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

《聖經》

耶和華啟示的話語聖經,公認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書,因為這本書源遠流長,銷量冠絕古今,譯成的語言數量世界第一,既是曠世文學巨著,對全人類的影響又至為深遠。聖經並不是模仿其他作品寫成的。這部巨著卓然獨立,為其獨一無二的作者耶和華上帝增光。聖經的另一個特出之處,就是這本書雖然比其他書受到更多的攻擊,被許多敵人憎恨,卻能保全至今。 耶穌和《希臘語經卷》的執筆者把這部神聖著作的集子稱為“聖經”。(太21:42;可14:49;路24:32;約5:39;徒18:24;羅1:2;15:4;提後3:15,16)在《希臘語經卷》里,希臘語名詞gra·pheʹ(格拉費,字面意思是“著作”)單指上帝的話語聖經。 詳細內容請參考:http://wol.jw.org/cmn-Hans/wol/d/r23/lp-chs/1200000724

基本信息

概述

對聖經之評價與批判—-名言佳句 對聖經之評價與批判—-名言佳句

《聖經》是基督教的正式經典,又稱《新舊約全書》。被奉為教義神學的根本依據。內容主要包括歷史、傳奇、律法、詩歌、論述、書函等。將這些定為正典聖書者認為各書具有神的啟示和旨意。名稱源於希臘文biblia,意為一組書卷,為複數詞,拉丁化後成為單數詞。

《聖經》從最早成書的約伯記在3500年前左右(約公元前1500年)到最後成書的啟示錄(公元90-96年之間),歷經1600年左右,共有超過40個作者。這些作者多為猶太人,其文化水平、身份地位和職業各有不同,其中有君王、先知、祭司、牧人、漁夫、醫生等等。各作者受神的默感,描述神給各人的啟示各自成文。此後口耳相傳,最後由各宗教組織權勢團體集結成冊。並各自宣稱正統《聖經》。

聖經記錄了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起源及早期的發展,也為以色列民族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獻資料。它是整個基督教教義的基礎,為其信徒提供了信仰的準則,同時也為基督教教會的組織和禮儀活動作出了規定。聖經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泉,也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它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發行時間最長,翻譯成的語言最多,出現的版本最雜,流行最廣而讀者面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部書,並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聯合國公認《聖經》是對人類影響最大最深的一本書。

《聖經》是基督教的正式經典,又稱《新舊約全書》。 《聖經》是基督教的正式經典,又稱《新舊約全書》。

《聖經》分為《舊約》《新約》兩大部分。“約”源於希臘文diathēkē,拉丁文作testamentum,意為盟約。

《舊約》本為猶太教的正式經典,後被基督教承認為聖經,但基督教認為,舊約是上帝通過摩西以色列人所訂,新約則是通過耶穌基督與信者訂立的。基督教各派所收舊約的卷數不盡相同。天主教除新教所收各卷外(卷次編排略有小異),還另外收入被稱作“第二次正典之書”(又稱外典,或次經),計有《多比傳》、《猶滴傳》、《便西拉智訓》、《所羅門智訓》、《巴錄書》、《馬加比傳》上下卷、《以斯帖補篇》和《但以理附錄》等卷。多數古代東派教會的聖經亦同此。希臘正教會俄羅斯正教會部分神學家對此曾持異議。各派所收新約各卷基本相同。

歷史發展

《聖經》 《聖經》

舊約原文以希伯來文為主寫成,個別段落用的是亞蘭文。最早的聖經是用羊皮卷或紙莎草紙抄寫的。1947年考古學家在死海西岸庫姆蘭地區洞穴中發現了較完整的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世紀時的手抄希伯來文聖經,學術界以此為依據將猶太教聖經古抄本分為3種:古巴勒斯坦抄本,古埃及抄本,原始傳統抄本。新約原文為希臘文,其原本已失傳,現所發現的最早抄本殘片約為公元2世紀時所抄。在4世紀新約文本大致固定後,有埃及、亞歷山大、敘利亞等抄本流行。目前保存的最早希臘文《聖經》抄本為4~5世紀的抄本,最著名的有西奈抄本、梵蒂岡抄本和亞歷山大抄本。

聖經的翻譯大至可分為三個時期。

古代和中世紀時期

《聖經》  希伯來文聖經(阿勒坡手抄本)

此期間聖經先後被譯成希臘文、拉丁文、敘利亞文、哥特文、喬治亞文、衣索比亞文、亞美尼亞文等。從古埃及抄本譯成希臘文的七十子譯本和參照希臘文、希伯

來文版本譯成拉丁文的“通俗本”影響最大。在5世紀後的1000餘年中,通俗拉丁文本一直是天主教聖經的正式版本,後來許多民族語言的譯本都以此為依據。

14~17世紀

此期間由於民族意識的增長,要求用民族語言講道和舉行儀式的呼聲極高。宗教改革在這方面的結果是聖經以拉丁文獨尊的地位結束。英文德文義大利文捷克文荷蘭文西班牙文的聖經全書或《新約》譯本相繼問世。其中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於1611年頒布的“欽定本”被公認為標準英文本。後來,冰島文、瑞士文、丹麥文、荷蘭文、俄文等語種的譯本也陸續出現,在亞非國家還出現了印地文、日文、中文、奈及利亞文的譯本。

近現代階段

此期間聖經翻譯工作進展極快,新的版本不斷產生。語種更多,譯意更準,文字簡明是當今聖經翻譯的特色。英譯本有《美國標準譯本》、《耶路撒冷聖經》、《新英文聖經》、《當代聖經》、《福音聖經》等等。中文聖經則有和合本為中國新教徒通用,思高本為中國天主教會通用。

主要內容

《舊約》

《聖經》 《聖經》

一、律法書。5卷。猶太教總稱為“妥拉”(原意為曉諭)。即《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和《申命記》。猶太教、基督教傳稱為摩西所作,故又稱“摩西五經”。《創世記》中記載古希伯來傳說中世界與人類的開始和古希伯來民族的起源,並記述了關於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約瑟等幾位先祖的傳說故事;後4卷記載了以色列民族形成的歷史和傳說。猶太教認為,律法書闡述了以色列人與上帝的特殊關係,並相信上帝曾與亞伯拉罕立約,應許使其後裔成為大國;他們相信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使之脫離法老的奴役,是上帝通過摩西拯救他們,並寫此5卷書作為上帝所曉諭的律法,因而世世代代應忠於上帝,謹守遵行摩西所頒布的神賜律法。

二、敘事著作。12卷。即《約書亞記》、《士師記》、《路得記》、《撒母耳記》上下卷、《列王紀》上下卷、《歷代志》上下卷、《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以斯帖記》。這部分著作亦稱“歷史書”,又因大多以先知派觀點寫成,猶太教稱“前先知書”。《約書亞記》記載摩西死後,以色列人在約書亞的帶領下進入迦南(今巴勒斯坦)的故事。《士師記》記載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後,國家尚未形成而由士師統領;士師對內是審判官,對外則是軍事領袖。《撒母耳記》和《列王紀》敘述以色列人從建立國家直到最後被巴比倫滅亡的傳說。《歷代志》的內容和《列王紀》大致相同,涉及年代也相近。《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記述被擄到巴比倫的以色列人返回耶路撒冷的情況。

三、詩歌。有《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耶利米哀歌》等6卷。《約伯記》的主要內容是約伯與三個朋友辯論義人為什麼受苦的問題。《詩篇》共150篇,多為猶太教用於宗教活動的詩歌,大部分稱為大衛的詩。《箴言》以格言的方式專講處世之道,也包括對青年的教導。《雅歌》以愛情為題材,據稱為象徵神人之間的深情而寫。《耶利米哀歌》是對耶路撒冷遭到毀滅的哀嘆。

四、先知書。16卷。並根據篇幅長短又分為大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但以理書》)和小先知書(《何西阿書》、《約珥書》、《阿摩司書》、《俄巴底亞書》、《約拿書》、《彌迦書》、《那鴻書》、《哈巴谷書》、《西番雅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多借傳“上帝諭旨”從宗教思想出發,評論現實問題。

《新約》

一、敘事著作。

《聖經》  《聖經》

包括《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 4卷福音書和《使徒行傳》。福音書基本內容為記述耶穌的生平和教訓。“馬太”和“路加”均載有耶穌誕生的故事,“馬可”則以施洗約翰傳道和耶穌受洗為起首。關於耶穌的事跡,前三福音所述大體相同;《約翰福音》則多論述耶穌事跡的宗教意義。《使徒行傳》敘述耶穌的門徒在耶路撒冷建立第一個教會,以及彼得、保羅在地中海沿岸傳教的情況。

