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廟會

博山廟會

博山廟會是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一種中國民俗文化活動,博山廟會有很古老的傳統。傳承至現在,近七、八十年間發生了幾次變化:民國初年,大體上保持著古老的廟會形式;建國初期,因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廟會活動衰落、中斷;建國後期破除迷信,移風易俗,取締廟會;五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廟會活動完全停止;至八十年代,廟會活動逐漸恢復,內容和形式在繼承的基礎上有了明顯的變化和發展,作為旅遊資源來開發的意識,日益加強起來。博山廟會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基本信息

簡介

博山廟會博山廟會
文姜廟會是博山人民自發組織的盛大民俗活動,主要因當地傳說而來。相傳在周朝時期,博山有一孝婦名叫文姜,她慘遭不幸,因沖喜而被騙進婆家,因郭郎病重婆婆便讓文姜與其小姑拜堂成親,不料寅時嫁進顏家女,卯時死了郭家郎。自此文姜背上了掃把星的名號,婆婆百般刁難,讓她每日去離家十幾公里外的泉水處去挑水,為了不讓文姜偷懶,婆婆找人定做了兩個尖底桶。除此之外還不讓文姜回娘家,文姜日日夜夜照顧公婆小姑,她的孝誠感動上天,神仙賜她神器,她便不必去遠方挑水。

婆婆發現蹊蹺,讓文姜走一趟娘家,沒走多遠,婆婆發現奧秘,一看原來是一根馬鞭在水瓮中,一把抓出來扔在地上,頓時山崩地裂,大水從瓮中漫出淹沒了郭家。文姜見狀跑回家中救公公婆婆,一家人淹死在水中,文姜坐在瓮上坐化成神。人們為她祠立廟。經過千年的演變,博山人民將每年農曆五月最後一天定為接顏神,六月最後一天定為送顏神,屆時文姜娘家八陡鎮各村便來到文姜祠接文姜回家省親,滿一月後再送回。接送隊伍浩大,有彩旗、鑼鼓、轎攆、秧歌、腰鼓等佇列,沿途商家紛紛擺供品,人山人海,人們爭相摸轎子,熱鬧非凡。幾年前,這些人都是步行的,活動舉行到近晚上十點,觀看的人很多,近幾年來,很多村子都開始用車載著轎子接送顏神,下午三四點便匆匆將顏神送回,越來越不熱鬧了,有些民俗衰退之勢。

傳統廟會

博山廟會博山廟會
博山地區漢族民間稱參加廟會活動為“趕廟會”、“逛廟會”、“趕火香會”、“趕山會”等。

1、廟會起源於古代的祭神活動,後來逐漸加入了文化娛樂和貿易的內容,但其貿易的形式與內容都是不同於集市和城市的店鋪。廟會的主要內容是拜神、文化娛樂,廟市的經營項目也都圍繞這兩項內容開展。賣敬神用的香、黃表、蠟燭、金銀錁;各種賣藝的打場子,如傀儡戲、達洋片、耍刀槍、耍猴、說書、變戲法等;賣各種兒童玩具,如風箏、小泥哨、刀槍、面糖人、鼓鐺等玩具;各種當地小吃、乾鮮水果、小食品。另外,成為廟會活動主體的,一般有一台或兩台大戲。同時,廟會在拜神和娛樂活動期間,也伴有農具、家具和生活日用品的銷售,如鋤、鐮、杴、钁;杈、耙、掃帚,桌、椅、風箱、手推車;五金土產如:瓦刀、菜刀、鍘刀、門環、擔杖鉤等;還有牛、羊、豬、驢的交易。

2、廟會的範圍大小不等,涉及數百里者可稱為盛會。過去趕廟會是老百姓一年中難得的一種休閒活動,參與的人很多,受交通條件限制,只有少數人能夠遠出趕會,一般人只能就近參加。如玉皇宮廟會、青龍山、新泰山廟會、城隍廟會、北亭廟會、辰巳山廟會、白石洞廟會、黑山、二郎山廟會、石馬廟會、瑚山廟會等十餘處廟會,其規模及影響,都遜於小頂山泰山行宮廟會和顏文姜祠廟會,特別是顏文姜祠廟會,方圓數十里民眾和商販蜂擁而至,“歲時香火,鏹屬而至者,不知幾千百計”(明萬曆四十二年,范一儒《重修順德祠記》),可謂盛會。

3、廟會的日期,多數集中在春節的一段時間和春耕大忙之前的農曆三、四月份及秋種前(農村稱掛鋤耙鉤時)。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廟會與農耕文化的密切關係。農曆正月的廟會,多以敬神和文化娛樂為主,而春季和秋前的廟會貿易的比重就大一些。

廟會會期,被指為廟神誕辰的一天,稱為“正日子”。一般廟會,以“正日”為中心,前後各延一天,會期三天。博山廟會多以祭祀玉皇大帝土帝關帝呂祖城隍觀音菩薩碧霞元君為主,僅祭祀孝婦顏文姜“顏神”的廟會,歷史傳統上每年農曆三月十五、四月十八和七月初三有三次廟會,七月初三為顏文姜壽辰之日,前四天以顏文姜“回婆家”民俗活動開始,廟會規模最為盛大。

