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三門峽市是1957年伴隨著萬里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的興建而崛起的一座新興城市,也是沿黃城市中距黃河最近的一座城市。相傳大禹治水時,鑿龍門,開砥柱,在黃河中游這一段形成了“人門”、“鬼門”、“神門”三道峽谷,三門峽即由此得名。三門峽有黃河明珠、文化聖地、天鵝之城的美譽。“四面環山三面水,半城煙樹半城田”。清水黃河獨具魅力,夏季有萬人橫渡母親河,冬季有上萬隻白天鵝棲息越冬,成為城市靚麗名片。是人類遠祖“上河曙猿”發掘地、仰韶文化發現地、黃帝鑄鼎地、老子《道德經》著經地、達摩祖師圓寂地和象徵中華民族精神的中流砥柱所在地,也有禹開三門、夸父追日、女媧補天、紫氣東來、秦趙會盟、假途滅虢等上百個神話傳說和歷史典故,彰顯了歷史文化厚重。距今六千年前,就出現了較大的氏族部落。
約在公元前21世紀~13世紀,這裡是夏商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
西周時屬焦國、虢國,春秋先屬虢後屬晉。
戰國時分屬韓、秦、魏;秦屬三川郡,漢屬弘農郡。
三國屬魏國恆農郡,晉屬司州弘農郡。
北魏置陝州後一直延續至明清。
民國時期先屬豫西道、河洛道,後改為河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曾設陝州專員公署。
1952年,陝州專署與洛陽專署合併。三門峽屬洛陽專員公署所轄。
1957年3月國務院批准設立三門峽市,歸河南省直接管轄。按照當時規劃,這裡將發展為洛陽和西安兩大古都間又一中型工業城市。
20世紀60年代初期,由於中蘇關係的變化和國家經濟的暫時困難,三門峽市的建設規劃被迫作了調整,1961年三門峽市由地級市降為縣級市。
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三門峽市重新升為地級市。轄湖濱區、義馬市、澠池縣、陝縣、靈寶市、盧氏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產業集聚區。
2015年3月6日,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南省調整三門峽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對三門峽市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撤銷陝縣,設立三門峽市陝州區,以原陝縣的行政區域為陝州區的行政區域,陝州區政府駐大營鎮陝州大道18號。
行政區劃
轄6個縣(市、區)、1個經濟開發區、1個產業集聚區,76個鄉(鎮、街道辦事處)。
三門峽市行政區劃三門峽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市區崤山東路。
區域 | 面積 | 人口數量 | 郵政編碼 | 政府所在地 |
---|---|---|---|---|
湖濱區 | 219平方千米 | 40萬 | 472000 | 湖濱街道 |
陝州區 | 1610平方千米 | 34.49萬 | 472300 | 大營鎮 |
靈寶市 | 2997平方千米 | 73.23萬 | 472500 | 城關鎮 |
澠池縣 | 1368平方千米 | 35萬 | 472400 | 城關鎮 |
義馬市 | 112平方千米 | 18萬 | 472100 | 千秋鎮 |
盧氏縣 | 4004平方千米 | 37萬 | 472200 | 城關鎮 |
地理環境
地貌
三門峽市域總面積10496平方公里,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黃土塬為主,其中山地約占54.8%,丘陵占36%,平原占9.2%,可謂“五山四陵一分川”。大部分地區在海拔高度300至1500米之間,位於靈寶市的小秦嶺老鴉岔是河南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三門峽市區座落在黃河南岸階地上,三面臨水,形似半島,素有“四面環山三面水,半城煙村半城田”之稱。目前,全市有林地面積709.45萬畝,林木蓄積量1734.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0.72%,居全省第一位;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1197公頃,綠化覆蓋率44.3%,綠地率39.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83平方米。氣候
三門峽市地處中緯度內陸區,大部分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歷年平均氣溫13.8℃,年平均日照2261.7小時,無霜期216天,年均降水量580~680毫米。由於地貌特徵複雜,形成了具有暖溫帶、溫帶和寒溫帶的多元氣候。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三門峽市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已發現礦藏66種,發現大型礦床12處、中型礦床31處。其中探明儲量的50種,已上國家儲量平衡表的33種,潛在經濟價值達2700億元;保有儲量居全省前三位的有31種。已探明有開採價值的34種,已開發利用的37種,其中黃(黃金)、白(鋁)、黑(煤炭)是三大優勢礦產資源。黃金儲量、產量均居全國第二位,鋅、銻等15種礦產為全省之冠;鉬、鈾、鉛等9種礦產居全省第二位,是河南省乃至全國重要的貴金屬和能源開發基地。電力資源
