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古市鎮建置於東漢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距今已有1800餘年歷史,是麗水市最老的集鎮之一,居浙南四大古鎮之首,素有"歷史重鎮"、"處州糧倉"之美稱。位於縣西北部,地處甌江上游,松古平原中部,距縣城12公里,東鄰望松鄉,南連樟溪鄉和齋壇鄉,西鄰新興鄉,北接赤壽鄉和武義縣,鎮人民政府駐地古市,全鎮總面積4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649.53公頃,林地1180.93公頃,為松陽縣第二大鎮。
行政區劃
古市鎮位於松陽縣西北部,松古平原腹地,南鄰縣城11公里,距麗水80公里;北鄰遂昌縣城15公里,距龍游76公里。建鎮始於東漢四年(公元199年),縣置於此,距今已有1800餘年,古市鎮是麗水市最古老的集鎮。全鎮總面積47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2.2萬人口,為松陽縣北部五鄉一鎮的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是松陽縣第二大鎮。2007年,該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33億元,其中:工業產值3.32億元,實現財政稅收677萬元;農業產值1.01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4106元。
社會經濟
近年來,該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興產業、聚人口、強基礎、保穩定、促和諧”五大重點,全面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鎮發展戰略,全力以赴抓好工業功能區塊建設和松古盆地萬人下山脫貧筏鋪移民點建設,帶動人口集聚、促進產業培育,努力實現古市經濟社會新的跨越發展。農業形成了以9180畝名優茶為主的農業主導產業和蔬菜、乾水果、食用菌、家禽、甲魚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工業經濟快速興起,超前規劃工業區塊2400畝,並立足本地資源著力打造松陽茶產業加工基地和竹木製品產業區;同時,積極發展鎮東北郊的卯山省級森林公園等綠色旅遊項目。作為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近年來,積極推進集鎮建設,城鎮功能日臻完善,公共設施日益齊全。
古市鎮入選全國重點鎮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七部委聯合發文(建村[2014]107號),公布了全國3675個鎮列為全國重點鎮,古市鎮榜上有名。
全國重點鎮是小城鎮建設發展的重點和龍頭,七部委要求各地有關部門要按照提高質量、節約用地、體現特色等要求,在政策、土地及項目安排上對全國重點鎮建設發展予以扶持。
我市此次有九個鎮入選全國重點鎮。古市鎮是此次我縣唯一入選的全國重點鎮。
古市鎮入選 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2015年3月,松陽縣古市鎮、湖州南潯區雙林鎮、菱湖鎮和建德市梅城鎮、寧波鄞州區鄞江鎮、桐鄉市崇福鎮、永康市象珠鎮等7個鎮,被浙江省政府確定為該省新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近年來,浙江省各地遵循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的原則,及時編制相關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並依法報批。在切實加強對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與管理方面,各地特別注重文化挖掘、民生改善、特色風貌塑造,注重保護歷史文化名鎮的傳統格局、歷史風貌、特色肌理和空間尺度,不斷繼承和弘揚富有地域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使之具有更加明顯的浙江特色、浙江氣派,走出了一條歷史文化名鎮規劃管理保護的浙江道路。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省歷史文化名鎮在規劃建設過程中,特別注重結合“兩美”浙江建設和新型城鎮化布局進行精心規劃。比如梅城鎮通過重整嚴州古城風貌和科學規劃,形成了完整的小城市格局;崇福鎮在古鎮保護開發工作中,把編制規劃作為古鎮保護開發前期準備工作的重中之重。
旅遊景點
卯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古市鎮東北1公里處。面積約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431.8米。卯山山勢平緩,秀松如展,怪石鱗鱗,昔為道家葉法善修煉之所。葉法善(616--720)字道元,松陽人,為唐朝名道士,深究道教精義和方丹金石之術。處高宗、則天、中宗歷五十年,往來名山,常應詔入內廷,被尊為上賓。在道、佛兩教中,以其聲望和道術,始終未失尊寵。先天二年(713),拜鴻臚卿,再封越國公。法善不以爵位之尊貴所動,仍為道士。開元八年(720)老死在長安景龍觀。二十七年,唐玄宗李隆基作《葉尊師碑記》悼法善。卯山山頂原有通天宮、點易亭、紫霞館等久廢,山腰有道院、儉公祠、白鶴洞等古蹟猶存,儉公祠為松陽葉姓後裔紀念始祖葉儉而建。旁為葉儉第十七世孫葉法善道院,內有天師渠、浴丹池,泉清現底、水質甘冽,冬暖夏涼,終年不涸。
抗日戰爭期間,浙江湘湖師範、私立儉公中學曾設於此。山下東角壟村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松陽郡賴氏宗祠,保存完好。1993年,台灣省台中市賴氏宗親會曾來此尋根問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