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介紹
牛店鎮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打虎亭漢墓、中州桃花園景區和李灣水庫風景區。勤勞智慧的牛店人民緊密圍繞“工業強鎮,大局保穩定,行業抓安全,全面謀發展”的工作思路,依託豐富的煤炭資源,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形成了以煤炭、耐火、旅遊、服裝加工、模具製造、玉器加工、金銀花種植、集群化養殖等新型產業化路子,主要經濟指標在全市名列前茅。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68550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124197萬元;稅收總額完成9914.65萬元;財政收入完成3196.08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5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825元。先後獲得了“河南省科技示範鎮”、“鄭州市小康鎮”、“鄭州市維護穩定工作先進單位”,並多次獲得新密市“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九七年以來,牛店鎮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科技部門的具體指導下,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積極實施科技興鎮戰略,狠抓科技興農,科技興工,促進了牛店鎮的科技進步,推動了牛店鎮經濟和社會的快速健康發展。2008年牛店鎮共有科技組織20多個,科技示範園區3個,專業科學技術研究所2個,科技人員1009人。2007年牛店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2000萬元,三年平均增長10%;財政收入實際完成930萬元,占年計畫101%;糧食單產達407公斤,較前三年平均數增長20%;創歷史新高;九九年農民人均收入2702元,三年平均增長15%;科技進步在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額中貢獻率達47%。回顧過去,我們的具體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農業體系
為完善科技服務體系,鎮先後成立了五個技術協會,十幾個技術協會分會。如農業技術協會、林業技術協會、水利養殖協會、畜牧養殖協會。技術協會分會等等。為了解決農業產業化產前、產中、產後一系列服務,鎮以科技協會為基礎,建立完善了五個“政、技、物”結合的服務體系。鎮農技站與農業開發公司種子服務部結合的良種供應普及服務體系;畜牧站與農業開發公司畜牧防疫服務部結合的畜禽良種繁育服務體系;鎮林站與農業公司林果服務部結合的林果服務體系等,良種服務體系組成統一供種領導小組,全面負責種子工程的組織領導和協調服務,並組織有關專家科學論證,分村實施,種子站負責質量,精選包衣,統一包裝,每年供優質小麥品種8.5萬公斤以上,優質玉米雜交種6.5萬公斤,使牛店鎮農作物良種普及率達到95%以上。畜禽防疫服務體系借鑑外地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採取先示範後推廣的辦法,為農民提供科學周到的服務。同時每年還為農民提供種豬、種雞、魚飼料技術項目,提供畜禽防疫服務,使牛店鎮畜禽防疫率達98%以上。林果業服務體系每年為農民提供果樹剪接,病蟲防治服務。2008年為發展銀花,在石匠窯育苗70畝500萬株,為牛店鎮大力發展金銀花這個項目,打下了堅實基礎。鄉鎮發展