二、教義著作。為書信體。21卷。前13卷即《羅馬人書》、《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腓立比書》、《歌羅西書》、《帖撒羅尼迦前書》、《帖撒羅尼迦後書》、《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后書》、《提多書》和《腓利門書》,傳為保羅所作,故總稱為“保羅書信”。此外,尚有《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前書》、《彼得後書》、《約翰一書》、《約翰二書》、《約翰三書》和《猶大書》。《羅馬人書》,對基督教教義作系統的闡述,突出發揮“因信稱義”的道理。據稱,因始祖亞當一人犯罪而使整個人類都陷於罪的權勢之下(後世稱之為“原罪”),人與上帝的關係就一直處於不正常狀態。人藉相信基督就可與上帝和好,憑靠基督救贖之恩而被稱為義。《雅各書》認為單靠信仰而無行為加以印證是無意義的;並批評了當時教會中有人強調某種與生活脫節的信仰。《希伯來書》強調基督教優於猶太教,“彼得書”(主要是前書)講論基督受苦的意義,“約翰書”則著重發揮“道成肉身”(即上帝成為人)的教義。

三、啟示書。 1卷。即《啟示錄》(又稱《約翰啟示錄》)。在福音書中雖有啟示文學作品的片斷,但內容集中的啟示書則是《啟示錄》。《啟示錄》用啟示文學所特有的形象化語言,描寫天地末日的景象。不少學者認為,書中的七頭十角怪獸暗指當時迫害基督教的羅馬帝國統治者。書中說各族各民都被迫拜那獸的像,是指羅馬帝國強制推行對皇帝塑像的崇拜。作者動機在於鼓勵1世紀末受羅馬迫害的小亞細亞西部信徒,並以預言方式指出不義的羅馬終將傾覆,末日審判和新天新地終將自天而降。

創作背景

《舊約》誕生的文化背景是獨特的神文化社會,在猶太人看來,神的存在是真實的、無處不在的,神就是真理和歷史,《聖經》中的敘事都是真實發生的。這就是猶太歷史觀的獨特之處。[2]  《新約》書卷基本上於公元一世紀下半葉寫成,到三世紀初就已經基本確定,最終定稿則為四世紀末。  

傳入中國

聖經最早於唐代隨基督教(景教)傳入中國。十九世紀,基督教從西方重新傳入。近代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外國傳教士和中國基督徒為中文聖經的翻譯和出版做了大量工作,為今天中國教會聖經事工的發展打下了穩固的基礎,有些少數民族中有大量基督徒。為滿足他們的信仰需求,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基督教(新教)全國兩會總共出版了四十七萬六千六百零五本不同版本的聖經,包括朝鮮、苗文、彝文佤文、景頗文、拉祜文、東僳僳文和傣文。

地位影響

這部古老經籍是希伯來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它記載了古代中東乃至南歐一帶的民族、社會、政治、軍事等多方面情況和風土人情,其中的哲學和神學觀念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為世界尤其是西方社會的發展、意識形態和文化習俗帶來巨大影響。

《聖經》本身是一部重要的文學作品,歐洲文學史上的許多偉大作品都取材於《聖經》,如英國作家彌爾頓的長篇史詩《失樂園》、班揚的《天路歷程》,俄羅斯作家托爾斯泰的《復活》等都受到《聖經》的影響。閱讀《聖經》的人是如此之多,研究它的著作也是汗牛充棟,以至於形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叫"聖經解釋學"。

人物簡介

耶穌
拿撒勒人耶穌(約公元前4一公元29或30),生於耶路撒冷附近的小城伯利恆(在歷史上以大衛城著稱)。耶穌為童貞女馬利亞所生。耶穌是基督教的中心人物、教主。耶穌被釘十字架,不是在公元29年就是在公元30年。“基督”一詞源出希臘文Christo,是個稱號,意為照天意選定的人。《聖經》中的“基督”是希伯來文“彌賽亞”的同義詞。
耶穌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鮮為人知。約在公元28年時,他的生活同施洗者約翰的事業相互連結在一起了。約翰是個暴躁的先知——傳道人。他來自曠野,號召人們悔改、領受洗禮。他是個據理力爭的人,不久即遭到羅馬帝國分封的王,加利利的傀儡統治者希律王囚禁,後被斬首。耶穌聽了約翰傳道,就隨著民眾去約旦河裡施洗。耶穌領洗以後當即到曠野去禱告,沉思默想。
福音書報導他在曠野受撒旦(魔鬼)的試探,考驗耶穌想當什麼樣的民眾首領:1、施行奇蹟的神人;2、滿足大眾需求的恩主;3、掌握大權的國王。耶穌選定了一項較為艱難的、不大受人歡迎的使命——上帝之國的使者。
耶穌從曠野回來,開始在加利利傳道。他最初宣傳的和施洗約翰所講的相似:“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臨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他告誠人們不要沉湎於過去,上帝將要推翻舊制度和舊生活方式,以便實現一個無限美好的、嶄新的未來。耶穌招收了十二個門徒跟隨他。
彼得認耶穌為彌賽亞以後不久,耶穌帶著門徒,去往耶路撒冷。在一個星期天,他在門徒和民眾的簇擁之下,進了城。第二天,耶穌進入聖殿,趕出那些兌換銀錢的和賣獻祭用的鴿子的人,斥責他們竟使“萬國禱告的殿”變成了“賊窩” 。此舉對一小撮管理聖殿的祭司是個迎頭棒喝,他們極其惱火。在以後的幾天裡,耶穌同祭司和擁有宗教權威的人進行了大辯論。那些人怒不可遏,以致策劃除掉耶穌。
到了星期四晚上,耶穌和門徒共進晚餐(這頓晚餐今由基督教徒重新制定為“最後晚餐”,“彌撒”或“聖餐” )。晚飯後,耶穌來到客西馬尼花園,獨自禱告。他的禱詞表明他已預感到一場鬥爭不可避免,他仍然希望免掉受苦,但是寧願成全上帝的旨意。
這時,門徒之一,加略人猶大帶著一幫祭司和守殿的兵士,來到花園裡捉拿了耶穌。當夜,他們把耶穌帶到聖殿法庭,就是猶太最高法院和議會受審。據考證,審判是非法的,但議會卻宣布耶穌是褻瀆者,該當死罪。由於當時只有羅馬領主操死刑之權,祭司長就把耶穌交給管轄猶太的羅馬巡撫彼拉多。
彼拉多顯然不願定耶穌的罪,因為他是否犯了羅馬法律還有疑問,但身為被征服行省的首長,他深怕民眾運動可能釀成叛亂,又寧肯同被征服民族的宗教領袖交好,而耶穌卻主張順從上帝,並以自己為猶太人的王和救主,這就激烈地冒犯了傳統的慣例,構成了對猶太議會的威脅。經猶太文士和法利賽人一再催促,於是彼拉多吩咐把耶穌釘十字架。羅馬士兵鞭打他,拿一頂荊棘編成的冠冕戴在他頭上,嘲弄他是冒充的國王,然後將他帶到各各地山(“髑髏地”)作為叛亂者處死。彼拉多吩咐在他頭部上面置一塊牌子,寫著:“猶太人之王”。耶穌當下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耶穌被埋葬在一個岩洞般的墳墓里。
星期天(現代稱復活節)的早晨,據福音書記載,耶穌復活了,並會見了他的門徒。

