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標準
腰俞穴 Yāo shù (DU2) 〖取穴竅門〗位於骶部,當後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 〖主治疾病〗腰脊強痛,腹瀉,便秘,痔疾,脫肛,便血,癲癇,淋濁,月經不調,下肢痿痹。 〖人體穴位配伍〗 配膀胱俞穴(灸) 、長強穴、氣沖穴、上髎穴、下髎穴、居髎穴治腰脊冷痛;配太沖穴治脊強反折、抽搐。 〖刺灸法〗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別名〗髓空穴,背解穴,腰戶穴,腰柱穴,髓俞穴。 〖穴義〗督脈氣血由此輸向腰之各部。
穴位解釋
(1)腰俞。腰,腰部也。俞,輸也。腰俞名意指督脈的氣血由此輸向腰之各部。本穴物質為長強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其散熱冷縮水濕滯重,上不能傳於腰陽關穴,下不得入於長強穴,因此輸向腰之各部,故名腰俞。腰戶名意與腰俞同。
(2)髓空穴。髓,腎之精也,氣也。空,空虛也。髓空名意指督脈的上行強勁之氣至此後即變空虛。本穴物質為長強穴傳來的強勁之氣,至本穴後散熱冷縮而成天之下部的濕冷水氣,天之上部氣血為空虛之狀,故名髓空。髓俞名意與髓空同。
(3)背解穴。背,背部也。解,散也。背解名意指督脈的上行陽氣至此為散解之狀。理同髓空名解。
(4)腰柱穴。腰,腰部也。柱,支柱也。腰柱名意指本穴外輸腰部的氣血為腰部陽氣的棟樑支柱。本穴外輸腰部的氣血為溫性的水濕之氣,此氣對於寒濕之地的腰部來說則為陽熱之氣,它為充實腰部陽氣的棟樑支柱,故名腰柱。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溫性水氣。
〖運行規律〗大部分外傳腰之各部,小部分上行腰陽關穴。
〖功能作用〗補益腎氣。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取穴方法
定位:在骶部,當後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
取穴:俯臥或側臥,正當骶管裂孔中取穴。
主治疾病
腰俞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腰俞穴可以治療痔瘺、痔核、裂痔等疾病。具體細節請參閱本站“ 穴道指壓法治療痔瘺、痔核、裂痔 ”網頁。此外腰俞穴也是治療腰部、腿部以及內臟疾病的重要穴位。
治療痔瘺、痔核、裂痔
害怕上廁所,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會出血,會疼痛,會癢——相信許多人都經歷過長痔的痛苦。
痔可分為痔核、裂痔、痔瘺等等,痛苦程度幾乎相同,都是無法忍受。女性長痔者都恥於上醫院求醫,因此很多女性都任其惡化。但是痔——它並非一般無關緊要之病,它可能和生命有關。
痔是難病中的難病,痔的形成原因是由於不乾淨、便秘、慢性下痢、酒精吸取過量所引起。它受日常生活的影響很大,因此首先我們要重新考慮生活習慣,才能根本治療。洗澡時應將身體洗淨,不暴飲暴食等等都是預防長痔的方法。但是如果你長痔,不妨試試穴道指壓健康療法。
治療痔瘺、痔核、裂痔的穴位及指壓法
治療痔時,首先指壓“陶道”。“陶道”位於第一胸椎和第二胸椎之間的凹處。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強壓6秒鐘,如此重複10次,其次是指壓“腰俞”。“腰俞”位於臀溝分開處。指壓時一面緩緩吐氣一面強壓到感到疼痛程度6秒鐘,如此重複10次(若請人代勞時,代勞者呼吸法與被壓者相同),此時將肛門用力夾緊效果會更佳。
還可以用單腳拇趾使勁跳繩,這樣也有同樣的效果。
臨床運用
現今常用於治療過敏性結腸炎,痔瘡,淋病。
日常保健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摩腰俞穴並做環狀運動,每次3分鐘。
人體穴位
頭部穴位(正面) | 頭維穴 | 髮際穴 | 陽白穴 | 印堂穴 | 攢竹穴 | 睛明穴 | 承泣穴 | 四白穴 | 迎香穴 | 水溝穴 | 瞳子髎穴 |
頭部穴位(背面) | 百會穴 | 後頂穴 | 風府穴 | 啞門穴 | 完骨穴 | 風池穴 | 天柱穴 |
頭部穴位(側面) | 太陽穴 | 下關穴 | 客主穴 | 耳門穴 | 聽宮穴 | 翳風穴 | 頰車穴 | 大迎穴 | 人迎穴 |
腹部胸部穴位 | 天突穴 | 膻中穴 | 鳩尾穴 | 巨闕穴 | 中脘穴 | 水分穴 | 氣海穴 | 關元穴 | 中極穴 | 氣舍穴 | 俞府穴 | 或中穴 | 期門穴 | 日月穴 | 天樞穴 | 氣穴 | 大巨穴 | 大赫穴 |
人體背部穴位 | 大椎穴 | 陶道穴 | 身柱穴 | 神道穴 | 至陽穴 | 脊中穴 | 治喘穴 | 肩井穴 | 曲垣穴 | 天宗穴 | 命門穴 | 腰俞穴 | 腰陽關穴 | 上仙點穴 | 六華灸穴 | 風門穴 | 肺俞穴 | 心俞穴 | 膈俞穴 | 肝俞穴 | 膏肓穴 | 志室穴 | 肩外俞穴 | 厥陰俞穴 | 三焦俞穴 | 大腸俞穴 | 關元俞穴 | 小腸俞穴 | 膀胱俞穴 |
人體上肢穴位 | 內關穴 | 外關穴 | 曲池穴 | 尺澤穴 | 治癢穴 | 孔最穴 | 列缺穴 | 陽池穴 | 神門穴 | 合谷穴 | 中渚穴 | 少沖穴 | 落枕穴 | 指間穴 | 太淵穴 | 口內穴 | 胃腸穴 | 手三里穴 |
人體下肢穴位 | 膝眼穴 | 梁丘穴 | 復溜穴 | 陰谷穴 | 血海穴 | 承山穴 | 解溪穴 | 委中穴 | 足三里穴 | 陽陵泉穴 | 陰陵泉穴 | 三陰交穴 | 百里穴 |
人體足部穴位 | 湧泉穴 | 大敦穴 | 太沖穴 | 太白穴 | 太溪穴 | 申脈穴 | 丘墟穴 | 崑崙穴 | 足臨穴 | 行間穴 | 里內庭穴 | 下痢穴 | 高血壓點穴 | 第二厲兌穴 | 第三厲兌穴 | 阿基里斯腱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