牛店是煤炭資源大鎮,2008年來由於受關井壓產政策影響,再加上煤炭資源的不可再生性,經濟出現滑坡。牛店鎮黨委、政府經過深思熟慮,詳細制定了“科技興鎮”戰略,並以科技為主導,發揮科技威力,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我們採取“推廣一項技術,辦好一個基地,形成一個龍頭,帶動一方產業”的辦法,加快了牛店鎮農業產業化進程。特別是2008年我們把實施“銀花戰略”作為牛店鎮的頭號工程,要實現五年四萬畝,2008年1.25萬畝的規劃,要成為富民工程,不靠科技是不行的。所以我們一是聘請金銀花研究方面專家,組成鎮經濟發展顧問團;二是於6月5日和河南農大共同成立“鄭州金銀花研究所”,在牛店鎮掛牌辦公。具體研究金銀花種植、修剪、防病蟲害、高質高產、深加工有關事宜,確保一舉成功,堅決建成中國銀花第一鎮。同時,牛店鎮共建四個基地;一是以“鄭州密銀花研究所”為依託,在花家店、助泉寺、南龍、小寨、寨脖、閆溝、月台等村建立銀花千畝園生產基地;二是在李灣等十個村建立一優雙高開發基地,重點發展蔬菜3500畝,日光溫室300個,帶動農戶260戶,年產各種蔬菜1200萬斤,使每畝收入達一萬元以上;三是以推廣養雞、養豬、牧草養牛等技術為主,在寶泉、林廠、張灣等村建立牧草養殖基地,2008年計畫發展牧草200畝,養奶牛150頭,養豬2000頭;四是在小寨、花家店兩個村建立小雜果基地。現已發展蘋果1100畝,油桃、大棚梨和稀優小雜果70畝,發展果農310戶,帶動牛店鎮發展林果面積6500畝,年創收650萬元。為加快基地建設,牛店鎮還採取了以下幾項措施:一是在牛店鎮範圍內招聘20人組建成一支農業產業化隊伍,主要職責是建公司、抓基地、帶農戶、創市場、增效益。二是聘請20名科技人員建立起一支科技開發隊伍,主要職責是加強技改、技術攻關、研究新品種。三是鎮領導、機關人員和農業科技人員一起承包農業產業化項目和農業試驗田。如設立了項目辦、成立金銀花戰略領導小組、小雜果生產領導小組、微積水工程領導小組等;四是大力實施“三百帶動”工程,即100名鎮村兩級幹部帶動100個貧困戶,一百名黨員帶動100個貧困戶,一百名企業廠長帶動100個貧困戶。以上措施的實施,為牛店鎮依靠科技,培育“二次創業”新的經濟成長點提供可靠保證。尤其是“三百帶動”工程開展以來,牛店鎮幹部、黨員與農民結對聯誼指導,為農民民眾贈送科技圖書資料25000套,提供致富信息1000多條,進行庭院傳播技術服務指導10000餘次,利用錄像、廣播、宣傳單、放映傳播科技等形式,適時對農民傳播種植、養殖、加工等先進實用技術,使1萬多戶農民懷技在身,靠科技項目相繼奔上富裕路。2008年來,科學技術的推廣運用,催生出了累累碩果。今後,我們將始終把科學技術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常抓不懈,強力實施,通過普及科學知識,實施科技興鎮、科技富民戰略,讓科技走進千家萬戶,讓科技長入各類企業,努力把牛店鎮建成科技強鎮、經濟強鎮,走出一條靠科技展翅、促牛店騰飛的新路子。
科技培訓
首先鎮建立了十個科技培訓學校,分布在鎮機關、小寨、打虎亭、北召、譚村灣、李灣、高村、石匠窯等村,設施齊全,規劃具體,每月舉辦兩期培訓班,春耕秋播增加培訓班、學習班100餘次,參加培訓人員2.5萬人次,占牛店鎮農業人口勞動力總數的80%以上。其次聘請專家、教授舉辦科普知識講座,推動牛店鎮科技工作向縱深發展。我們先後與河南農大、省科委、鄭州果樹研究所建立了長期協作關係,多次進行聯誼活動。先後聘請了中科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王道文同志,中國農業科學院林業研究員、博士王貴禧同志,河南農業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馬繼盛同志,河南農科院研究員、博士張振臣同志等九位專家,為牛店鎮舉辦各類技術講座10餘次。第三,走出去,掌握科技最新動態。2008年為發展金銀花,鎮先後到河南封丘、山東平邑參觀學習三次,總計150人次,各村到兩地參加十次,500人次。開闊了眼界,學習了科技知識,並且為牛店鎮發展金銀花4萬畝打下了基礎。鎮還派人員參加國家、省、市級有關高科技項目引進開發利用。第四,大力宣傳科普知識。2008年以來,印發金銀花生產技術資料1萬份,種草養牛技術資料5000份,小麥良種介紹技術要點1萬份,通過培訓和發放科技資料,大大提高了全民科技文化素質,而且每年可直接為農民增加收入300萬元。領導分工
