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博山鄉

北博山鄉

北博山鄉,(現名:北博山鎮)鄉境東與郭莊鄉接境,西與石馬鄉相連,南與南博山鎮相連,北與岳莊鄉為鄰,總面積34.8平方公里。

名稱起源

北博山鄉,因駐北博山而得名,位於博山城東南部,鄉政府駐地北博山距博山城22.5公里,轄北博山、洪山口、謝家店、西沙井、南沙井、朱家莊 (含朱家莊東村、朱家莊西村、朱家莊南村、朱家莊北村4個行政村) 、 盆泉、 北沙井8個自然村,設兒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17833人。

歷史背景

鄉政府駐地北博山,建國後曾分別為岳陽區、五區、六區所轄。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由郭莊鄉和北博山鄉合併建為郭莊人民公社,公社駐地郭莊。

1968年公社機關由郭莊遷至北博山村。

1982年省政府以魯政發(1982] 153號檔案更名為北博山公社。

1984年2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以[84] 魯政函60號檔案批准《博山區實行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請示報告》,同意改建為北博山鄉。

地理面貌

全鄉多系丘陵,西高東低,林木叢生。主要山有博山、紫羅山、金牛山、北嶺、九龍山、恨虎山、洪福山、貓頭山、南平山等。

農業基礎

全鄉土地肥沃,水源豐富,是博山區糧食主要產地之一。l958年曾出席全國和華東地區農業先代會,受到國務院的嘉獎。 鄉內水源有地表水和地下水兩種。地下水多分布於南沙井、西沙井一帶,多為砂岩層水, 水質硬度在2 8度左右,可用於灌溉。淄河支流經鄉境內沙井、盆泉、謝家店,注入石馬永庫。

土壤分析

鄉內土壤有兩種:一、褐色土壤,面積為11,000畝;二、白炭土壤,面積2,200畝。 兩種土壤適於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土質鬆散,需逐年加深活土層,增施有機肥和磷肥,進行桔桿還田,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糧食產量

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其次穀子、大豆、地瓜等。建國前,糧食畝產僅100~200斤左右;建國後,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科學種田,1983年糧食畝產達830斤。 經濟作物主要有大白菜、 蘋果、花生、土豆等。大白菜面積為800畝,年產800萬斤;蘋果樹7,000株,年產40萬斤;花生10畝,年產1,000廳;土豆300畝,年產90萬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