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大約西元前200年,佛羅倫斯由費索(Fiesole)伊特魯亞城的殖民地慢慢發展起來,後來成了羅馬的佛倫天那(Florentia),也就是一個控制佛拉米亞(Via Flaminia)的駐防地。12世紀早期,這裡成了一個自由城市(comune)。到了1138年,這裡由12個執政官來統治,並得到一個富裕商人組成的團體--百老會(Council of One Hundred)的支持。1207年,由於難以調和的宗派鬥爭,百老會被一個外來的(據說是沒有偏見的)統治集團波疊斯托(podest)所取代。13世紀,教皇黨和保王黨展開了一場長達一個世紀的爭論,最後因教皇黨在1250年代成立了自己的政府而告終。到了1292年,佛羅倫斯受夠了這些剛愎自用的貴族,把他們逐出政府。此後,這座城市日趨民主,並且變成了由親教皇黨的商人階級所控制的商業共和政體。
1348年的大瘟疫幾乎消減了這座城市一半的人口,使他們陣腳大亂。14世紀晚期,梅第奇家族(Medicis)開始鞏固政權,最終執掌了羅馬教皇的職位。科西摩.梅第奇(Cosimo Medici)變成了佛羅倫斯的統治者。他也是達文西、布魯內萊斯基、弗拉.安吉利科( Fra Angelico ) 和利比這些藝術家的贊助人。最有名的梅第奇家族成員也許是羅倫佐,即科西摩的孫子。他在1469年接管了政權,並在宮廷中培養了藝術、音樂、詩歌百花齊放的局面,羅倫佐還贊助了波提切利(Botticelli)、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這些哲學家。
1494年,梅第奇家族破滅,並且失去手中的權利。這座城市落入了領導清教徒的共和政體的多明尼加修士薩沃納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的手中。直到1498年,他失去了民的愛戴,更被視為異端而被燒死。梅第奇家族於16世紀返回佛羅倫斯,他們通過聯姻與查爾斯五世皇帝聯合起來,並且又在這統治了200年。1737年,托斯卡納大公國轉給了(Grand Duchy of Tuscany)洛林議院 (House of Lorraine)最終於1960年被合併到義大利王國。佛羅倫斯成了這個王國的首都,直到1875年被羅馬所取代止。無論如何,佛羅倫斯在20世紀是歷經災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其精疲力竭,猶有餘悸,並且經不起了法西斯主義的花言巧語。這座城市成了墨索里尼最忠實的堡壘之一。二戰期間,佛羅倫斯受到了撤退德軍的嚴重損害,除了舊橋(Ponte Vecchio)以外,他們把所有的橋樑炸毀。1966年,洪水肆虐,給這個城市的建築和藝術作品帶來了難以估計的損害。當中有些還在修復之中。這個把整個城市變成泥沼,並且使無數人無家可歸的災難卻帶來了一樣好東西,那就是現代修復技術的發展。拯救工作帶來了良方,而這些方法亦得以拯救全世界的藝術作品。
佛羅倫斯大教堂
佛羅倫斯大教堂又稱百花聖母教堂 早於一二九六年就開始興建,它的兩側翼殿和歌壇是一樣長的,在外觀上均有五邊,在室內也有五個小祭室。聖壇位於交叉八角處,並且和中殿、翼殿和歌壇連成一個大空間, 。但是這個大空間上之屋頂卻是個長久以來未能解決之問題,有四十米 之跨度以傳統之木料是很難辦到的,一直到一四一九年才由布內勒奇加以解決,這個神話般之事實,一直是建築史上所津津樂道的一件大事,布內勒奇之靈 感當然有部份是來自於對面之洗禮堂,但卻也源於羅馬之萬神廟,布內勒奇曾 經到此研習古建築和其比例。他的傳記明白的告訴我們「他細心的觀察了建築之結構支撐和推力,造型及裝飾細部」,然而這個圓頂之解決方案確是獨一無 二的。布內勒奇使用所謂的雙層圓頂,每一層圓頂均是由八塊曲面板所構成,由 八條主肋及十六條副肋聚集收斂於圓頂,垂直肋筋之間再由水平方向之構件加以加強,圓頂底部並且加有一圓木箍,外再加鐵件以防圓頂爆裂,兩層圓頂之 間並且還有橫肋相連,作用就好像是內圓頂之飛扶壁一樣,將力傳達到外殼在 傳至角落。不僅是在工程之突破而已,這個圓頂亦成了佛羅倫斯市鎮天空上之一個有力象徵,它的造型不管是從近從遠,從任何一個方向來看,軍事一個非 常傑出的「雕刻品」,它的影響力是大的,外出的佛羅倫斯人不在市患有思鄉 症。而變成了「思圓頂症」,在麥地奇家庭之大力支持下,十五世紀之佛羅倫斯成了托次坎尼地方最重要之城市,義大利之至聖及歐洲之監護發言人了,於 是佛羅倫斯比歐洲任何地方均更快甦醒,他喚醒了在野蠻民族入侵以來漸漸混 雜之古典藝術。
佛羅倫斯的公眾假日
佛羅倫斯的公眾假日包括獨立日(4月25日)、勞動節(5月1日)、聖母升天節(8月15 日)、諸聖日(11月1日)、聖母純潔成胎節(Feast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12月8日)、聖誕節(Christmas)和聖斯特凡諾節(Feast of Santo Stefano) (12月26日).