孫新定:主持黨委全面工作。
楊書軍:協助孫新定同志抓黨委工作,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陳曉偉:主持人大主席團工作,主抓黨建、黨政辦、組織人事、工業經濟、消防、統計、勞動保障、機關事務、老幹部、目標考核、檔案、督查工作;分管武裝、工會、婦聯、共青團、安全生產、招商引資工作
主管部門:黨政辦、黨建辦、武裝部、勞動保障所、檔案室、鎮安全一辦、工業經濟辦、民營辦。
聯繫單位:東西煤管站、國土資源一所、二所、工商所、技術監督所、農電站
鄭貴星:主抓紀檢監察、宣傳、最佳化發展環境、城建規劃工作,分管統戰、政協、民族宗教、工商聯、鎮管、創建工作。
主管部門:紀檢辦、宣傳辦、城建所、創建辦、工商聯
李韶鋒:主抓政法、信訪、穩定、綜治、司法、工農關係工作,協管稅收工作。
主管部門:工農辦、司法所、信訪辦、綜治辦
聯繫單位:國稅所、地稅所、電信所、法庭、派出所、王莊礦、米村礦
喬進興:主抓計畫生育、鎮區管理、交通工作。
主管部門:計生辦、鎮管辦、交通辦
楊彩霞:主抓民政、文化教育、衛生、旅遊、廣播電視、共青團、婦女、殘疾人及現役、退役軍人相關工作。
主管部門:文化站、民政所、敬老院
聯繫單位:衛生院、教辦(中心學校)、打虎亭漢墓管理處
牛莉枝:主抓財政、稅收、審計、統籌保險、依法收貸、物價、機關事務、科技、科普工作。
鄭松峰:主抓工業經濟、安全生產、招商引資、國土資源、工商聯工作。
主管部門:安全二辦、民營辦、工商聯
聯繫單位:豫密藥業、運輸站、東西煤管站、國土資源一所、二所
劉會君:主抓環保工作,聯繫環保六中隊。
劉新莊:主抓武裝部、預備役、創建工作,協抓農業工作。
馮偉傑:主抓組織、宣傳、統戰政協、民族宗教工作。
魯貴州:主抓農機、農技、水利、林業、畜牧、農經工作,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農村建設工作。
分管部門:農機站、農技站、農經站、林站、水利站、畜牧站
聯繫單位:糧管所、供銷社、李灣水庫管理處
朱新憲:協助陳曉偉主抓工業經濟及安全一辦轄區的安全生產工作
牛店鎮發現一座漢墓
新密市牛店鎮李灣村發現一座漢墓,出土了銅鏡、陶灶、陶倉、陶罐等文物。據文物專家介紹,這是漢代中層階級人物的墓葬。
相關新聞
河南省新密市牛店鎮張灣村搬遷選址迷局
2008-04-0317:22
“村幹部吃‘騙賠’,工農辦吃‘回扣’,吃來吃去吃的啥?都是搬遷戶的血和肉。煤礦採煤毀老屋,河槽地里如何住?補償款不夠打地基,老百姓的冤屈向誰訴?”這是一封村民聯名上訪信的開頭。
2003年下半年至今,距離河南省省會鄭州市不到50公里處的一個小村莊———新密市牛店鎮張灣村,幾乎每周都有三五成群的村民舉報投訴,反映該村的三個村民組在搬遷選址過程中所發生的“拍案驚奇”———
上千村民搬遷到老河槽?
由於國有企業鄭煤集團公司米村煤礦的地下採煤,導致張灣村張中、張西、趙家門、台子門四個村民組一千六百多戶村民的房屋損壞,需另選新址整體搬遷。除台子門已確定好新址外,其餘三個組355戶正在選址之中。
“張中、張西、趙家門搬遷新址選定為下莊河老河槽地。”2003年7月底,張灣村支書閆永祿宣布“搬遷選址最終結果”,立即引起軒然大波!
“拿老百姓的命不當命,傷天害理呀,哪有在河槽地里建莊子的道理?這都是村幹部為了騙得巨額賠償,不顧民眾利益一手操縱的!”搬遷戶義憤填膺。
還有人揭露說,“這也是牛店鎮政府縱容的。因為牛店鎮政府與閆永祿有共同利益。一方面,河槽地的所有權歸牛店鎮政府,在河槽地建莊子,米村煤礦每畝地出價14900元,100多畝河槽地就可以賣160多萬元;另一方面,這片地現為閆永祿承包,地里有養雞場、護河牆、橋樑和一萬多棵楊樹,在此建莊子,閆永祿可得幾百萬元的賠償!”
民眾為何如此憤慨呢?原來,此地是馬河的老河槽,位於蓄水量1500萬立方米的李灣水庫下游,是填河造地填起來的,又是與綏河的交匯處,地勢低洼,經常積水。搬遷戶說:“7月18日,大雨僅下了兩個小時,那裡就積水一米多深;另外,這裡離我們的耕地有七八里,一天來回20里去種地,哪裡還有幹活的時間?再者,這裡還是下莊河煤礦的煤田,以後要是村子再被採煤采塌了怎么辦?”
