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景區
重慶
大足:寶頂山摩崖造像
寶頂山位於重慶市大足縣東北角, 距縣城15公里。 寶頂山造像在名僧趙智鳳主持下雕刻於南宋淳熙六年至淳佑九年(公元1179 ─ 1249年), 歷時70年。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
寶頂山以南宋造像居多, 是我國石刻造像走向衰落時期出現的宗教造像力作, 也是世界罕見的佛教密宗道場。造像保存完好, 規模宏大, 雕刻精美, 布局連貫, 藝術表現形式和內容有機結合, 民族化、大眾化、世俗化進程體現突出, 融科學於藝術表現之中。內容雅俗共賞, 技藝精湛非凡。排水、採光、力學、防腐等措施安排得巧妙、周全。
造像最集中的大佛灣, 擁有大型密宗雕像31幅。碑刻7通、題記17則、舍利塔2座。占崖面88平方米的千手觀音, 世界罕見; 長31米的臥佛半身像, 大而且美; 吹笛女、養雞女、牧牛圖生活氣息濃郁。這些反映社會生活、故事連貫的經變像, 顯示出古代雕刻藝術家的堅韌毅力和精絕的技巧, 閃耀著民族文化的燦爛光輝。
大足:北山摩崖造像
北山古名龍崗山, 距大足縣城兩公里。造像始於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 經五代至南宋紹興, 歷時250多年。北山一度是唐末昌州刺史, 昌(大足)、普(安岳)、渝(重慶)、合(合川)四州都指揮韋君靖積糧屯兵的要寨, 亦是唐、五代、兩宋石刻造像的集中區。北山以佛灣造像最集中, 共編為290號。其中有碑碣6通, 題記和造像記55則、經幢8座、陰刻“文殊師利問疾圖”一幅、石刻造像264龕窟。從中既可了解到唐宋石刻造像的轉化和藝術風格, 又可欣賞精美的雕刻造像藝術; 轉輸經藏洞被譽為“石雕宮闕”, 其中的普賢造像被譽為“東方維納斯”。韋君靖碑、蔡京碑、22章古文孝經碑為世所獨存。既是書法精品, 又可補史料之遺缺。
白帝城
位於長江北岸的奉節縣東, 瞿塘峽口。兩千多年前是古代巴國的奠基之地, 秦、漢時置魚腹縣。兩漢末年, 公孫述據蜀為王, 由成都遷來魚腹, 築城以自固。傳說築城的水井裡有白氣騰空, 公孫述認為是白龍飛升的徵兆, 遂自立為白帝, 名其城曰“白帝城“。三國時, 蜀漢劉備伐吳失敗, 退守於此, 鬱悶病篤, 在這裡把政權和兒子劉禪託付給丞相諸葛亮, 史稱“白帝城託孤”。
白帝城臨江聳峙, 背依青山, 規模宏大, 風光雄偉壯麗, 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流連的勝地。唐宋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陸游、范成大等, 都在白帝城留有足跡和詩篇。尤其是杜甫, 就在附近建草堂, 寫詩四百三十多首。因此, 白帝城又城“詩城”。
明嘉靖年間, 將城內原供奉公孫述的白帝廟改祀劉備和諸葛亮, 建明良殿、武侯祠、觀星亭和灩■(yu)亭, 殿祠兩旁立東西碑林, 陳列隋代以來碑刻74通, 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
瞿塘峽
西起白帝城, 東至大溪鎮, 是長江三峽中最短、最為壯觀的峽谷。
瞿塘峽又名夔峽。有“西控巴渝收萬壑, 東連荊楚壓群山”的雄偉和“鎮金川之水, 扼巴鄂咽喉”的險峻。峽谷最寬處不過150米。峽口絕壁對峙, 上懸下削, 形如兩扇大門, 自古稱為“夔門”, 亦名“瞿塘關”。峽內波濤翻滾, 勢如萬馬奔騰, 素有“夔門天下險”的稱道。
瞿塘峽北面為赤甲山, 略顯赤紅, 南面為白鹽山, 一片灰白。兩峰對應, 一個紅妝, 一個素裹, 蔚為奇觀, 除峽口白帝城外, 還有奇特的“倒吊和尚”石, 傳說的孟良梯和具有考古價值的風箱峽、古棧道、鳳凰泉等名勝。
大寧河小三峽風景區
經巫溪, 巫山匯入巫峽峽口的大寧河, 全長三百餘公里。是長江北岸的一條支流, 灘多水急, 白浪飛舟, 兩岸奇峰異谷, 風景如畫, 恰似長江大三峽而勝似大三峽, 因此, 人稱“小三峽”。著名風景有: 龍門峽、巴霧峽、滴翠峽、廟峽、野豬峽等。近年來遊人不斷增加。
巫 峽
長江三峽之一, 西起重慶大寧河口, 東至湖北巴東官渡口, 橫跨渝鄂。
整個峽區, 奇峰突兀, 怪石嶙峋, 峭壁屏列, 綿延不斷, 一時危岩險阻, 疑無進路; 倏忽峰迴水轉, 豁然暢通, 兩岸景色多變, 美不勝收。
“輕舟下巫峽, 心在十二峰”。北岸六峰名聖泉、集仙、松巒、神女、朝雲、登龍, 沿江排列, 一覽無餘; 南岸六峰, 沿江只有聚鶴、翠屏、飛龍三峰可見, 其餘淨壇, 起雲、上升三峰, 遮掩入南側支流青石溪右峰。所以南宋詩人陸游寫道: “十二巫山見九峰”。巫峽諸峰, 多以其形狀特徵而得名, 春夏秋冬, 陰晴風雨, 景色變幻, 韻味無窮。
三峽大壩景區
