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概況
修水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上游,居幕阜山脈和九嶺山脈之間,是三省(湘、鄂、贛)九縣(靖安、奉新、宜豐、銅鼓、平江、通城、崇陽、通山)的交界處和三個省會城市(長沙、武漢、南昌)的中心點,自然地理形成眾星拱月之勢。
全縣總面積4504平方公里,是江西省幅員最廣的縣,全縣現有36個鄉鎮,總人口76萬。境內現有省道310公里,縣鄉道路500公里,四通八達,交通便捷。
修水,古號分寧,國史有上望之稱。山川秀美,人傑地靈。宋代黃庭堅詩書雙絕,與蘇軾齊名。近現代陳寶箴一門四傑(長子陳三立、三立長子三子陳衡恪、陳寅恪)蜚聲海內外。在現代革命史上,秋收起義首先在修水爆
發,工農革命軍第一面紅旗率先在修水升起,修水又是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改革開放以來,修水進行了以礦產、水電、瓷土、糧油加工、茶葉、絲綢、林業等系列開發,培植蠶桑、藥材、茶葉、食用菌、山羊、優質稻、水果等主導產業,名優特產闖入國際市場,寧紅、康順進入省級工業隊。中國五礦集團的白鎢精深加工等項目落戶修水,民營經濟逐步成為縣域經濟的主角.修水縣被列為全國百家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之一,全省蠶桑基地縣,茶葉基地縣,山區農業綜合開發試點縣。基礎建設得到全面啟動,城市建設突飛猛進,省級衛生縣城通過驗收。
歷史文化
修水是江西西北門戶,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漢代以來,屢有重大兵事發生。明清時期,多次高懸過李自成、石達開、李秀成等王師義旗。土地革命前後,修水的革命鬥爭如火如荼,秋收起義首先爆發和湘鄂贛省委及省蘇維埃的駐紮修水,使本縣成為湘鄂贛根據地的中心和著名蘇區,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五·四”運動爆發時期,這裡就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修水支部。1926年,中共修水縣委第一個支部幹事會成立,胡思先為書記,同年冬,成立中共修水臨時縣委。1927年,震撼世界的秋收起義首先在修水爆發,並在修水製作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和臂章。1928年,修水縣楊嗣暴動委員會成立。8月6日,彭德懷、騰代遠、黃公略等在湖南平江起義,成立紅五軍,揮師攻克修水縣城,正式建立了中共修水縣委和修水縣蘇維埃政府。1930-1933年間,曾建立中共修水中心縣委、領導修、武、銅、宜、通等縣黨組織,進行土地分配。1931年,湘鄂贛省委在本縣上杉改組,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正式成立,先後還建立了省總工會、婦聯會、紅軍學校、
法庭、醫院、銀行,開辦了兵工廠、被服廠、鑄鋼廠和造幣廠等,修水革命鬥爭達到鼎盛時期。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修水革命鬥爭處於低潮,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土地革命時期一萬多名烈士為革命捐軀。抗日戰爭時期,修水成為南昌會戰、上高會戰和幾次長沙會戰的重要防線,日軍曾三次侵入修水,均被抗日軍民擊退。1949年6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129師386團在民主自衛軍配合下和平解放修水。
燦爛文化
修水自古稱“文章奧府”,為“濂溪弦鐸之地,山谷桑梓之鄉”,文化教育比較興盛。宋代黃庭堅的曾祖父黃中理曾開辦櫻桃書院和芝台書院。延引四方學子,宋郊、宋祁兄弟和黃庭堅等曾就學於此。宋代理學家周敦頤任分寧主簿時,曾開辦書院,後稱濂溪書院。徐、祝等大姓亦辦有書院,培養眾多人才。自唐宋至清代,本縣共有進士201名,舉人317名,僅宋代即有進士160名。北宋一朝,雙井村出進士48名;歷代有丞相2名,尚書16名,正一品官員3名,從一品1名,正二品5名,從二品4名;知名文學藝術家21名。宋代名臣徐禧布衣騰達,胸蟠甲兵,殉節永樂城,有“宋殞長城”之嘆。黃庭堅開創江西詩派,與蘇軾齊名,並稱“蘇黃”,也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徐禧子徐俯,官至參知政事,又是江西詩派著名詩人,名句流傳至今。南宋政治家、軍事家、四川按撫置制使余,治蜀10年,屢挫蒙軍,勵精圖治,功勳卓著。明代周季麟、周季鳳兄弟,均官至左都御史,史稱“雙鳳”。清萬承風,為宣宗侍讀,朝庭重臣。近代以來,更是名人迭出。