,黑猩猩就把彎曲的部分折斷,使用樹枝直的部分,照這樣做下去,直到樹枝短到不能使用,才丟棄了它。這位女科學工作者認為,這一切似乎意味著,黑猩猩為了適合自己的目的,對天然的物體進行了加工。
黑猩猩並不總是遇到蟻窩以後找尋樹枝的。它們往往事先就折下樹枝,攜帶著這根樹枝走很遠的路,沿途找尋白蟻窩來捉拿白蟻。
珍妮·古道爾認為,黑猩猩這種捉拿白蟻的本領,並不是天生的本能,而是後天觀察和模仿同類學到的。
語言天賦
獸有獸語。犬吠、馬嘶、虎嘯、狼嚎、獅吼、猿啼,這些都是獸語。同一種獸類,可以用不同的聲音和動作作為聯絡信號。多年來,專家對黑猩猩使用符號語言和手勢語言的實驗研究,已經突破了巴甫洛夫關於“人類以外的其他動物都不具備第二信號系統”的結論。經過相當的訓練之後,黑猩猩就會掌握用一整套不同顏色和圖形的塑膠片組成的辭彙系統,並且用它們來與人進行交談。黑猩猩還能學會一百多個手勢,“詞”。它們不僅可以使用這些詞與人交談,還可以在學會了手勢語言的黑猩猩之間相互進行交談。甚至能把學會的詞創造性地套用於它認為合適的場合。比如當它學會“髒”一詞後,甚至用這個詞來罵人。有一次黑猩猩看到一隻打架的猴子,它很討厭這猴子,就用手勢罵它“髒猴子”。
最新成果
一、2007年12月日本研究發現:黑猩猩記憶力勝過人類
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所的研究團隊讓接受過數字訓練的年輕黑猩猩,與大學生比賽瞬間記憶事物的直觀記憶力,結果黑猩猩不論準確率或速度都略勝一籌,就連歷經半年直觀記憶訓練的大學生也難以勝出。相關研究將發表於2007年12月4日出刊的美國科學期刊“當今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主持該研究的京都大學教授松澤哲郎,在日本黑猩猩智慧型研究領域享譽盛名。他說包括科學家在內的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人類的認知能力高於黑猩猩,但是實驗結果證明其實不然,他本人也對此大感意外。
松澤讓接受過數字訓練的七歲黑猩猩阿優姆,以及另兩隻五歲的黑猩猩,分兩階段與大學生比賽。第一階段中,電腦會在畫面不同位置秀出一到九個數字,當受試者根據數字大小按下第一個數字後,其他數字就會變成白色方塊,緊接著必須憑藉記憶力根據數字大小依序按下其他數字。結果,黑猩猩的完成速度皆高於人類。
第二階段中,電腦會瞬間秀出五個數字,然後立刻變成白色方塊。當數字秀出時間為0.7秒時,阿優姆以及大學生準確率均約80%,不過當秒數縮短為0.2至0.4秒時,阿優姆仍能維持約80%的準確率,而人類的準確率卻滑落至40%。
據說少數人類孩童擁有像黑猩猩的優秀直觀記憶力,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喪失,而年輕黑猩猩的表現也優於年長黑猩猩。松澤指出:“此能力應該源自於在自然界必須一眼辨識出敵友或果實成熟等需求。人類可能為發展語言等其他能力,而在進化過程中慢慢喪失此一能力。”
二、2009年2月英國研究:黑猩猩嬰兒的智力在出生至9個月大時都勝於人類
科學家發現,小黑猩猩可能比同齡的人類嬰兒還要聰明,人類嬰兒在九個月大之後才會反超前黑猩猩。研究顯示,接受人類“母親般的呵護”的黑猩猩孤兒在認知能力測試中的表現比一般人類幼兒優勝。
英國朴茨茅斯大學的巴德教授向四十六隻小黑猩猩進行認知能力測試,以了解它們對聲音和物件等外界事物的情緒反應。研究人員亦曾對人類幼兒進行過相同的測試。
結果發現,接受飼養員特別照顧的小黑猩猩比由父母撫養的同齡人類幼兒具有更高的認知能力,人類幼兒要到九個月大後才反超前黑猩猩。
接受測試的黑猩猩飼養在美國阿特蘭大耶基斯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猩猩保育室。巴德教授發現,這些黑猩猩比接受一般照護的黑猩猩更聰明、更快樂。她解釋說:“受到呵護的黑猩猩較少感到緊張,不用常常抱著‘安慰毛毯’,它們與照護員的關係亦較好,較少出現搖晃身體這種習癖動作。”
她表示,研究顯示小黑猩猩就像人類一樣,需要情感和身體的支持,才能長大成“完全適應環境”的成年黑猩猩。
這已非首次有研究證明黑猩猩擁有高度智力。過往曾有一項研究顯示,黑猩猩比部分大學生更能牢記數字。它們亦懂得製作工具覓食,捕獵技巧非常純熟。它們還能學習符號的意思,親屬離世時會感到悲傷。
短時記憶能夠超越人類
有一項研究顯示,黑猩猩比人類更加聰明,至少在短期記憶方面超越了人類。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年會上。
日本京都大學靈長目研究協會研究員松澤哲郎(Tetsuro Matsuzawa)播放了一段視頻,顯示一隻叫做“Ayumu”的黑猩猩具有不同尋常的記憶能力:當隨機地將1至9數字在螢幕上呈現消失,黑猩猩竟然能夠回想起每個數字的精確順序和位置。同時,Ayumu還學會了1-19數字,能夠按照升序逐個觸摸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