演變

傳統廟會因抗日和解放戰爭衰落之後,又經過了40餘年的沉寞。這期間,五十年代初,政府曾出面組織,目的在除去廟會中的封建迷信活動內容,增加商業貿易和文化宣傳活動,改廟會為“物資交流大會”。會中除貿易活動外,還有演劇、唱戲、玩雜技(俗稱“跑馬戲”)等文化娛樂活動項目。大會期間,也設多處“宣傳站”,利用圖片、廣播、說戲等形式進行時事政策宣傳,當時也曾轟轟烈烈。但到1956年之後,這種形式的“會”也相繼停頓。至八十年代初,博山各處廟會相繼恢復。

發展前景

恢復後的廟會大小規模不等,從中不難看出廟會文化在相當長時期內的社會功能和發展前景。

1、我區反映儒、釋、道“三教”的寺、廟、祠、觀、宮在唐、宋、元、明、清諸代均有不同規模的修建,解放初期和“文革”期間遭受不同程度地破壞,八十年代後期相繼修復和重建,為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夏家莊鎮安上村又在蓮花山下原彼岸寺的基礎上,恢復性建設正覺寺,部分建築即將竣工,這對於文物保護和旅遊開發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文化娛樂活動也不斷推陳出新,商貿活動有增無減,擴展最明顯的是旅遊紀念品和服飾攤點。歷史在現實中輝煌,是我們不能不思索的問題。

廟會對活躍農村經濟與文化生活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特別是有的廟會,成為推銷當地土特產和飲食小吃、地域文化的最好時機。

2、在源泉風景區、白石洞風景區和鳳凰山南麓的顏文姜祠內開展的“二郎山廟會”、“白石洞山會”、“文姜廟會”,豐富了文化、商貿、旅遊內容,都能促成一個旅遊的高峰期。

3、2002年“山東·博山首屆文姜廟會”的成功舉辦,展示了廟會廣闊的發展前景,是實施旅遊帶動戰略,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為進一步挖掘和弘揚孝文化,展示我區深厚的文化底蘊,加強我區文化事業的發展,提高博山知名度,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區委、區政府領導正面引導和營造文姜廟會氛圍,開展一系列經貿、文化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廟會歷時五天一晚上,期間區文化建設顧問委員會在文姜廣場舉行山東·博山2002文姜廟會開幕並組織民間藝術表演活動;在文姜廣場及周邊區域安排各商家擺攤點開展經貿活動,並劃定區域設立博山漢族風味小吃、民間工藝品、陶瓷、琉璃、料器、內畫、刻瓷製作攤位。自公元橋至大洪泉河段上方懸掛民間花燈,沿河樹株裝飾蛇皮、滿天星燈,舉辦民間花燈展。在文姜廣場周邊規定區域內,設民間打鐵、防線織布、花橋娶親、鑼鼓吹打、民間說唱、民間雜耍等漢族民俗文化,傳統製作展示活動;在文姜廣場組織舉辦“文姜頌”歌舞晚會,京劇票友晚會,中國連同大型文藝晚會扮玩隊伍表演;安排組織文姜廟會期間的“博山游”活動。

博山首屆文姜廟會牽動了山城48萬人民的心,展示了人民對自己傳統文化的熱愛和需求,是一種民族精神和孝文化的延續。文姜廟會的成功舉辦,使廟會的特點更突出,形式更豐富,文化氛圍也更濃了。一是表現在人氣旺,參加人數多,方圓數百里內的遊人蜂擁而至,每天達5萬餘人次,僅8月8日晚上不下10萬餘人趕廟會,可謂盛況空前。二是表現在文氣旺,廟會文化豐富多彩,民間藝術表演,大型歌舞晚會,民間扮玩隊伍表演和民間花燈展,商家廣告宣傳牌、霓虹燈五彩繽紛,目不暇接。展現出來的是博山地域文化的濃濃情懷。三是表現在商氣旺,廟會前各單位、各商家即向周邊地區對口業務單位發出邀請函,屆時來博山旅遊觀光、洽談、考察項目,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廟會期間,交通運輸,飲食服務,產品銷售,旅遊購物,都表現了一個少有的“黃金季節”,展現出來的是無限商機。文姜廟會綜合經濟收入頗為可觀,成為促進地域經濟發展,提高博山知名度的又一積極因素。

4、深入搞好文姜廟會的思考。

博山文姜廟會展示的是一種地域文化,是一種民族精神,是一種傳統美德,是落實江澤民“以德治國”方針的具體表現,有良好的發展潛力和前景,要正確引導,總結經驗,大膽創新,精心組織,加強管理,把文姜廟會做成精品,推動博山“三個文明”建設;顏文姜祠擴建工程勢在必行,大廟不是大了而是小了,祠內只能容納2000餘人,人多為患,應繼續往後山擴建,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古建、園林相結合,為廟會創造一個適度空間,使顏文姜祠的規模與山西晉祠相媲美,使我區擁有的全國第三處唐代古建築為博山增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