桃里陳氏一門,有4人名載《辭海》,陳寶箴,官至湖南巡撫,支持維新變法,向光緒帝推薦維新人才,在湘辦新學興新政,為全國封疆大吏中唯一支持和從事變法者。其子陳三立,為同光體詩派領袖,清末民國初詩壇泰斗。三立長子陳衡恪(師曾),近代著名畫家,與齊白石齊名。三子陳寅恪,聞名海內外的史學大師,著名教授,曾任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古琴大師、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查阜西,曾參與組織著名的“兩航起義”。著名中醫徐瀛芳,民國期間,是全國中醫委員會七委員之一,被醫界譽為“中醫科學化先鋒”。當代著名作家胡曠,所著《潘虎》等文已成為當代文學史上文藝性革命鬥爭回憶錄的代表作。在世名人有著名科學家,原華南植物研究所所長陳封懷,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黃綺和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黃蜚秋等。古代和近代縣人留下各類專著272部1198卷,這些都被修水人民引為驕傲。
修水是個古老縣份和著名蘇區,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和風景名勝甚多。有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結束的全縣文物普查中,收集流散文物750件,全縣有古文化遺址116處,其中上奉山背跑馬嶺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最著名。1978年被命名為山背文化。黃龍山黃龍寺,為中國佛教禪宗五家七宗之一黃龍宗的發祥地,是宋代江西四大叢林之一。黃龍宗宋時傳入日本,現在日本猶有15個支派,黃龍山有晉葛洪,宋黃庭堅等名人石刻和眾多名勝古蹟。縣城南山崖曾是黃庭堅讀書之地,現已闢為黃庭堅紀念館,館藏文物豐富,其中以眾多黃庭堅碑刻、墓誌、著作等資料,最為著名。自宋代以來聞名朝野的雙井村,有黃庭堅陵園以及石刻等遺址遺蹟。清水岩內有周敦頤等名人題刻。近代陳寶箴父子故居及遺蹟,保存完好。革命歷史文物和遺址,以縣城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舊址和上衫鄉的湘鄂贛省委省事蘇舊址最著名。秋收起義修水紀念館和烈士館,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修水10324名革命烈士樹起巍巍豐碑。資源環境
修水縣地貌形態多姿,氣候條件優越,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
修水共有林業用地面積497.62萬畝,森林覆蓋率49.2%,活立木蓄積量736萬立方米,杉木占森林蓄積量的56.92%,馬尾松占森林蓄積量的28.19,毛竹有3.92萬畝,蓄積量為568萬根,植樹造林保存面積83.2萬畝,被列為江南48個重點林業縣之一。
修水植物資源豐富,全縣有種子植物2000多種,屬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植物54種。如我國特有的活化石銀杏,本縣特有的珍稀樹種柳葉臘梅、金錢柳、香果松、穗花杉、伯樂樹等。
修水有白朮、花椒、車前子、白花茵陳、麥冬、半夏等中草藥300多種。野生中華獼猴桃、板栗、楊梅、棗、柿、棠葛、油茶、油桐、烏桕等經濟作物分布廣泛。
修水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現有脊椎動物200多種,其中哺乳動物30多種,鳥類41種,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華南虎、金錢豹、獐、蟒蛇、白鷳等18種,省級保護的黃鼬、大杜鵑等8種。此外還有眾多的魚類、兩棲類和爬行動物,均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修水礦藏類型齊全,礦種多、分布廣、規模大、品位高,尤以黃金、白鎢、石煤、石英、瓷土、石板最具有特色。古市等地砂金以精純聞名海內外,土龍山等地原生金藏量豐富,香爐山鎢礦品位為全國之冠,儲量居全國第二。廣泛分布的石煤總儲量達47億噸,占江西已探明的石煤儲量一半。竹坪的青石板蘊藏量大,產品遠銷東南亞。此外,還擁有鈾、釩、磷、石灰石、大理石、石膏、銀、銅、鋁、鋅、雲母等礦藏。
修水河道眾多,自然落差大,雨量充沛,水利資源極為豐富,蘊藏量40萬千瓦,可開發量在20萬千瓦以上,50%保證率年地表水總量3.7億立方米,平均地下水總量4.8億立方米,人平均擁有水量6500立方米,還有泰清、司前、湯橋等多處溫泉。
