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南中國海和中國南海]

南海[南中國海和中國南海]

中國東南方號稱南海的區域,有兩個不同的範圍:南中國海是純粹地理區域(南接爪哇海);中國南海是南中國海九段線內的領海、是主權區域(中國海外領事館用此名介紹)。漢代和南北朝時稱南海為漲海、沸海,清代起逐漸習稱南海。漢武帝時中國開始較大規模地利用南海,宋代以來中國海事發達、南沙群島進入中國版圖。明清時期經營的層次更深,中國漁民甚至在中業島等一些島上建房建水井而它國所無。2015年10月28日公布的英美海軍航海舊記錄,以第三方立場證明:清代和民國只有中國漁民遍布南海各島礁,並在有的島上常年生活。

基本信息

簡介

南海海域海底地形立體投影圖南海海域海底地形立體投影圖
1、南中國海:

國際便稱:SouthChinaSea。面積:350萬平方千米。
範圍:東北至台灣,西南至新加坡海峽,南至印尼的巴東島和勿里洞島(通往爪哇海),為中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泰國半島、高棉、越南所環繞。
便稱規則:亞洲一些海域冠某國名,是方便記憶的國際地理標識:日本海、菲律賓海、泰國灣、孟加拉灣、印度洋、阿曼灣等。
群島:九段線內的四大群島,和線外的印尼納土納群島、阿南巴斯群島、淡美蘭群島、巴東島群島、馬來西亞雕門島群島、越南崑山群島等。
2、中國南海:
名稱:TheSouthSeaofChina,或China'SouthSea。
範圍:U型九段線(屬國界線)內的海域都屬中國的南海。
面積:九段線內的南海是210萬平方公里。
主權:中國確立九段線內島灘等及附屬海域的主權。
南海諸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南海是一個位於東南亞,被中國大陸台灣本島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中南半島所環繞的陸緣海,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東南亞國家對南海有不同的稱呼,如越南稱其為東海(越南語:BiểnĐông/㴜東),菲律賓則稱其為呂宋海(他加祿語:DagatLuzon)或西菲律賓海(DagatKanlurangPilipinas)。中國漢代南北朝時稱其為漲海、沸海,清代以後逐漸改稱南海,並延續至今。近代亦有人從國際上通用的英語名稱“SouthChinaSea”譯得南中國海。

南海海域面積有350萬平方公里,其中有超過200個無人居住的島嶼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運輸航線外,南海據信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南海海域牽涉到許多國家的利益,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地區。

具體概況

南海南海

在國際水文局的定義中,南海為東北—西南走向,其南部邊界在南緯3度,位於印度尼西亞的南蘇門達臘加里曼丹之間,北邊至中國大陸,東北至台灣本島,東至菲律賓群島,且包含呂宋海峽西半側,西南至越南馬來半島,通過巴士海峽蘇祿海馬六甲海峽連線太平洋印度洋。整個南海幾乎被大陸、半島和島嶼所包圍。

南海主要以大陸架大陸坡和中央海盆三個部分呈環狀分布。中央海盆位於南海中部偏東,是大陸坡圍繞的一個東北—西南走向的狹長海盆,大體呈扁的菱形

南海為世界第三大陸緣海,僅次於珊瑚海阿拉伯海,面積約356萬平方公里,約等於渤海黃海東海總面積的3倍,平均水深約為1,212米,最深處為中部的深海平原,達5,567米左右。

南海為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重要航道,四周大部分為半島和島嶼。南海地處低緯度地域,屬於熱帶深海。南海海水錶層水溫較高從25℃到28℃左右,年溫差3℃到4℃,鹽度為35‰,潮差平均2米。

南海周邊國家和地區

從北部順時針方向(實控領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香港澳門

台灣

菲律賓

馬來西亞

汶萊

印尼

新加坡

泰國

高棉

流入南海主要河流

珠江

紅河

湄公河(中國境內水域稱瀾滄江

主要島嶼

參見:南海諸島

納土納群島

阿南巴斯群島

南沙群島

中沙群島

東沙群島

西沙群島

地理特徵

海底環境

主要以大陸架大陸坡和中央海盆三個部分呈環狀分布。中央海盆位於南海中部偏東,是大陸坡圍繞的一個東北—西南走向的狹長海盆,大體呈扁的菱形,面積約40萬平方千米,海底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其北部水深3400米,南部4200米,最深在西北部為5559米。大陸架沿大陸邊緣和島弧分別以不同的坡度傾向海盆中,其中北部和南部面積最廣。在中央海盆和周圍大陸架之間是陡峭的大陸坡,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南海海盆在長期的地殼變化過程中,造成深海海盆,海盆內大部分地區比較平坦,可視為一個“深海平原”。雖稱之為“平原”,但它的地形很複雜,其上矗立著27座高度超過1000米的海山(其中不少高度超過3400—3900米)以及20多座400—1000米高的海丘。南海諸島就是在海盆隆起的台階上形成的。

島礁分布

東沙群島位於北部陸坡區的東沙台階上;西沙群島和中沙群島則紮根於西陸坡區的西沙台階和中沙台階上;南沙群島形成於南陸坡區的南沙台階上。西南中沙群島共有大小島礁200多個,一般按照它們在海面上下的位置分為五類:島是露出海面、地勢較高、四面環水的陸地。島的形成時間較長,陸地形狀不易受颱風吹襲而變形,面積相對較大,一般有植物生長。中國西南中沙群島的島嶼屬於海洋島,有珊瑚島(沙島、岩島)、火山島之分。沙島是由珊瑚碎屑、貝殼碎屑和其他沙粒堆積在珊瑚礁礁盤上,日積月累而形成的珊瑚沙島,西南中沙群島絕大部分是這一類島嶼,岩島是由珊瑚沙岩和珊瑚石灰岩結成的堅固的珊瑚岩島,西沙群島中的石島就是一個典型的岩島。

火山島是由海底火山噴發物質堆積而成的島嶼。西沙群島中的高尖石是南海諸島中唯一的火山島。上述的島嶼在中國漁民中稱之為“峙”、“峙仔”。沙洲是已經露出海面的陸地,一般不被海潮淹沒,只是颱風和大潮時才被淹沒。沙洲的外形不穩定,面積較小,由於受潮水沖刷,植物很少生長。

沙洲和沙島一樣,是由大量鬆散的珊瑚碎屑、貝殼碎屑和其他泥沙堆積在礁盤上而形成的。沙洲和沙島的區別在於:形狀穩定與否,離海面高低,面積大小,植物多寡等。中國漁民一般把兩者都稱為“峙”“峙仔”或“沙帽”,亦稱沙洲為“沙仔”。暗礁也稱礁,是接近海面的珊瑚礁體。漲潮時多數被淹沒,退潮時多數可露出水面。

有巨大礁盤的暗礁,經過地殼上升的作用,或者經過海浪的沖積,是形成沙洲的良好地點。中國漁民稱之為“線”、“沙”、“鏟”等等。暗沙是淹沒在水下的較淺的珊瑚沙層或珊瑚礁灘,海水最低潮時也露出水面,也可以說它是水下的珊瑚沙洲。中國最南的領土曾母暗沙就是這一類的沙洲,它的面積有2.12平方公里,最淺處僅有17.5米。中國漁民把暗沙稱為“線排”、“沙排”。暗灘也稱灘,是隱伏在水面以下較深處的珊瑚礁灘地。暗灘由海底突起,灘面呈廣闊平坦的台狀,偶有礁墩向上隆起,甚至上升到海面附近。中國漁民稱之為“廓”。

