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陽光生物工程研究所

協和陽光生物工程研究所

協和陽光生物工程研究所是北京協和醫藥風險投資公司投資5000萬建立的一個研究所。

簡介

協和陽光生物工程研究所協和陽光生物工程研究所

協和陽光生物工程研究所是中國醫學研究的最高機構,是唯一的國家級醫學科學學術中心和綜合性科學研究機構;協和醫科大學是中國醫學教學的最高學府,作為衛生部唯一直屬高校,與醫科院實行院校合一的管理體制,醫科院為協和醫大提供雄厚的師資和技術力量,協和醫大為國家培養高層次的醫學科學人才,其前身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於1917年創辦。醫科院擁有20個研究所、7所臨床醫院,其中包括馳名全國的協和醫院、腫瘤醫院、天壇醫院等。沈其震、黃家駟、顧方舟、吳階平、林巧稚、王忠誠,一個個閃光的名字與89年悠久歷史的協和醫科院熠熠生輝,共同印證著協和在中國醫學界的至高權威。

特色

2000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與有關單位共同投資創建了北京協和醫藥風險投資公司,同年投資5000萬建立北京協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旨在促進生物醫藥科技成果的轉化及推動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北京協和生物工程研究所的主要成員均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的藥物所、生物技術研究所、藥用植物研究所及全國各地大專院校的科研機構。北京協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歷經4年科研攻關,經過多次試驗及大量的人體試食試驗,成功的推出了具有輔助降血糖的產品--消和膠囊,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批准上市,先後獲得“最受百姓信賴的健康品牌”和“百姓信賴的健康生物產品”兩項殊榮。

2000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與宏達投資共同創立了北京協和醫藥科技風險投資公司,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巴德年院士和宏達董事長劉漢親自簽署合作協定。同年投資五千萬籌建協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旨在促進生物醫藥科技成果的轉化及推動醫藥高新科技產業化的發展。北京協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擁有雄厚的資金背景,立足於北京地區人才和高科技成果集中的優勢,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在探索建立科學研發機制的基礎上,研發擁有自有智慧財產權的技術與產品,向國際一流水準看齊。協和醫藥風險投資公司和協和生物工程研究所得到了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巴德年的大力支持,醫科院常務副院長姜常勝親自出任董事長,藥物所韓銳所長出任名譽所長,主要成員均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的藥物所、基礎所、生物技術研究所、藥用植物研究所、山西醫科大學等科研機構。北京協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擁有多項國家專利技術與產品。特別是針對2型糖尿病基因的研究,提出的“毒糖”論為2型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北京協和生物工程研究所希望自己的一小步,能使糖尿病研究前進一大步,為世界一億多的糖尿病患者帶去健康的希望!

科研人才

韓銳,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29年3月出生,遼寧人.自1958年以來,專門從事抗腫瘤藥理研究,在新抗癌藥的研究與開發以及腫瘤藥理套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在國內外腫瘤化學領域有較高知名度。中國抗癌協會常務理事,美州華人生物科學家學會終生學員,紐約科學院正式會員,是我國著名藥理學家。北京協和生物工程研究所名譽所長。

王宏才,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和中心醫學博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院醫學博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協和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出身中醫世家,長期致力於糖尿病臨床及基礎研究,曾在國家“八五”經絡攀登計畫首度科學家程莘農院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世界科學將得主、生理學家朱麗霞教授的實驗室完成針藥對“糖尿病研究的發展與策略”、“試論糖尿病的診治思路與治法用藥”、“渴痹康對糖尿病大鼠神經及血漿NO變化的調節作用”等論文。出版多部醫著,應邀到30多個國家進行學術交流或講學,曾為印度總統及伊拉克、印度尼西亞等政府要員診治疾病,多次完成外交部重大外事醫療任務。

盤點有關工程研究所

工程是科學和數學的某種套用,通過這一套用,使自然界的物質和能源的特性能夠通過各種結構、機器、產品、系統和過程,是以最短的時間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對人類有用的東西。於是工程的概念就產生了,並且它逐漸發展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和技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