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勉語是自稱[mjen]的瑤族使用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通常說的瑤語或語言譜系分類上所稱述的瑤語,多半是指勉語而言。國外的瑤族基本上都是說勉語的。
主要分布在中國廣西、湖南、雲南、廣東、貴州、江西等省(區)的90多個縣的部分山區,使用人口約70萬(1982)。廣東海南島(自稱“金門”)的苗族和越南、泰國、寮國、緬甸的瑤族使用的語言跟勉語基本上相同。勉語的聲母一般比韻母少。塞音和塞擦音聲母清濁對立。濁音聲母可出現於各個聲調。送氣音聲母一般只出現在單數調。韻母的主要元音多數分長短。有鼻音和塞音韻尾。聲調和漢語的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情況一致,變調與構詞有一定的聯繫。虛詞和詞序為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作修飾語的名詞、代詞、狀詞和數量詞組在中心詞前,形容詞一般在中心詞後。第一人稱代詞的複數分包括式和排除式。
量詞和部分形容詞、狀詞重疊後表示某種語法意義。數詞有兩套,10以內的用固有詞,10以上的用借詞。句子的語序是主語在謂語前,賓語、補語在謂語後。詞根基本上是單音節的。構詞方式大部分是詞根與詞根相結合,帶附加成分的詞不多。合成詞比較豐富,以修飾結構的居多。方言劃分主要根據語言特點和自稱的內在聯繫,不受地域的約束,大致上分為勉 -金、標-交、藻敏3個方言。方言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辭彙上。使用不同方言的人互相不能通話。3個方言都有不少的漢語借詞。近幾年瑤族語文工作者用拉丁字母設計了代表勉語的瑤文方案,正在一些比較聚居的縣份進行實驗。
劃分
毛宗武(2004)把國內的勉語劃分為四種方言和多個土語:
一、勉方言ium,多於55萬
(1)廣滇土語,自稱“勉”,40多萬
(2)湘南土語,自稱“勉”,13萬多
(3)羅香土語,自稱“勉”或“坳標”,3千多
(4)長坪土語bmt,自稱“標曼”,2萬多
二、金門方言mji,多於22萬
(1)滇桂土語,自稱“金門”或“甘迪門”,16萬6千多
(2)防海土語,自稱“金門”,6萬多,分布在廣西和海南,其中海南說金門方言的人被識別為苗族
三、標敏方言bje,多於4萬,分布在廣西
(1)東山土語,自稱“標敏”,3萬5千多
(2)石口土語,自稱“交公勉”或“莫若”,8千多
(3)牛尾寨土語,自稱“莫西”,2千多
四、藻敏方言bpn,自稱“藻敏”,6萬多,分布在廣東連南縣、陽山縣和湖南宜章縣
以上合計接近90萬。根據民族語記載,國外使用勉方言的人達43萬,使用金門方言的人達17萬。
還有一種三分法,把勉方言和金門方言合稱勉金方言(還把標敏方言稱為標交方言),毛宗武等(1982)使用的就是這種分法。但是盤承乾(1988)、毛宗武(2004)、Ratliff(2010)都認為應該把勉方言和金門方言分開。
語音特點
龍勝大坪江79個聲母。有一套濁塞音、塞擦音聲母,可以出現在雙數或單數調;送氣音和清化音聲母只出現在單數調;濁鼻音聲母可以自成音節。韻母有64個。元音分長短;塞音韻尾有的已脫落,取代它的是一個清晰的喉塞音。有8個調類與漢語的平、上、去、入各分陰陽極其相似,變調比較有規律。
①有p、ph、b、m、怰、w、f、堭、tsh、扷、s、t、 th、d、n、恄、 l、峠、慯、慯h、d懍、怱、恅、j、嶃、k、kh、ɡ、嬜、恵、h等31個單輔音聲母,另有17個顎化聲母和31個唇化聲母。
②塞音和塞擦音聲母清濁對立,濁音出現於各個聲調的音節。
③鼻音聲母能自成音節,如嚿“不”。
④送氣音聲母絕大多數出現於漢語借詞,清化鼻音和送氣音聲母一般只出現在單數調的音節。
⑤有 i、e、ε、a、o、u、媅、徲、等 8個單元音韻母。除媅、徲只出現於漢語借詞外,在複合韻母中主要元音或帶輔音韻尾的元音一般分長短,保存長短音對立比較完整的是a和o。
⑥有-m、-n、-嬜、-p、-t、-k等6個輔音韻尾。
⑦聲調有 8個,分舒、促兩類,與古聲母的清濁有密切關係,和漢語的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情況一致。
⑧變調現象很普遍,與構詞有一定的聯繫,合成詞一般都變調,有的詞組也變調。
語法特點
①以虛詞和詞序為主要語法手段。
②名詞、狀詞、指示代詞和數量詞組作定語時在中心語前;形容詞作定語時,一般在中心語後。例如,嬜o嬜21(牛)慯o∶嬜33(角)“牛角”,扷an12(紅貌)si55(紅)“通紅”,wo52(那)pwo33(三)no∶m33(個)bε∶嬜24(石頭)“那三塊石頭”,tje21(桌)峠a嬜33(高)“高桌子”。