南海中分布著許許多多的珊瑚碓珊瑚島,它們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湛藍的海面上。這些島碓總稱南海諸島,分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曾母暗沙南沙群島黃岩島

群島 礁體  天然島嶼
數量 礁體面積(km2) 礁坪面積(km2) 礁湖面積(km2) 數量  面積(km2)
東沙群島 1 417 125 292 1 1.74
中沙群島 1 130 53 77 1 3(m2)
西沙群島 10 1836.4 221.6 1614.8 29 7.86
南沙群島 52 2903.1 507.6 2396.8 23 1.81
合計 64 5286.5 907.1 4380.6 54 11.41
海南島是南海上鑲嵌的最大的一顆明珠,海南有人口800多萬,於1988年正式成立經濟特區,也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匯入河流

西部有北部灣和泰國灣兩個大型海灣。匯入南海的主要河流有珠江、韓江以及中南半島上的紅河湄公河湄南河等。中國在南海中的重要島嶼有海南島和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島以及黃岩島等。南海海區主要屬熱帶、赤道帶氣候,溫度高,年變化小,生物種類豐富。沿海河口一帶為良好漁場,稚魚成長後又向近海洄游。在深海區有隨海流前來的鮪魚、旗魚、鰹魚鯊魚等遠洋性魚類。在珠江口鶯歌海、西沙群島等海域海底均已發現石油。南海為太平洋與印度洋間的交通要衝,但島礁眾多,水深變化大,有些海域是航行上的危險地帶。

氣候特徵

南海和南海諸島全部在北回歸線以南,接近赤道,屬赤道帶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氣候特徵是:

終年高溫

由於接近赤道,接受太陽輻射的熱量較多,所以氣溫較高。年平均氣溫在25—28℃。最冷的月份平均溫度在20℃以上,最熱時極端達33℃左右。氣溫雖高,但有廣闊的海洋及強勁的海風調節,並無酷熱。一年中氣溫變化不大,溫差較小。冬季來自蒙古高原的冷空氣進入南海時,勢力已大大減弱,對南海諸島的氣候的影響不大,冬季仍似初夏,正所謂“四時皆夏”,同時,南海表層海水溫度也較高。北部23—25℃,中部26—27℃,南部27—28℃;且季節的變化也不大。

雨量充沛

廣闊的南海和西太平洋有豐富的水汽來源,大量水汽受各種各樣條件的作用形成豐沛的降水。其中颱風雨約占三分之一。南海諸島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但是雨量的季節分配不均勻,具有集中於夏半年的特點。如西沙群島的永興島年降雨量1392毫米,而在6—10月的降雨量卻達104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七成多。

季風明顯

南海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非常明顯,每年10月以後,從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來的冬季氣流不斷奔向中國南方海洋。所以南海與南海諸島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盛行東北季風;每年4月開始,南海與南海諸島轉而受熱帶與赤道海洋氣團的影響,5月至9月盛行西南季風;4月和10月是季風轉換時期。受其影響,南海的海流也有明顯的季風特點,夏天流向東北,冬天流向西南。

颱風影響

南海諸島在夏秋兩季還常受颱風影響。這些颱風七成來自菲律賓以東的西太平洋面和加羅林群島附近洋面,三成源自南海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附近海面。進入南海的颱風對南海諸島的影響非常巨大。颱風風力狂虐,裹挾暴雨,掀起巨浪,往往對海上航運、海上生產和海島建設造成一定的災害。但是,颱風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它使南海諸島、海南島以及中國東南大部分地區上空形成豐沛的降水過程,對解除乾旱或緩解旱象起很大作用。

自然資源

概述

南海南海

南海是一個豐饒的漁場,海中有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鮐魚墨魚海龜紅魚等。其中的大黃魚是一種重要的海產資源。這裡的魚類從不游往外國的海域,似乎戀著自己的家鄉,因而有"中國家魚"的美稱。南海的金絲燕用海藻和唾液做巢,這種巢就是珍貴的滋補品燕窩。海底高台上多珊瑚礁,大陸架富石油。盛產魚、蝦和名貴海產。南海鹽度最大(35‰),潮差2米。

南海水產豐富,盛產海龜、海參牡蠣馬蹄螺金槍鮪魚紅魚鯊魚大龍蝦梭子魚墨魚魷魚等熱帶名貴水產。
由於南海屬於熱帶海洋,適於珊瑚繁殖,海底高台處形成珊瑚島,南海諸島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均為珊瑚島嶼;水產主要為海龜、海參、鮪魚、紅魚、鯊魚、大龍蝦、梭子魚、墨魚和魷魚等各種熱帶海產。

動物

南海梅花參南海梅花參
魚類
魚類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資源。中國南海海洋魚類有1500多種,大多數種類在西南中沙群島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主要有馬鮁魚石斑魚、紅魚、鰹魚、帶魚、寶刀魚海鰻、沙丁魚、大黃魚、燕鰩魚烏鯧魚銀鯧魚、鮪魚、鯊魚等。特別是馬鮁魚、石斑魚、鮪魚、烏鯧魚和銀鯧魚等,產量很高,是遠海捕撈的主要品種。西南中沙群島的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品質十分優良,而且盛產中國其他海區罕見的大洋性魚類。如:鮪魚、鯊魚等。

魚類是人類食用的動物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魚類還是醫藥、化工及特殊工藝品的重要原料。海龜是海洋中少有的幾種爬行動物之一。海龜有不同種類,一般指的是“綠蠵龜”。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海域,中國西南中沙群島是海龜的“故鄉”。每當4—8月,大量的海龜隨著暖流從領近海域進入南海,在西南中沙群島的島嶼礁灘交配,爬上沙灘產卵。龜卵靠沙灘的溫度自然孵化出小海龜。成年海龜體長一米左右,重約100—200公斤。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肉和蛋都可食用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龜板可製成龜板膠,是較高級的營養補品。龜掌、龜血、龜油及龜髒都可入藥,對腎虧、肺藥、胃出血、肝硬化等多種疾病均有一定療效。長期以來,海龜是西南中沙群島的主要特產之一,年產量可達2000多隻。八十年代開始,中國把海龜列為重點保護的海洋動物,禁止捕捉。使海龜得到很好的保護,繁殖和回遊的數量急劇增多。有許多海龜還滯留在島嶼礁盤的越冬。海龜中還有一種很珍貴的品種,即玳瑁。外形與“綠蠵龜”相似,因其背甲鱗共有十三塊,俗稱“十三鱗”。鱗片質地優良,花紋美麗。光澤透亮,最是適宜製作珍貴的裝飾品。