作品賞析

主題思想

《聖經》主題思想:強調神與人立約關係:人守約則得賜福,人背約則受懲罰。
《聖經》是一部宗教主題思想非常鮮明的作品,具有猶太民族的文化個性。它通過一些典型人物傳記的描寫,強調了神與人立約的關係,提出人守約則得賜福,背約則受懲罰的觀念。這一主題思想為《聖經》解讀奠定了一個整體上的審美方向和認知導向,體現了作者在進行創作時對選材典型性和藝術性的把握。受此主題影響,作者在具體塑造聖經人物時,調用想像、誇張、心理描寫等藝術手法,有考慮地選取事件,組織傳記情節,對事件因果的解釋也納入同一主題思想範圍內,造成對人物道德倫理層次的忽略,更多強調人物是否忠於耶和華。
比如大衛的傳記中,他霸占拔示巴、殺害烏利亞是嚴重有悖人倫的, 但因為他始終忠於耶和華之約,《舊約》作者對該形象並未做出過多批判,而是從正面肯定了他的悔改,耶和華在他活著的時候賜福給他。《舊約》中還有多個人物,在與異族的戰爭中,或者在與叛教者的鬥爭中殘暴殺死敵人,動輒千百,比如雅各眾子殺死示劍居民為妹妹復仇;摩西與利未人為維護耶和華的權威而殺死拜祭金牛犢的以色列民,等等。如果按照當代的道德標準來看這無疑是非人道的,但《聖經》對此卻持肯定態度,讚揚了他們對尊嚴與宗教的忠誠。對此讀者應考慮到《聖經》的寫作主題,站在猶太歷史觀和文化價值觀立場做出解讀,從而領會作者聲音的存在。
《聖經》一直被認為是神的話語記錄,其中的人物被置於神的光環籠罩之下,命運被神所主宰,人成為神的僕人。但是從傳記的角度來看聖經,《聖經》並不是如神學家所言是神的獨角戲。神與人物的關係是辯證的、雙向的,在人走向神、虔信神的另一面,人對命運的反抗,人主動向神的靠近,人獨立的欲望,人與人的鬥爭,人和自我的矛盾等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反映。
大衛是《舊約》中塑造最飽滿、最成功的一個,關於他的傳記資料見於《撒母耳記》、《歷代志》等書,以萬言長篇淋漓盡致地塑造出一個完整、複雜而生動的文學形象,給人以真實感與審美感受,仔細品味,餘味深遠。他身上兼具了一個政治家、國王的優秀品質和複雜性格,英勇善戰,治國有方,卻對子女疏於管教,釀成慘劇;他仁慈寬厚,以德報怨,幾次放過欲置之於死地的掃羅,但又陰險狡詐,臨死交代所羅門除掉對他不敬的示每等人;他虔敬上帝,以信立身,時刻以耶和華的意志為準,但他又因個人情慾而霸占拔示巴,並殘忍殺害烏利亞,犯下重罪。同時,他又是一位親切感人的父親,儘管押沙龍叛逆作亂,聽到其死訊,真情流露,再現了一位摯愛兒子的父親形象。從傳記角度重讀《聖經》,以人物的視角完整地、更加貼近人的生命書寫,可看到在神的陰影中人性的豐沛和躍動。人不再是任神左右的木偶,他們的每一次選擇,不論錯與對,都勇於承擔並不懈為生存而昂首荒野與廢墟。猶太人作為立於人神關係交合點的選民,承擔了神最厚的恩賜,也背負著最深重的苦難,他們正是整個人類命運的濃縮。聖經人物的生平經歷正是以個別典型來反映整部民族歷史、人類歷史的書寫方式。
《聖經》採取傳記的寫作方式,不僅寫出了猶太民族的發展歷史、基督教思想的形成歷史,更深入到人的靈魂深處,寫出來一部人類靈魂發展進化史,探索人類心靈。聖經因此更增加了情感上的力量和審美上的人文意蘊。

傳記特徵

《舊約》記載了猶太民族自民族起源到大流散時期的歷史,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和民族文化習俗、法規等。除了大量的社會歷史資料,《舊約》還真實地展示了三百多位人物的生平事跡,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有帶神話史詩色彩的英雄和先知,有以歷史文獻記載為依據的民族領袖和君王、先知等,也有許多無名的普通民眾。
比如,“三王傳”通過掃羅、大衛和所羅門三位國王的生平生動展示了猶太歷史上最輝煌燦爛的王國時代,以大衛王與其周圍人錯綜複雜的關係展現了宮廷內風雲變幻的政治局勢,這已經是相當成熟的史傳作品。
《聖經》歷史經過了無數人的編纂和整理,真實性標準混亂,不能以現代傳記的歷史標準來加以衡量。需要具備人類學學者要求的“主客位”雙重視域,既能跳出來,看到該文化的獨特性,也要走進去,理解它的合理性。這是一種高境界的真實觀。讀者需要做的是透過明顯虛構的藝術手法解讀其中的歷史真實成分,揭開聖經作者對聖經歷史所作的神化闡釋,還原歷史真實,挖掘《舊約》敘事的傳記因素,透過“神”看到“人”的存在。
《聖經·舊約》敘事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歷史事件和場景作為傳記事實,在以人物的生平作為歷史記敘線索的同時,塑造出幾百個形象鮮明、性格突出的人物。作為西方文學的源頭之一,這些人物及其故事又成為整個西方文藝創作的養料,催生出大量以之為原型的藝術作品。
《聖經》中,作者對出場的人物一般會說明其來自哪個支派,其祖先為哪一位。最後也往往會交代他的結局,活了多少歲。以撒母耳為例,作者介紹其父親的家族,“以法蓮山地的拉碼瑣非有一個以法蓮人,名叫以利加拿,是蘇弗的玄孫、托戶的曾孫、以利戶的孫子、耶羅罕的兒子。他有兩個妻: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之後,作者描述了撒母耳的出生、童年和蒙召,其生平事跡聯結了猶太氏族社會向君主政治過渡的兩個時期,撒母耳其人在這場重要的歷史變革中起了決定性作用。在《撒母耳記上》第28章第3節提到撒母耳之死,“那時撒母耳已經死了,以色列人為他哀哭,葬他在拉瑪,就是在他本城裡”。這樣人物的一生比較完整。
《聖經》中生平資料較完整的人物不在少數,從先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約瑟,英雄摩西和撒母耳,君王所羅門以及新約中的約翰、耶穌等都有非常完整的生平記述。
其他主要人物,如掃羅、大衛,雖然沒有明確說明其出生狀況,但從幼年、青年到晚年,其人生重要時期的事跡都做了完整描述。先知中的以利亞、以賽亞、以利沙、耶利米等,一些次要人物如撒萊、利百加、亞倫、押沙龍等生平資料也相對完整。對於未完整交代生平的人物,作者則選取了典型片段來塑造該人物的個性特徵。
如士師參孫的故事,作者主要選取了他與非力士人的矛盾、與大利拉的關係以及最後推倒殿柱與敵人同歸於盡等事件,有力地烘托出他勇猛、衝動的個性。即便在《聖經》中只出場過一次的人物,作者也能抓住其性格中的典型性,塑造出個性鮮明的形象。比如所羅門斷案故事,那個嬰兒的母親寧肯放棄自己母親的資格也要保護自己孩子的生命,偉大的母愛親情令人感動。諸如此類的《聖經》人物不在少數,正因如此,《聖經》才能把本民族、本國家歷史上和現實中的偉大人物和傑出英雄的真實形象和豐功偉績雕刻在自己民族的人物畫廊上,鐫刻在億萬人民心靈中,從而構成民族精神的不朽象徵,成為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聖經》敘事採用了各種文學手法,有大量的比喻、意象、誇張、對話、諷刺等修辭技巧,也有對神話、傳說、詩歌、預言、民謠、謎語等形式的採用,這些藝術手法對塑造人物形象、建構精彩的故事情節、營造社會背景等有重要作用。此外,在為同一個人物寫傳記時,由於作家觀察人生的角度不同,價值觀念和審美方式不同,會導致實際創作中對事實材料的取捨、布局標準不一,造成傳記敘述結構、藝術風格不同,最終寫出不一樣的傳主形象性格。聖經是一部具有“靈魂的深度”的經典,它被譽為“靈的文學”,正因為它並不是一部基督宗教用來進行神學說教的、貧乏枯燥的工具,也不僅是希伯來民族歷史的簡單記錄,它用對人進行特寫拍攝的文學手法——人物傳記來表現猶太人的生活,表現猶太人對生活的認知,其中包括猶太人的民族身份與民族精神的形成,價值取向、情感方式和審美情趣等。
聖經雖然從總體編纂上來說具有絕對神權政治色彩,反映出以上帝的意志左右聖經歷史的歷史觀念,但在全能的上帝光環之下,“人”作為獨立豐滿的個體形象矗立起來,讓《聖經》讀者看到了人的存在、人性的真實與完整。

