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通寺銅塔

顯通寺銅塔

顯通寺銅塔位於山西省五台縣五台山台懷鎮北側顯通寺大殿前。據考證,銅塔是明代四川重慶府的陳挺傑等人在雲南捐資,於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七月初九日鑄成,取名“多寶如意寶塔”。東邊和的銅塔是顯通寺僧人勝洪等出錢,於萬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鑄成,取名“南無阿彌陀佛無量寶塔”。

基本信息

簡介

顯通寺銅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坐落在山西省五台山台懷鎮。它是五台山眾多寺廟中最大、最古的一座。該寺歷史悠久,珍貴文物很多,是佛教聖地中的一顆明珠。銅塔高八點三米,寬四點

顯通寺銅塔 顯通寺銅塔
七米,深四點五米,是 明朝萬曆年間用銅十萬斤鑄成的。殿內四壁鑄滿了 佛像,號稱萬佛;銅殿隔扇的外壁,鑄有各種圖案和花卉鳥獸,如玉兔拜月、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等,非常精緻。銅殿前原有銅塔五座,暗含五台之意,八面十三層,玲瓏秀麗,引人注目。銅塔 形制柵,十三層,均高8 米,須彌座塔基。塔基上鑄有精緻的小殿、佛像,塔身內置佛
顯通寺銅塔顯通寺銅塔
像,外鐫經文,中有四大金剛托塔像。西塔下層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銅廟,內坐小指大的土地像。相傳康熙帝見其特別小而感嘆道:“好大的土地!”誰知話音剛落,土地連忙叩頭,感謝皇上的賜封,從此便以“山西大土地自居”了。兩銅塔造型特異,是由樓閣亭閣覆缽三種形式組合而成。亭亭玉立,玲瓏剔透,為明代銅鑄藝術中的佳品。精緻秀美,巧奪天工。 顯通寺銅塔是五台山寺廟群中最大的一座。占地面積四萬三千七百平方米,現有大小房屋四百多問,且大多為明、時期的建築。殿堂、廂房布局嚴整,中軸線分明,配殿左右對稱。布列於中軸線上的主要殿宇七座,從南到北,依次為觀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文殊殿、銅殿、藏經樓。此外,還有鐘樓僧舍和各種配殿。

顯通寺

銅塔所在地,顯通寺各大殿保存完好。觀音殿,又名南殿。殿內,中間供著觀音菩薩像,左右供著文殊和普賢菩薩像,所以又稱三大主殿。殿內兩側放滿了經架,架上置有各種經書,所以又稱藏經殿。過去,救助水陸眾生的大法會——水陸道場也設在這裡,所以又叫水陸殿。大文殊殿,是顯通令的第二重大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顯通寺銅塔場,各寺廟均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自然顯通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顯通寺的大文殊殿內,供著七尊文殊菩薩像:正中的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從左至右,依次為西台獅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無垢文殊,東台聰明文殊;大智文殊後面是甘露文殊。此外,文殊像前有護法神韋馱像,兩側有十八羅漢像。大雄寶殿是顯通寺的第三重大殿,殿內供著三世佛像:中為釋迦牟尼佛,西為阿彌陀佛,東為藥師佛;兩旁有十八羅漢像;背後有觀音、文殊、普賢三尊菩薩像。無量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四壁全用青磚砌就,殿頂用方木砌就。殿內無大梁、無立柱,殿外無廊檐,因此人們又叫它無梁殿。殿內壁上有走廊一圈,有梯道可上。在走廊的任何一個部位均可看清全殿面貌。這是五台山各寺廟中的一座特殊建築,在全國也不多見。此殿又叫七處九會殿。因為釋迦牟尼成佛之後講解《華嚴經》,在七個地方講了九次才講完。為紀念佛祖的這項佛事活動,殿前正面每層都辟有七個閣洞。殿內正中供奉著盧舍那佛,背後供著彌勒佛