主要的慶祝節日包括手推車爆炸節(Explosion of the Cart),復活節那天主教教堂前會點燃一架裝滿了煙花的手推車。6月24日是聖約翰施洗節,他是本市的守護神。6月份的Calcio Storico十分熱鬧,大家穿著16世紀的服裝來到市政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結束時會在米開朗基羅廣場(Piazzale Michelangelo)上放煙花。
Public Holidays
1月1日 - 新年
1月6日 - 主顯節
3月或4月 - 耶穌受難日和復活節後的星期一
4月25日 - 獨立日
5月1日 - 勞動節
8月15日 - 聖母升天節
11月1日 - 諸聖日
12月8日 - 聖母純潔成胎節
12月25日 - 聖誕節
12月26日 - 聖斯特凡諾節
市政廣場
(Piazza della Signoria)市政廣場總是擠滿了遊客(如果想要多一點空間,非攜個單車鈴不可)。這個全城最好的廣場,實際上是13世紀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所造成,兩邊排列著多的雕塑(複製品而已)和歷史建築,並且從那時起就成了佛羅倫斯政治生活的中心。
在政治局勢緊張的關頭,民會被召集在這裡進行公投,而往往決定的都是爭奪權力的家族命運,而且經常演變成騷亂。每當有人在舊皇宮(Palazzo Vecchio)前的演講台(arringhiera)大談政治言論,都會令台下的民眾群情洶湧,而這就是英語harangue一詞的由來(意思是高談闊論)。
今天,造成混亂的群眾是那些遊客,他們在高級的餐廳裡喝著咖啡,在著名的雕像(大多數是複製品)和歷史建築物前大肆拍照,或者是在矯飾主義的雕像海王星噴泉(Neptune Fountain)前彷彿它的姿勢。米開朗基羅曾說過這個作品把一塊好好的大理石浪費了。
契里尼(Cellini)的雕刻作品柏修斯(Perseus)(天神宙斯之子)作於1554年。柏修斯手持蛇髮女妖美杜莎(Medusa)駭人的頭顱來警告科西摩一世(Cosimo I)的敵人,如果他們斗膽越界就要負上後果。這個作品是廣場上最精緻的原作。
巴傑羅美術館
(Bargello Museum)
巴傑羅美術館收藏了義大利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各個派別的雕塑。其中最為注目的作品包括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的《酒神》(Bacchus)、唐那提羅(Donatello)的青年《大衛像》,布魯內勒斯基(Brunelleschi)洗禮堂大門設計比賽所呈交的設計圖(比賽由吉伯提(Ghiberti)以《天堂之門》勝出)以及波隆那(Giambologna)的《使神》(Mercury)。巴傑羅外部有重重防衛裝置,令人不忘這裡的前身是警察局總部和監獄。離巴傑羅不遠是但丁故居(Dante's House),小小的紀念館裡隱藏了佛羅倫斯著名詩人的日常生活。大教堂廣場
(Piazza del Duomo)
教堂上的巨型拱頂是由布魯內勒斯基(Brunelleschi)設計,而內部的壁畫裝飾和彩色玻璃窗是出自文藝復興時期大師之手,其中包括瓦薩利(Vasari)、祖卡里(Zuccari)、唐那提羅、烏切羅(Uccello)和吉伯提。走上高處細心看,你就能體會到這座城市奇異的景觀,建築物上完全沒用任何支架,此時你必深深體會到建造這座拱頂的人是多的聰明。大教堂85米高的鐘樓由喬托(Giotto)於1334年設計。教堂內裝飾一絲不苟,值得誇耀的是16位先知和教皇的雕塑(不包括唐那提羅的作品)和淺浮雕(可能是由喬托設計),可謂是一部真正的中世紀思想史的百科全書,從藝術到行星甚麼都有描述。
與之相鄰的洗禮堂是城中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前身是一座異教徒的寺廟。這座建築物以那幾道鍍金的銅門聞名,尤其是朝東的一道,由吉伯提所創建,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天堂之門》(Gates of Paradise),很多人認這是米開朗基羅給它起的名字。
十字教堂
(Santa Croce)