三門峽市共有15家發電企業,裝機總容量為326.55萬千瓦,約占全省總裝機容量的6.5%。其中火電283萬千瓦,水電41萬千瓦,風電2.55萬千瓦。2010年,三門峽市發電量135.77億千瓦時,為三門峽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保障。水資源
三門峽市共有大小河流3000多條,分屬黃河、長江兩大水系。三門峽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9億立方米(不含黃河入境水),黃河幹流年均過境水量420億立方米,三門峽水庫容量達96億立方米,年調蓄量18-20億立方米。陝縣礦溫泉,屬於鈣鈉型優質高溫礦泉水,內含鋰、釩、碘等42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是全國少有的優質礦泉水。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三門峽市總人口230.55萬人,常住人口226.87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4.72%,比2016年提高1.61個百分點。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1.21‰,死亡率為5.74‰,自然增長率為5.47‰。民族
三門峽境內除漢族外有32個少數民族,即回族、維吾爾族、蒙古族、滿族、壯族、朝鮮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羌族、傣族、黎族、畲族、納西族、毛南族、錫伯族、土族、水族、瑤族、佤族、高山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獨龍族。其中回族人最多,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2.8%。全市有少數民族聚居村15個,有回族學校2所、維吾爾族學校1所。政治
市委書記:劉南昌市七屆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建勛
市人民政府市長:安偉
市政協主席:趙予輝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三門峽市完成生產總值1240.13億元,比2013年增長9.1%,增速分別高出全國、全省1.7和0.2個百分點,在全省各省轄市中列第10位,增速與2013年持平。在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1.98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792.92億元,增長9.9%,第三產業增加值335.23億元,增長8.1%。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1348.5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5年增長7.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3.50億元,增長4.7%;第二產業增加值773.64億元,增長7.3%;第三產業增加值451.41億元,增長9.1%。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9.5:58.2:32.3變化為9.1:57.4:33.5。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為59901元,比2015年增長7.5%。
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460.8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5%,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1.6個和0.7個百分點,居全省第4位。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24.47億元,比上年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823.93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512.41億元,增長9.5% 。
第一產業
2013年,三門峽市糧食產量61.5萬噸;烤菸產量4.3萬噸;棉花產量1173.0噸;油料產量3.56萬噸;肉類總產量10.07萬噸;禽蛋產量5.13萬噸;牛奶產量4.25萬噸。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175.24萬千瓦;農用拖拉機4.86萬台。全年農村用電量3.62億千瓦小時。
第二產業
