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坡

大陸坡

大陸坡介於大陸架和大洋底之間,大陸架是大陸的一部分,大洋底是真正的海底,因而大陸坡是聯繫海陸的橋樑,它一頭連線著陸地的邊緣,一頭連線著海洋。大陸坡雖然分布在水深200米到4000米的海底,但是大陸坡地殼上層以花崗岩為主,通常歸屬與大陸型地殼,只有極少部分歸屬於過度性地殼。大陸坡坡腳以外的深海大洋地殼以玄武岩為主,那裡才是典型的大洋型地殼,因而大陸坡坡腳是大陸型地殼與大洋型地殼的真正分界線。

解釋

大陸坡大陸坡
大陸坡介於大陸架 大洋底之間,大陸架是大陸的一部分,大洋底是真正的 海底,因而大陸坡是聯繫海陸的橋樑,它一頭連 接著陸地的邊緣,一頭連線著海洋。大陸坡雖然分布在水深200米到4000米的海底 ,但是大陸坡地殼上層以花崗岩 為主,通常歸屬與大陸型地殼,只有極少部分歸屬於過度性地 殼。大陸坡坡腳以外的深海大洋地殼以玄武岩 為主,那裡才是典型的大洋型地殼,因而大陸坡坡腳是大陸型地殼與大洋型 地殼的真正分界線。

簡介

大陸坡由於隱藏在深水區,因此很少受到破壞,基本保持了古大陸破裂時的 原始形態。1965年,英國地球物理學家用計算機繪製了一張大西洋水深1000米的等深線圖。圖形顯示大西洋兩岸的等深線十分吻合。這從另一個 角度證明了大陸漂移說的正確性。
大陸坡結構圖
向海一側,從陸架外緣較陡地下降到深 海底的斜坡。它展布於所有大陸周緣,為全球性地形單元。大陸坡上 界水深多在100~200米之間;下界往往是漸變的,約在1500~3500米水深處,但在 鄰近地帶,陸坡下延至更深處。大陸坡寬度約為20至100公里以上,總面積計2870萬 平方公里,占全球面積5.6%。
大陸坡的坡度很陡。太平洋大陸坡的平 均坡度為5度20分,大西洋大陸坡的坡度為3度5分, 印度洋的大陸坡深度為2度55分。坡度變化從幾度到20多度。 大陸坡的表面極不平整,而且分布著許多巨大、深邃的的海底峽谷。陸地最大的 雅魯藏布江瀾滄江 大峽谷與之相比,也只能是小巫見大巫。海底峽谷有的橫切在斜坡上,有的 像樹枝一樣分岔,將大陸坡切割得支離破碎。大陸坡的表面也有較平坦的 地方,這些地帶被稱為 深海平台。有時,在一條大陸坡上會形成多級深度不同的海底平台。

特徵

大陸坡地形
大陸坡坡度多為3~6,1800米深度以上 的平均坡度為 417′。在大西洋型大陸邊緣,陸坡常隨水深增大而變緩,下延為; 在太平洋型大陸邊緣,陸坡常隨水深增大而變陡,下延至海溝。 太平洋陸坡平均坡度520′,大西洋陸坡平均坡度305′,印度洋陸坡平均坡度255 ′。大型三角洲外側的坡度最小,平均僅1.3。珊瑚礁島外緣的陸坡最陡,最大坡度可達45。大陸坡可以是單一斜坡,也可呈台階狀,形成深海平坦面或邊緣海台。陸坡被和溝谷刻蝕 ,加上斷層崖壁,滑塌作用形成的陡坎及底辟隆起等,致坡形十分崎嶇 。
大陸坡底質以泥為主,還有少量砂 礫和生物碎屑。沉積物比相鄰的陸架和陸隆沉積物細,但在冰期海平面下降 期間,大部分大陸架出露為陸,河流向前推進到陸坡頂部附近入海,使陸坡上粗 粒沉積物增多。在與山脈海岸相鄰的狹窄陸架外的陡坡上,常見岩 石露頭。陸坡沉積物主要是陸源碎屑,也有生物與化學作用形成的沉積物
大陸坡基底為變薄的大陸型地殼。 拖網和鑽探在陸坡區發現了花崗岩 ;地震測量顯示,陸坡下部花崗岩層向大洋一側逐漸變薄以至尖滅;陸坡上 還有褶皺、斷裂構造,一些陸上構造線可延伸至陸坡。

成因

大陸坡大陸坡
陸坡是輕而浮起的大陸和重而深陷的洋 底之間的接觸過渡地帶。隨著大陸裂開,其間形成狹窄的幼年海洋。根據地殼均衡原理,新生洋殼的高程應 明顯低於兩側大陸,在大陸與新洋底之間必然形成陡峭的新生陸坡。大西洋型大陸邊緣的陸坡,就曾是中生代以來聯合古陸破裂形成的地塊邊壁,此後在海底擴 張、大陸漂開和邊緣下沉的過程中,經長期侵蝕沉積作用進一步塑造而成。生成 不久,尚未為外力作用強烈改造的陸坡,沉積蓋層微薄構造地形與火山地形十分 顯著坡度較陡。發育成熟的大西洋型陸坡,不規則的原始地形被巨厚沉積層覆蓋 ,坡度平緩。在太平洋型大陸邊緣,陸坡的發育與板塊的俯衝或仰沖作用有關,陸坡下部可有俯衝刮削作用形成的增生混雜岩體褶皺、斷裂明顯地形十分複雜。