智慧文學

《約伯記》的核心,即“智慧”本源探討。在約伯與三友的爭辯中,雙方都自認為自己有“智慧”,都對對方的“智慧”提出質疑。作者(不詳)以精湛的文學手法凸顯出“智慧”這一核心,他將一首詞藻華麗的“智慧之歌”置於全書結構的中心位置,以迥異於爭辯氣氛的平靜基調宣告:人類“智慧”破產了,神是“智慧”之源。《詩篇》中不乏“智慧”的篇章,詩人在《詩篇》第一百十一篇的末尾鄭重宣告說:“敬畏耶和華就是智慧的開端”。《箴言》一開篇就擺出全書的寫作目的,就是教導人如何得著“智慧”,這“智慧”實質上是生活的技巧和藝術,它能幫助人獲得一個成功而圓滿的人生。書的末尾處有一首工整雅致的貫頂體詩歌,詩人藉讚美“賢德婦人”來稱頌“智慧”的功用,就是令擁有它的人一生有益無損。《傳道書》的核心是強調“敬畏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傳道者在努力尋求的其實也是“智慧”,就是如何在一個“霧”般的世界裡,面對人生的“智慧”。
《約伯記》注重省思和客觀的探索,談論深藏在人們心靈中的問題。《約伯記》與一般哲學、神學著作不同,在傳達作者的哲學與神學思考時,極少使用精準的哲學語言和神學術語,而是通過廣泛地運用人物詩性對話來表現其理性思考,將深奧的道理蘊藏在人物個性化的言語之中。《約伯記》首尾以散文體平和敘事,中部則以特殊的詩性對話來表現複雜的情緒,以悖謬、反諷、象徵等修辭來表達約伯強烈的呼求與抗爭。《約伯記》的情節進展較緩,帶著從容不迫的風格,讀者需要細細品讀才能領會到藉助藝術手法所表現出來的深刻內涵。
《約伯記》是一位偉大詩人對探求生命真正意義的內心掙扎。《約伯記》的要旨是希伯來人處理“受苦”課題的經典文獻。《約伯記》的寫作目的,是探究神的公義在世界中運作的廣泛性與隱晦性。《約伯記》是一場智慧爭辯,因為約伯與三友的爭論就是圍繞著“誰有智慧”而展開的,其核心是智慧的本源問題。
《約伯記》是一部由智慧文學、戲劇、抒情文學和悲劇諸種文學成分構成的喜劇敘述類作品。
《雅歌》的作者在歌頌人類愛情之尊貴與純潔的同時,引導人探索的則是如何正確處理男女關係的經驗“智慧”。“詩歌書”的作者們,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對“智慧”作出或多或少的探索,其成果多是藉助文學的手法和詩性的表達,而不是予以抽象地說明和定義。《雅歌》以男女對唱的優美方式告訴人們,愛情是神的禮物。《雅歌》以各種能喚起讀者感官和感情的描寫手段,來抒發纏綿情愫,傳達思想意旨,表達出浪漫、真摯且神聖的意境。
《詩篇》包含的是虔敬的詩人向上帝表達的思想與感情:對善惡衝突的態度與選擇;讚美和思考上帝在創造歷史、自然、人類及人類生活的各種行為。
《箴言》中不僅具有簡短的慧語,同時還有一些長篇的教訓,智者借用它們來傳達宗教真理,將生活的經驗、傳統的智慧行之有效地教導給年青人。智者愛使用擬人手法,化抽象陳述為具體形象的人物語言,將深奧的道理蘊藏於個性化的呼喊中。
《傳道書》一開篇就以一首詩歌來描述“智慧”無法把握、而被命中注定的世界——將萬事都歸於“虛空”的名下,接著傳道者運用了最古老的文學表現手法——探索法來檢測世人生命及擁有之物:諸如勞碌、工作、智慧、財富、享樂、名譽、權力、長壽等。《傳道書》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讀者來“體悟”。傳道者在揭示人類生命本相的同時,還給出了教導和指引。傳道者借描述現實生活中平凡樸質的情境,來開示人們理解“喜樂”是神的恩典,勉勵人們樂地過上每一天。

作品譯本

譯本風波

《聖經》是基督教的教義經典和信仰之綱,由《舊約》和《新約》兩部分構成。《舊約》原是猶太教的經典,大約成書於紀元年前,原文為希伯來語;《新約》成書於公元一至二世紀下半葉,原文為希臘語。
第一部最早的完整版《聖經·舊約》譯本是《七十子文本》或《七十子希臘文本》(Septuagint),它是由古以色列72位“高貴的”猶太學者於公元前285—249年間所譯,目的是為滿足生活在古埃及說希臘語的猶太人所需。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頒布“米蘭敕令”(Edict of Milan),實行宗教信仰自由,停止對基督教的迫害,標誌著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境內的合法地位得到法律保護,迎來了基督教發展的歷史轉折點。從此之後,基督教逐漸與羅馬帝國政權合流,成為帝國統治的重要工具。
325年,基督教世界第一次基督教大會在尼西亞召開,即尼西亞會議,《聖經》的基督教經典地位正式被確認。392年,基督教被宣布為羅馬帝國的國家唯一合法宗教。383年,哲羅姆應教皇達馬蘇一世指派,著手整理、翻譯統一的拉丁文《聖經》。405年,正式翻譯出包括《舊約》和《新約》在內的整部《聖經》,稱之為《通俗拉丁文本聖經》或《武加大聖經》(the Vulgate)。這是基督教世界合法通行的《聖經》文本,也是各民族語譯經主要參考文本之一。
民族語或方言《聖經》翻譯幾乎貫穿於整箇中世紀,因為廣大百姓一般不懂拉丁語,要使大眾理解《聖經》,就必須將《聖經》翻譯成百姓自己的語言或方言。除了傳教的需要外,中世紀基督教異端運動的推動,使得方言俗語聖經翻譯進一步發展,如法國的卡特里派(又稱阿爾比派)和韋爾多派等都提倡信徒閱讀俗語《聖經》;另外,14世紀後期,西歐民族國家快速發展,民族意識進一步增強,要求擁有自己的民族教會和用民族語傳教的願望越來越強烈。然而,民族語《聖經》翻譯與傳播並非一帆風順,經歷了一個複雜、艱難的過程。語言是教義和經文的載體,是宗教傳播的重要工具。在中世紀教育還沒有普及的情況下,教會不僅壟斷教育,規定拉丁語是《聖經》唯一合法語言和教會官方語言,而且壟斷《聖經》及其闡釋權,廣大百姓既很難擁有聖經,也無法讀懂拉丁語聖經。實際上,各地傳教士面對沒有拉丁語知識的聽眾往往選擇用當地俗語翻譯部分經文,以達傳教目的。對於這種情況,各地主教通常是允許的。
教會對《聖經》翻譯的態度主要“由翻譯者的身份與翻譯的目的來決定:如果是為國王或貴族個人翻譯,或由某些教士翻譯,神聖的譯文實際保存在貴族或修道院的圖書館裡,教會一般不會反對;如果翻譯是用來在廣大俗人民眾中普及聖經知識,教會就會立刻反對。”教會對聖經的俗語翻譯是有限制和條件的。一是只有受過專門訓練和有文化的教士才有能力全面理解經文的真正含義,譯文才不會偏離上帝之意。二是譯文不得與天主教傳統思想相違背,更不能危及到教廷的神學統治。這也是教會當局壟斷《聖經》及其闡釋權的真實目的所在。
1079年,教皇在給波希米亞國王維拉提斯留斯(Vratislaus)回信中斷然拒絕了用斯拉夫語翻譯聖經和主持日常宗教儀式活動的要求。
12世紀末,韋爾多派異端運動越來越活躍,1192年,教廷開始全面禁止平信徒閱讀和翻譯聖經;1199年,英諾森三世(Innocent HI)在給梅茨大主教的回信中要求鎮壓聖經的俗語翻譯活動,這封信的部分內容後來被收入教皇喬治九世(Gregory K)的《教令集》中;1229年土魯斯(Toulouse)宗教會議通過法令,規定除《詩篇》和包含在日常祈禱書中的部分段落外,禁止平信徒擁有《聖經》,禁止將《聖經》翻譯成俗語。1369年,德國皇帝應教皇的要求頒布法令,全面禁止德語聖經,支持異端審查。教會禁止翻譯和閱讀聖經,擔心譯文受到異端思想的影響。教會認為,“任何人進行翻譯都可能曲解《聖經》的原義,因為就連哲羅姆那樣受過‘上帝感召’的人也承認翻譯中有誤差;民族語的辭彙、語法比較貧乏,不足以用來翻譯、解釋‘基督教的玄義’。”然而,廣大平信徒渴望閱讀民族語《聖經》的強烈願望並沒有因為教廷的禁止而停止,各種形式的民族語《聖經》翻譯與研讀活動從未間斷,而且自13世紀以來日趨活躍。