記者了解到:2003年初,新密市曾派出由市長助理徐盤任組長的“督查組”,會同牛店鎮就搬遷戶數量最多的張西組的選址展開調查論證,最終確定“張西組新址應選在‘米村礦風井以西’”,並得出“除此沒有其它更合適地址”的結論,得到廣泛贊同。張西民眾告訴記者,市“督查組”參與選定的地址,不僅地勢高、平坦開闊,距耕地近,而且僅填土石方和打地基兩項,相比下莊河老河槽,每戶就可節約幾千元甚至上萬元,全組120戶,可節約一百多萬元。
民眾還替米村煤礦算了一筆賬:與原定方案比較,到閆永祿自家承包地里建莊子,還要賠償閆永祿的地表附著物,米村煤礦要多拿出幾百萬元!
村幹部大建“騙賠工程”
進入張灣,村民議論最多的是村幹部們所建的幾個場(廠),說那純粹是“騙賠工程”,目的是借村民搬遷之機騙取國有資產。
眾多村民向記者介紹說:“閆永祿所建的養雞場是世界上最奇特的養雞場,可以申報吉尼斯紀錄———養雞場建成兩年以來,沒有養過一隻雞,甚至沒見過一根雞毛。養雞場是專為騙取煤礦賠償而建的!”
村民所說的閆永祿的養雞場就建在下莊河河槽地,也就是他自家的承包地里。據資料顯示,該雞場設計規模為3萬隻,各種雞舍57間,庫房、樓房20間,投資近百萬元。養雞場是否養過雞?記者核實時,閆永祿回答“沒有”。
三十多位村民舉報說,“2002年5月,閆永祿又利用職權違法占用趙家門耕地建‘騙賠工程’,建起了6座耐火窯和2座煙囪。其實根本不是什麼耐火材料廠,因為他建的所謂耐火窯,煙囪無風道,大窯無火道,壘牆用廢磚,整個耐火廠無生產區,從來沒有生產過一塊耐火磚……”記者就此採訪閆永祿,閆說:“違法用地土地局已處理了,罰過款了;共建了6座窯和2座煙囪,投了70萬元。民眾意見大,米村煤礦就沒有丈量。”記者問為何“壘牆用廢磚”,閆稱“是為了節約”;記者問為何“煙囪無風道,大窯無火道”,閆永祿稱“沒來得及”。
民眾說此次搬遷已是該村的第二批。此前的第一次搬遷中,閆永祿的一個耐火廠獲賠二百多萬元。這次為騙賠而建的新廠,用的就是老廠的廢磚。
同樣被村民稱為“騙賠工程”的,還有村委會主任趙全貴的“養蠍子場”。村民們說:“趙全貴的蠍子場沒養過一隻蠍子,連在牆壁上貼瓷磚用的都是黃泥,而不是水泥。”
就閆永祿、趙全貴搞“騙賠工程”一事,牛店鎮鎮長劉進寶接受採訪時說:“張灣村村幹部搞騙賠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已經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記者問“是口頭批評還是書面批評”,劉鎮長說:“是當面口頭批評。”
米村礦工農辦吃“回扣”?
張灣民眾提供的四個村民組與米村煤礦的《民眾搬遷處理補償協定書》,著實讓記者吃驚不小。以張西組的協定書為例:
“協定協商過程中,用去的租車費、資料費、招待費189000元,由甲方(米村煤礦)工農辦掌握使用。”
“補償款總計3341269.84元,其中應付給乙方(張西組)3152269.84元。”
“甲方支付乙方搬遷協商過程中的村民組幹部、代表誤工補貼、招待費3萬元。此款專款專用,包乾使用,多不退,少不補。”
這意味著,鄭煤集團公司米村煤礦工農辦,以“協定協商過程中用去的租車費、資料費、招待費”這一名目,從應付給張西村民組的3341269.84元搬遷補償款中,回扣了189000元。
以同一名目回扣了張中組154000元,趙家門組163000元,台子門組180000元。米村煤礦工農辦累計從張灣村四個村民組回扣68.6萬元!