文物價值

顯通寺銅塔之所以特別引人注目,除了它歷史悠久、香火旺盛外,寺內珍藏著許多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比如,在掛著“大顯通寺”匾額的山門外兩側,各有一座石碑,石碑上摹仿龍形和虎形,分別寫著“龍”、“虎”兩個大字。寺廟中用龍虎把守大門,甚為奇特。而這兩座石碑又是唐代的遺物,彌足珍貴。在大文殊殿前

顯通寺銅塔 顯通寺銅塔
有兩座碑亭,亭內的石碑也比較特殊,一座是無字碑,一座是有字碑,有字碑是清朝 康熙帝皇帝的御筆。藏經樓內,收藏的各種文物那就更多了。在這裡,有 北魏時期銅鑄的旃檀佛像,有北宋開寶年間刊刻的雷峰塔藏經,有明代人繪製在菩提樹葉上的十八 羅漢像,有楊五郎使用過的兵器——八十一斤重的鐵棍……然而,在顯通寺內最珍貴也是最值得一看的文物,卻是千缽文殊銅像、 銅殿和銅塔、無量殿、華嚴經字塔和重達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的大銅鐘。 千缽文殊銅象,供奉在千缽文殊殿內。這尊銅像,造型奇特,上疊五個頭像;胸前有手六隻,其中的兩隻捧著一個金缽,缽內坐著釋迦牟尼佛,背後向四周伸出一千隻手,每隻手上都有一個金缽,每個缽內都有一尊釋迦牟尼佛。所以,這尊銅像又被叫做千臂千缽千釋迦文殊像。這尊像金光燦爛,鑄於明代,全國少有。 銅殿和銅塔,也是全國罕見的文物。銅殿高八點三米,寬四點七米,深四點五米,是明朝萬曆年間用銅十萬斤鑄成的。殿內四壁鑄滿了佛像,號稱萬佛;銅殿隔扇的外壁,鑄有各種圖案和花卉鳥獸,如玉兔拜月、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等,非常精緻。銅殿前原有銅塔五座,暗含五台之意,現僅留下兩座,八面十三層,玲瓏秀麗,引人注目。 華嚴經字塔陳列在藏經樓內。這座字塔是用蠅頭小楷字組成的。在長一丈八尺,寬六尺的黃綾和白綾上,寫有《華嚴經》八十卷,六十萬零四十三字。這是清朝康熙帝年間蘇州許德心用四年時間設計、八年時間書寫完成的作品,確實珍貴。 大銅鐘懸掛在顯通寺的鐘樓內。這口鐘
顯通寺銅塔顯通寺銅塔
鑄於明朝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重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為什麼不鑄成一萬斤呢?這是為了忌諱皇帝“萬歲”老爺的“萬”字。這口鐘名叫幽冥鍾。鐘的外部,鑄有楷書佛經一部,共一萬餘字。因為敲擊時鐘聲綿長,傳播深遠,所以人們又把此鍾叫做長鳴鐘,也稱為長命鍾。顯通鐘聲,歷來是五台山梵宇佛國的一個標誌,向來為人們所稱道。 大佛殿重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系木結構建築。大雄寶殿,是舉辦盛大佛事活動的場所。此殿占地一畝二分,高大肅穆。殿內正前方的橫樑上,高懸康熙御筆“真如權應”木匾,下麵條幅橫懸,兩旁錦幡垂掛。殿台上,並列主佛三尊,中間是釋迦牟尼佛,東面是藥師佛,西面是阿彌陀佛,殿牆兩側是十八羅漢,均為明、清雕塑。佛前的地面十分寬敞,經案上佛燈高照,寶鼎焚香,擺著各色供果,敬有美麗鮮花。東面的經案頭,還擺著鼓、磬、鐺、木魚等佛家樂器。不僅本寺僧人在這座殿內做早晚功課,每逢大的佛事活動日,由五台山佛教協會主持,各寺廟的僧尼都要身披袈裟,匯集到這裡舉行禮佛儀式。 顯通寺各大殿保存完好。觀音殿,又名南殿。殿內,中間供著觀音菩薩像,左右供著文殊和普賢菩薩像,所以又稱三大主殿。殿內兩側放滿了經架,架上置有各種經書,所以又稱藏經殿。過去,救助水陸眾生的大法會——水陸道場也設在這裡,所以又叫水陸殿。 