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耆山

馬耆山

馬耆山位於莒南縣和莒縣境內,是兩縣的界山,海拔662.2米,面積25平方公里, 遠望全景如烈馬揚鬃,故名。馬耆峰在馬耆山東北部,形如烈馬東奔。耳、目、口、鼻如雕如塑,形象逼真, 下臨百仞深澗,俗稱“鷹愁澗”,至今尚為人跡罕至之處。

簡要介紹

馬耆山位於莒南縣和莒縣境內,是兩縣的界山,海拔662.2米,面積25平方公里,
遠望全景如烈馬揚鬃,故名。潯河繞山,三面臨水,陡山水庫緊傍山陽。山東、北兩
面懸崖如削,澗陡谷深,唯南麓有羊腸盤道直達中峰,近年在山陰通天澗處,初辟險
徑300餘米,可攀登極峰。馬耆山花木繁多,產中草藥百餘種,以枸杞、瞿麥、地榆、
鬼箭羽著稱。馬耆山自古即稱山明水秀之地,山泉、溪潭頗多,稱盛者有三:一曰小
布泉,在馬口石之陰。二曰甘鹵井,在山巔有二井,隔咫盡而一甘一鹵,今已不存。
三曰馬耆潭,位於紅襖軍中軍寨南門外,水旺盛,溢出之水入澗溪。相傳此潭為紅襖
軍中軍帳用水處。今潭溪水中,有紅腹黃背小蟾,俗稱“趙蟈”。鄉民傳說,紅襖軍
占據此山時,朝廷所派監軍趙國傲慢跋扈,被紅襖軍將領王仙所殺,趙國死後化為此
蟾。 經認定為高山蛙, 非海拔500米以上不能生存。 馬耆山峭壁上多石穴,穴中有
“恨鶻”,甚兇悍,夜間能叨走整窩烏鴉或野兔。此處尚有石雞、野雞、紅翠、白翠
等珍禽。洞壑中的白狐黃狐獾豬野兔黃鼠狼甚多。古人有詩云:“常把芙蓉
況好峰,幾多峰好愧芙蓉,馬耆秀色參天起,真箇芙蓉幾萬重”,堪稱為馬耆全景的
寫照。

主要山峰

馬耆峰在馬耆山東北部,形如烈馬東奔。耳、目、口、鼻如雕如塑,形象逼真,
下臨百仞深澗,俗稱“鷹愁澗”,至今尚為人跡罕至之處。
撐天柱在馬耆峰山陰偏西處,有一組紋理分明的萬千頁石板,構成一個立方石柱,
石柱平地崛起,直插雲宵,故名。山石縫中長滿映山紅,每當陽春三月,盛花如錦,
艷若晨霞,景色絕佳。
獅子峰在馬耆山中部,一拔地而起的峭壁上,有一狀似雄獅的巨大怪石,名“獅
子峰”,它卷身而臥,曲頸面南,是一處難以攀登的險地。
一線天在馬耆山東南麓,鷹愁澗之陽,陡坡之上,有巨石三四,其中一塊裂分三
瓣,呈“個”形向東、南、西三面伸展,縫寬近一米,底部能容數十人。向上觀望,
僅見藍天一線,因稱“一線天”。
仙女浴池在一線天西側,有巨石約20立方米,頂部有相偎石坑一對,形如浴盆,
內貯清水,稱“仙女浴池”。懸索方可登石詳察,堪稱奇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