海參海參屬熱帶海洋中的刺皮動物。其營養價值與魚翅、燕窩齊名。是一種名貴的海產品。海參種類很多,全世界約40種海參可供食用,而西沙群島出產20種,西南中沙群島素以其種類多、分布廣、參體大、品質優良著名於世。其中以白乳參,烏乳參梅花參最為珍貴。梅花參被稱為“參中之王”,為著名的大形食用海參。大者體長一米有餘,重二、三十斤。加工成乾品後肉厚脆嫩,燉食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營養豐富,滋補性非常顯著。海貝海貝屬軟體動物,種類繁多。西南中沙群島分布約有250多種。按照用途可分為食用貝和觀賞貝兩大類。食用貝產量較大的有大馬蹄螺籬鳳螺歷來磲等。大馬蹄螺也稱“公螺”,分布廣闊,較易捕撈,產量很高,肉肥鮮美,是重要的經濟貝類。籬鳳螺產量也很可觀,分布在淺水礁灘上,人們垂手可得,製成乾品,肉味與營養均屬上乘。“海貝之最”要數硨磲,也作“車磲”,俗稱“蚵”、“大蚵”,大者如盆,重達數百斤。以大者為佳,肉質鮮美,已屬佳品,其閉殼肌(俗稱“蚵筋”)更是海產天然食品中的極品,食吃時撕成細條絲狀,一絲入口,久嚼不爛其味的尤鮮。每公斤售價至近千元。海鳥在西南中沙群島大部分島嶼上,林木茂盛,花草遍地,四時如夏,島嶼周圍廣闊的海面上有豐富的海洋食料,吸引著大批的島類在這裡繁衍生長。分布在各個島嶼上的鳥類總計有六十多種。比較常見的有白鰹鳥軍艦鳥海鷗藍翡翠鳥銹眼鳥等等。白鰹鳥,體形以鴨,成鳥重約二、三斤,周身潔白,當地人稱為“鳥白”;兩翼較長,頗善飛行,在海上覓食早出晚歸,飛行很有規律,漁民們根據其飛行方向可確定航行路線和島嶼位置,故把這種鳥稱為“導航鳥”。它們大部分聚集在西沙群島的東島(也稱“鳥島”),與麻楓桐樹相互依存。1981年東島被劃為白鰹鳥自然保護區,使鳥類及其生長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據估計,東島上空成千上萬隻白鰹鳥穿梭飛行,白茫茫一片,遮天蔽日,煞是壯觀。海鳥可供食用、藥用,還可以製成標本工藝品供觀賞,是一種可觀的資源。大量的海鳥在各島嶼上留下豐富的鳥糞,千百年來堆積成厚厚的鳥糞層,有的島嶼竟厚達一米以上,儲量十分豐富。鳥糞土富含有機質、氮、磷、鈣質等,是一種很好的天然肥料。

植物

西南中沙群島島礁陸地總面積不過10多平方公里,但是由於氣候適宜、雨量充沛,生長著200多種高等植物。其中人工栽培的植物近50種。島上植物具有耐鹽、耐高溫、耐旱、喜鈣、嗜肥的特徵。在形成時間較長和面積較大的幾個主要島嶼上,都生長有茂密的樹林。一般以麻楓桐樹組成的純林為主,稱為“熱帶海島型常綠林”。麻楓桐樹,樹高10米左右,胸徑30—50厘米;樹枝橫生,粗大短壯,從根部到樹頂都可生長葉子,葉色淡綠帶白,故又名“白避霜花”,麻楓桐樹往往叢生在一起,長成森林。對海鳥來說,枝權較多,易於築巢,且樹要茂密可抵禦風雨。是白鰹鳥和其它海鳥的主要棲息場所。在島嶼上,到處可見一種長成一簇簇、密不透風、蔥綠欲滴的灌林叢林,這就是草海桐。也稱“羊角樹”。屬熱帶常綠灌木草海桐多生長的珊瑚石沙地或瘦脊的沙灘上。有些島嶼上,拆枝插地就能生長,密密麻麻,幾乎覆蓋整個島嶼。草海桐的生長對保護島嶼的沙灘、改善島嶼生態環境起到很好的作用。人工栽培的植物也不少,樹木類都與海南島的樹種有關。典型的有椰子樹木麻黃。椰子樹,樹高20—30米,挺拔秀麗,不怕烈日,喜沐海風,非常適合在各島嶼種植。海南島的漁民在很早以前就將椰子樹移植到過往的島嶼上。高聳的樹冠可作為海上航行的標誌,長成的椰子果又可作為果實收穫。有人群居住和漁民們經常過往的島嶼上更是蔚然成林,鬱鬱蔥蔥,碩果纍纍。木麻黃,樹高10多米,由於易於栽培,生長迅速,是各島嶼主要的海岸防風林,栽培較多的樹木還有苦楝土批把南洋杉桉樹等等。另外,各島嶼還種植有各種熱帶水果、部分糧食作物和多種蔬菜。

礦產

南海海底石油與天然氣蘊藏豐富,據初步估算海底石油蘊藏量達二百億噸。

西南中沙群島海域的海底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巨大。數據顯示,南海海域有含油氣構造200多個,油氣田大約有180個,大概在230億至300億噸之間,相當於全球儲量的12%,約占中國石油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我們稱之為“第二個大慶”。僅僅在南海的曾母盆地沙巴盆地萬安盆地的石油總儲量,就將近200億噸。這個區域裡邊一半的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布在中國所主張管轄的海域之內。同樣,西沙群島、中沙群島的水下階地也有上千米的新生代沉積物披復,這些沉積物與中國北部灣、海南島的新生代沉積物有密切的聯繫。因此也是大有希望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產地。

海底資源還包括有各種金屬礦產資源,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海洋開發的深入,西南中沙群島海底資源有著非常廣闊的開發前景和巨大的利用價值。西南中沙群島島礁上績麗的熱帶海島環境和海域中波瀾壯闊的自然景色開發海洋旅遊的潛在資源。現代科學還發現海洋蘊藏巨大的潮汐能、波能、溫差能、密度差能、壓力差能等海洋動力資源,若能科學地加以利用,其社會和經濟效益將不可估量。南海的戰略價值日益彰顯。

保護

西南中沙群島開發的歷史極其漫長。很早以前,中國人民就懂得在經營、開發島嶼和利用海洋資源時,加以相應保護。例如,在諸多島嶼礁灘上種植的林木、放養繁殖的各種陸生動物,給海島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我們的祖先留給後代的寶貴遺產。新中國成立後,西南中沙群島的海洋環境、自然資源的保護工作得到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和鼎力支持。但不容忽視的是,海洋捕撈和海島開發出現的一些不端行為,給海洋資源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海洋污染從濱海向深海蔓延的趨勢;同時,遠海航運、深海開發產生的廢棄物質也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海洋的自然環境。為了更好地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中國政府及廣大海洋工作者不斷加強海洋的研究與保護,不斷強化海洋保護措施。在西南中沙群島,現劃定的自然保護區和設立的保護項目主要有:

東島白鰹島自然保護區。白鰹鳥,全身潔白,漁民們稱為“鳥白”。是西南中沙群島的主要鳥類。主要集中在西沙群島的東島。白鰹鳥頗善飛行,早出晚歸,飛行方向隨季風變化很有規律,被漁民親切地稱為“導航鳥”。即可根據鰹鳥的飛行規律確定航行方向和島嶼位置。自古以來,在漁民中是禁止捕殺鰹鳥的。1981年中國政府劃定東島為白鯉鳥自然保護區。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派出專人上島管理。駐島人員大量植樹造林,為鳥類提供棲場所,適風季或雨天,救助幼雛小鳥;並教育過往人員,保護鳥上生態環境和保護鳥類資源。