德語譯本

14、15世紀,德語有高地德語和低地德語之分,《聖經》譯本也有相應的區別。這一時期的具有代表性的高地德語譯本有《奧古斯堡聖經》(Augsberg Bible)的《新約全書》、《文策爾聖經》(WenzelBible)的《舊約》以及在波希米亞翻譯的《新約聖經》,它們大約分別於1350年、1389—1400年和1400年譯成。14世紀末低地德語《聖經》翻譯主要譯自荷蘭文的《祈禱書》和《新約》;1477年,一部《舊約聖經》在代爾伏特出版,約1478年另外兩個不同版本的低地德語聖經在科隆出版,1494年又一低地德語聖經在盧比克出版,字數在百萬以上。在大至相同年代,英國理察·羅爾(Rechard Rolle)與德國亨利·米格爾恩(Henry Mugeln)有許多相似之處。二者都是詩人,都選擇《詩篇》作為翻譯對象,都意識到譯文後附有注釋的重要意義。
1350年羅爾英譯並注釋《詩篇》,1345—1360年間米格爾恩德譯並注釋《詩篇》;前者選擇彼得·朗伯德(PeterLombard)的注釋作為參考,後者選擇參考萊拉(Lyra)的注釋而使得該德語譯文十分受歡迎。《蒙特爾聖經》(Mentel Bible)於1466年出版,這是第一部印刷體德語聖經,流傳甚廣,曾多次修訂再版,一直廣泛使用到路德《聖經》問世。在這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先後共有18個不同版本的德語《聖經〉出版,其中14個在德國出版,4個在荷蘭出版,而蒙特爾就是這一時期最早的出版者。1480年《科隆聖經》出版,其序言敘述了當時德語聖經在德國使用和閱讀情況。

法語譯本

受12—13世紀法國南部異端活動以及後來的人文主義思想發展、俗語文學運動和民族意識興起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從13世紀開始《聖經》的法語翻譯活逐步形成高潮。14世紀較早的拉丁文《聖經》的法語譯本是由讓·德·維尼大約在1340年完成的。
自1066年法國諾曼第公爵威廉征服英格蘭(即諾曼征服,Norman Conquest)後,法語成為政府用語,《聖經》法語譯本開始在英國出現。現存最早的盤格魯——法語《詩篇》大約1200年譯成,附有法國12世紀著名神學家彼得·朗伯德(Peter Lombard)的注釋。

義大利語譯本

義大利語《聖經》譯本出現的相對較晚,但後期發展較快,主要是因為它是歐洲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又有像但丁這樣偉大人物的推動。現存最早的義大利語聖經稿本是14世紀的譯本。1471年8月和10月,威尼斯先後出版了兩種完整的聖經義大利語譯本。

漢語譯本

《聖經》漢譯可追溯到唐太宗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景教(Nestorian Christianity)始傳於中國時。景教是基督教的一個支派。此派在東羅馬遭到排斥,就傳布到波斯。
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載,波斯景教傳教士阿羅本(Rabban Olo pen)於635年攜帶經本530部(原文系梵文)到達長安,受到唐太宗的“優渥禮遇”,有“翻經書殿,道問禁闈”的盛事。阿羅本譯出“舊法”(即《舊約》)、“真經”(即《新約》)共27部。約10年後,當時的景教領袖、波斯來華傳教士景淨,在中國文人的協助下譯出敘利亞文《尊經》三十二部。《尊經》即《聖經》之舊稱,但其內容有別於《聖經》,因為《尊經》中有許多摩尼教(Manuhaeism)的經典。
景淨最初的《聖經》翻譯,深受阿羅本譯文的影響,音譯意譯夾雜,“文字造句多有艱澀難解之處”。後來他意識到這於傳教不利,便注意結合當時中國的傳統與文化。後來的漢譯雖“通達”了不少,可因深受唐代盛行的佛教、道教影響,使得大量佛、道辭彙進入其間,如:
教——譯為道、天尊法、天尊戒;
聖經——譯為真經、尊經;
天使——譯為諸佛;
救世主——譯為世尊、景尊、大師、景通法王。

近代漢語譯本

16世紀末、17世紀初開始的天主教著作(其中一部分是《聖經》的內容)的漢譯,由傳教士口譯或初譯,再由中國文人筆受或潤飾,因而只能“粗達言義”。這種狀況一直到法國天主教傳教士馮秉正等人翻譯並於1733 年出版《盛世芻蕘》時才有較大改變。盛世芻蕘》譯著被人譽為“俗而雅,淺而顯,說理暢達之好書”,因為在“粗達言義”的基礎上注意了“兼通雅俗”,並運用了不少“俗語常言” 。“只須一位識字之親友,看書朗誦,又與講道無異。這說明從很早開始,基督教著作的漢譯就有了白話文的傾向。這些譯文和譯論為後來的《聖經》漢譯提供了經驗和借鑑。法國天主教傳教士賀清泰晚年他全力翻譯《聖經》,共譯出42 卷,仍未譯全。
馬禮遜,英國倫敦布道會傳教士,是第一個來中國傳播基督教新教(耶穌教)的傳教士。他於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來到中國。翻譯《聖經》前,他仔細參閱了以前的譯文、譯論,不僅認真琢磨了專用名詞,還認真考慮了譯文的文體問題:用通俗的白話文,還是典雅的古體文。後來,他還給倫敦布道會寫過一個報告,陳述他此時關於文體選擇的困擾和專名翻譯的躊躇。斟酌再三,最後決定用白話文。他勤奮用功,1814年,《聖經·新約》翻譯完畢,譯稿很快由米憐(William Milne)和梁發刻印發行。緊接著,他在米憐的協助下開始翻譯《聖經·舊約》,並於1819年譯完。1823年,他們將《舊約》、《新約》編成二十一卷,合在一起出版,名為《神天聖書》。至此,第一個完整的《聖經》漢譯本終於在中國發行。同一年,另一傳教士馬士曼的《聖經》節譯本出版發行。
在馬禮遜翻譯《聖經》的同時,麥都思(W.H.Medhurst)、裨治文(E.C .Bridgeman)、衛三畏(SamuelWells Williams)等在華傳教士也在編譯或節譯《聖經》,但因其內容不完整、文體不淺易,在後來的馬禮遜譯本流行後,大都很快退出了歷史舞台,惟有麥都思主譯、王韜助譯的《聖經》選譯本,因文筆華麗流暢,還流行了一段時間。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840年印行的郭士立(K.F.A .Gutzlaff)的《聖經》全譯本。這個譯本在《聖經》漢譯史上十分重要,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自始至終採用的是這個譯本。1855年馬禮遜修訂本刊行。修訂後的譯本通順達意,“在用詞上力求本色化”,因而雅俗共賞,大受歡迎,很快奠定它“中國第一”的地位。此後,馬禮遜的譯本“一直是新教各教會從事《聖經》翻譯工作的藍本,雖經多次修改,但其框架始終未變”。
由狄考文(C.W.Mateer)和王宣忱在馬禮遜譯本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完善的《官話和合本聖經》(俗稱“ 和合本”,或“ 和合本聖經”,或“聖經和合本”),於1906年完成,先油印在小範圍內試用,1919年正式出版。“ 和合本”選詞較偏向於北方話,特別是北京話,文體更加通俗平易,幾近口語。該權威譯本是在以往所有譯本的經驗教訓上發展成熟的,因而實際上是無數中西學者心血和智慧的結晶。它實際上成了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催化劑和新文學運動的開路先鋒。