工業2013年,三門峽市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741.1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83.62億元。輕、重工業比例為6.5:93.5。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8.3%。
2013年,三門峽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45.76億元;實現利稅288.94億元,其中利潤總額226.95億元,稅金總額61.9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行業及其增速分別為:有色金屬礦採選業1146.94億元;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700.70億元;煤炭開採和洗選業326.60億元;非金屬礦物製品業185.28億元;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150.24億元,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122.98億元。
2013年,三門峽市共有產業集聚區7個。全年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456.99億元,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59.59億元。
建築業
2013年,三門峽市建築業完成增加值58.68億元,比2012年增長13.3%。
第三產業
固定投資2013年,三門峽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50.33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完成1138.03億元;農戶投資12.3億元。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單位投資361.32億元;民間投資769.92億元。
國內貿易
2013年,三門峽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11.33億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60.86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0.47億元。全市批零貿易、住宿餐飲業共實現銷售額(營業收入)710.90億元。其中批發業銷售額267.65億元;零售業銷售額379.07億元;住宿業營業額14.08億元;餐飲業營業額50.1億元。
對外經濟
2013年,三門峽市完成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29218萬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8387萬美元;進口總額10831萬美元。全市新簽利用外資契約20個,契約利用外資金額63393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6857萬美元。
金融業
2013年,三門峽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36.03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49.92億元,比年初增加57.69億元。年末各項貸款餘額548.16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餘額322.5億元,中長期貸款餘額202.17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
2010年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877所(含民辦教育學校,不含成人教育學校),在校生436862人;教職工29948人,其中專任教師25583人;占地總面積888萬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381.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239339.4萬元,教學儀器設備23817萬元。其中普通高中23所、普通國中115所、國小508所、幼稚園205所、高等職業學校1所、普通中等專業學校8所、成人中等專業學校6所、職業高中7所、特殊教育學校4所、成人技術培訓學校(機構)921所、辦性質學校161所。高等教育
學校 | 成立時間 | 辦學層次 | 辦學性質 |
---|---|---|---|
河南科技大學套用工程學院 | 2015年 | 本科 | 聯合辦學 |
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 1999年 | 高職高專 | 公辦 |
文化