鳥類生長繁衍如常。全島已有鳥類50多種,白鰹鳥達約3萬隻,成為名符其實的海鳥的天堂。

保護造礁珊瑚。人們通常所說的珊瑚,是海洋生物中一種低等動物——珊瑚蟲,屬於腔腸動物,它生長在鹽度正常、透明度好、水溫18℃以上、離水面較淺的熱帶海洋中。西南中沙群島海域有非常適宜珊瑚生長的環境,共有造礁珊瑚40屬,134種和亞種。珊瑚從海中獵取浮遊動物、吸收營養、不斷地生長繁殖,並從身上分泌出一種石灰質,死亡留下它的石灰質外骨骼。珊瑚礁就是由這些細小的珊瑚經過幾百年、幾千年的沉積而形成島礁的。保護珊瑚,就是為珊瑚生長提供有利的繁殖環境和條件,促進各島礁環礁地形的發育。在西南中沙群島居民和流動漁民當中,保護造礁珊瑚已經形成長期的自覺行動。不向珊瑚礁盤上排放生產和生活廢水,保護海水清淨;不在珊瑚環礁的礁盤上踐踏或採集珊瑚。一直以來,西南中沙群島各島嶼礁灘的造礁珊瑚得到良好的保護。

保護漁場魚類資源。捕撈業是西南中沙群島經濟發展主要產業,廣闊的海場和豐富的魚類,每年吸引大批各在漁民來島作業,由於中國遠海捕撈技術還比較落後,在西南中沙群島的漁場的浦撈量遠未超過魚類資源的再生能力。但是,大量的捕撈特別是某些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的集中捕撈,已經使魚類資源有了減少的趨勢,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重視。西南中沙群島水產漁政部門不斷加強對來島作業漁民的教育,不斷加強對漁場的行政管理,嚴禁濫捕濫殺,嚴禁在漁場炸殺、毒魚、電魚。

保護海龜。海龜是少數幾種海洋爬行動物之一,是世界性保護的海洋動物。多年以來,中國中國政府就把海龜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加以保護。嚴禁捕捉海龜,嚴禁買賣海龜,嚴禁拾取龜蛋,嚴禁破壞海龜長生海域和海島的生態環境。它們在各島嶼礁盤上交配,爬上沙灘產卵,許多還滯留在島嶼礁盤上越冬。

保護幾種國家珍稀的海洋動物。在西南中沙群島,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上幾種:

紅珊瑚,屬腔腸動物類。同其他珊瑚一樣,終生水媳型,紅珊瑚由中膠層形成骨骼,骨質堅硬,顏色艷美,狀如繁枝之樹,出產極其稀少。可作高級裝飾品。庫氏硨磲,屬軟體動物類。殼大而厚,略呈三角形;殼面有高壟,壟上有重疊的鱗片。殼內光澤平滑。硨硬殼是古稱七寶之一,與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琥珀、珍珠齊名。其肉可共食用,是為稀品。

鸚鵡螺,屬軟體動物類。其殼甚大,平鏇而無頂。表面灰白,內面具極美麗的珍珠光澤。棲息海底,夜間群游海中。現為珍稀動物之一,已很難捕獲。

航線運輸

散布在浩翰南海上的西南中沙群島,因其島嶼面積狹小,島嶼數量多,島上缺乏淡水等條件限制,各島嶼所需的生產物資、駐島軍民的生活用品以致於食用淡水都必須從遙遠的海南島或祖國大陸供應;同時,西南中沙群島出產的大量水產品也必須及時運往各地。所以,海上運輸任務十分艱巨。運輸量最大的是食用淡水和建設物資。西南中沙群島各島嶼雖然都可掘井汲取淡水,但是所含礦物質過高,大多只能用於洗滌而不能供人飲用。隨著駐島居民和來島人員不斷增多,使得淡水需求量越來越大。“(淡)水比油貴”在西南中沙群島是完全的事實。海島上經濟建設的發展,各種建設物資的運輸量也急劇增加。就拿一幢大樓的建設來說,包括水泥、鋼材、石磚、木材等等,甚至連建築用的河沙和淡水(兩者島雖有但鹽分高)也要從島外運進來。可以毫不誇張他說,西沙群島的樓房是從海南島用輪船“散裝”駁運過來的。西南中沙群島的人們把海上運輸線視為“生命線”。當地政府採取有力措施發展海上運輸。兩艘輪船穿梭往返,把大批物資源源不絕地運往各島嶼。當地政府還鼓勵來島作業的大小漁船擔負一些零散物資,特別是島嶼與島嶼之間運輸任務。港口碼頭的建設速度很快。在海南島的清瀾和榆林港建有西南中沙群島的專用碼頭;位居各島嶼交通樞紐的永興島,其碼頭建有多個可停泊5000噸級以人輪船的舶位。主要島嶼都辟有漁港和建有中小碼頭,以適應生產和開發建設的需要。八十年代未,為了發展西南中沙群島經濟,國家投資在永興島建設了大型機場。可起降737型等大型客機。飛往西沙的航班採取不定期或包機的形式,經常有班往返於西沙,解決了部分來島人員和郵政信件的運輸任務。

中國維權

轉折點

2014年08月27日,《新京報》文章“中國南海維權的悄然之變:黃岩島事件成轉折”報導:黃岩島事件後,我國海洋維權戰略在悄然發生變化。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告訴新京報記者,變化主要體現在:中國在南海問題上變得更加積極有為,在戰略上主動出擊,戰術上不斷提升維權手段。2012年下半年,中央開始加強海洋維權的戰略部署,中央海洋權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那時成立。隨後,十八大報告首度將建設海洋強國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宣示中國將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將海洋維權提升至國家戰略的同時,中國政府也開始整合應對海洋事務的相關機構(改變五龍治水的局面為統一管理)。

編制地圖

2012年,國家13部門將聯合開展國家版圖意識教育。全國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和地圖市場監管協調指導小組(以下簡稱協調指導小組)2012年3月26日發布通知表示,2012年,外交及測繪地信部門將視情開展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區域地圖地名有關工作。

據介紹,表現為錯繪國界線,漏繪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隨意使用變形地圖等。這些問題版圖甚至出現在電視、報刊、網際網路和中國小的教輔書中。問題版圖不僅損害了國家利益,也造成了極為惡劣的政治影響。

維權巡航

中國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於2012年3月20日正式發布通報稱在巡航過程中,海上編隊對外國平台進行喊話,要求對方報告平台信息和油氣開採情況。同時,海上巡航編隊還對黃岩島、火艾礁、西月島、安達礁等島礁進行了抵近觀察和監視。本航次巡航過程中未發現外國軍事艦船和其它政府公務船舶,也未發現其它國家的勘探船和科學考察船。