作品爭議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生態危機越來越明顯和嚴重,也隨著生態思潮日益波瀾壯闊,生態思想家和生態批評家對促使人類征服、掠奪、改造和統治自然的思想觀念的批判日趨加強。《聖經》里的人與自然觀是這種批判的一個主要對象。
最早直接批判《聖經》的反生態思想的是美國生態思想家和文學家雷切爾·卡森。早在1962年卡森就指出,人類對自然萬物的暴虐行徑有著深刻的思想根源,其中最主要的根源就是支配了人類意識和行為達數千年之久的人類中心主義。她指出,“猶太——基督教教義把人當作自然之中心的觀念統治了我們的思想”,於是“人類將自己視為地球上所有物質的主宰,認為地球上的一切——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動物、植物和礦物——甚至就連地球本身——都是專門為人類創造的” 。卡森呼籲人們深入批判和徹底拋棄發源於《聖經》的人類中心主義和征服、統治自然的觀念。
1967年,美國史學家林恩·懷特在他那篇被譽為“生態批評的里程碑”的名篇《我們的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里指出,“猶太——基督教的人類中心主義”是“生態危機的思想文化根源” 。它“構成了我們一切信念和價值觀的基礎”,“指導著我們的科學和技術” , 鼓勵著人們“以統治者的態度對待自然” 。懷特的這篇文章在西方思想界、宗教界和文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對生態思想的發展產生了重大推進作用。懷特以後,許多學者對猶太——基督教教義進行了批判。
歷史學家湯因比在《當代環境危機的宗教背景》里說,《創世紀》“讀起來就像給人口爆炸的一張許可證,又像鼓勵機械化和污染的許可證” 。
生態思想家帕斯莫爾指出,西方對自然的態度是狂妄自大的,“這種狂妄自大在基督教興起後的世界裡一直延續,它使人把自然當作‘可蹂躪的俘獲物’而不是‘被愛護的合作者’。《創世紀》就是我們的起點。”“基督教鼓勵人們把自己當作自然的絕對的主人,對人來說所有的存在物都是為他安排的。”“基督教的這種對待自然的特殊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它的人類中心。”
著名生態思想家泰勒分析道:“開發的態度是當今大多數人——至少是西方文明里的大多數人——對待自然界的主要態度。這種態度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把自然只當作物理的和生物的資源倉庫,供人類消費或為了人類的目的而開發使用。自然只為我們而存在,而不為其他生物存在;唯有我們有權把自然當作工具來使用。高度發達的文明不過是這么一種東西,它‘制服’荒野,‘征服’自然,讓自然為人類服務從而使人們能夠享受更好的生活。”
社會學家威爾森憤然斷言:“沒有任何一種醜惡的意識形態,能夠比得上與自然對立的、自我放縱的人類中心主義所帶來的危害。”
《聖經》中備受人們抨擊的是《創世紀》第一章第26—30節(其它部分也有類似觀念,如《詩篇》里關於上帝授權人類征服和統治自然的一些段落,如上帝授權人類“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等。“治理”(kabas)和“管理”(rada)這兩個希伯萊語單詞都有“踐踏”和“壓榨”的含義。古希伯萊文和《聖經》研究專家希伯特指出,kabas(英譯是subdue,意思是“制服,使順從”,subdue nature是conquest of nature的又一說法)用來描述用強力迫使別人屈服,特別是軍隊征服敵人、占領敵人的領地並迫使敵人為奴隸;rada(英譯是have dominionover或rule,rule有“管理”之義,更有與dominion相近的“統治,控制,支配”的意思)最初用來描述對以色列人的敵人的軍事入侵、摧毀和統治,以後也用來描述一家之主對家庭和家奴的統治。
英國生態思想家彼得·馬歇爾在《自然之網:生態思想探索》一書里也對這兩個詞進行了分析。他指出:“《創世紀》里最重要的詞語kabas和rada在整部《舊約》里都有使用,意思是殘酷的毆打或壓制。這兩個詞都被用來描述征服和奴役的行為,都給人這樣一種意象:征服者獲得了完全的統治,並把腳踩在被打敗的敵人的頸項上。因此,出現這樣的結果就不足為奇了:基督教徒把《創世紀》里這些話傳統地解釋為神對人的授權,允許人為了自己的目的征服、奴役、開發、利用自然。”
懷特等人對《聖經》的生態學角度的批判,激怒了大多數神學家。他們中的許多人開始對《聖經》里的這些反生態的觀點進行重新詮釋,並努力發掘《聖經》里的生態思想。於是,在當代生態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生態神學應運而生。不過,即便如此,生態神學家們也很難令人信服地證明《聖經》完全是綠色的。

作品評價

《聖經》是“文學象徵的淵源之一”。由於《聖經》具有豐富的原型內容,熟讀《聖經》便成了為全面了解文學的必要前提。 
——諾思洛普·弗萊(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神學家和文學批評家)

《聖經》里的人類中心主義和征服、統治自然觀支配了西方人的思想和行為長達數千年,鼓勵著人們以統治者的態度對待自然。它構成了西方文明和價值觀的基礎,是生態危機最深遠的思想根源。不過,《聖經》的思想是複雜而豐富的,它也包含了敬畏與愛護自然萬物、保護瀕危物種、維護生態平衡等生態思想。  ——王諾(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其他教派

亞伯拉罕教

亞伯拉罕教強調唯一的真神創造世界,並通過先知傳達信息。聖經是神的話語。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都信奉人只能有一次生命。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相信審判日。伊斯蘭教認為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聖經扭曲了神的旨意,而只有穆罕默德記錄的神旨最準確

伊斯蘭教

《古蘭經》意思為“誦讀”,是伊斯蘭教的經典,共有30卷114章6236節,每一章以一個阿拉伯語詞作為名稱。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真主安拉的語言,通過大天使吉卜利里(新舊約聖經譯為“加百利”)傳授給穆罕默德的聖經。穆斯林認為,古蘭經不僅是一部宗教經典,更是關於人類社會的法則。《古蘭經》讚許它本身和真主從前所啟示的經典有密切關係(妥拉與福音書),又說其書的內容與從前的經典有很多相似之處,在聖經中出現過的有些素材,在《古蘭經》中再次出現。但那些不是新的啟示,而是真主對以前啟示的提示和重申,因為先前的啟示被敗壞了,與那些經典都同樣來自真主的啟示古蘭經(2:285)古蘭經敘述出現在猶太教與基督教《新舊約聖經》中的許多人物與事件,但在內容和風格上有所不同。古蘭經中的使者有:阿丹、易德里斯、努哈、希別、示拉、易卜拉欣、魯特、易斯馬儀、易司哈格、雅庫布、尤素夫、阿尤布、葉特羅、達吾德、蘇萊曼、以利亞、以利沙、優努司、哈倫、穆薩、以斯拉、宰凱里雅、爾薩與葉哈雅等等。穆斯林相信《古蘭經》與《新舊約聖經》有很多相似之處是因為這些經典都有相同的啟示來源,基督教或猶太教的經典是真主降示給眾先知的。馬堅翻譯的古蘭經(3:3)說道:“他降示你這部包含真理的經典,以證實以前的一切天經;他曾降示《討拉特》(摩西五經)和《引支勒》(新約)” 但穆斯林相信不論是猶太教或基督教的聖經都由於種種原因而遭到嚴重的忽略、篡改(塔利夫),真主已經以其最終的完美啟示(古蘭經)代替了這些經典,但是成書於中世紀,受到基督教猶太教的影響。因此,穆斯林並不完全相信流傳的《新舊約聖經》,但也不完全否定其內容。不過許多猶太人與基督徒以新舊約聖經考古學的紀錄駁斥這種說法,他們認為古蘭經同新舊約聖經有很多相似之處是因為古蘭經抄襲聖經,而非古蘭經乃來自於主的啟示。他們也指出,古蘭經的許多內容和基督教的偽經很類似,因為古蘭經抄襲了偽經。然而對穆斯林來說,古蘭經記載了部分偽經的內容,證明偽經的部分內容也是真主啟示的。由此可見猶太人與基督徒、穆斯林兩者之間的觀念是完全相左的。

