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ChimonanthussalicifoliusS.Y.Hu
【科屬】蠟梅科蠟梅屬
【形態特徵】
灌木,幼枝條四方形,老枝近圓柱形,被微毛。葉近革質,線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5—13厘米,寬l一2.5厘米,兩端鈍至漸尖,葉面粗糙,無毛,葉背淺綠色,被不明顯的短柔毛,葉緣及脈上被短硬毛;葉柄長3—6毫米,被微毛。花單朵腋生,小,有短梗;花被片、雄蕊和心皮與山蠟梅特徵相同。花期8—10月。
【與亮葉蠟梅的區別】
這裡的俗名“山蠟梅”與同科同屬中的山蠟梅並非一個種,後者為常綠灌木,葉卵狀披針形,質地較堅硬、葉表亮綠色,下面葉脈具短毛,花黃白色或淡黃色,花期8~10月,果期翌年5~7月;二者易於區分。
【化學成分】蠟梅花含揮髮油,油中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蠟梅甙、a-胡蘿蔔素、亞油酸、油酸等化學成分,葉中含蠟梅鹼、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鮮葉含氰氫酸。種子含脂肪油、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等成分。
【性味】花蕾性溫,味甘、微苦。根及莖,辛,溫。
【功效】解暑生津,開胃散郁,通乳潤燥,止咳。主治暑熱頭暈,嘔吐,氣鬱胃悶,麻疹,百日咳,燙傷,火傷,中耳炎等。祛風理氣,活血解毒。主治哮喘,勞傷咳嗽,胃痛,腹痛,風濕癢痛,療瘡腫毒,跌打創傷等。外用適量,研末撒。
【分布】生於山地林中。麗水有栽培。柳葉蠟梅僅分布於安徽東南部及江西西北部、浙江中南部等山區,多生於狹長溝地,喜石灰質土,但一般土壤上亦可生長。而山蠟梅(亮葉蠟梅)分布較廣,自安徽南部起至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貴州及雲南等省區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