應該付給民眾的搬遷補償款,為什麼要回扣68.6萬元呢?主管工農關係的米村煤礦副礦長錢太平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記者:工農辦是你們礦的正規科室嗎?礦上提供辦公經費嗎?
錢太平:是正規科室,辦公費用都是礦上包的。
記者:如果工農辦需要租車,你們報銷嗎?
錢太平:他們一般不需要租用汽車。偶爾租車,費用礦上報銷。
記者:工農辦從應付的搬遷補償款中回扣了一大筆錢,每個村民小組都是十幾萬元。這是什麼款?放在哪兒?
錢太平:實際上是搬遷管理費,這項收費是國家政策允許的,這些款放在礦工農辦賬戶上,由工農辦使用。工農辦可以提供收費檔案。
錢太平還說,張灣的情況複雜,民眾反映村幹部貪占便宜。但在與張灣村幹部的來往中,我們沒有經濟問題。
記者趕到米村煤礦工農辦時,主任王得木、李洪友等已在等候。他們向記者出示的所謂“國家政策”,是1995年7月25日的鄭州礦區物價局鄭管價字(1995)5號檔案“關於調整搬遷手續費的通知”。內容為:“鄭州礦務局的搬遷手續費由原來的百分之五調整為百分之六,作為包乾經費使用。同時,應及時辦理收費許可證變更手續。”工農辦向記者提供的張中、張西、趙家門、台子門的搬遷費賬目顯示,四個組的搬遷補償費為1143多萬元,而工農辦提取搬遷管理費為68.6萬元,恰好是百分之六。而同一賬本還顯示,在孟莊、寶泉、北召、高村、米村等眾多地方的民眾搬遷中,工農辦都如出一轍地收取了搬遷管理費(手續費),加起來,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也就是說,只有七八個人的米村煤礦工農辦,支配著至少幾百萬元的搬遷管理費(手續費)!
“搬遷手續費”的秘密
既然是“搬遷手續費”,為什麼協定上用的是“協定協商過程中用去的租車費、資料費、招待費”這一名目呢?既然是已“用去的”,有票據嗎?
王得木、李洪友說,“我們沒有票據。協定書雖然是那樣寫的,但實際上自發生工農關係以來就那么多錢,不是僅在協定期間發生的費用”。他們說,搬遷手續費不是從搬遷戶的補償款里收取的,是煤礦專門考慮了一塊經費。
既然是煤礦給下屬科室“考慮了一塊”,為何要寫入搬遷民眾的補償協定書、打入補償費用里呢?還要辦理物價收費許可證嗎?記者為此趕到鄭州礦區物價局。該局局長翟紹儉驚訝地說:“搬遷手續費早就取消了,他們還在收?”為了慎重,翟局長查閱了近幾年《收費許可證》檔案,結果查明,米村煤礦未辦理收費許可證。“即使檔案沒有作廢,收費項目沒有取消,但沒有辦理收費許可證,也不能收費。這樣收費違規違法!”翟局長說。
意外的是,記者在該局查到了1995年6月21日鄭州礦務局公共關係處向該局遞交的《關於增加搬遷手續費的請示》。其中這樣寫道:“礦區物價局:為了使我局搬遷工作順利開展,充分調動各單位的積極性,本著有償服務的原則,你們下發了(94)03號文,即按搬遷總額的百分之五提取手續費作為搬遷包乾經費。目前,由於搬遷協定的簽訂、審批及履行,必須有礦務局法律事務處參加,加之該處又無辦公經費,經礦務局有關部門研究,特請示物價局在百分之五的基礎上增加百分之一,作為法律事務部門的包乾費用。”
這份請示報告,似乎給撲朔迷離的“搬遷手續費”,打開了一道天窗!