發展意義

南海是聯繫中國與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時也是太平洋印度洋之間的海上走廊。從軍事戰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島礁,就意味著直接或間接的控制了從馬六甲海峽日本、從新加坡香港、從中國廣東菲律賓馬尼拉,甚至從東亞到西亞、非洲和歐洲的多數海上通道。南海島礁附近海域擁有豐富的資源,漁業資源、航道資源,特別是石油、天然氣資源。從航道上來講,每年大約有4萬多艘船隻經過南海海域。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省,90%以上的石油輸入要依賴南海這個航道;經過南海航道運輸的液化天然氣,占世界總貿易額的三分之二。就中國來講,通往國外的近40條航線中,超過一半以上的航線經過南海海域。

資源博弈

中國海洋部門在南海進行了多次海底勘探,積累了大量數據,繼2012年6月向外開放第一批石油合作開發的9個區塊後,中國海洋石油[3.43%]總公司日前又對外公布了2012年第二批在南海可供外國公司進行合作的26個石油區塊,中國開採南海石油[0.00%]資源的腳步顯著提速。但觀察發現,中國對外開放的區塊基本上環繞在北部灣周圍,距離“九段線”的邊緣還很遠。這也說明,中國對於總量為550億噸的南海石油資源的開發依然保持著比較謹慎的姿態。但與中國相反,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汶萊、印度尼西亞南海五國進軍南海石油資源的腳步卻十分迅猛。資料顯示,南海五國如今在南海海域的鑽探油井達1380口,年石油產量約6000萬噸,產值超過2000多億美元。更有甚者,為五國圈定的油氣區塊不少都深入到中國的“九段線”以內。如越南在南海劃定的185個油氣區塊,很大一部分區塊屬於中國的西沙、南沙海域,馬來西亞的石油開發範圍深入到中國傳統疆界線以內20公里,菲律賓禮樂灘海域的油氣公開招標區塊幾乎全部進入中國傳統海疆線以內。在南沙每年高達6000萬噸的油氣產量中,南海五國在“九段線”內開發的油氣資源就達3000萬噸。南海,歷來屬於中國領海。中國對其有絕對的主權。在處理與南海周邊國家的油氣資源開發爭端問題上,中國政府一直秉持著“主權屬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基本原則,但如今來看,這一原則已經基本上被南海諸國所異化。一方面,由於南海諸國長期以武力搶占南沙島礁並已常年駐軍或布建相關設施,而中國在一個又一個島嶼被占領時,並沒有採取激烈的應對措施,海域劃界問題亦未能及時解決,因此,“主權屬我”對於中國而言僅僅具有自我認知的法律意義;另一方面,在處理南海主權糾紛問題上,中國曾試圖藉助東協“10+1”機制實施“連橫”策略,然而,由於美國的介入和攪局,中國的“連橫”策略已難以為繼。除了菲律賓允許美國在克拉克基地常年駐軍並邀請美國在金萊灣等重要軍事基地部署反潛機之外,越南也正在就向美國開放金蘭灣與美方進行密集的談判。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希望“擱置爭議”已經很難。在“主權屬我,擱置爭議”遭遇邊緣化的態勢下,“共同開發”的原則自然沒有得到有效的貫徹,並且時至今日沒有收到任何成效。早在2003年年底,中海油就與菲律賓國家石油公司簽署共同勘探開發南海油氣資源的意向書,後來越南國家石油公司也加入其中。然而,由於後來菲律賓單方面與英國公司達成協定,並大肆在禮樂灘附近海域開展油氣勘探活動,中菲越三國首次締結的油氣合作開發協定無疾而終,而且自此人們再也沒有看到中國與南海諸國之間任何合作行為的展開。事實上,由於美國等國的介入和滲透,南海油氣的爭端已經在無形之中上升到國際化的高度。在多元力量攪和、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時局之下,選擇“武攻”方式的結果可能是雙輸甚至多輸,因此,中國政府解決和南海諸國的油氣資源爭端仍然需要“智取”。

人文歷史

概念演變

南海(SouthChinaSea)是中國南方的邊緣海。南海是中國古代人的一個地理海域概念,不同歷史年代南海這個地理海域概念和範圍是不同的,遠在古代,中國古代人就知道了西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地中海等海域。但是,在中國古代對各海區的名稱使用混亂。在先秦時代,中國古代人的地理知識有限,但是,已經認識到中國是天下的一部分,天下雖大,不如海洋大,海洋環抱著陸地。那時的中國古代人已有了“南海”概念,即指中國南方海洋及附近洋面。隨著航海活動增加,對中國周圍的海洋有了進一步認識。“南海”這一地理概念覆蓋的地理範圍更為廣闊,除了指中國南方海洋外,也指東南亞和印度洋東部海域。

名稱演變

南海名稱很早就出現於古籍。謝承《後漢書》說“交趾七郡貢獻皆從漲海出入”。東漢楊孚《異物志》記載:“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徼外人乘大舶,皆以鐵錮之,至此關,以磁石不得過。”三國吳萬震《南州異物志》稱:“東北行,極大崎頭出漲海,中淺而多磁石”。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引三國吳康泰《扶南傳》:“漲海中到珊瑚洲”。

“漲海”之稱一直延續到南北朝,而《梁書》卷54《海南諸國列傳》:“乾陁國在南海洲上”(乾陁國故地在今蘇門答臘島),已開始使用“南海”名稱,至唐宋時期“南海”之稱漸多,初唐被流放越南的詩人沈佺期有“身投南海西”的詩句(《赦到不得歸題江上石》)。以上引述說明,遠在1500年前中國人民已經認識南海和南海諸島,把南海稱為“漲海”、“南海”;南海諸島泛稱“漲海崎頭”、“珊瑚洲”;而以“磁石”指稱暗礁暗灘,其含意是南海暗礁暗灘多,來往船隻擱淺難脫,象被磁石吸住一樣。

《瓊州府志》在解釋“漲海”的含義時說:“南溟者天池也,地極燠,故曰炎海;水恆溢,故曰漲海。”清初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也有類似解釋:“炎海善溢,故曰‘漲海’。”反映中國古人對南海潮汐現象的認識。南海在古代除了稱為“漲海”、“南海”、“炎海”之外,還有“朱崖海”(晉郭璞注《山海經》:“(離耳國)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水中”;又唐李善對晉左思《吳都賦》註:“朱崖海中有渚……”)、“大洲洋”、“瓊洋”(《崖州志》:“州東接大洲洋,有千里石塘、萬里長沙,為瓊洋最險之處”,《瓊州府志》同此)、“瓊海”(清陳倫炯《海國聞見錄》:“至瓊海萬州,曰萬里長沙……”;《瓊州府志》:“則瓊之海,其漲海乎”)等。對南海諸島的稱呼,除了上述“漲海崎頭”、“珊瑚洲”之外,還有“木飲州”(前引唐李善對《吳都賦》“飲木”一詞的註:“朱崖海中有渚,東西五百里,南北千里,無水泉,有木斬之,以盆瓮承其汁而飲之”,按“飲木”當指飲椰子汁;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木飲州,珠崖一州,其地無泉,民不作井,皆仰樹汁為用”)等。其中康泰《扶南傳》關於“漲海中到珊瑚洲,洲底有盤石,珊瑚生其上也”的記載,是世界上最早對南海諸島珊瑚島礁成因作出的科學說明。