類型

大陸坡框架
板塊的分裂和聚合運動奠定了陸坡形態 和構造的基本格架。陸坡的進一步發育視控制因素的差別,可塑造成多種不同的 陸坡類型:
①斷裂型或陡崖型陸坡,主要受斷 裂作用控制,而侵蝕堆積的改造作用較弱,多見岩階、陡崖,如伊比利亞半島西北側陸坡。
②前展堆積型陸坡,陸源物質供應 充分,陸坡在強烈沉積作用下逐漸向洋推進,有的陸坡下部沉積層厚達10公里左 右,美國大西洋一側陸坡多屬這種類型。
③侵蝕型陸坡,沉積作用較弱,濁 流和滑塌等侵蝕作用導致基岩裸露,地形複雜,如在海底峽谷和滑坡發育的地區 。
④礁型陸坡,與珊瑚礁生長有關, 陸坡陡峭,如尤卡坦半島的陸坡。
⑤底辟型陸坡,低密度的蒸發岩或 泥層在深埋後形成底辟,陸坡沉積層因而變形,海底呈不規則形態,如墨西哥灣一帶。

資源

由於河流徑流和 海洋作用,陸坡沉積物中可含有豐富的有機質,陸坡上有巨厚沉積層的地方具有 良好的油氣遠景。陸坡區尚有錳結核 磷灰石海綠石 等礦產。在陸坡一些上升流區,可形成漁場。

峽谷

大陸坡地理圖
由大陸架向外伸展,海底突然下落,形 成一個陡峭的斜坡,這個斜坡叫大陸坡。它像一個盆的周壁,又像一條綿長的帶 子纏繞在大洋底的周圍。大陸坡的寬度在各大洋不一樣,從十幾公里到幾百公里 ,平均寬度約70公里,坡度為幾度至20多度,平均4°30′。它是地球上最綿長、最壯觀的斜坡,全球大陸坡總面積約2800萬平方公里,約占海洋總面積的12%。坡麓橫切著許多非常深的大峽谷,稱為 海底峽谷,規模比陸地上穿過山脈的山澗峽谷既深又大。
按照地形特點,大陸坡有兩種。一 種是地形比較簡單、坡度比較均一,像北大西洋沿北美、歐洲巴倫支海等地的大陸坡。這類大陸坡上半部是個陡壁, 岩石裸露缺乏沉積物,向下大約2000米深處,大陸坡的坡度突然變得非常平緩, 深度逐漸增加,成為一個上凹形的 山麓地帶。順著大陸坡的斜面上,有一系列互相平行的"海底峽谷",把大陸 坡切開。另一種大陸坡,地形複雜、坡面上有許多凹凸不平的地形,主要分布在 太平洋。南海的大陸坡就屬這一類,坡面上常常呈一系列的台階,是一些稜角狀 的頂平壁陡的高地,與一些封閉的平底凹地交替著分布。平頂高地上有著一些粗 大的礫石岩屑,而平底凹地里堆積著一些雜亂的沙子、石塊和軟泥。這類大陸坡 上的海底峽穀穀底也呈階梯狀。除了這兩類以外,大河河口外圍的大陸坡,常常 是坡度比較平坦的,整個斜坡蓋滿從大河帶來的泥沙。
大陸坡上的沉積物,主要來自大陸 。河流帶入海中的泥沙,經過大陸架搬運到大陸坡。另外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海洋 生物殘體的軟泥。概括地說,整個大陸坡的面積,約有25%覆蓋著沙子,10%是 裸露的岩石。其餘65%蓋著一種青灰色的有機質軟泥。這種軟泥常常因受到氧化 作用而成栗色,它的堆積速度要比大陸架緩慢得多。在火山活動地帶,軟泥中雜 有火山灰,高緯度地區混有大 陸水流帶來的石塊、粗沙等。在熱帶河口附近,有一種熱帶紅色風化土構成的紅 色軟泥。
大陸坡上最特殊的地形是深切的大 峽谷,稱為海底峽谷。它一般是直線形的,谷底坡度比山地河流的谷底坡度要大 得多,峽谷兩壁是階梯狀的陡壁,橫斷面呈"V"形。海底峽谷規模的宏大往往超過 陸地上河流的大峽谷。我國的長江三峽是世界聞名的大峽谷,峽谷兩岸的高差將 近800米,底部有將近100米高陡壁,構成谷底的箱形峽谷,這陡壁是最新地質時 期三峽地區地殼抬升、引起長江河道沖刷下切形成的,所以當人們在三峽航行時 ,首先給人深刻印象的是河道兩邊直立的陡壁,將長江水流限制在一二百米寬的 岩壁之間,這是地殼新構造運動造成的。
大陸坡坡底
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峽谷,科羅拉多河切穿了中生代的砂岩地層,兩岸 岩壁高將近1000米,峽谷兩壁呈台階狀,一層層變窄到谷底也有一層由最新構造 運動造成的谷底陡壁,目前科羅拉多河就流經在這陡壁峽谷之間。像長江三峽、科羅拉多大峽谷這類宏偉的峽谷,在大陸上 還是不多的。而海底峽谷比陸地上的大峽谷要大得多,現已發現幾百條海底峽谷 ,分布在全球各處的大陸披上。
大多數海底峽谷在大陸坡上只存在 一段,向上到大陸架,向下到大洋底就消失,與陸地上河流無關。但也有些海底 峽谷可以同陸地上河流聯繫起來。像北美東海岸的哈德遜海底峽谷,它的源頭是哈德遜河,河流注入海洋。在大陸架海底有個淺平的水下河谷,深度在海底以下30米,但寬度有7千米,到大陸架邊緣,這水下河谷的深 度(低于海底)是40米,而谷地寬度達到25千米,顯然水下河谷在大陸架是一條筆 直的淺平的低洼地。與這水下河谷相接是大陸坡上的海底峽谷,它從頂部水深150 米開始沿大陸坡向下一直到2400米深的洋底。而它在海底下切的深度,幾乎整條 海底峽谷都超過1000米,它的尾端進入2000多米深的洋底後,就逐漸消失。