“搬遷手續費”到底是什麼用途的資金呢?閆永祿對此介紹說:據我所知,搬遷手續費放在米村煤礦工農辦,主要是由搬遷處、工農辦使用,用於處理與新密市及其各職能部門的關係,錢都用到這些部門了。閆強調說,那筆錢不牽連俺,了不起給俺弄個三萬兩萬,讓俺幫助他們協調關係。多的我想都沒想。
9月25日,記者就民眾舉報的米村煤礦工農辦非法收取搬遷手續費、張灣村“騙賠工程”等幾個問題,採訪了鄭煤集團公司。鄭煤集團公司總經理陳建生、紀委書記李紹明先後接待了記者。陳建生表示“一定認真調查”,同時建議記者“如果報導,是哪個層面發生的問題就報導哪個層面,米村煤礦的事就寫米村煤礦,希望不要牽涉到鄭煤集團”;紀委書記李紹明對這些情況很憤慨,表示一定要嚴肅查處,有關情況會及時通報。但時至今日,鄭煤集團方面,除米村煤礦送來一份情況匯報外,再無後話。
搬遷補償不夠打地基
“按照村里公布的補償金額,如果搬遷到下莊河閆永祿的承包地,我們家的補償款別說蓋房子,連打地基都不夠!”搬遷民眾向記者訴苦。
搬遷戶張保國掰著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眼下一處地基,連工帶料,磚需要三四千元,水泥一兩千元,鋼材一千元,沙子、石灰、石子一千多元,工錢一千多元,全部下來得萬元左右,可我家的補償款才五千多元!”
據了解,搬遷款不夠打地基的,並非一家兩家。到底什麼原因呢?
“主要是村幹部為了騙賠,與煤礦搞交易,出賣了民眾利益!”搬遷戶朱雙亭指著《搬遷補償登記表》說,“就按最低補償標準,石棉瓦棚每平方米應補40元,而他們只給10元”。七十多歲的王鐵妮說:“丈量時他們登記的是‘住人土洞’,而補償時卻按‘不住人土洞’算,每平方米相差50元!”
“鄭煤集團給搬遷戶的補償標準太低!”民眾反映說,鄭煤集團目前仍按豫政(1989)113號檔案補償,實際上省政府1993年下發了(1993)152號文,指出“(1989)113號文的補償標準……已不能適應當前征地拆遷補償的實際情況”,要求各地“應考慮幾年來的物價變動因素……給予適當調整”。根據這一檔案精神,新密市政府曾報請鄭州市同意,制訂了新標準。新老標準相差一倍左右。新密地方煤礦都早已執行新標準,但鄭煤集團拒不執行。
“我們曾多次到鄭煤集團就調整補償標準進行溝通,人家連理都不理!
即使是按1993年檔案精神進行補償,也已過去10年了,標準仍是很低的,而鄭煤集團連1993年的檔案都不執行,這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對為煤炭事業作出巨大犧牲的新密老百姓來說,是極其不公正的!”新密市的有關人士說。
記者了解到,張灣雖然離省會鄭州僅幾十公里,但這裡的民眾卻普遍比較貧窮。張中組張會成老漢說:“我家5口人,現住磚木瓦房8間。如果搬到下莊河閆永祿的承包地里,還蓋眼下這樣8間房,需要七萬元左右,而我家的補償款還不到兩萬元,需要另外投入5萬元。我到哪裡去弄5萬元哪!”老漢悲憤地說。
在張灣村,絕大多數搬遷戶都像張會成老漢一樣為蓋房款發愁,搬遷蓋房成了一塊心病。他們四處奔波呼籲,希望能夠討個說法。
“民眾上訪”的真相
“所謂的‘民眾上訪’,是閆永祿一手操縱、導演製造的!”村民們說,“閆知道上有市督導組的意見,下有村民的集體反對,逼迫村民搬到他的承包地里,不耍手腕不行,於是他導演了‘民眾強烈要求搬到下莊河’的把戲,操縱親信製造所謂的‘民眾上訪’,遞所謂的‘信訪材料’”。
50歲的搬遷戶張滿氣憤地說:“閆永祿操縱的上訪人員,有些壓根就
不是搬遷戶,村里卻給他們發著補助,去上訪鬧事,混淆是非,故意給黨和政府找麻煩,比如說我們張中組的張文立等,這在張灣村人人皆知!”