首現地圖

1973年12月出土於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古地圖,被歷史學家譚其驤命名為《西漢初期長沙國深平防區地形圖》,又稱《長沙國南部地形圖》,簡稱《地形圖》,這地圖畫在長寬各96厘米的正方形絹上,根據與該圖同時出土的一件木牘上“十二年二月乙已朔戊辰”的字樣,可知該墓的下葬年代為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所以成圖時間當在2100年之前。《地形圖》是現存最早標繪南海的地圖。《地形圖》的方位是上南下北,從全圖看,主要區域繪製精確細緻,其他部分則精度下降。從主區向上往南直到南海,這是西漢諸侯南越(南粵)王的轄區。這部分圖的比例尺變小,繪圖精度顯著下降,圖上畫有河流,海岸線象徵性地畫為半月形曲線。不管怎樣,2100多年前中國的地圖上就已經出現了南海。到了唐代,中國古代航海家在“南海”這一地理概念外,又增加一個新的地理概念:“西南海”,它泛指今日印、巴大陸南部海域,還包括了今日阿拉伯海。應該指出的是“南海”、“西南海”均是以中國本土為基準,以中國本土為觀察中心點,其地理坐標中心是中國,它們都是中國古代航海家——舟師命名的。

漢代就對南海諸島有過記載。元代史料更是將“千里長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島)劃入海南島的管轄範圍。明代鄭和下西洋曾途經西沙和南沙,並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圖。

九段線

到了現代,中國在南海主權的最主要依據是傳統疆域線,即“九段線”。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時為國民政府)從侵略者日本手中收回了南海諸島。

1946年,中國政府有感於南海海域地圖混亂,展開了南海劃界工作。當時負責劃界的一艘軍艦名為“永興”——西沙群島最大的島嶼永興島就因此得名。

1947年,當時的內政部完成了南海劃界,確定“九段線”。這條線最南到北緯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當代中國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黃岩島也在“九段線”中國領海範圍內。黃岩島是中國固有領土的另一個佐證是,1898年美西戰爭結束時,以東經118°劃界,以東為菲律賓領海;但是黃岩島的位置約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賓國土以外。在1947年劃界之後的四分之一個世紀,周邊國家一直沒有提出異議。這就在國際法意義上產生了歷史性主權。

南海爭端,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國中國近海油氣資源的發現。此後菲律賓、越南等國非法控制一些地方,這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基本原則。

南海爭端的起源與當時的歷史因素也有關。當時,聯合國正在制定海洋法,而海洋法長期對劃界原則定義模糊不清。模糊的劃界原則給了一些國家可乘之機。

主權爭端

南海南海

根據中國史料記載,自漢朝開始,漢武帝於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于海南設珠崖(今海南三亞市)及儋耳(今海南儋州市)兩,各個朝代都有表示其對南中國海的主權。漢、南北朝時中國稱其為漲海、沸海,以後逐漸改稱為南海。20世紀中期以前,中國從清帝國乃至民國政府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均持續主張擁有南海的主權,而且並未引起其他國家的爭議。1947年,中國(民國政府)內政部方域司公布“南海諸島位置圖”。

自從大量勘探海底石油天然氣資源以後,圍繞南海海域及島嶼的主權爭議,一直被視為亞洲最具潛在危險性的衝突點之一。中國政府認為其對“南海”的主權是不容質疑的,其他國家也不願放棄其對南海海域的主權要求。目前,台灣、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中華人民共和國等南海周遭國家均宣稱對南海諸島或部分島嶼擁有主權。

為了防止敵對行動,東南亞國家聯盟十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2002年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下列為南海周邊各方國家之主權聲明:

1. 各方重申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其它公認的國際法原則作為處理國家間關係的基本準則。

2. 各方承諾根據上述原則,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探討建立信任的途徑。

3. 各方重申尊重並承諾,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公認的國際法原則所規定的在南海的航行及飛越自由。

4. 有關各方承諾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議,而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5. 各方承諾保持自我克制,不採取使爭議複雜化、擴大化和影響和平與穩定的行動,包括不在現無人居住的島、礁、灘、沙或其它自然構造上採取居住的行動,並以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它們的分歧。在和平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議之前,有關各方承諾本著合作與諒解的精神,努力尋求各種途徑建立相互信任

6. 有關各方願通過各方同意的模式,就有關問題繼續進行磋商和對話,包括對遵守本宣言問題舉行定期磋商,以增進睦鄰友好關係和提高透明度,創造和諧、相互理解與合作,推動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間爭議。

7. 各方承諾尊重本宣言的條款並採取與宣言相一致的行動。

8. 各方鼓勵其他國家尊重本宣言所包含的原則。

9. 有關各方重申制定南海行為準則將進一步促進本地區和平與穩定,並同意在各方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朝最終達成該目標而努力。

註:同時主張擁有南海主權的台灣政府並未參與《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並拒絕承認《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中國

•中國大陸以國民政府遷台前確立的九段線區域為依歸,在相關島嶼保持和維護了早期民國時期建立的紀念碑和標示物。 1958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表關於領海的聲明 。同年9月14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政府主席范文同在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的照會中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國承認和贊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九五八年九月四日關於規定中國領海的聲明,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尊重這一決定”。

•1974年,與越南共和國(南越)爆發西沙海戰,控制了西沙群島,行政上劃歸廣東省管轄。

•1988年,與越南(越共)在赤瓜礁海戰,控制了赤瓜礁等七個南沙島礁。

•1992年,公布領海法。

•1997年,重申“南海”U形領海線(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前提出的“九段線”)及其內之所有島礁之主權。

•2010年5月31日至2010年7月18日,潛水器“蛟龍號”在南海3000米級的深海中完成了17次下潛任務。在其中一次下潛任務成功後,潛航員利用機械手在南海海底插上了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以宣示主權。

•2012年,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海南省三沙市(意為西沙、中沙、南沙),行政機關駐紮在永興島,管轄南海各島嶼,但實際上僅實際控制其中部分島嶼。

中方回應在南海填海造島作業

2014年9月9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對有媒體報導的“中國在南海大規模填海造島作業”作出回應。華春瑩表示,中國在有關島礁的建設活動主要是為了改善駐島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華春瑩強調,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多次回答過,中方的立場你應該很清楚。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在南沙群島有關島礁灘沙的活動是中方主權範圍內的事情,無可非議。

台灣

• 1946年10月5日,法國Chevreud號侵入並登入南沙群島南威島和太平島,在島上建立石碑,當時中華民國政府提出抗議,並與法方決定於該月及翌年1月4日進行談判,但因越南戰爭緊張,法國自動放棄談判。

• 1946年10月,國民政府決定派出“中業號”、“永興號”、“太平號”、“中建號”等四艘軍艦,由指揮官林遵、姚汝鈺率領南下,並有內政及陸海空各部代表隨往視察,會同海軍在廣州出發,前往西沙、南沙進駐接收。

1. 11月24日,接收西沙群島的“永興”、“中建”兩艦由姚汝鈺率領駛抵林島,舉行了接收和進駐儀式,將該島改名為“永興島”,以紀念接收艦隻“永興號”,並立“固我南疆”石碑於該島碼頭處。