作者簡介

作品
作者
創世記 摩西
出埃及記 摩西
利未記 摩西
民數記 摩西
申命記 摩西。最後的總結可能是約書亞在摩西死後寫的。
約書亞記 約書亞。結尾可能是大祭司非尼哈所寫,他是該段歷史的目擊者。
士師記 可能是撒母耳。
路得記 不詳
撒母耳記上 可能是撒母耳。
撒母耳記下 不詳。有人認為是拿單的兒子撒布得。
列王紀上 不詳。可能是耶利米或一群先知。
列王紀下 不詳。可能是耶利米或一群先知。
歷代志上 根據猶太人的傳統,作者是以斯拉。
歷代志下 根據猶太人的傳統,作者是以斯拉。
以斯拉記 不詳。可能是以斯拉。
尼希米記 作者可能是尼希米;編撰者可能是以斯拉。
以斯帖記 不詳。可能是末底改,有人推測是以斯拉或尼希米。
約伯記 不詳。
詩篇 大衛寫了七十三篇;亞薩寫了十二篇;可拉的後裔寫了十篇;所羅門寫了兩篇;希幔(可拉的後裔)、以探和摩西各寫了一篇;另有五十篇沒有註明作者。
箴言 大部分內容由所羅門所寫;較後部分文本由古珥和利慕伊勒撰寫。
傳道書 所羅門
雅歌 所羅門
以賽亞書 以賽亞(亞摩斯的兒子)­­­­
耶利米書 耶利米
耶利米哀歌 耶利米
以西結書 以西結(撒督祭司家族布西的兒子)
但以理書 但以理
何西阿書 何西阿(備利的兒子)
約珥書 約珥(毗土珥的兒子)
阿摩司書 阿摩司
俄巴底亞書 俄巴底亞(意即耶和華的僕人或敬拜者)
約拿書 約拿(亞米太的兒子)
彌迦書 彌迦(摩利沙人)
那鴻書 那鴻
哈巴谷書 哈巴谷
西番雅書 西番雅(西番雅在公元前640至621年作猶大的先知)
哈該書 哈該
撒迦利亞書 撒迦利亞
瑪拉基書 瑪拉基
馬太福音 馬太(利未)原是一位猶太的稅吏,後來成為耶穌十二門徒之一。
馬可福音 約翰馬可(他參與了保羅第一次的旅行布道)
路加福音 路加。他是希臘基督徒,一位醫生。他是新約中唯一一位非猶太人作者。他是保羅的密友,作品有使徒行傳(路加福音的續篇)。
約翰福音 使徒約翰。他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的兄弟,別號“雷子”。
使徒行傳 路加。一位外邦人醫生。
羅馬書 保羅
哥林多前書 保羅
哥林多後書 保羅
加拉太書 保羅
以弗所書 保羅
腓立比書 保羅
歌羅西書 保羅
帖撒羅尼迦前書 保羅
帖撒羅尼迦後書 保羅
提摩太前書 保羅
提摩太后書 保羅
提多書 保羅
腓利門書 保羅
希伯來書 不詳
雅各書 雅各。他是耶穌(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的弟弟。
彼得前書 彼得
彼得後書 彼得
約翰一書 使徒約翰
約翰二書 使徒約翰
約翰三書 使徒約翰
猶大書 猶大——耶穌和雅各的兄弟。
啟示錄 使徒約翰

聖經名言

001.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

要愛人如己。——《舊·利》19:18

002.Resentment kills a fool, and envy slays the simple.

忿怒害死愚妄人,嫉妒殺死痴迷人。——《舊·伯》5:2

003、Does a wild donkey bray when it has grass, or an ox bellow when it has fodder?

野驢有草豈能叫喚,牛有料,豈能吼叫。——《舊·伯》6:5

004.I will speak out in the anguish of my spirit, I will complain in the bitterness of my soul.

我靈愁苦,要發出言語。我心苦惱,要吐露哀情。——《舊·伯》7:11

005.Can papyrus grow tall where there is no marsh? Can reeds thrive without water?

蒲草沒有泥,豈能髮長。蘆荻沒有水,豈能生髮。——《舊·伯》8:11

006.Is not wisdom found among the aged? Does not long life bring understanding?

年老的有智慧,壽高的有知識。——《舊·伯》12:12

007.The lamp of the wicked is snuffed out; the flame of his fire stops burning.

惡人的亮光必要熄滅。他的火焰必不照耀。——《舊·伯》18:5

008.That the mirth of the wicked is brief, the joy of the godless lasts but a moment.

惡人夸勝是暫時的,不敬虔人的喜樂,不過轉眼之間。——《舊·伯》20:5

009.There is a mine for silver and a place where gold is refined. Iron is taken from the earth, and copper is smelted from ore.

銀子有礦,鍊金有方。從地里挖出,銅從石中溶化。——《舊·伯》28:1、2

010.Man does not comprehend its worth.

智慧的價值無人能知。——《舊·伯》28:13

011.The price of wisdom is beyond rubies.

智慧的價值勝過珍珠。——《舊·伯》28:18

012.To shun evil is understanding.

遠離惡便是聰明。——《舊·伯》28:28

013.It is not only the old who are wise, not only the aged who understand what is right.

尊貴的不都有智慧。壽高的不都能明白公平。——《舊·伯》32:9

014.Surely no one lays a hand on a broken man when he cries for help in his distress.

人仆倒豈不伸手?遇災難豈不求救呢?——《舊·伯》30:24

015.Age should speak; advanced years should teach wisdom.

年老的當先說話。壽高的當以智慧教訓人。——《舊·伯》32:7

016.For the ear tests words as the tongue tastes food.

耳朵試驗話語,好像上膛嘗食物。——《舊·伯》34:3

017.Blessed is the man who does not walk in the counsel of the wicked or stand in the way of sinners or sit in the seat of mockers.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舊·詩》1:1

018.He is like a tree planted by streams of water, which yields its fruit in season and whose leaf does not wither.

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葉子也不枯乾。——《舊·詩》1:3

019.He who is pregnant with evil and conceives trouble gives birth to disillusionment.

惡人因奸惡而劬勞。所懷的是毒害,所生的是虛假。——《舊·詩》7:14

020.Like silver refined in a furnace of clay, purified seven times.

純淨的言語,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舊·詩》12:6

021.The wicked freely strut about when what is vile is honoured among men.

下流人在世人中升高,就有惡到處遊行。——《舊·詩》12:8

022.Has no slander on his tongue, who does his neighbor no wrong and casts no slur on his fellowman,

不以舌頭讒謗人,不惡待朋友,也不隨夥毀謗鄰里。——《舊·詩》15:3

023.Do not be like the horse or the mule, which have no understanding but must be controlled by bit and bridle or they will not come to you.

不可像那無知的騾馬,必用嚼環轡頭勒住他,不然,就不能順服。——《舊·詩》32:9

024.No king is saved by the size of his army; no warrior escapes by his great strength.

君王不能因兵多得勝。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舊·詩》33:16

025.Whoever of you loves life and desires to see many good days, keep your tongue from evil and your lips from speaking lies.

有何人喜好存活,愛慕長壽,得享美福,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嘴唇不說詭詐的話。——《舊·詩》34:12、13

026.A righteous man may have many troubles.

義人多有苦難。——《舊·詩》34:19

027.Refrain from anger and turn from wrath; do not fret-it leads only to evil.

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舊·詩》37:8

028.For evil men will be cut off,

作惡的,必被剪除。——《舊·詩》37:9

029.Better the little that the righteous have than the wealth of many wicked.

一個義人所有的雖少,強過許多惡人的富餘。——《舊·詩》37:16

030.The wicked borrow and do not repay, but the righteous give generously.

惡人借貨而不償還。義人卻恩待人,並且施捨。——《舊·詩》37:21

031.Turn from evil and do good; then you will dwell in the land forever.

離惡行善,就可永遠安居。——《舊·詩》37:27

032.The righteous will inherit the land and dwell in it forever.

義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舊·詩》37:29

033.The mouth of the righteous man utters wisdom, and his tongue speaks what is just.

義人的口談論智慧,他的舌頭講說公平。——《舊·詩》37:30

034.As the deer pants for streams of water, so my soul pants for you.

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舊·詩》42:1

035.A man who has riches without understanding is like the beasts that perish.

人在尊貴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類一樣。——《舊·詩》49:20

036.Show no mercy to wicked traitors.

不要憐憫行詭詐的惡人。——《舊·詩》59:5

037.Defend the cause of the weak and fatherless; maintain the rights of the poor and oppressed.

當為貧寒的人和孤兒伸冤。當為困苦和窮乏的人施行公義。——《舊·詩》82:3

038.Love and faithfulness meet together; righteousness and peace kiss each other.

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舊·詩》85:10

039.How long will you simple ones love your simple ways? How long will mockers delight in mockery?

愚昧人喜愛愚昧,褻慢人喜歡褻慢。——《舊·箴》1:22

040.Turning your ear to wisdom and applying your heart to understanding.

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舊·箴》2:2

041.For the waywardness of the simple will kill them, and the complacency of fools will destroy them.

愚昧人背道,必殺己身,愚頑人安逸,必害己命。——《舊·箴》1:32

042.For she is more profitable than silver and yields better returns than gold.

因為得智慧勝過得銀子,其利益強如精金。——《舊·箴》3:14

043.Seven that are detestable to him: haughty eyes, a lying tongue, hands that shed innocent blood, a heart that devises wicked schemes, feet that are quick to rush into evil, a false witness who pours out lies and a man who stirs up dissension among brothers.

