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都鎮

四都鎮

龍川縣四都鎮地處龍川縣中偏南,京九鐵路、東江貫穿全境,現轄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41個村民小組,157個經濟合作社,總人口1.86萬人。

基本信息

龍川縣四都鎮

四都鎮四都鎮
全鎮總面積80.5平方公里,全屬丘陵。有耕地面積1.1萬畝,宜種水稻、黃豆花生、蔬菜、蠶桑等作物。有林面積8萬畝,其中油茶生產基地2.3萬畝,柿子生產基地1萬畝,年產茶油100多噸,柿餅500多噸,茶油、柿餅歷來遠銷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國家、地區。

歷史沿革

建制於宋守符二年(1098)年。明洪武年間,四都謂“寧仁都”,清嘉慶14年設立“四都堡”。民國14年(1925年)四都設立民團局。1949年7月成立四都鄉人民政府。1958年併入老隆人民公社,1962年設立四都公社。1984年設立四都區,1987年設立四都鎮。

地理環境

位於龍川中西部,東江上游,面積80.5平方公里,東接豐稔鎮,北鄰和平東水鎮。西面東江越境而國,南面有黃竹河。總人口2萬左右。
東江、隆四公路和京九鐵路貫通南北。

歷史事件

1948年3月川中二隊(廣州隊)攻打四都街當鋪,徵收300多擔糧食救濟農民;

1948年3月東縱二支隊在九斷寨遭到嚴重損失;

1948年6月川中部隊取得“牙沙嶂反圍剿”戰鬥的勝利。

特色產業

特產柿餅:年產量約500噸;

柿葉茶:有藥用療效,遠銷日本及東南亞;

茶油:年產量200多噸。

文物史跡

四都鎮四都鎮
鹿湖庵:位於新川管理區下瑤村北面,上有龍川知縣沈瓚題為“鹿苑重光”的庵匾。

四都鎮有較好的旅遊環境,東江河畔有景色秀麗、形狀奇特的金龜山;鎮內腹部還有林莽蒼蒼、峰巒迭翠形似筆架的牙沙嶂;四黃公路旁邊還有六朝古庵——鹿湖庵,這些景點都是人們休閒觀光的好去處,且有待開發。

四都鎮將發揮人文地緣的特有優勢,認真搞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柿子、油茶、蔬菜、蠶桑生產、開展科學管理,興辦農業“龍頭”企業,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加農民收入。

詔安縣四都鎮

四都鎮四都鎮
四都鎮地處詔安縣東部,位於詔安、雲霄、東山三縣接壤處,全鎮面積75.79平方公里,山地面積6萬畝,耕地面積3萬畝,淺海灘涂2.5萬畝。轄二十個村和一個社區,總人口5.2萬人。2003年全鎮社會總產值14.3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8.6億元,財政收入253萬元,農民人均可配收入4137元。現為福建省重點工業衛星鎮、省級園林式鄉鎮,漳州市重點(衛星)城鎮。

四都鎮區位優勢突出,交通發達,貨流通暢,國道324線和東山第二通道貫穿全境,為詔安縣、東山島跨海大橋的接通口,也是閩粵高速公路的出口處,距東山港碼頭12公里,廈門港碼頭110公里,汕頭三百門碼頭40公里。全鎮已形成"二橫二縱"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四都鎮依山面海,自然條件得天獨厚,素有"十里花園百里湖"之稱。

四都素有"水果之鄉"美譽,荔枝、龍眼、香蕉、雙華李、六月桃等久負盛名。全鎮水果種植面積達3萬畝,年產量1.5萬噸,產值1.5億元。水果生產以優質見長,後港青殼荔枝馳名中外,為國宴佳品,素有"落地不沾沙"的特點。雙華李披霜帶霧,香脆可口,粒粒均勻,深受青眯。隨著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進一步深入,四都鎮水果品種逐漸朝名、優、特、高產、高效益方向發展。"旱鍾六號"枇杷、"石峽"和"儲良"龍眼、印度棗、台灣金苹棗、木瓜、竹筍等一批優質水果逐步朝著規模化發展。

四都鎮還大力開發藍色資源,發展淺海灘涂養殖,全鎮開發海水養殖面積24500畝,淡水養殖面積近萬畝,形成了泥蚶、紅蟲尋、對蝦、鮑魚飼料四大基地。其中泥蚶基地3000畝,紅蟲尋基地1500畝,對蝦基地4000畝,鮑魚飼料基地1000畝。年可實現水產總產值1.2億元。淡水養殖,水面家禽養殖富有特色,灰鵝基地名聲在外,年可出欄鵝、鴨百萬羽。

四都鎮四都鎮
鎮區2.5平方公里,人口2.5萬人。鎮區內經濟文化繁榮,水、電、路配套完善,金融、治安、學校、醫院、文化中心、影劇院、集貿市場等服務設施齊全,特別是通訊發達,已實現數據寬頻通訊。新規劃建設3000畝的工業園區功能完善,配套齊全,是客商的投資熱土。四都鎮黨委、政府提出"工業立鎮"戰略,奉行"您發財我發展"的理念,出台了一系列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凡來我鎮工業園區興辦的企業,除享受國家、省、市、縣各項優惠政策外,我們還無償提供辦理證照等服務,並視其投資規模、外資比例、科技含量和本地資源利用、增加農民收入等情況,個案經予更加優惠。