趙家門組村民組長趙興立向記者出示了該組2003年6月到9月間的“會議記錄本”,其中有這樣兩段———
7月10日會議記錄:關於搬遷征地手續,河南地煤礦(下莊河煤礦等———記者注)停產手續不牽連我組,上訪事宜,由閆永祿或米村礦負責。如由我組出面上訪,一切費用由閆永祿或米村礦負責。
7月25日會議記錄:關於征地協定簽訂問題,閆支書10點18分參加會議,閆講,李馬成煤礦(下莊河煤礦———記者注)採煤區不在咱組,而在張西生產隊,張西隊地平後,張西生產隊立馬上訪,讓李馬成煤礦停產。
下莊河煤礦不在趙家門建宅區,為什麼有“如由我組出面上訪,一切費用由閆永祿或米村礦負責”的安排?閆永祿或米村為什麼要負責民眾上訪費用?米村礦為什麼要提供上訪費用呢?———搬遷民眾憤怒質問。
下莊河煤礦無端受侵害
反對閆永祿選址的還有新密市下莊河煤礦。其反對的理由是:閆所選定的地址正在該煤礦的井田範圍內。在此建莊必然影響煤礦的生產,為以後糾紛埋下導火線。該礦說,民眾房子被一個煤礦採煤采塌了,卻讓他們搬遷到另外一個煤礦上去,造成二次搬遷究竟誰負責任?誰又負得了這個責任?
下莊河煤礦的“武器”是兩部法律———礦產資源法第三十三條:“在建設鐵路……或者建築群之前,建設單位必須……了解擬建工程所在地區的礦產資源分布和開採情況,非經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批准,不得壓覆重要礦床。”煤炭法第六十二條:“在煤礦礦區範圍內需要建設公用工程或者其他工程的,有關單位應當事先與煤礦企業協調並達成協定後,方可施工。”
2003年4月至9月,下莊河煤礦多次與張灣村協商,表明張灣村選擇的建宅新址是其煤田,堅決不同意在此建宅。8月11日,該礦還委託新密市公證處,公證並送達一份通知,明確告知張灣村“煤礦堅決不同意在井田內建宅”。
但搬遷民眾的憤怒,下莊河煤礦的反對,絲毫沒有能夠阻擋閆永祿的步伐。2003年7月,在閆的操縱下,張中、張西、趙家門組分別與米村煤礦簽訂《補償協定書》,並撥付部分搬遷補償款,形成既成事實。在此前後,閆永祿在未報請林業部門批准的情況下,毀樹一萬多棵(新密市林業局、森林派出所先認定為“砍伐386株”,後又更正為“大約2600餘株”,稱“此案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8月5日,米村煤礦工農辦對閆永祿的養雞場進行丈量,製作了從雞舍、樓房到糞池共34項內容的地表附著物《補償登記表》,隨後,推土機開進了河槽地,扒雞舍,填土坑———就這樣,張中、張西、趙家門村民組搬遷新址的“三通一平”,在搬遷民眾和下莊河煤礦的抗議聲中開工了。
調查組實地調查出真相
張灣在搬遷選址中出現的問題,受到新密市市委書記劉煥成的高度重視,他指示調查事實真相,保護各方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安定。
受劉煥成書記的委託,市委常委、紀委書記黃卿牽頭成立了由副市長趙高翔任組長、市長助理徐盤任副組長,市紀委、政法委、信訪局、國土局、煤炭局、督導組等十多個部門參加的“張灣村居民搬遷選址問題聯合調查組”,於2003年9月17日至23日,進行了專題調查。9月28日,調查組出具了《關於張灣村民搬遷選址問題的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說:張中、張西、趙家門三百多戶居民一致不同意去下莊河(閆永祿承包地)搬遷新址,且提出三條理由———第一,選定的新址是馬河的老河槽,地勢低洼,若遇洪水,民眾的生命財產將受到嚴重威脅;第二,這裡是下莊河煤礦的煤田,若在上面建宅必然導致二次搬遷,不但給民眾造成損失,也浪費國家資源;第三,距民眾耕地太遠,約有6到8華里路程,不便於民眾生產、生活。調查組認為:村里選定的搬遷新址,與搬遷戶的意見反差太大,民眾提出不願去的三條理由,情況真實,既有法律法規可循,又有不可抗議的自然因素,表達了民眾的真實意願,同時,張灣村地盤上也有建宅新址可選(位於米村煤礦風井周圍)。
關於下莊河煤礦與張灣村建宅選址糾紛的問題,聯合調查組認為:下莊河煤礦從2003年4月1日以來,通過便函、通知等方式,向張灣村委表示不同意在其煤田上建宅,情況屬實,其主張符合相關法律條款。
據此,聯合調查組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議:第一,搬遷居民選址應考慮多數居民的要求以及提出的正當理由;第二,依據國土資源部門的調查結果,把居民新址應選在不違反有關法律法規,又符合自然規律,方便民眾生產、生活的區域內,以使民眾安居樂業,沒有後顧之憂。
對於民眾反映強烈的“村幹部導演操縱民眾上訪”、“米村煤礦工農辦吃回扣、提取搬遷手續費”等問題,聯合調查組也發現了一些重要線索,經新密市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黃卿指示,決定組織人員繼續調查。
這次調查中,市領導趙高翔、徐盤等親臨一線走訪民眾,調查組人員實事求是,受到民眾的擁戴。張灣搬遷民眾由此堅信:搬遷選址的真相將要大白於天下!
