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線狀表皮痣於1863年被首次發現,稱之為單側痣,又名表皮痣、疣狀痣、疣狀線狀痣等。是因表皮細胞發育過度致表皮
局限性發育異常所致。本病男性多見。通常在嬰幼兒期發病,少數在10歲後發生。皮損為密集的淡褐至褐黑色丘疹,常排列成線狀,表面粗糙,呈疣狀增生。皺襞外損害常因浸漬而較軟。口周損害可並發頰黏膜和舌損害。
類型
(1)局限型 皮損好發於軀幹或肢端,亦可見於面部。損害單個或多發,常單側分布,故稱單側痣。
(2)炎症型或苔癬型 皮損色紅,有癢感。常發於一側下肢,損害表面因搔抓附有痂皮和鱗屑,酷似濕疹。
(3)泛髮型 損害常多發,呈單側或雙側分布,皮損可呈多數平行線狀排列,尤其在軀幹部。本型呈顯性遺傳,且常伴有其他先天性畸形,如齒發育異常、多指症、骨骼畸形和中樞系統疾病如癲癇、精神發育遲緩和神經性耳聾等,稱為表皮痣綜合徵。
本病損害小而局限者可採用冷凍、雷射或刮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