海洋學相關知識(二)

海洋科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與開發利用海洋有關的知識體系。下面讓我們來完善與海洋學相關的詞條,以此來更加深入的了解海洋學的相關知識。
太平洋型岸線
太平洋型大陸邊緣
太平洋兩岸分布
卷碎波
卷吸
化學形態
印度洋中脊
勞埃德船級社
大陸架坡折
衛星遙感觀測
大陸增生
衛星海洋學
大西洋赤道潛流
大西洋型岸線
大西洋型大陸邊緣
南美洲板塊
南海沿岸流
南海暖流
大浪
大洋生物
分潮日
大洋深淵水層生物
大洋深層生物
動力海洋學
南極繞極水團
大洋對流層
南極海隆
大洋化作用
大洋中層生物
大洋上層生物
大波平均
大氣輸送
大氣輸入
大氣海鹽
南極洲板塊
大型底棲生物
大型動物
多金屬結殼
多級閃急蒸餾
多級分離器
多種型大洋
多瓶采水器
多點系泊
多波束測深儀
南極底層水
都卜勒海流計
南方濤動
外濱
外源有機物
外來種群
復食性
複合潮
複合濱線
聲遙感
聲學海洋學
單食性
增生楔
增水
單錨腿
增密
單點系泊
堆積冰
單周期
基線研究
半遠洋沉積
埃克曼輸送
埃克曼螺鏇
埃克曼深度
埃克曼抽吸
動力方法
垂盪
半潛式鑽井裝置
垂向穩定度
坡度流
均勻層
分潮
地質海洋學
分點潮
地理障礙
地方種群
地方種
地幔隆起
半鹹水種
午後效應
地基承載能力
土工試驗
固著生物
固定冰
副輪
北美洲板塊
回步
回歸潮
回聲測距
嗜溫細菌
嗜冷細菌
喜陰浮游生物
喜壓細菌
哈迪浮游生物記錄器
哈浮游生物記錄器
北極水
北方兩洋分布
北太浮游生物網
後濱
同質性
同潮圖
同域分布
同化數
同化效率
北大西洋深層水
葉狀幼體
副熱帶模態水
副標準海水
可捕係數
古鹽度
古生產力
剩餘鹼度
古深度
古海流
分潮時
古地磁地層學
古地中海
化學清除
前濱
化學成岩作用
化學形態模型
化學形態分析
雙高潮
雙擴散
雙周期
雙低潮
叉臂系泊系統
參比物質
參比元素
原存營養鹽
厭氧生活
厭氧帶
厄特沃什效應
大洋拉斑玄武岩
埃克曼層
前進波
化學風化作用
初級生產力
半潮面
可更新資源
化能營養
印度洋板塊
垂直分布
動力定位
加壓艙
天文潮
增殖
減壓艙
大陸邊緣
變溫動物
基床
初級生產量
地縫合線
大眼幼體
大潮
地幔柱
化能自養生物
半日潮
大型浮游生物
多樣性
多態現象
化學海洋學
大陸隆
大陸階地
台灣暖流
古溫度
古海洋學
大西洋中脊
南極繞極流
大洋板塊
大洋區
半島
堡礁
堆積作用
地轉流
地幔對流
圍海工程
圍堰
品系
周轉率
周叢生物
南海縣
大陸漂移
發光細菌
發光生物
反滲透
聲吶
區域海洋學
大陸架
大陸坡
大洋環流
司馬熾
反射波
印度洋
北冰洋
勞亞古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