2013年,三門峽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6個,文化館7個,公共圖書館7個,博物館7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個,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7個,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2個。全市所有的文化館、圖書館全部免費向公眾開放,7個博物館中有4個博物館實現了免費向公眾開放。年末全市有市級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教育電視台1座;縣級廣播電視台5座。年末有線電視用戶31.45萬戶,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96.99%,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7.47%。
衛生
2013年,三門峽市共有衛生機構46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22個,婦幼保健院、所、站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個,衛生監督檢驗所7個。衛生機構病床床位11597張,其中醫院、衛生院10888張。衛生技術人員1271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713人,註冊護士4601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技術人員265人。農村鄉(鎮)衛生院75個,床位2335張,衛生技術人員2049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44%。
體育
2013年,三門峽市共組織各級各類體育競賽和健身活動1750場次,涉及20餘個健身項目,直接和間接參與體育活動人數達90餘萬人次。組隊參加省及省以上比賽18次,共獲得金牌30枚、銀牌43枚、銅牌46枚。
人民生活
2013年,三門峽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925.8元;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714.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37.9元;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078.0元。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9.3%,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4.8%。
交通
綜述
三門峽市三門峽市地處豫西邊陲,自古是通秦連晉、承東啟西的咽喉要塞,是東部產業轉移和西部資源輸出的必經之地,與山西運城、臨汾、陝西渭南構成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獨特的區位優勢使三門峽市在全省的交通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境內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9343公里,公路密度達到88.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6公里,平均擁擠度為0.52;普通幹線公路1027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占44.9%,觀測路段的平均路網擁擠度為0.48;農村公路通車裡程8150公里,其中等級公路比例達到68.0%,鋪裝路面里程達到60.3%。擁有國家鐵路2條;市、縣級汽車客運站9個,旅遊汽車站1個,鄉鎮汽車客運站63個,農村招呼站350個;海事碼頭(渡口)19個。
鐵路
三門峽境內鐵路全長343公里,其中鄭西高鐵長154公里,隴海鐵路長189公里。三門峽市擁有湖大鐵路、澠楊鐵路、澠張鐵路3條地方鐵路,與隴海鐵路相接,連通各廠、礦區,形成了服務區域經濟的乾支相連的鐵路網系統。
公路
高速公路,全市擁有2條國家高速公路,即三淅高速公路和連霍高速公路橫穿全境。
普通幹線公路,全市幹線公路擁有2條國道、9條省道和1條專用公路(三門峽至大壩公路),管養里程達1026.5公里。其中一級公路21.8公里,二級公路438.9公里,三級公路365.3公里,四級公路200.6公里;二級及以上公路比”十五“期末增長238公里。
水運
三門峽屬內河非水網地區,水上運輸主要為對河渡運和水上旅遊,基本無長航運輸。黃河、洛河為主要河流,黃河流經我市220公里,境內現有黃河小浪底庫區、三門峽庫區和窄口水庫3個重點庫區,渡口15處,旅遊碼頭4個。現有各類船舶81艘,4233總噸、9729千瓦,其中運輸船舶39艘,貨運量集中在白浪、大安渡口汽車渡輪上,主要為對河渡運為主,客船13艘,531客位,主要是客渡船和庫區旅遊船舶,有各等級船員140人,2010年全市水上運輸完成客運量7萬人次,完成貨運量71.4萬噸。
風俗民情
傳統文化
豫劇民間傳統工藝主要有剪紙、布藝、皮影、澄泥硯、虢石硯、麵塑、蛋雕、根雕、烙畫等20多種,現代工藝主要有青銅器仿製、工藝制鏡、秸桿畫等10多種,民俗文化主要有社火、秧歌、民居、廟會習俗等6類50餘種。26個鄉(鎮)被國家和省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特色文化鄉(村)、示範文化站、文化先進鄉鎮。戲曲