四都鎮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宋代的漸山七賢,宋末元初抗元義士張達,明朝上湖父子進士,民國上將張貞等均為一代賢達。如今的四都,秉承先人文化之底蘊,文化氛圍濃厚,農民書畫、潮樂曲藝、文化體育等都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長汀縣四都鎮

四都鎮四都鎮
四都鎮地處長汀縣境西南,距縣城38公里,東接濯田鎮,南接紅山鄉,西鄰江西省境,北接古城鎮。是閩贛兩省邊沿山區結合部,省道洋萬線貫穿境內。全鎮土地總面積329.4平方公里,轄18個村民委員會,113個自然村、3436戶,人口16050人。海拔270—771米,無霜期247—338天,年平均溫度18℃,年平均降雨量1304—1974毫米,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是一個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的山區鄉鎮。

四都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當年紅軍入閩第一站,省蘇、省軍區曾設在琉璃村,全鎮有17個革命基點村。占全縣革命基點村總數的一半。

四都鎮地勢起伏,山川秀麗,景色宜人,境內的歸龍山為長汀名山,海拔1036米,屹立於長汀、江西瑞金、會昌之間,宋朝臨汀郡副守郭祥正有詩云:“神仙之府名歸龍,千層翠玉擎寒空”。山頂建有寺廟,供奉羅公祖師神像,在明清時便香火鼎盛,至今不衰。

全鎮有耕地面積16020畝,山林地面積37.36萬畝,其中天然用材林30.69萬畝,人工林7.8萬畝,毛竹林5.6萬畝,森林蓄積量100萬立方米。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已探明的有花崗岩儲量1億立方米,伊利石儲量2000萬噸,瓷土儲量3000萬噸,還有豐富的錫礦、鎢礦等。水力資源也十分豐富,境內有3條河流,3座攔河大壩,蓄水排洪發電,還有陂下水庫電站、坪埔電站、高峰電站等3座電站,總裝機容量7800千瓦,年發電量3300萬千瓦時。

四都鎮四都鎮
1999年以來,共投入資金321萬元,完成了溪口至榮坑、同仁至琉璃等於條村道的維修,鋪設了同仁至水口橋、歸龍山腳至南北湖共3公里的水泥路面,完成了18個村的農網改造。2001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22753.8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4640萬元,工業總產值9150萬元,財政收入2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76元。

今年發展重點工作:

1、農業: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全面提升農業和農村經濟效益。調整大田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烤菸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重點發展以河田雞、瘦肉型肉豬的養殖;搞好山地綜合開發,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大力發展竹業和油茶產業。

2、工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深化改革,進一步激發現有企業活力;發揮優勢,培植支柱產業。充分利用本鎮的礦產資源和毛竹資源,突出抓好伊利石、花崗岩、高嶺土等礦產資源的開發,搞好竹製品的深加工。

3、旅遊:充分利用本鎮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建設歸龍山—飛龍湖一日游,開發以紀念紅軍入閩為重點的紅色旅遊,發展農業生態旅遊,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4、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江山市四都鎮

四都鎮四都鎮
四都鎮地處浙江省江山市北部,距江城區12公里,與常山、衢州柯城區交界,總面積42.8平方公里。全鎮共有19個行政村,1.5萬人口,耕地總面積14796畝,山場面積36000畝。
特色農業發展迅速。以“大湖山羊”品牌馳名,年飼養量8000頭,建有省級“大湖山羊”示範基地,品種有波爾山羊純種、二代雜交、南江黃羊等;以柑桔為主導產業,現有桔園1萬畝,年產量1萬噸,建有省級無公害柑桔基地2000畝;現有山茶油基地5000畝,年產2.5萬公斤。
工業發展潛力巨大。2004年,全鎮工業產值2.44億元,現有外商獨資企業二家,上規模上檔次企業有湖山水泥廠、工藝印刷材料廠、布魯克金屬製造有限公司、港亨輸變電有限公司等4家,年產值都在2000萬元以上。
雙(衢州雙港口)江(江山)線橫穿四都鎮南北,全鎮交通、通訊網路發展迅速,村村通公路、電話、有線廣播電視,硬化路面達80%以上,程控電話餘2800多門
四都鎮地處長汀縣境西南,距縣城38公里,東接濯田鎮,南接紅山鄉,西鄰江西省境,北接古城鎮。是閩贛兩省邊沿山區結合部,省道洋萬線貫穿境內。全鎮土地總面積329.4平方公里,轄18個村民委員會,113個自然村、3436戶,人口16050人。海拔270—771米,無霜期247—338天,年平均溫度18℃,年平均降雨量1304—1974毫米,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是一個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的山區鄉鎮。
四都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當年紅軍入閩第一站,省蘇、省軍區曾設在琉璃村,全鎮有17個革命基點村。占全縣革命基點村總數的一半。
四都鎮地勢起伏,山川秀麗,景色宜人,境內的歸龍山為長汀名山,海拔1036米,屹立於長汀、江西瑞金、會昌之間,宋朝臨汀郡副守郭祥正有詩云:“神仙之府名歸龍,千層翠玉擎寒空”。山頂建有寺廟,供奉羅公祖師神像,在明清時便香火鼎盛,至今不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