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沖積土廣泛分布於平原和山間平原的河谷兩岸的河漫灘上,目前可能被每年汛期洪水或多年一遇的洪水淹沒,因此,尚伴有不同程度的現代地質沉積過程,常有新的沖積洪積的物質覆蓋於表層。如沉積母質時間短而未開墾者可能有少量的稀疏植被,甚至還有一定數量的自然的木本植物。但大多數情況,在比較寬闊的高河漫灘上多已墾殖為林地,或為非永久性的農田。沖積土的命名雖由來已久(30、40年代),但與現在沖積土的含義不盡相同。解放初期,宋達泉(1950年)命名發育在河流沖積物上的土壤為沖積土,歸屬為泛域土綱、幼年土土綱。從50年代中期開始。沖積土在全國性土壤分類系統中消失,前後曾歸屬於原始褐土:淺色草甸土及潮土。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又重新確立了沖積土在土壤分類中的位置,作為獨立的土類。沖積土相當於美國土壤分類中的沖積新成土(Fluvents),相當於聯合國土壤分類中的沖積土(Fkuvisols)。
特點
沖積土是發育在河流泛濫地或河漫灘地沖積物土的一種非地帶性泛域土。其特點是:1.它屬於河漫灘相沉積,具有明顯的河床相沉積與河漫灘相沉積的二元結構,而且尚沒有脫離河流泛濫的沖積物覆蓋的影響,表土層有明顯的近期薄層沉積層理;
2.生物作用極弱,基本無有機質表聚現象;
3.地下潛水埋深變化可周期性影響底土,而具有瀦育化過程。因此,它的剖面可以是A-C-Cg型或(A)C-Cg型。
沖積土的邊界定義
1.它與潮土的區別:潮土具有明顯的腐殖質層,雖然腐殖質含量不高,但明顯高於心土層,這在沖積土剖面中不明顯。
2.它與草甸土的區別:草甸土的腐殖質積累過程更明顯。因此,草甸土與沖積土易於區別。
形成過程
沖積土的形成過很主要是河流沉積過程和瀦育化過程。前者屬於地質沉積過程。
1.河流沉積過程;目前中國各河滿沖積平原及三角洲已基本脫離了河流洪水淹沒的影響,不再進行河流泛濫的沉積過程。河流沉積過程只限於河流堤壩或沿河高階地與河床之間的河流泛濫地或河漫灘上。沖積土則主要分布在河床與河漫灘上(如圖12-1所示)。
河流沉積的特點則因地而異。河流緩慢上漲且水量較小時,水流停留於泛濫地低處,形成靜水沉積,沉積物質地細,沉積層薄,礦質養分豐富,水分乾涸後,表層易收縮乾裂成多邊形碎塊。當洪水暴漲且較長時間淹沒全部河床時,尤其在源短流急的河流泛濫地上,形成的沉積物質粗,沉積層厚,沉積層理不明顯。總之,沉積物質的粗細、沙粘層的更迭、有機質的含量、礦質養分的豐缺、游離碳酸鹽的有無等,與河流泛濫水流流速、流量、淹沒範圍、延續時間、泛濫地地形、上游地層及土壤類型等沉積因素有關。沉積物的性質及沉積特點決定了沖積上基本屬性特徵。
2.瀦育化過程:沖積土分布地形部位低,汛期河水位高時大量補給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旱季時地下水位下降。年度內周期性的升降,剖面中下部氧化還原作用則交替進行。因而有明顯銹色及灰色土斑。時有軟鐵子出現。
(二)剖面形態
沖積土的形成特點決定了它的剖面形態特徵。
AC或(A)C層,顏色淺淺,黃泛平原粉沙壤質的沖積土表層,呈淺淺黃或淡黃橙色,亮度≥7,彩度<6。可見薄層沉積層理,無明顯結構。
C層:沉積層次。氧化還原現象不明顯。
Cg:氧化還原層。有多量的繡色斑紋,時有軟鐵子。有輕度潛育化特點。
(三)基本性狀與診斷特徵
1.剖面構型:一般為AC-C-Cg型或(A)C-C-Cg型。多為沉積層次的組合。
2.有機質表聚不明顯:雨季前一年一季的種植或生長稀疏的自然植被。難以形成腐殖質層。表層有機質含量與質地有關,一般<6g/kg,沙質沖積土多<5g/kg。
3.pH值及CaCO3:因河水一般富於Ca(HCO3)2,故pH值在微酸性與微鹼性之間,以中者居多,土壤中的CaCO3含量主要取決於河流上游的物質來源與土壤所在的地理條件,如黃泛平原的沖積土CaCO3含量多在50~100g/kg左右,淮河流域的沖積土的CaCO3含量就較少,長江流域的沉積物的CaCO3含量就更少。
亞類劃分
依據鹽基飽和程度、碳酸鈣含量及鹽化特點等,將沖積土劃分為沖積土、不飽和沖積土、石灰性沖積土和鹽化沖積土四個亞類。剖面形態如圖12-2。(一)飽和沖積土
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非鈣質岩地層流域範圍內。土壤鹽基飽和度≥50%,不含游離碳酸鈣,呈中性反應,pH值多變化在6.5~7.0之間。
(二)不飽和沖積土
主要分布在南方非鈣質岩地層流域範圍內。土壤鹽基飽和度<50%,呈微酸性反應,pH值多<6.0。
(三)石灰性沖積土
主要分布於北方鈣質岩地層或黃土分布的流域範圍內。含有游離碳酸鈣,多呈中型至微鹼性反應,pH7.5~8.5。
(四)鹽化沖積土
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地區,以黃泛平原、黃河三角洲面積最大。與鹽化潮土、潮土或鹽土呈復區分布。土壤鹽分化學組成以氯化物和硫酸鹽為主,表土層含鹽量多數<5g/kg。
利用與改良
沖積土尚未脫離河水泛濫影響,地下水位高,有的尚有鹽化、沼澤化威脅。應根據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採取不同的利用改良方式,合理利用這一良好的土壤資源。(l)河灘草場者,應建立自然草場輪牧區,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土壤資源,而且要維護河道沿岸的引水衛生。
(2)在河漫灘較寬闊的地區。可修堤築壩,防止洪水淹沒,建立排灌系統,降低地下水位,平整土地,建立河灘地農業區。
(3)在保證汛期行洪的條件下,加強農業技術措施,合理配置農、林、牧業,培肥土壤,爭取汛期前的一季好收成。
(4)一般土壤質地較粗的河漫灘,在不影響行洪的條件下可以選植河灘片林,既可保護河岸,又可改良生態環境。在北京及河北燕山山區,有利用河谷卵石灘種稻“掛淤”而改良為良好土壤的實例者不少。
區別
初育土壤與岩成土壤都是由於多種原因,土壤剖面發育微弱、剖面構型為AC型的土壤,僅石灰(岩)土的某些情況可以例外。但它們都屬於初育土綱。這些土壤的特點是:
第一,這些初育土壤,相據其母質特點,一般可分為疏鬆母質的土質初育土和基岩類的石質初育土,其土壤剖面構型可以分別為AC型與AR型。
第二,這些土壤,除沖積土外,其肥力都比較低下,多為低產土壤,因此,它的分布區也是中國農業生產的低產區。
第三,這些土壤所在地區,除沖積土外,也是生態條件比較脆弱的地區,如風沙、水土流失、乾旱等的限制因素比較嚴重,所以,對這些土壤的改造也包括整個生態環境的改造,它將是中國國土資源改造的重大而又長遠的戰略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