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3月25日


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凱提出了“二十一條”。訊息一經傳開,反日輿論頓時沸騰。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杭州、武漢和東北等地的商民、學生、海外華僑紛紛集會,或投書報刊,或通電全國,一致抗議日本的侵略行徑,要求袁世凱政府拒絕日本的無理要求。同時,各地掀起了抵制日貨的鬥爭。上海首先於3月16日組成“勸用國貨會”。
18日,紳、商、學各界聯合發起了在張國召開的反外"二十一條"要求的國民大會。上海商民的愛國行動,得到全國各地的回響。
3月25日,很快發展成為遍及全國的抵制口貨熱潮:商人拒賣日貨,人人用國貨;不少學校規定,文具一律用國貨;一些大城市的報紙,天天刊登"國貨調查錄",鼓動人民選用國貨;上海、天津、廣州等地出現了以反日愛國為題材的戲劇或歌曲;學生走上街頭鼓動、散發傳單,發表演說。
各界人民抵制日貨的愛國活動,很快超出了袁世凱所能允許的範圍。使他如芒刺背,時刻不安。
在日本的要挾下,袁世凱於1915年3月25日下令各省嚴禁抵制日貨。
6月29日又以“妨礙邦交”為名,再次申令禁止抵制日貨,還以“取締排斥日貨不力”罪名撤換了湖南巡按使。由於袁世凱的嚴令敦促,各地方官署派出軍警,逮捕愛國民眾,將反日熱潮鎮壓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