大文殊殿,是顯通寺的第二重大殿。重建於1746年(清乾隆11年),系木結構建築。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各寺廟均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自然顯通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顯通寺的大文殊殿內,供著七尊文殊菩薩像:正中的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從左至右,依次為西台獅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無垢文殊,東台聰明文殊;大智文殊後面是甘露文殊。此外,文殊像前有護法神韋馱像,兩側有十八羅漢像。大雄寶殿是顯通寺的第三重大殿,殿內供著三世佛像:中為釋迦牟尼佛,西為阿彌陀佛,東為藥師佛;兩旁有十八羅漢像;背後有觀音、文殊、普賢三尊菩薩像。 文殊殿前,有兩座八角碑亭,碑亭里各立一通漢白玉石碑,石碑高不足八尺,寬二尺半,立於康熙四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左邊的石碑上有字,系康熙御筆。右邊的碑上沒有字,人稱“無字碑”。立碑是為了刻字記事,這一通碑上為何就無字呢?傳說蓋碑亭的地方,原是兩個圓形的水池,池裡的水清澈如鏡。有一年,康熙皇帝朝台,巡遊顯通寺,來到文殊殿前。他抬頭一望,只見絢爛的菩薩頂端端正正坐落在靈鷲峰下,好像一條英武的龍,昂著頭高臥在那裡。一座牌樓正是龍頭,兩根幡桿正是龍角,一百零八層台階從牌樓上延伸下來,正是龍吐出了舌頭。康熙越看越象,越看越怕:這是出真龍天子的地方呀,難道我大清的江
顯通寺銅塔顯通寺銅塔
山要讓別人奪去嗎?於是,他想找些人言依據,來證實菩薩頂不是一條,或是一條死龍,那就放心了。顯通寺住持和尚奉命接駕,時刻不離左右。他聽到皇帝在念叨菩薩頂便湊上去說:“啟奉萬歲,那靈鷲峰是一條龍,菩薩頂的牌樓,正好在龍頭上。”康熙最怕說的話,終於被住持說了出來。不過,他還是不露神色,顯出不太在意的樣子,仔仔細細看了菩薩頂一會兒,象是發現了什麼奧秘,竟忘記了自己的尊嚴,掉轉頭來對住持說:“靈鷲峰是條龍,但不是條活龍,你看,它沒有眼睛。”本來,康熙想讓住持接住他的話茬,也說一句“這條龍沒有眼睛。”可那住持有巴結皇上的心思,卻沒猜測到皇上的本意,只是一個心眼兒把他所知道的統統告訴皇上:“啟奏皇上,我主有所不知,這龍是有眼睛的。每日午牌時分,太陽照到這兩個池上,那菩薩頂的木牌樓兩側就會出現兩個圓形的光環。”這一來,康熙再也忍不住,發了雷霆,“龍長了眼睛,不會飛走嗎?龍飛走了,五台山的靈氣還會有嗎?這兩個水池,你給我填平,上面再立兩通石碑壓住!”不久,水池填平,石碑立了起來。住持請康熙寫碑文,康熙欣然命筆寫了一篇,住持請工匠把碑文拓刻在左邊那通石碑上。

相關詞條

山西省、五台山、佛教康熙

參考資料

 http://www.chinavalue.net/wiki/showcontent.aspx?titleid=125439

中國古塔大全1

古塔,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之一,古塔為祖國城市山林增光添彩,塔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被譽為中國古代傑出的高層建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