如果在參觀完了聖十字教堂後感到天鏇地轉,請不要為此失望,可能你已染上了司湯達病(Stendhal's Disease),每年約有12個到佛羅倫斯的遊客染上的疾病。這種疾病源於法國作家司湯達在19世紀初參觀完這座教堂時所感受到的文化衝擊和鏇暈。教堂的表面上用上不同色,呈幾何圖形的大理石裝飾(19世紀時加上去的),但是真正的好東西在裡面。多著名的佛羅倫斯人都是安詳長眠在這裡,希望遊人不絕的腳步聲不會驚擾他們。牆上排滿墳墓,共276座墓碑鋪在地上。這座教堂裡最有名的住戶是米開朗基羅、作家馬基雅維利(Macchiavelli),伽利略(Galileo)和巴爾迪(Bardi)。各間禮拜堂裡都放滿了喬托和羅比亞(della Robbia)的藝術作品。而寂靜的修道院則是布魯內勒斯基設計的。聖十字教堂博物館(Santa Croce's museum)裡主要的展品是契馬布耶(Cimabue)的耶穌受難像,可惜1966年的洪水把它嚴重損毀了。還有很多教堂都不可錯過,奧爾桑米開萊教堂(Orsanmichele)裡佈滿雕像、Santa Trinit裡的壁畫由吉爾蘭達(Ghirlandaio)繪畫、諸聖堂(All Saints')裡面亦有波提且利(Botticelli)和吉爾蘭達所作的壁畫裝飾、新聖母瑪利亞教堂(Santa Maria Novella)有馬薩其奧(Masaccio)的舉世之作《三位一體》(Trinity)和其他的重要藝術作品。其他受歡迎的還有SS Annunziata、薑波隆那(Giambologna)的聖馬可修道院(San Marco)以及聖靈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pirit)。其中聖靈教堂是布魯內勒斯基的最後一個任務,並且以利比(Filippino Lippis)的聖母子像(Madonna & Child)最注目。
一轉過聖十字教堂便會看見米開朗基羅博物館(Casa Buonarroti)。這是米開朗基羅的房子,但他本人卻從來沒有住過。如今裡面只是放滿了這位大師的品。在學院美術館(Accademia Gallery)裡的才是真品:他的最高榮譽《大衛》(David)。
馬格羅區
(Mugello Region)
馬格羅區裡一些村落是托斯卡納中最原始的。蜿蜒的鍚耶韋河(Sieve River)穿過種滿葡萄的山谷,是獨木舟好手鍾愛的地方。此外,亦有很多人喜歡到馬格羅步行、遠足、登山或騎馬。從馬格羅眺望遠處,可以看到為了戰略而駐紮的蒙特西女修道院(Montesenario Convent)和葡萄酒鎮魯菲納(Rufina),那裡有一個葡萄栽培博物館。
聖羅倫佐廣場
(Piazza San Lorenzo)
這個可愛的地方令人回憶起佛羅倫斯最輝煌的時期,那時科西摩是國王,而且文化創造十分昌盛。聖羅倫佐會堂(San Lorenzo Basilica)是布魯內勒斯基於1425年始建,而且是公認為本市最百份百文藝復興特式的教堂之一。廣場的東面最為有趣,因那裡完全沒有裝飾,暴露出那些古老的磚頭。這是梅第奇家族(Medici)的教區教堂,家族中很多成員就葬在這裡。銅制佈道壇由唐那提羅設計,他自己也埋葬在其中一個禮拜堂內。穿過迴廊便是洛倫佐圖書館(Laurenziana Library),用來珍藏梅第奇家族所收集到的大量圖書,其特色是米開朗基羅所設計的那條宏偉的樓梯。梅第奇禮拜堂(Medici Chapels)全部用上珍貴的大理石和一些石頭作豪華的裝飾,家族中最有權勢的人就葬在這裡。新聖器安置所(New sacristy)由米開朗基羅設計,並且包含了他的雕塑作品《夜、晝、晨、昏》(Night & Day, Dawn & Dusk)。
梅第奇別墅
(Medici Villas)
梅第奇家族於15世紀和16世紀期間在佛羅倫斯一帶的郊外建造了數個華麗的別墅。離城北大約3.5公里的黛拉培西婭別墅(Villa della Petraia)是當中較宏偉的,由樞機主教費迪南德梅第奇(Ferdinand de’ Medici)於1576年委託建造,內有一個十分宏偉的花園。往北走便會看見城堡別墅(Villa di Castello),是洛倫佐梅第奇(Lorenzo the Magnificent)的避暑之地。由桑加羅(di Sangallo)他建造的 Villa di Poggio a Caiano離佛羅倫斯大約15公里,是洛倫佐經常入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