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榆的由來

一說生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三百八十多年;二說生於明末清初,距今三百五十余載;三說(公元1403年至1425年)明成祖北征時路過此地,對這株古榆大加讚許,說古榆至少生長一、二百年,照此推斷它生長距今已有六、七百年左右。傳說清朝康熙皇帝到北方視察,東巡敖漢、奈曼等地時,曾在此樹下乘涼,說“此地有這株古榆,風水大增”。之後,古榆身價倍增,深受人們的敬重。無論是兵荒馬亂的年代,還是滿清放荒招墾,沙俄、日本帝國主義瘋狂掠奪草木資源,這株古榆都完好無損,未受摧殘。
相關信息

康熙激賞古榆的神奇偉岸,又慨嘆邊野荒涼,說“天若增之一寺,豈不相映成趣”!清末,開魯居民漸多,遂於古榆北側建“天增寺”。奠基之日,樹旁挖出石穴,內藏方正石塊,寺基砌完,石塊告罄,一塊不多,一塊不少。天增寺凡九間大殿,內奉觀音菩薩、關公和九神像。平日香火即盛,每到舊曆四月十八日廟會,搭台唱戲六天。善男信女,商販藝人,百里千里,摯婦牽雛,如雲如蚊,成一方盛會。寺毀於解放初火災。
相關傳說
古老的大榆樹有很多神秘的傳說。傳說宣統元年有幾戶南來的漢族把它看成是吉祥

鑒於古榆的神秘色彩,公元1920年(民國8年),在古榆旁建一座廟宇“天增寺”,古剎雄風,飛檐凌空,香客絡繹不絕,煙霧繚繞不散,古榆更加神奇了。若干年前人們又在古榆旁修一古井,當地人說:觀賞古榆飲古井聖水人生吉順,修行道德。繼古榆之後園內又生一子榆,也有百年以上年輪,曾遭一次火燒,周身黑煳,燒傷嚴重,可來年逢春頑強地又吐新綠,真乃奇蹟也。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出生的公元872年,因本部落大權的爭奪其祖父均德實 被謀殺,祖母用墨塗其面藏在突不呂帳中才使他躲過劫難。為了逃避仇家眼目,十二三歲時就讓他到離家二百里外的西遼河北放馬。那時他曾用甜中略帶苦味而異常爽口的榆錢兒充過飢,並發誓說,我若有朝一日得天下,定來拜祭。公元916年,他44歲稱帝,未忘古榆,派特使祭祀,還給樹披了一匹大紅綢。
史載,這一帶原始荒原,天高地厚,有西遼河與星羅棋 布的大小湖泊滋潤,草木繁茂,曾是北方少數民族的牧獵之地和古戰場

多少年來,人們保護古榆的意識不斷提高,保護古榆的習俗一直沿襲下來,大榆樹鎮政府幾次修建“古榆園”把這棵古榆定為自治區級文化遺產保護下來。如今古榆園風光秀美,古榆樹盡展風姿,四面八方的遊人聞名而至,古榆園門廳古色、典雅壯觀。園內有古榆方碑、九龍吸水、康熙塑像、假山水池等景點,古榆樹下,樹蔭清涼,風輕氣爽,十分幽靜。那古榆根深葉茂,象一位飽經滄桑健康長壽的老人,在向人們講述太平盛世......,神采飛揚。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條小龍,非常嚮往獨立自由的生活。有一天,它偷偷地飛游到這裡,一眼發現了這棵大榆樹時,立刻發出狂喜的吼叫,它以為得到了獨立自由的棲息場所,在這茂密的榆葉中誰也不會找到它了。於是,把樹心挖空,安了家。在此之後,它每天繞樹三圈,興些風雨,以助榆樹之長;有時它攀附在密葉之下,更加自信別人不會發現它,從此便可以自由無羈了。可是,有一天,只聽雷聲轟響,神通廣大的龍王終於尋到這裡,不管小龍是怎樣地苦苦哀求,硬把它捆捉了回去。臨走之時小龍對大榆樹灑下了依惜的淚水。
後來,大約在三百年前,有一個“風水先生”雲遊到此,舉目遠望,茫茫野原不見人跡。可是由於長途跋涉,飢餓睏乏來此絕境,終於熬不住饑渴,仰天長嘆一聲,頹然昏倒在樹下 ……
過了一會兒,天降小雨,把他從昏迷中澆醒。他睜開雙目,勉強坐起來,緊接著一陣小風把幾片油綠的榆葉送上

最後,“風水先生”不再雲遊四方,在榆樹底下蓋了一個廟,自己也改了行——削髮當了和尚,從此定居下來。到後來,他又發現樹東五米之外,總有一塊濕乎乎的地方,便開掘了那眼井。井之水甘美如飴,老先生以為是這榆樹之陰德,卻不知小龍在這兒灑了幾滴淚水的緣故。他每日除了自飲而外,總要瓢取井水潑澆榆樹,以報活命之恩。
他不種糧,然采榆葉以為食;他不打柴,然拾樹之乾枝以為柴;大抵是因為得了大榆樹的庇蔭,以至活了百歲,才得道成仙上了西天。
這個傳說流傳至今,年老的人仍深信不疑,雖然他們並沒有親眼見過那個得道的仙人,但是這兒大凡六十歲以上的人卻都親口嘗過那井水的甘泉,並且自從這裡有了人跡,每逢饑荒年,人們便向古榆求取食糧(榆葉),於是一次次免遭飢難。然而,近代古榆的傳說更是讓人倍感神奇。
據當地老年人講:當年橫行於開魯一帶的大土匪頭野狼,兇殘成性,所到之處無不禍及鄉里,他曾率部駐紮在今日的遼源村,欲進犯古榆的居地扎蘭營子,兩村相隔僅三公里。當眾匪集結待發之時,突然發現古榆下有一支部

這就是至今仍流傳的古榆顯靈護佑當地民眾免遭兵匪洗劫的“神兵拒匪”的故事。這些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帶有神奇色彩,但筆者目睹親歷的“古榆斷臂”和“死而復生”都是真實可信,卻又令人費解的故事。
1976年9月,一代偉人毛澤東逝世的那天拂曉,不知是古榆有靈,還是天緣巧合,古榆竟將向北方方向伸出的一粗臂自行折斷。至今人們仍記憶猶新,且其臂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