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位於西陵峽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里,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也是全國首批5A級景區之一。
大壩擁有三峽展覽館、罈子嶺園區、185園區、近壩園區及截流紀念園5個園區,總占地面積共15.28平方公里。旅遊區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為依託,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
在罈子嶺可以遠眺大壩,俯瞰長江。泄洪觀景區則是波瀾壯闊、雷霆萬鈞。而在185米水位線觀景區,大壩上游的高峽平湖與下游滔滔江水所形成鮮明的反差。截流紀念園有豐富多彩的歌舞及其他節目表演,同時也是景區內部交通的中心。
三峽大壩景區門票價格:105元/人(成人)60--70歲老人57元/人70歲以上10元/人老人憑身份證或老年證即可
洞庭湖
在湖南省北部, 長江南岸, 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 面積約3900平方公里, 現水面被分割為東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該湖區素為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湖區煙波浩淼, 港汊縱橫, 渚清沙白, 芳草如茵。沿湖有岳陽樓、君山、魯肅墓、慈氏塔、屈子祠、城陵磯、金門劉備城等名勝古蹟。融自然風光與文化景觀於一體。君山為湖中一著名島山, 由大小72峰巒組成, 遍山翠綠, 風景秀麗。山上有湘妃廟、二妃墓、柳毅井等古蹟。
岳陽樓
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 是我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始建於唐開元四年(716年)。宋慶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 范仲淹作《岳陽樓記》, 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格言, 更使岳陽樓名聞天下。該樓高19米, 為四柱三層, 飛檐盔頂的純木結構。樓頂承托在玲瓏剔透的如意斗拱上, 曲線流暢, 陡而復翹, 宛如古代武士的頭盔, 為我國現存古建築中所罕見。現在的岳陽為1984年重修, 保持了原有的歷史風貌。登岳陽樓可瀏覽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宜昌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
位於宜昌市西北部的長將幹流上, 因壩穿過江心小島葛洲壩而得名, 是長江上興建的第一壩, 也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水電工程。 1970 年底第一期工程正式開工, 1988年12月底第二期工程全部建成。葛洲壩全長2606米, 壩頂高70米, 總庫容量15 .8億立方米。總裝機容量為271.5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157億度。有3座船閘,1號和 2號船閘可通過萬噸級大型船隊; 3號船閘可通過3000噸以下的客、貨輪。
三峽大壩旅遊區
三峽大壩旅遊區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境內,於1997年正式對外開放,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現擁有罈子嶺園區、185園區及截流紀念園等園區,總占地面積共15.28平方公里。
旅遊區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為依託,全方位展示工程文化和水利文化,為遊客提供遊覽、科教、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將現代工程、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使之成為國內外友人嚮往的旅遊勝地。
水域面積
長江三峽旅遊帶西起重慶,東至湖北宜昌,水路距離660餘公里,水域面積9.5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