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竭

血竭

血竭,中藥名。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果實滲出的樹脂經加工製成。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等處。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斂瘡的功效。用於跌打損傷,心腹瘀痛,外傷出血,瘡瘍不斂。

入藥部位

植物的果實滲出的樹脂。

性味

甘、鹹,平。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斂瘡生肌。

主治

用於跌打損傷,心腹瘀痛,外傷出血,瘡瘍不斂。

相關配伍

1、心腹痛:用黃鼠心、肝、肺一具,陰乾,瓦焙為末,入乳香、沒藥、孩兒茶、血竭末各三分。每服一錢,燒酒調下,立止。(《海上仙方》)

2、婦人血崩:鯽魚一個(長五寸者)去腸,入血竭、乳香在內,綿包燒存性,研末。每服三錢,熱酒調下。(葉氏《摘玄方》)

3、產後血沖,心胸滿喘,命在須臾:用血竭、沒藥各一錢,研細,童便和酒調服。(《醫林集要》)

用法用量

研末,1~2g,或入丸劑。外用研末撒或人膏藥用。

禁忌

孕婦慎用。月經期不宜服用。

炮製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果實,置蒸籠內煮,使樹脂滲出,凝固而成。打成細粉末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打成碎粒或研成細末。

生理特性

麒麟竭,多年生常綠藤本,長達10~20m。莖被葉鞘並遍生尖刺。羽狀複葉在枝梢互生,在下部有時近對生;小葉互生,線狀披針形,長約20~30cm,寬約3cm,先端銳尖,基部狹,脈3出平行;葉柄及葉軸具銳刺。肉穗花序,開淡黃色的冠狀花,單性,雌雄異株;花被6,排成2輪;雄花雄蕊6,花葯長錐形;雌花有不育雄蕊6,雌蕊1,瓶狀,子房略呈卵狀,密被鱗片,花柱短,柱頭3深裂。果實核果狀,卵狀球形,徑約2~3cm,赤褐色,具黃色鱗片,果實內含深赤色的液狀樹脂,常由鱗片下滲出,乾後如血塊樣。

生長環境

生於低濕潮熱地區,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爪哇、蘇門答臘、婆羅洲等處。

藥材性狀

本品略呈類圓四方形或方磚形,表面暗紅,有光澤,附有因摩擦而成的紅粉。質硬而脆,破碎面紅色,研粉為磚紅色。氣微,味淡。在水中不溶,在熱水中軟化。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木之脂液,如人之膏血,其味甘鹹而走血,蓋手、足厥陰藥也。肝與心包皆主血故爾。

2、《本經逢原》:治傷折打損一切疼痛,血氣攪刺,內傷血聚,並宜酒服。乳香、沒藥雖主血病而兼入氣分,此則專於肝經血分也。但性最急卻能引膿,不宜多服。其助陽藥中同乳香、沒藥用之者,取以調和血氣而無留滯壅毒之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