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脈穴

申脈穴

申脈。申,八卦中屬金也,此指穴內物質為肺金特性的涼濕之氣。脈,脈氣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氣血在此變為涼濕之性。本穴物質為來自膀胱經金門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氣,其性偏熱(相對於膀胱經而言),與肺經氣血同性,故名。申脈穴主治:後枕部頭痛,目眩,目赤痛,癲癇,失眠,腰腿酸痛。申脈穴位於人體的足部,從這裡開始改善陽氣,是身體內不得到振奮,所有的陽氣都上升到上方,這樣祛寒症就逐漸消失了。申脈穴的灸法為:艾炷直接灸3~5壯,艾條溫和灸5~10分鐘。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申脈別名陽蹺,屬足太陽膀胱經。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蹺。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腸神經和外踝動脈網,有補陽益氣、疏導水濕之功效

申脈穴位置圖申脈穴位置圖

穴位取穴法:取定穴位時,可採用仰臥或正坐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足外側部位,腳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處。

主治疾病: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增進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治療怯寒症、增進耐性等。

解剖:在腓骨長短肌腱上緣;有外踝動脈網及小 隱靜脈;布有腓腸神經的足背外側皮神經分支。

人體穴位配伍: 配腎俞穴、肝俞穴、百會穴治眩暈。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註: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蹺脈。

別名:鬼路穴,陽蹺穴。

穴義:膀胱經氣血在此變為涼濕之性。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一為經部經水,其量少,二為天部的溫熱之氣。

運行規律:經水循膀胱經下行,陽氣循膀胱經上行。

功能作用:補陽益氣,疏導水濕。

治法:虛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實熱則瀉針出氣。

主治疾病

頭痛,眩暈,癲狂癇,腰腿酸痛,目赤腫痛,失眠。

申脈穴主治:後枕部頭痛,目眩,目赤痛,癲癇,失眠,腰腿酸痛。

推拿手法

對於怯寒症,灸申脈穴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申脈穴位於人體的足部,從這裡開始改善陽氣,是身體內不得到振奮,所有的陽氣都上升到上方,這樣祛寒症就逐漸消失了。

申脈穴的灸法為:艾炷直接灸3~5壯,艾條溫和灸5~10分鐘。 對於缺乏耐性的人,對任何事情都感到厭煩,可以自我按摩一下申脈穴。

具體方法:用手指去按壓穴位,微微感到酸脹的感覺,同時儘量的深呼吸,維持幾分鐘,可以稍作放鬆。持續一段時間這種治療方法,心情會有所改變,耐性也就回歸心理。

穴位名解

人體穴位人體穴位

(1)申脈。申,八卦中屬金也,此指穴內物質為肺金特性的涼濕之氣。脈,脈氣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氣血在此變為涼濕之性。本穴物質為來自膀胱經金門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氣,其性偏熱(相對於膀胱經而言),與肺經氣血同性,故名。

(2)鬼路。鬼,與天相對,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路,道路。鬼路名意指穴內氣血為地部經水。本穴物質一是金門穴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濕之氣,二是崑崙穴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鬼路名意旨在強調穴內氣血的經水部分,故名鬼路。

(3)陽蹺。陽,陽氣也。蹺,蹺脈也。本穴物質中既有天部的陽氣,又有地部的經水,氣血物質性同蹺脈之性,故名蹺脈。

(4)足太陽陽蹺脈之會。同陽蹺名解。

人體穴位

頭部穴位(正面)頭維穴 | 髮際穴 | 陽白穴 | 印堂穴 | 攢竹穴 | 睛明穴 | 承泣穴 | 四白穴 | 迎香穴 | 水溝穴 | 瞳子髎穴
頭部穴位(背面)百會穴 | 後頂穴 | 風府穴 | 啞門穴 | 完骨穴 | 風池穴 | 天柱穴
頭部穴位(側面)太陽穴 | 下關穴 | 客主穴 | 耳門穴 | 聽宮穴 | 翳風穴 | 頰車穴 | 大迎穴 | 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 | 膻中穴 | 鳩尾穴 | 巨闕穴 | 中脘穴 | 水分穴 | 氣海穴 | 關元穴 | 中極穴 | 氣舍穴 | 俞府穴 | 或中穴 | 期門穴 | 日月穴 | 天樞穴 | 氣穴 | 大巨穴 | 大赫穴
人體背部穴位
大椎穴 | 陶道穴 | 身柱穴 | 神道穴 | 至陽穴 | 脊中穴 | 治喘穴 | 肩井穴 | 曲垣穴 | 天宗穴 | 命門穴 | 腰俞穴 | 腰陽關穴 | 上仙點穴 | 六華灸穴 | 風門穴 | 肺俞穴 | 心俞穴 | 膈俞穴 | 肝俞穴 | 膏肓穴 | 志室穴 | 肩外俞穴 | 厥陰俞穴 | 三焦俞穴 | 大腸俞穴 | 關元俞穴 | 小腸俞穴 | 膀胱俞穴
人體上肢穴位內關穴 | 外關穴 | 曲池穴 | 尺澤穴 | 治癢穴 | 孔最穴 | 列缺穴 | 陽池穴 | 神門穴 | 合谷穴 | 中渚穴 | 少沖穴 | 落枕穴 | 指間穴 | 太淵穴 | 口內穴 | 胃腸穴 | 手三里穴
人體下肢穴位膝眼穴 | 梁丘穴 | 復溜穴 | 陰谷穴 | 血海穴 | 承山穴 | 解溪穴 | 委中穴 | 足三里穴 | 陽陵泉穴 | 陰陵泉穴 | 三陰交穴 | 百里穴
人體足部穴位湧泉穴 | 大敦穴 | 太沖穴 | 太白穴 | 太溪穴 | 申脈穴 | 丘墟穴 | 崑崙穴 | 足臨穴 | 行間穴 | 里內庭穴 | 下痢穴 | 高血壓點穴 | 第二厲兌穴 | 第三厲兌穴 | 阿基里斯腱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