戲曲有豫劇、曲劇、蒲劇、眉戶、秦腔、越調、評劇、花鼓戲、揚高戲、鑼鼓戲、皮影戲等27種。地方特色鮮明的劇種有豫劇、曲劇、蒲劇、眉戶、揚高戲等,形成了以三門峽市豫劇團、盧氏縣藝術團、義煤集團豫劇團、陝縣蒲劇團、靈寶蒲劇團、澠池縣曲劇團等專業劇團為龍頭、160多支業餘隊伍為主體的演出隊伍。
文化活動
深厚的文化底蘊、便利的交通條件,形成了三門峽國際黃河旅遊節、靈寶老子文化紀念活動、陝縣空相寺禪宗祭祖活動、金三角書法攝影聯展、三門峽古玩市場、黃河奇石等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文化活動品牌。
市花市樹
市花---月季
市花---月季中國十大名花。月季被譽為“花中皇后”,又稱“月月紅”,為落葉灌木或常綠灌木,而且有一種堅韌不屈的精神,花香悠遠。自然花期5至11月,開花連續不斷。月季花種類主要有切花月季、食用玫瑰、藤本月季、大花月季、豐花月季、微型月季、樹狀月季、地被月季等。月季花是華夏先民北方系——相當於傳說中的黃帝部族的圖騰植物。市樹---雪松
雪松體高大,樹形優美,為世界著名的觀賞樹。喻意高潔,寄予人生積極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其主幹下部的大枝自近地面處平展,長年不枯,能形成繁茂雄偉的樹冠,此外,列植於園路的兩旁,形成甬道,亦極為壯觀。雪松木材堅實,紋理緻密,供建築、橋樑、枕木、造船等用。它與巨杉、日本金松、南洋松、金錢松一起被稱為“世界五大園林樹種”。
名優特產
以靈寶寺河山為主的優質蘋果馳名中外,靈寶大棗素負盛名;澠池仰韶杏全國獨有,牛心柿餅為古代貢品;盧氏山區有“天然中藥庫”之稱,木耳、猴頭、核桃、板栗、獼猴桃等在全國享有盛譽;三門峽菸葉聞名遐邇,是河南省名優產品,連續10餘年在全國質量評比中獲獎,有“代雲煙”的美譽。
風景名勝
綜述
三門峽地處中原豫、晉、陝三省交界處,豫西重鎮,東與千年帝都洛陽市為鄰,南依伏牛山與南陽市相接,西望古城長安,北隔黃河與三晉呼應,是歷史上三省交界的經濟、文化中心。華夏的古老文明、祖國的今朝奇蹟、南疆的湖光山色、北國的秀麗冰川,在這裡得到了巧妙的濃縮和展現,發展旅遊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十分廣闊的前景。厚重的歷史文化為這裡留下了許多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
名勝古蹟
三門峽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館藏文物7萬餘件,靈寶西坡遺址被列為全國首選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六大遺址之一,仰韶村文化遺址、廟底溝文化遺址、虢國上陽城與虢國墓地三大發掘入選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2處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處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門峽市共有文物遺址713餘處,其中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6處,省級38處,市級28處,縣級641處;館(庫)藏文物7萬多件,其中一級203件,二級681件,三級6801件。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仰韶村遺址、廟底溝遺址、寶輪寺塔、北陽平遺址、虢國墓地遺址、鴻慶寺石窟。
盧氏城隍廟
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宣德年間毀於戰亂之中。天順八年(1464)至成化二年(1466)重建。嘉靖二十九年(1550)又遭火災,至萬曆九年(1581)修復擴建,即成現有規模。建國後多次撥款整修,廟院面貌一新。現存建築有正殿五間,座北向南;香祭亭轉角樓和樂樓各三間;東西廂房各十間;左右香積廚各兩間;門前三間,均系黃龍脊,綠瓦與各種脊獸相映成趣。整個建築,金碧輝煌,檐牙飛翹,工藝精美,朱門高柱,明麗豁敞,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的科學依據和模樣。建國後縣初級中學設此,1960年至今,為縣文化館駐地,是全縣人民的文化活動和文物收藏中心。
虢國貴族墓地
虢國貴族墓地位於三門峽市區北上村嶺,總面積五十八萬平方米,在經文物部門鑽探的十四萬平方米內,共有各種貴族墓葬一百四十二座。其中,大中型墓葬十九座,車馬坑十二座,其它種類的祭祀坑五十餘座。
在已發掘清理的九座墓葬中,有國君墓二座,太子墓一座,姬妃墓一座,車馬坑二座。共出土銅、鐵、玉、石、金、陶、木、皮革、麻布等九大類文物一萬七千多件。其中出土的大型青銅禮器二百餘件,大部分鑄有銘文。綴玉面罩被確認為春秋戰國“瞑目”的祖型。玉組串飾為漢代金縷玉衣的前身。出土的八件甬鍾是西周晚期墓葬發掘中唯一完整的一套。由十二件金器組成的黃金帶飾為周代考古中所罕見。大量珍貴兵器,尤其是玉柄銅芯鐵劍的出土,被確認為我國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它的發現將中國冶鐵的年代上溯了一個多世紀,堪稱“中華第一劍”。