一份會議紀要再生事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新密市即將對張灣問題作出處理之時,一位從沒有參與過調查的市領導,突然過問此事。
2003年10月10日,該市領導主持召開了張灣村居民搬遷選址和下莊河煤礦的協調會議。會上該市領導要求下莊河煤礦讓步,在煤田內安排一部分搬遷戶。隨後決定,在下莊河煤礦(閆永祿承包地)井田內安置177戶,另外178戶安置到米村煤礦風井周圍。參加會議的下莊河煤礦礦長李馬成當即反對,不同意在其煤礦內安置居民,並強烈要求將其意見寫進此次會議的會議紀要。
不久會議紀要出台。紀要認為將搬遷戶住宅選在下莊河是符合客觀實際的。其中,對李馬成的話不僅一個字未記,反而這樣寫道:在徵得下莊河煤礦同意的情況下,會議決定,在該礦井田範圍內安置177戶村民。
“抗爭大半年,沒想到還是要我們搬到河槽里!”張灣搬遷民眾群情激憤。
日前,這位市領導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聯合調查組的調查結果是,有些民眾願意去下莊河,有些民眾不願意去,不能說民眾想去哪就去哪,還想去北京哩,可能嗎?政府的處理意見與調查組的調查結果是吻合的。李馬成要求把他的意見寫進會議紀要里,會議紀要是政府檔案,不是他想讓寫啥就寫啥,他領導不了政府……
這位市領導的突然介入,使張灣村搬遷選址迷局,又增添了幾分變幻。
好似一張巨大的黑幕,本來正徐徐拉開,真相即將大白,卻突然又被一雙手用力地關閉,箇中真情實景,重又神秘莫測起來。
但是,一樁已經過市委市政府六七個部門十多人深入調查過的事件,其真實面貌,真的能夠被封鎖起來,變成塵封的歷史嗎?我們將繼續關注
河南新密牛店鎮爆炸事件中四名官員已被免職
2004年07月11日10:12
中新社鄭州七月十日電(記者朱曉娟)記者今日從有關方面獲悉,河南新密牛店鎮“七·八”爆炸事件四名相關責任人已被免職。目前,鄭州市也已下發安全生產緊急通知,決定在全市範圍內進行安全大檢查。
七月八日凌晨,河南鄭州新密市牛店鎮牛店村一村民家中發生爆炸事件,造成六人死亡、五人受傷,另有三戶村民房屋坍塌,十餘戶村民房屋不同程度受損。
九日上午,新密市召開安全大會,對事件反映出的各種安全隱患問題進行了剖析,並要求進一步核實村民的房屋、財產損失,全力做好周邊民眾的穩定工作,積極做好災後重建工作,儘快查明事件原因。會上作出了對此次爆炸事件的初步處理決定,決定免去牛店鎮主管安全副書記、包村副鎮長、黨委委員與聯繫鄉鎮的新密市安全生產監督局副局長的職務,待事件徹底調查結束後,再按有關規定追究責任。
目前,針對爆炸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鄭州市已開始在本市範圍內進行安全大檢查。要求該市各煤礦、民爆器材生產企業要嚴格排查,特別是對炸藥雷管的管理要進一步核查落實,嚴格按規定管理好民爆器材。凡是違反有關規定的,必須立即糾正、嚴肅處理。對檢查出來的問題要限期進行整改。各地主要負責人要對本地區安全生產和安全工作負總責,各部門、各機構主要負責人要對安全生產工作負總責,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河南鄉鎮(二)
河南省地大物博,鄉鎮也很有特色,經濟非常發達,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