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俞穴

肝俞穴

肝俞,經穴名。出《靈樞·背俞》。屬足太陽膀胱經。肝之背俞穴。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布有第九、十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第九肋間動、靜脈後支的內側支。主治黃疸,脅痛,胃痛,吐血,衄血,眩暈,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癲狂,癇症,脊背痛,及急、慢性肝炎,膽囊炎,神經衰弱,肋間神經痛等。斜刺0.3-0.5寸。

基本信息

名解

肝俞穴肝俞穴
肝,肝臟也。俞,輸也。肝俞名意指肝臟的水濕風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瀉之。

解剖

在斜方肌下緣,有背闊肌、最長肌;布有第7、第8肋間動、靜脈後支;布有第7、第8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7、第8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

肝俞穴肝俞穴
1.黃疸,胸脅長痛,目疾;
2.癲狂癇;
3.脊背痛。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肝炎、膽囊炎、夜盲症、近視等。

配伍

配太沖主治脅肋疼痛;
配腎俞、太溪主治健忘、失眠;
配光明主治目昏。

相關論述

《針灸甲乙經》:肝脹者,肝俞主之,亦取太沖。
千金方》:肝俞、脾俞、志室,主兩脅急痛。

研究進展

肝俞穴肝俞穴
1、膽石症:取肝俞、膽俞、脾俞等,用推按運經儀治療63例,配合服用硫酸鎂、稀鹽酸、油煎雞蛋,結果均有較好療效。
2、胃脘痛:針灸肝俞、膽俞、脾俞等,治療50例,有很好療效。
3、淋巴結核:割治肝俞、膈俞,治療211例,有較好療效。
4、眼瞼下垂:針灸肝俞、膈俞,有較好療效。

人體穴位

頭部穴位(正面)頭維穴 | 髮際穴 | 陽白穴 | 印堂穴 | 攢竹穴 | 睛明穴 | 承泣穴 | 四白穴 | 迎香穴 | 水溝穴 | 瞳子髎穴
頭部穴位(背面)百會穴 | 後頂穴 | 風府穴 | 啞門穴 | 完骨穴 | 風池穴 | 天柱穴
頭部穴位(側面)太陽穴 | 下關穴 | 客主穴 | 耳門穴 | 聽宮穴 | 翳風穴 | 頰車穴 | 大迎穴 | 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 | 膻中穴 | 鳩尾穴 | 巨闕穴 | 中脘穴 | 水分穴 | 氣海穴 | 關元穴 | 中極穴 | 氣舍穴 | 俞府穴 | 或中穴 | 期門穴 | 日月穴 | 天樞穴 | 氣穴 | 大巨穴 | 大赫穴
人體背部穴位
大椎穴 | 陶道穴 | 身柱穴 | 神道穴 | 至陽穴 | 脊中穴 | 治喘穴 | 肩井穴 | 曲垣穴 | 天宗穴 | 命門穴 | 腰俞穴 | 腰陽關穴 | 上仙點穴 | 六華灸穴 | 風門穴 | 肺俞穴 | 心俞穴 | 膈俞穴 | 肝俞穴 | 膏肓穴 | 志室穴 | 肩外俞穴 | 厥陰俞穴 | 三焦俞穴 | 大腸俞穴 | 關元俞穴 | 小腸俞穴 | 膀胱俞穴
人體上肢穴位內關穴 | 外關穴 | 曲池穴 | 尺澤穴 | 治癢穴 | 孔最穴 | 列缺穴 | 陽池穴 | 神門穴 | 合谷穴 | 中渚穴 | 少沖穴 | 落枕穴 | 指間穴 | 太淵穴 | 口內穴 | 胃腸穴 | 手三里穴
人體下肢穴位膝眼穴 | 梁丘穴 | 復溜穴 | 陰谷穴 | 血海穴 | 承山穴 | 解溪穴 | 委中穴 | 足三里穴 | 陽陵泉穴 | 陰陵泉穴 | 三陰交穴 | 百里穴
人體足部穴位湧泉穴 | 大敦穴 | 太沖穴 | 太白穴 | 太溪穴 | 申脈穴 | 丘墟穴 | 崑崙穴 | 足臨穴 | 行間穴 | 里內庭穴 | 下痢穴 | 高血壓點穴 | 第二厲兌穴 | 第三厲兌穴 | 阿基里斯腱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