心所憎惡的共有七樣,就是:高傲的眼,撒謊的舌,流無辜人血的手,圖謀惡計的心,飛跑行惡的腳,吐謊言的假見證,並弟兄中布散分爭的人。——《舊·箴》6:16——19

044.Wisdom, dwell together with prudence; I possess knowledge and discretion.

智慧以靈明為居所,又尋得知識和略。——《舊·箴》8:12

045.Stolen water is sweet; food eaten in secret is delicious!

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舊·箴》9:17

046.He who gathers crops in summer is a wise son, but he who sleeps during harvest is a disgraceful son.

夏天聚斂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時沉睡的,是貽羞之子。——《舊·箴》10:5

047.The man of integrity walks securely, but he who takes crooked paths will be found out.

行正直路的,步步安穩。走彎曲道的,必致敗露。——《舊·箴》10:9

048.Love covers over all wrongs.

愛能遮掩一切過錯。——《舊·箴》10:12

049.The wages of the righteous bring them life, but the income of the wicked brings them punishment.

義人的勤勞致生,惡人的進項致死。——《舊·箴》10:16

050.When pride comes, then comes disgrace.

驕傲來,羞恥也來。——《舊·箴》11:2

051.The integrity of the upright guides them, but the unfaithful are destroyed by their duplicity.

正直人的純正,必引導自己。奸詐人的乖僻,必毀滅自己。——《舊·箴》11:3

052.When a wicked man dies, his hope perishes.

惡人一死,他的指望必滅絕。——《舊·箴》11:7

053.When the righteous prosper, the city rejoices; when the wicked perish, there are shouts of joy.

義人享福合城喜樂,惡人滅亡人都歡呼。——《舊·箴》11:10

054.A kind man benefits himself, but a cruel man brings trouble on himself.

仁慈的人,善待自己。殘忍的人,擾害己身。——《舊·箴》11:17

055.Like a gold ring in a pig's snout is a beautiful woman who shows no discretion.

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舊·箴》11:22

056.Whoever loves discipline loves knowledge.

喜愛管教的,就是喜愛知識。——《舊·箴》12:1

057.Truthful lips endure forever, but a lying tongue lasts only a moment.

口吐真言,永遠堅立。舌說謊話,只存片時。——《舊·箴》12:19

058.He who guards his lips guards his life, but he who speaks rashly will come to ruin.

謹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張嘴的,必致敗亡。——《舊·箴》13:3

059.Where there are no oxen, the manger is empty.

家裡無牛,槽頭乾淨。——《舊·箴》14:4

060.Joy may end in grief.

快樂至極,就生愁苦。——《舊·箴》14:13

061.A simple man believes anything, but a prudent man gives thought to his steps.

愚蒙人是話都信,通達人處處謹慎。——《舊·箴》14:15

062.A quick-tempered man does foolish things, and a crafty man is hated.

輕易發怒的,行事愚妄。設立詭計的,被人恨惡。——《舊·箴》14:17

063.The simple inherit folly, but the prudent are crowned with knowledge.

愚蒙人得愚昧為產業。通達人得知識為冠冕。——《舊·箴》14:18

064.A large population is a king's glory, but without subjects a prince is ruined.

帝王榮耀在乎民多,君王衰敗在乎民少。——《舊·箴》14:28

065.A patient man has great understanding, but a quick-tempered man displays folly.

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舊·箴》14:29

066.Better a meal of vegetables where there is love than a fattened calf with hatred.

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舊·箴》15:17

067.Folly delights a man who lacks judgment, but a man of understanding keeps a straight course.

無知的人,以愚妄為樂。聰明的人,按正直而行。——《舊·箴》15:21

068.How good is a timely word!

謀士眾多,所謀乃成。——《舊·箴》15:22

069.Pride goes before destruction, a haughty spirit before a fall.

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舊·箴》16:18

070.A perverse man stirs up dissension, and a gossip separates close friends.

乖僻人播散分爭。傳舌的離間密友。——《舊·箴》16:28

071.Better a dry crust with peace and quiet than a house full of feasting, with strife.

設筵滿屋,大家相爭,不如有塊乾餅,大家相安。——《舊·箴》17:1

072.A wicked man listens to evil lips; a liar pays attention to a malicious tongue.

行惡的留心聽奸詐之言。說謊的側耳聽邪惡之語。——《舊·箴》17:4

073.Children's children are a crown to the aged, and parents are the pride of their children.

子孫為老人的冠冕,父親是兒女的榮耀。——《舊·箴》17:6

074.Better to meet a bear robbed of her cubs than a fool in his folly.

寧可遇見丟崽子的母熊,不可遇見正行愚妄的愚昧人。——《舊·箴》17:12

075.If a man pays back evil for good, evil will never leave his house.

以惡報善的,禍患必不離他的家。——《舊·箴》17:13

076.A man of perverse heart does not prosper; he whose tongue is deceitful falls into trouble.

心存邪僻的,尋不著好處。舌弄是非的,陷在禍患中。——《舊·箴》17:20

077.It is not good to punish an innocent man, or to flog officials for their integrity.

判罰義人為不善,責打君子為不義。——《舊·箴》17:26

078.Even a fool is thought wise if he keeps silent, and discerning if he holds his tongue.

愚昧人若靜默不言,也可算為智慧。閉口不說,也可算為聰明。——《舊·箴》17:28

079.A fool finds no pleasure in understanding ,but delights in airing his own opinions.

愚昧人不喜愛明哲,只喜愛顯露心意。——《舊·箴》18:2

080.When wickedness comes, so does contempt, and with shame comes disgrace.

惡人來,藐視隨來。羞恥到,辱罵同到。——《舊·箴》18:3

081.A fool's lips bring him strife, and his mouth invites a beating.

愚昧人張嘴啟爭端,開口招鞭打。——《舊·箴》18:6

082.One who is slack in his work is brother to one who destroys.

作工懈怠的,與浪費人為弟兄。——《舊·箴》18:9

083.Before his downfall a man's heart is proud, but humility comes before honour.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舊·箴》18:12

084.The heart of the discerning acquires knowledge; the ears of the wise seek it out.

聰明人的心得知識,智慧人的耳求知識。——《舊·箴》18:15

085.The first to present his case seems right, till another comes forward and questions him.

先訴情由的,似乎有理。但鄰舍來到,就察出實。——《舊·箴》18:17

086.An offended brother is more unyielding than a fortified city.

弟兄結怨,勸他和好,比取堅固城難。——《舊·箴》18:19

087.It is to his glory to overlook an offense.

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舊·箴》19:11

088.Whoever is led astray by them is not wise.

因酒錯誤的,就無智慧。——《舊·箴》20:1

089.Wine is a mocker and beer a brawler.

酒能使人褻慢,濃酒使人喧嚷。——《舊·箴》20:1

090.It's no good, it's no good!" says the buyer; then off he goes and boasts about his purchase.

買物的說,不好,不好,及至買去,他便自誇。——《舊·箴》20:14

091.The glory of young men is their strength, gray hair the splendor of the old.

強壯乃少年的榮耀。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舊·箴》20:29

092.The violence of the wicked will drag them away.

惡人的強暴,必將自己掃除。——《舊·箴》21:7

093.He who sows wickedness reaps trouble.

撒罪孽的,必收災禍。——《舊·箴》22:8

094.For a prostitute is a deep pit and a wayward wife is a na

義人雖七次跌倒,仍必興起。——《舊·箴》24:16

096.A word aptly spoken is like apples of gold in settings of silver.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舊·箴》25:11

097.A gentle tongue can break a bone.

柔和的舌頭,能折斷骨頭。——《舊·箴》

盤點世界經典名著

盤點世界經典名著。 

頭條專題“末日來臨?”

知頭條:末日來臨? 世界末日,宗教預言與神話中地球文明的終結。《2012》讓人們無論從視覺、聽覺還是心理上都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也給了世人更多思考和遐想。對於末日做出預言的不僅僅只有瑪雅人,天文學家、環保組織、甚至連牛頓的遺稿,都對世界末日有著不同的詮釋。
末日何時會來?瑪雅預言 | 阿波菲斯 | 《聖經》| 尼比努
十大失敗的預言1806年 | 1843年 | 1891年 | 1910年 | 1982年 | 1997年 | 2000年 | 2008年
什麼會導致末日?信息爆炸 | 黑洞 | 全球瘟疫 | 時光旅行 | 奇異物質
如何應對末日末日之鐘 | 世界末日種子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