2. 12月12日,接收南沙群島的“中業”、“太平”兩艦由李敦謙、林遵率領駛抵長島。為了紀念“太平”艦接收該島,即以“太平”為該島命名。在島西南方的防波堤末端豎立起“太平島”石碑,並在島之東端,另立“南沙群島太平島”石碑。立碑完後,乃於碑旁舉行接收和升旗典禮。在太平島設立南沙群島管理處,隸屬於廣東省政府管轄。

• 1952年的中日《台北和約》中,日本放棄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

• 1956年,台灣海軍先後派出立威部隊、威遠部隊和寧遠部隊三次巡察南沙群島。在巡弋過程中,曾在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重樹石碑、舉行升旗禮,並改編為南沙守備區,改派海軍陸戰隊守備太平島。

1. 立威部隊:由太和、太倉兩軍艦組成,日期是6月2日至6月14日。登入3個島: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巡察5個島和1個沙洲:南子島、北子島、中業島、敦謙沙洲、南鑰島、鴻庥島。經過三個暗沙:逍遙暗沙、永登暗沙等,3個群礁:鄭和群礁、中業群礁和尹慶群礁;12個礁:渚碧礁、大現礁、小現礁、福祿寺礁、西礁、中礁、東礁、華陽礁、日積礁、相生礁(火艾礁)、常瀨礁(蒙自礁)和揚信沙洲。

2. 威遠部隊:由太康、太和兩艦組成,之後中肇艦參加,日期是6月29日至7月22日。先後到過太平島、中業島、敦謙沙洲、西月島、鴻庥島、南威島、南鑰島、南子礁(今南子島)、北子礁(今北子島)。

3. 寧遠部隊:由太和、永順兩軍艦組成。日期是9月24日至10月5日。9月底到太平島、鴻庥島、敦謙沙洲,10月初到南鑰島、中業島、南子礁、北子礁。

• 1975年,台灣政府針對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相繼侵占南沙群島,發表對南沙群島唯一合法主權之嚴正聲明。

• 1980年1月12日,由內政部地政司司長王杏泉代表部長許水德,登太平島設立“南疆鎖鑰”石碑一座,並重申台灣對南海之主權;同年2月16日行政院核定高雄市成立管理委員會,接管太平島,隸屬高雄市旗津區。設立漁業工作站,迄1987年設立台澎地區漁民服務站,推展各項漁民服務工作。

• 1992年6月12日,由內政部負責籌組南沙小組。

• 2000年1月28日,成立海岸巡防署,接管太平島。

• 2003年8月16日,台灣內政部長余政憲偕同行政院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行政院研考會副主委蔡丁貴、海巡署副署長游乾賜、高雄市副市長林永堅等一行人前往太平島視察,並舉行一等衛星控制點設定動土典禮。

• 2008年1月21日,台灣空軍C-130運輸機首度降落太平島,並在島上設定勤務派遣隊,負責機場跑道的維護;2月2日,台灣總統陳水扁搭乘C-130運輸機於上午十時三十二分降落登島慰問官兵,並主持飛機跑道的啟用典禮。

• 2011年7月12日,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搭乘海軍成功級船艦至南沙太平島舉辦“全民國防南沙青年研習營”進行學術研究,並獲台灣總統馬英九接見。

• 2011年9月7日,台灣行政院海巡署在國安會協調下,會同國防部、經濟部勘查太平島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規劃南海低碳島嶼。

• 2012年8月,台灣外交部發表將在太平島進行軍事演習。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與內政部長李鴻源等帶領巡察太平島,並登上島外的中洲礁以宣示主權。越南國家通訊社批評台灣政府破壞區域和平,同時要求台灣停止軍演。

• 2012年8月17日,有學者在平面媒體向台灣政府投書建議,採取積極作為,以因應在南海的情勢。現有海巡署兵力可能不足防衛,應恢復海軍陸戰隊在南海進駐,其級別要提升到師級的指揮部。恢復“海南特別行政區”之建制,下設“南海市”(省轄市級),其下分設“東沙區”與“南沙區”。並積極發展包括各項海洋、海島科學研究、資源開發、海洋觀光休閒等活動。

• 2012年9月,台灣海巡署在太平島進行例行實彈射擊,是50年來第一次。台灣朝野立委皆對行動表示滿意,並慰勞駐島人員,加送菜金給軍方予以肯定。

汶萊

雖沒有聲稱島嶼主權,但聲明擁有大陸棚附近之經濟海域,1984年聲明中包括了南通礁,並領有南沙海域300平方公里(海域與中、馬重疊)。

印尼

沒有島嶼之爭執,大陸棚經濟海域伸入中國所定的南海九段線內,包括其天然氣油田。

馬來西亞

自其大陸棚劃出領海線,並控制其宣稱之領海內的彈丸礁上進行開發事業,行動積極而獲利。

菲律賓

•1946年到1947年間,有菲律賓民間人士多次前往南沙群島海域進行勘察。

•1946年4月29日,菲律賓海事學院4號船到太平島進行活動 。

•1950年,民間人士開始開發太平島及其他諸島,並開採磷礦。

•1956年3月1日,菲律賓民間創辦的海事學校帶領40人組成探險隊,從馬尼拉出發前往南沙群島海域探險,並登上了北子礁南子礁中業島南鑰島西月島太平島敦謙沙洲鴻庥島南威島等9個主要島嶼,在這些島上豎起“占領”牌,並向菲律賓外交部要求宣布對這些島嶼擁有主權。他為這些島嶼重新命名,將太平島命名為麥克阿瑟島(麥克阿瑟為美前遠東軍總司令兼盟軍統帥)、南威島命名為拉蒙島(拉蒙·麥格塞塞為菲律賓前總統)、西月島命名為卡羅斯島(卡羅斯·加西亞為菲律賓前副總統兼外交部長),其他50個島礁也獲得了新的名字。

•1956年3月17日,海事學校創辦人托馬斯·克洛馬將島嶼命名為“卡拉延群島”(Freedom Land,自由地)。

•1956年5月11日,克洛馬在各島升國旗,正式宣布領有權,並自任自由地總統,同時還聘請莫頓·弗雷德里克·米茲(英語:Morton Frederick Meads)為名譽國王 。4日後,克洛馬發表《告世界宣言》(英語:Notice to the Whole World),宣布發現和占領南沙群島地區面積約64976平方海里領域內的33個島礁、沙洲沙灘珊瑚礁和漁區,命名為“自由地”,並自任總統,同時請來了莫頓·弗雷德里克·米茲(英語:Morton Frederick Meads)為名譽國王 。

•1956年5月19日,菲律賓外相宣布卡拉延先占主權聲明。 在菲律賓副總統兼外長卡羅斯·加西亞的支持下,克洛馬以他首先發現島嶼為由提出菲律賓對南沙享有主權,強調民間人士先占,要求菲律賓政府提供保障。

•1956年5月31日,克洛馬宣布成立自由邦(英語:Free Territory of Freedomland)。

•1956年6月9日,克洛馬上書,表示對中華民國的尊重,指出未探查南威島

•1956年7月6日,克洛馬宣布自由地政府成立,首都設於中業島(亦有指是費信島)。自由地政府隨即制定法律、編寫國歌和設計國旗。

•1956年12月14日,克洛馬向菲律賓總統麥格塞塞遞交請願書,請求卡拉延自由領地成為菲律賓的保護國。29日,菲律賓政府宣布接受克洛馬的請求。1957年2月15日,菲律賓政府公布克洛馬的書簡。