虢國貴族墓地的重大發現,對研究虢國乃至西周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制度以及冶金、交通、紡織、古代戰爭等各個方面,都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
自然景觀
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
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三門峽市委、市政府為創建最宜人居城市、加強對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開發而實施的一項重點工程。公園核心景區包括白天鵝觀賞區、陝州公園和沿黃生態林三大部分。2002年8月以來,三門峽市在原來陝州公園的基礎上先後建成青龍壩、蒼龍壩、雙龍橋以及沿黃道路和綠化、景觀等工程,形成了一個連線三門峽市東、西兩區的自然生態區。天鵝湖景區的規劃建設,使三門峽市擁有了一個常年5000畝、蓄水期3萬畝水面和5萬畝林地的城市生態園。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園區吸引數萬隻白天鵝來這裡棲息越冬,三門峽市因此被譽為“天鵝之城”。2007年2月,天鵝湖景區被國家建設部命名為河南省內唯一的一家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
每年入冬時節到次年的初春,在風寒雪飄的季節里,成千上萬隻白天鵝便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到三門峽棲息越冬,三門峽庫區廣闊明澈、碧波蕩漾的湖面,成了黃河上最大的白天鵝聚集和觀賞地。它們在這裡悠然自得,或翱翔高空,或巡視大河,或浮游水面,千姿百態,構成了一幅天人合一、萬物空靈的丹青畫卷。2010年3月,三門峽市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大天鵝之鄉”稱號。
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盧氏縣獅子坪鄉淇河林場,距盧氏縣城90公里。玉皇山是河南省的西部屋脊,為秦嶺余脈主支伏牛山系。長嶺根、大塊地、扁擔溝、騎馬溝為其主要的四個景區。其山峰玉皇尖海拔2057.9米,比東嶽泰山高出527.1米。登臨絕頂.40餘平方公里林海盡收眼底。環顧群峰,千山如海,既可享受一腳踏二縣(盧氏渚南、丹鳳)的樂趣,義可體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曾有”登上玉皇尖,風光盡收攬,三山毋須走,五嶽水再看“之說。
山上林木蔥鬱,森林植被良好,其大塊地挺拔的日本藩葉松是河南省唯一的高人型森林景觀,身臨其中可以領略茫茫林海的蒼勁;原始華山松林更為中南地區所罕見。公園內維管束植物1800餘種,木本植物400餘種,藥用植物1225種,各種動物400餘種。其中保護植物有連香樹、水曲柳,樺櫟樹等;有珍稀動物金錢豹、麝、青羊、草鹿、紅腹錦雞等,畫眉、鸚鵡等鳥類也在樹枝間來往穿梭,可謂野生動物樂嗣、鳥兒天堂、植物正同。由岩縫、洞穴汩汩湧出的淙淙細流匯成道道…泉從山澗蜿蜓而下,水質甘甜清澈,水聲清脆蜿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俗稱娃娃魚)、游龜嬉戲其問,其鱗可見。由山泉匯成的黃龍潭、白髒潭、烏龍潭、龍井等如山水畫卷,新雨過後,彩虹飛臥,恰似人間仙境。
著名人物
關龍逄 | 上官儀 | 上官庭芝 | 上官婉兒 | 楊玄琰 | 楊玉環 | 高季興 | 姚崇 |
召公 | 王溶 | 張士貴 | 宋之問 | 魏野 | 王濬 | 曹靖華 | 孫國慶 |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31日,三門峽當選“2017中國年度文化影響力城市”。
三門峽市景區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 | 三門峽市是伴隨著萬里黃河第一壩的建設而崛起的一座新興城市,以山川秀麗、資源豐富而聞名中外。 |
景點 | 中流砥柱 | 張公島和煉丹爐 | 會興古渡 | 函谷關 | 寶輪寺塔 | 虢國墓地 | 黃帝鑄鼎塬 | 秦趙會盟台 | 仰韶村文化遺址 | 鴻慶寺石窟 | 石壕古道遺蹟 | 七里古槐 | 安國寺 | 雁翎關 | 夏後皋墓 | 古陝州城遺址 | 太陽渡 | 三門峽博物館 | 虢國車馬坑博物館 | 虢國貴族墓地 | 黃河古棧道 | 溫塘摩崖造像 | 澠池兵站 | 周總理視察大營紀念館 | 楊連弟橋與楊連弟烈士紀念碑 | 陝縣溫泉 | 甘山森林公園 | 亞武山風景名勝區 | 女郎山風景區 | 九龍洞風景區 | 玉皇尖森林公園 | 韶山風景區 | 空廂寺 | 仰韶大峽谷 | 三門峽大壩風景區 | 北陽平遺址 | 廟底溝遺址 | 窄口水庫風景區 | 靈寶 | 鼎湖灣風景區 | 韶峰風景區 | 茅津古都 | 黃河白浪鐵索橋 | 回春河景區 | 高河白龍廟原始森林風景區 | 盧氏城隍廟 | 甘棠苑 | 鐘鼓樓 | 空相寺 | 龍湖風景區 | 娘娘山 | 桃花谷自然風景區 | 熊耳山湯河溫泉風景區 | 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 | 豫西大峽谷風景區 | 虢國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