修水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山川秀麗、風光旖旎、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有山背文化遺址、山谷故里、雙井明月灣、黃龍寺、清水岩、抱子石、布甲溶洞、東嶺石林等人文自然景觀,具有良好的旅遊開發前景,清水岩風景被列為省級旅遊風景區,黃庭堅紀念館、秋收起義舊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修水河
修水(XiuShui)鄱陽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源出江西省銅鼓縣西南的大圍山麓,由定江河和金沙河匯成。先後納入修水縣、武寧縣的眾多小支流,至永修又納潦河,至吳城鎮注入贛江轉匯鄱陽湖。幹流總長357公里,流域面積1.48萬平方公里,耕地16萬餘公頃。流域內地形複雜,山地占15%,丘陵占48%,台地、平原占37%。抱子石以上為上游山區,水流湍急,河道平均坡降1.05‰,河面寬50~100米;抱子石至柘林為中游丘陵區,有三都、武寧兩盆地,河道平均坡降0.42‰,水面由150米擴至300~400米;柘林以下為下游,河道漸入沖積平原,水勢平緩、平均坡降僅0.12‰。修水總落差676米,年均徑流量108.1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67.42萬千瓦。流域植被良好,河流含沙量小,年均輸沙量僅153萬噸。流域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均降水量1567.3毫米,植被豐
富,以杉及馬尾松為主,並多毛竹。有樟、楠、梓、柏和黃檀等珍貴樹種。森林覆蓋面積高於全省水平。銅鼓、修水、武寧等縣均盛產茶葉,水果以中華獼猴桃和枇杷最佳。主要農作物為水稻、小麥、雜糧等。中藥材有柴胡、黨參、桔梗、川芎等。主要礦產有金、煤、磷、鎢、鉛、鋅。全流域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庫和塘壩2萬多座,防洪圩堤572公里,及大量引水、提水工程,有效灌溉面積達10.9萬公頃,旱澇保收面積9.08萬公頃,分別占流域內總耕地面積的68%和57%。幹流上已建成全省最大的柘林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萬千瓦,年發電量6.3億度;支流潦河上游建成裝機容量為1.8萬千瓦的羅灣水電站。由於水庫的調蓄,修水洪水已基本得到控制。修水自吳城鎮以下可通行小輪船,以上經三都至修水縣城通木船。經濟發展
農業
修水縣屬農業大縣,有水田413035畝,旱地160045畝,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紅薯、玉米、大豆等。現糧食總產量153316噸,比1949年增長2.2倍,生豬生產數407700頭,耕牛存欄數21543頭.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蠶桑、油菜、藥材等。茶園面積22387畝,蠶桑面積93144萬畝,藥材35773畝,水產產量8000噸,油料4497噸,藥材產量3622噸。全縣有農業產業大戶2700多戶,涉及種養方面近20個項目,其中山羊飼養量達到485208萬頭,袋裝香菇達到1200萬袋,形成了“蠶桑、藥材、食用菌、山羊”四大支柱產業。
修水縣是江南48個重點林區縣之一,共有林業用地面積497.62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73.71%,森林覆蓋率達4
9.2%,活立木蓄積量組成比例的56.92%,馬尾松占28.19%。毛竹有3.92萬畝,蓄積量為568萬根。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植樹造林,造林保存面積為83.2萬畝。近年來為水土保持,退耕還林達十萬畝.本縣林區已發現珍貴稀有和瀕危樹種有25科54種,占全省保護樹種的41%。如銀杏、金錢松、穗花杉、鵝掌秋、凹葉厚朴、杜仲、伯樂樹、香果樹、天竺桂、青錢柳等,此類樹木大都為子遺植物,是中國亞熱帶區的稀有樹種,具有很高的科研、經濟和觀賞價值。特別有275株古樹名木。
修水水果總面積為8萬畝,已有板栗、棗、梨、椏柑、溫柑、甜橙、甜柚、柿子、李、蜜桃、獼猴桃、葡萄、楊梅等20多個樹種。三都、四都、西港、溪口、古市、全豐分別成為有名的柑桔、桃梨、甜橙、板栗、花椒、蜜棗之鄉。全縣年產優質水果苗50萬株。
工業
改革開放推動了修水地方工業的發展。以寧紅茶、康順耐熱瓷、梅山神茶、絲綢、貢硯為代表的修水名優產品走俏國內外市場,暢銷於京、滬、津、穗等30多個大中城市及日、美、俄、德10多個國家和地區。
