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馬水庫
石馬水庫,面積75平方公里,總庫容1573萬立方米。
石馬水庫位於博山區石馬鄉西石馬村南,淄河上游山谷中。控制流域面積75平方公里,總庫容1573萬立方米,其中興利庫容791萬立方米, 設計灌溉面積2.13萬畝,防洪能力為三百年一遇,是一座以灌溉防洪為主的年調節中型水庫。 1959年11月動工興建, 1963年3月完成第一期工程, 開始攔洪蓄水。1968年11月至1976年9月完成續建工程。 1974年10月至1978年新建第二條輸水洞,並完成部分保全全工程。1979年在一號輸水洞出口新建小型水力發電站一座,因水源不足,裝機偏大,未發揮效益。累計完成工程量土石方83.04萬立方米,混凝土50立方米,投工136.6萬個,國家投資140.4萬元。在建庫過程中,對庫區高程351.5米以下的2個村48戶218人,做了移民安置;淹沒和工程占壓4個村的土地計657.3畝,按有關規定,以退產與減免徵購糧食任務的辦法做了處理。 主體工程有大壩、 溢洪道、輸水洞3大部分。大壩為粘土心牆砂殼壩,自1959年11月動工至1970年基本完成,後經整修加固, 壩長400米, 壩頂高程352.5米,最大壩高18.5米,頂寬3.9米,漿砌石防浪牆頂高程353米,頂寬 0.7米。 大壩迎水邊坡在高程343.75米處設一平台,平台以上坡比為1:29,以下為1:33。背水邊坡在高程344.54 米處為一折點,折點以上坡比為1:4,以下為1:3;背水邊坡並設漿砌石排水溝,縱向5條,每條長60米,橫向3條,每條長400米,溝深0.4米,底寬0.4米,上口寬1米。溢洪道位於大壩右端,在石灰岩上開挖而成,無控制,底寬68 米, 底高程344米,中間建有高4米,頂寬3米的溢流堰,堰頂高程348米,上設11孔交通橋一座,橋高4.5米,長80 米, 寬3米。1983年核定300年一遇洪水位351.15米,最大泄量690秒立方米。輸水洞兩條,一號輸水洞位於大壩的左端,為直徑0.6米的鑄鐵管,進口底高程340.5米,長82米,設計流量1.66秒立方米,其出口建有水力發電站一座,安裝40千瓦發電機兩台; 二號輸水洞位於一號輸水洞的左側, 從山底穿過, 為直徑1.0米的涵管式,進口底高程 340.5米, 長246米,設計流量3秒立方米。1962年建立管理所。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等主體工程20餘年運行情況良好,1981年12月山東省水利廳授予該處“水利管理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