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莖汁,經精製而成的乳白色結晶體。
性味歸經
甘,平。
①《唐本草》:味甘,寒,無毒。
②《本草從新》:甘,溫。
③《隨息居飲食譜》:甘,平。
《本草衍義補遺》:入脾。
功能主治
潤肺,生津。治肺燥咳嗽,口乾燥渴,中虛脘痛。
①《唐本草》:主心腹熱脹,口乾渴。
②孟詵:治目中熱膜,明目。
③《綱目》:潤心肺燥熱,治嗽消痰,解酒和中,助脾氣,緩肝氣。
分布區域
為我國南方各地常見有栽培植物。
生長環境
為我國南方各地常見有栽培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白湯或藥汁沖化,3~5錢。外用:調敷。
相關配伍
①潤肺氣,助五臟精:石蜜和棗肉、巨勝末丸,每食後含一、兩丸。(孟詵)
②治腹緊(一作’腹中緊張’):白糖,以酒二升煮服。(《子母秘錄》)
③治中虛脘痛,食魚蟹不舒,啖蒜韭口臭:糖霜點濃湯飲。(《隨息居飲食譜》)
④解鹽滷毒:糖霜多食。(《隨息居飲食譜》)
⑤治湯火傷:白糖一兩,梅片一錢。用砂鍋將白糖炒黑,成塊為度,加冰片研細末,用香油調塗傷處。(《河北中醫藥集錦》白糖散)
注意事項
有痰濕者不宜服。①《綱目》:久食則助熱,損齒。②《本草從新》:中滿者勿服。
相關論述
1.《本草經疏》:石蜜,其味甘,其氣寒,其用在脾,故主心腹熱脹。甘寒能除熱生津液,故止口乾渴及咳嗽生痰也。多食亦能害脾,以其味大甘耳。
2.《唐本草》:主心腹熱脹,口乾渴。
3.孟詵:治目中熱膜,明目。
4.《綱目》:潤心肺燥熱,治嗽消痰,酒和中,助脾氣,緩肝氣。
中草藥大盤點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