全縣有廠礦5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2家。近年來全縣私營企業得到飛速發展,取得半壁江山的地位.工礦業門類主要有:森林、機械、燃料、電力、建材、陶瓷、紡織、絲綢、印刷、醫藥、釀造、食品、縫紉、工藝美術等。主要產品有:寧紅茶、雙井綠、眉峰雲毫、白廠絲、絲綢、羽紗、水泥、飲料酒、日用藥、松節油、木梳、貢硯、膠合板、家具、紡織器材、皮革等。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的產品有:寧紅保健茶、耐熱瓷、鼎立水泥、黃金、白鎢、白廠絲、貢硯、木梳系列特種工藝產品等。特別是茶葉系列發展很快,寧紅茶、梅山神茶、台茶、雙井綠等聞名國內外,僅寧紅系列就有保健茶、減肥茶、工夫紅茶、綠茶、男子漢茶、水茶、外婆米酒、瘦身含片等風靡海內外。寧紅、康順成為全省56個名優產品之一,成為省級工業隊,香爐山鎢礦日處理礦石量將達到2500噸,成為全國最大的白鎢生產基地。
經貿
修水縣城義寧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自唐宋以來均為縣(州)治所。城區面積2.4平方公里,人口近10萬,是本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改革開放後的縣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擴建和改建了9條街道;開闢了人民廣場,五傑廣場,澄江花園,城南新區,鳳凰山遊覽區、黃龍山自然風光遊覽區、南崖——清水岩被闢為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在1971年建成長298米、寬10米、東南橫跨修河的鋼筋混凝土大橋後,1999年又投資4000多萬元修建一座全長1812米、寬19.5米、雙向四車道、西南橫跨修河的寧紅大橋。這樣,修河南北兩個域區由兩座大橋連成一個整體,與省道柯龍公路、修銅公路相接,大大緩解了交通擁擠的壓力,促進縣城經濟的發展,也為修水
縣城創建省級衛生城,面貌日新月異。各鄉鎮引農造城,分別建成了頗具規模、容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於一體的農村集鎮17個,渣津鎮被列為全國農村集鎮建設試點鎮。現在各鄉鎮所在地都建起了集貿市場,共有商業經營戶5140戶、飲食業1610戶,服務業2810戶,商業繁榮,購銷兩旺。
在部、省、市財政部門支持下,修水被確定為財政支持農業科技成果套用示範縣。
科教文衛
全縣擁有自然科學學會14個,會員4000餘人;農村專業技術研究會11個,會員3000餘人。實施各類科技計畫項目63項,其中國家級計畫項目10項、省級計畫項目16項,市級13項。開發新產品13大類54個品種,申請專利18項,共獲科技進步獎67次,多人獲國家級、省級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1993年被列為特種茶基地縣,1996年又被國家科委列為全國百家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單位。
1998年順利通過了省級義務教育工程驗收(“兩基”驗收)。全縣57所普通中學(含高中8所、職中1所)和696所國小,有中、小學生13.2萬餘人,在校學生鞏固率分別達到95%和99%,教職工共6000餘名。全縣“普九”“普實”和掃盲達標驗收。參加體育活動人數達到20000餘人,在省市各種比賽中均獲較好名次。
修水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有江西十大名人紀念館之一——黃庭堅紀念館,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秋收起義紀
念館;文化館站、圖書館站、廣播電影電視形成了城鄉網路;《修水報》發行了2萬餘份;文藝創作繁榮,由國家級省級出版部門出版發行的各種文學著作20餘種。建成了以縣電台、電視台為中心的文化廣播電視網路,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醫療衛生事業,全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582個,其中縣級綜合醫院3所,鄉鎮衛生院35所,縣人民醫院、中醫院已評為“二甲”醫院,有6家鄉鎮醫院被評為“一甲”醫院。
人口控制與計畫生育取得顯著成績,全縣共有計生辦36個,計生服務所37個,全縣村村都有計生服務室,計畫生育率達到98.44%。
行政區劃
三都鎮 渣津鎮 漫江鄉
四都鎮 白嶺鎮 黃龍鄉
路口鄉 古市鎮 全豐鎮
大橋鎮 余段鄉 上衫鄉
水源鄉 東港鄉 石坳鄉
馬坳鎮 西港鎮 程坊鄉
新灣鄉 上杭鄉 杭口鎮
溪口鎮 港口鎮 布甲鄉
大椿鄉 山口鎮 復原鄉
征村鄉 竹坪鄉 廟嶺鄉
黃港鎮 上奉鎮 何市鎮
黃沙鎮 黃坳鄉 義寧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