③人稱代詞有單數、複數的區別,第一人稱複數還分包括式和排除式;指示代詞分近指、中指、遠指3級,近指和中指用不同聲調錶示,如na∶i52(這),na∶i12(那)。
④量詞重疊表示“每”的意思,單音節的形容詞和修飾形容詞的狀詞重疊表示加強意義。
⑤判斷動詞有兩個,固有詞和漢語借詞並存,在肯定句和否定句中使用不完全相同。
⑥數詞有兩套,也是固有詞和漢語借詞並存,“十”以內的用固有詞,“十”以上的用漢語借詞。
⑦連詞和副詞有相當一部分是漢語借詞,多在幹部和有文化的青年中使用。
⑧主語在謂語前,賓語、補語都在動詞謂語後,如:nen21(他)hop55(喝)tiu52(酒)hop55(喝)tu55(得)ɡjwin33(醉)a52(了)“他喝酒喝得醉了”。
辭彙特點
①詞根基本上是單音節的。
②合成詞比較豐富,以修飾式的居多,帶附加成分的詞不多。
③有相當多的漢語借詞。借詞大都是音義全借,半借和加注的也有一些。早期借詞單音節的居多,語音接近粵方言或客家方言。現代借詞多為雙音節的,語音接近西南官話。
方言特點
劃分方言主要根據語音和辭彙以及自稱的內在聯繫,不受地域的約束。大致可分為 3個方言。
①勉-金方言,又可分為優勉、標曼和金門3個土語,是人口較多、分布最廣的一個方言,有瑤族居住的縣分,大都有使用這個方言的人;廣東省海南島的苗族語言屬這個方言的金門土語。
②標-交方言,又可分為標敏和交公勉兩個土語。使用交公勉土語的瑤族人數不多,分布在廣西恭城;使用標敏土語的瑤族主要分布在廣西的全州縣東山地區, 與東山相鄰的灌陽和湖南的道縣、 雙牌也有一些。
③藻敏方言,不分土語,說這個方言的瑤族主要分布在廣東的連南,與它相鄰的陽山和湖南的宜章也有一些。使用不同方言的人們相互間不能用勉語通話,方言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辭彙上,各有一定數量來源不同和交叉不同的詞語。勉-金方言的語音特點是元音分長短,有一套塞音和鼻音韻尾,還有一套清化鼻音;標-交方言元音不分長短,塞音韻尾已消失,鼻音韻尾也只有-n和-嬜,雖然也有一套清化鼻音,但在聲調的分配上與勉-金方言不同;藻敏方言元音也不分長短,沒有送氣音聲母,沒有清化鼻音聲母,沒有顎化和唇化音聲母,聲母簡化是這個方言的特點。3個方言都吸收了不少漢語借詞,並增加了一些新的聲韻母和語法結構形式。標-交方言的漢語借詞比其他兩個方言更多一些,有些借詞其他兩個方言仍使用固有詞。
中國語系
漢藏語系 | 漢語族 | 漢語 | 官話 · 晉語 · 吳語 · 徽語 · 粵語· 平話 · 湘語 · 贛語 · 客家話 · 閩語 |
白語 | 白語 | ||
藏緬語族 | 阿昌語 · 阿儂語 · 倉拉語 · 達讓語 · 獨龍語 · 格曼語 · 哈尼語 · 基諾語 · 嘉絨語 · 景頗語 · 拉祜語 · 傈僳語 · 珞巴語(崩尼-博嘎爾語 · 蘇龍語 · 義都語) · 門巴語 · 納西語 · 怒蘇語 · 普米語 · 羌語 · 木雅語 · 柔若語 · 土家語 · 彝語(諾蘇語 · 撒尼語) · 桑孔語 · 扎巴語 · 載瓦語 · 藏語 | ||
苗瑤語系 | 巴哼語 · 布努語 ·炯奈語 · 勉語 · 苗語 · 畲語 · 瑤語支 | ||
壯侗語系 | 標話 · 布央語 · 布依語 · 村話 · 傣語(撣語) · 侗語 · 錦語 · 拉基語 · 拉珈語 · 黎語 · 臨高語 ·毛南語 · 莫語 · 仫佬語 · 儂語 · 普標語 · 水語 · 佯僙語 · 耶容語 · 仡佬語 · 羿語 · 壯語 | ||
南亞語系 | 布朗語 · 德昂語 · 佤語 · 京語(越南語) · 莽語 · 倈語 · 布甘話 · 克蔑話 · 寬話 | ||
南島語系 | 台灣南島語言 | 泰雅語 · 太魯閣語 · 阿美語 · 撒奇萊雅語 · 布農語 · 巴賽語 · 貓霧捒語 · 噶瑪蘭語 ·猴猴語 · 西拉雅語 · 法佛朗語 · 洪雅語 · 凱達格蘭語 · 龜侖語 ·巴布拉語 · 排灣語 · 卑南語 · 巴宰語 · 噶哈巫語 ·賽夏語 · 邵語 · 道卡斯語 · 魯凱語 · 鄒語 · 卡那卡那富鄒語 · 沙阿魯阿鄒語 | |
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 回輝話 | ||
阿爾泰語系 | 蒙古語族 | 保全語 ·達斡爾語 · 東部裕固語 · 東鄉語 · 蒙古語 · 土族語 · 康家語 | |
突厥語族 | 哈薩克語 · 吉爾吉斯語 ·撒拉語 · 韃靼語 · 維吾爾語 · 烏茲別克語 ·西部裕固語 | ||
滿-通古斯語族 | 鄂倫春語 · 鄂溫克語 · 赫哲語 · 滿語 · 錫伯語 | ||
印歐語系 | 俄語 · 色勒庫爾語 · 瓦罕語 | ||
孤立語言 | 朝鮮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