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布局
![黃庭堅紀念館](/img/d/109/nBnauM3X0ITNxATO2EDN1MzMyUTM4kDM0IDMxADMwAzMxAzLxQ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紀念館內有門樓、溪山自在樓、山谷祠、九曲廻廊、澄秋閣、順濟亭、冠雲亭、一翠亭等多處具有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築,有石門、藏龍洞、荔枝崖、釣磯、摩崖題“佛”等名跡。
山谷祠內,塑有一尊黃庭堅的全身塑像,山谷老人昂首而立,雙目炯炯,直視前方,似在構思美文佳句,又像在憂心人間疾苦。
基本陳列
![黃庭堅紀念館](/img/b/0e6/nBnauM3XwQTN4gTNwIDN1MzMyUTM4kDM0IDMxADMwAzMxAzLyQ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黃庭堅書法碑刻陳列》
陳列於“九曲廻廊”,始建於明代,經歷代重修,陳列黃庭堅各個時期、各種風格書法碑刻,主要有《松風閣》詩、《經伏波神祠》、《贈邱十四》、《墨竹賦》、《茶宴賦》等100餘通。同時館址南山崖保存了大量歷代名人題刻石刻。1959年被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庭堅生平史跡陳列》
分“雙井神童”、“才華初展”、“勤政恤民”、“蘇黃唱和”、“滿川風雨”、“詩開西江”、“翰墨千古”七個板塊,詳細介紹了黃庭堅的生平、史跡、成就及影響。
《修水歷史文物陳列》
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系統全面地介紹了修水從原始社會到清末民國的歷史,展示了新石器時代晚期江南著名文化——山背文化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標本,商周時期的陶器標本,春秋戰國時期的甬鍾、陶甗,秦漢時期的陶罐、銅弩機,唐宋明清各種瓷器等其他珍貴文物。
館藏文物
![黃庭堅紀念館](/img/a/c7c/nBnauM3XzcjM0MTOxIDN1MzMyUTM4kDM0IDMxADMwAzMxAzLyQ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人物簡介
![黃庭堅紀念館](/img/3/c35/nBnauM3X0EDMxAzN0IDN1MzMyUTM4kDM0IDMxADMwAzMxAzLyQ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黃庭堅知太和縣(今江西泰和)。元豐四年(1081)朝廷推行鹽務專賣政策,價貴質差,百姓貧窮無力購買,但朝廷硬性攤派。黃庭堅深入實地調查,入萬歲山,宿早禾渡,上大蒙籠,過金刀坑,寫下了《雕陂》、《上大蒙籠》等十多首體恤民情的詩作,對這一政策提出了批評。同時,為實踐他“聊厚不為薄”、“不以民為梯”的從政主張,書寫了五代十國時期蜀主孟昶《戒石文》其中十六字為銘,鐫石自警。南宋高宗時,詔令天下郡縣刻制黃庭堅所書《戒石銘》置於州府縣衙,影響巨大。
特色活動
不定期與黃庭堅書畫院舉辦書畫講座、書畫作品展覽及其它文藝活動。
每10年舉辦一次全國性的紀念活動及黃庭堅詩詞書法學術研討會,已成功舉辦三次(1985、1995、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