•1971年,菲律賓宣布菲律賓實際領有的8島為卡拉揚(他加祿語:Kalayaan)非屬中國所謂南沙群島,也非為任何人之主權,據以劃定領海線。

•1972年3月,菲律賓國家海床委員會提出“自由地”領土主張。

•1972年7月28日,菲律賓政府提出自由地先占主權主張。

•1974年2月5日,克洛馬宣布他將放棄南沙群島的索求,但他將保持其對“自由邦”及其餘島嶼的主權。克羅馬其後宣布將政體變為公國,自任親王,國名改為“自由地公國”(英語:Principality of Freedomland)。

•1974年8月,71歲高齡的克羅馬宣布辭去國家元首的頭銜,將其傳給約翰·B·德·馬里維勒斯親王,其政府班子成員隨後宣布將國名改為科洛尼亞王國(英語:Kingdom of Colonia)。當年11月,克羅馬被菲律賓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下令逮捕,並交付軍事法庭審判,原因是他曾經自稱為菲律賓共和國的“海軍上將”,被指控招搖撞騙。克羅馬被迫簽下一份證書,以一菲律賓比索的價格將其王國出售給菲律賓,以換取自己的自由。科洛尼亞王國的國王、首相、議長等人面臨菲律賓方面的通緝,逃往馬來西亞沙巴州納閩島,組建了流亡政府

•2011年,菲律賓政府通過將官方檔案中所稱的“南中國海”改稱為“西菲律賓海”。

•2012年,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於9月12日頒布第29號行政命令,正式將南海命名為“西菲律賓海”。此行政命令已於2012年9月5日簽訂完成。

越南

認為其以歷史的及大陸棚的理論而擁有南中國海全部及其內之島嶼,其歷史的理由是法國於1930年曾表示擁有全部斯普拉特利群島(南沙群島)的主權。越南目前控制了大部份島礁,並宣稱對於在1974年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戰中所被中國大陸占領的西沙群島擁有主權。

•越南媒體網站(vietnamnet.vn)2012年9月12日報導,越南教育部和胡志明共青團日前簽署“2012-2013學年度合作計畫備忘錄”,將加強提供學生南海(越稱東海)有關訊息。

•2014年5月26日,越南政府在官方網站發表聲明,表示大約40艘中國大陸漁船在越南專屬經濟區內包圍了越南多艘漁船,並撞沉一隻越南漁船。越南外交部抗議中國大陸船隻衝撞越南船隻,並在現場使用水炮,造成越方人員受傷,重申中國大陸鑽井平台勘探位置是在越南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範圍內。越南媒體表示,與中國大陸發生衝突的越南漁船“DNa90152”來自峴港,在越南專屬經濟區內遭到40艘中國大陸漁船包圍,中國大陸漁船“11209”號船突然撞向有10名船員的越方漁船,越南漁船隨後沉沒,附近的越南漁船救起了10名船員。

大事記

美國對中國南海充滿“誇大的想像”

南海的航行自由並不只是美國在維護,中國同樣也在維護。維護南海航行自由是南海沿岸國家共同的責任,也是沿岸國家維護南海共同繁榮和穩定的共同使命。所以說,維護南海自由航行不能只靠美國,中國也是維護南海自由航行的重要力量之一。而且美國也承認,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中國現在有任何實際具體的行動,來妨礙目前南海的自由航行。因此,美國現在也只是假設中國擁有一定的軍事力量後會在南海坐大,即如果想要妨礙南海自由航行,中國是有這個能力的。但是我們認為,這是一種誇大的想像。

我們並不認為中國在南海的行動威脅到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國際關係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權力競爭關係。鑒於中國能力的增強,美國認為中國在有必要的時候可能會挑戰自己。其實,中美“南海自由航行”爭論的核心是美國從二戰結束以來在太平洋不受挑戰的海空優勢,這是關鍵。航行自由構成了美國軍事力量在海外行動的理由,對美國來講,這確實是核心利益。南海在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作用,目前最重要的是充當所謂的戰略抓手。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就是美國覺得自己在東南亞和亞太地區的戰略影響力隨著中國的崛起在下降,所以要和中國來爭奪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國際關係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事實上,安全比經濟更重要。對東協國家來說,它的根本利益不僅僅是經濟,還有安全。對於中國的崛起,它們有很多的擔憂和疑慮,這是正常的。這也是為何美國對華戰略在東協國家中依舊擁有巨大的市場。一些國家希望美國加強對中國的制裁來平衡中國在南海戰略影響的擴大。面對這種擔憂,我們需要的更多的還是一種對話。所以習近平主席也講,對話是解決分歧的關鍵。

駐美大使崔天凱回應南海局勢

美軍當地時間2015年5月20日派出一架P-8A“海神”反潛偵察機,飛近南海永暑礁等三個島礁,監視中方活動。中國軍隊通過無線電8次警告美軍偵察機要其馬上離開,回應於2015年5月22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就美軍反潛偵察機抵近南沙島礁偵察答記者問表示,此舉對中方島礁的安全構成潛在威脅,極易引發誤判,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要求美方不要採取任何冒險和挑釁行動。

第14屆“香格里拉對話”5月29日在新加坡開幕。此前一天,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前往新加坡途中突然發聲,點名要求中國停止在南海有爭議海域填海造島,並稱美軍將依據國際法繼續在這些島礁附近行使航行自由權。對此,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批評美方對南海局勢過度反應並正在升級緊張局勢,並警告美國勿尋求“反華”聯盟。

崔天凱說,美國近期在南海問題上的言行令中國感到意外,也使得南海局勢緊張升級。

“美國向該地區派遣軍用偵察機,還搭載了記者,並且針對中國發出了許多錯誤的指控,在南海領土爭端中選邊站,這些言行使得南海地區的局勢趨於不穩定。”

崔天凱強調說,中國作為一個貿易大國,許多的進出口貨物都要經過南海,因此中國比任何人都要關心這一地區的安全與航海自由。

“南海穩定當然符合我們的利益,而且我認為這也符合該地區每個國家的利益,除非某些國家有不同的謀算。如果某些人想看到這一地區緊張局勢升級,他們就會把給自己推進軍事部署、建立冷戰式聯盟找藉口。”

崔天凱指出,美國謀求這種冷戰式的軍事同盟和反華聯盟是最適得其反、甚至是最愚蠢的。他強調,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存在並不是出於戰略驅使,而是出於自身經濟不斷增長的需求,以及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待。中國在南海島礁上建立必要的設施是用於自我防衛,而非攻擊他人。他敦促華盛頓好好思考一下破壞地區穩定、削弱地區經濟發展趨勢,從而使得亞洲地區經濟合作的良好前景萎縮的後果。

中國外交部南海問題中外媒體吹風會

2016年5月6日,外交部外國記者新聞中心就南海問題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邀請邊海司司長歐陽玉靖介紹中國政府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立場,並就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中國南沙島礁建設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