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鼎湖灣旅遊景區位於靈寶市區溪20公里,北瀕黃河,東西長約3600米,南北寬約1800米,總面積約1萬畝。國家2A級景區,國家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南省三門峽靈寶市西閆鄉文東村北,連霍高速公路靈西出口西行2公里,310國道文東村站即達。距三門峽市約70公里。是一處以水波蘆葦盪為主的濕地型自然風景旅遊區,有著黃河第一盪——西部白洋淀的稱號。
該景區面積約6.5平方公里,擁有我國北方少有的黃河濕地景觀的萬畝蘆葦盪,湖中蘆蘭叢生,水道縱橫,自然形成一所水中迷宮。這裡地下泉水肥涌,水下魚蝦成群,野生禽類長年生存在草叢中。植被區系具有三方交會、南北混雜的過渡特點。唐代詩人李白曾在此寫下“鼎湖流水清且閒”的詩句。明代詩人彭剛則寫下“鼎湖煙樹接孤城”的詩篇;唐代詩人姚合在此寫下《題河上亭》“亭亭河上亭,魚躑水禽鳴。九曲何時盡,千峰今日清。晨光秋更遠,暑氣夏常輕。杯里移牆影,琴中有浪聲。岸沙連砌靜,漁火入窗明。來此多沉醉,神高無宿醒”。
資源
區內植物資源豐富,有維管束植物80科160餘種及變種,盛產蘋果、大棗、花生、棉花、閔蓮等。野生動物有36科140餘種,其中白天鵝、白冠雞、黑魚、大閘蟹、灰鷺等具有保護價值。有景點16餘處,著名的有觀景亭、鼎湖滑道、荷花觀賞池、遊船碼頭,魚民小區、鼎湖漁村、釣魚台、臥龍潭、四爺泉、黃河晚度、半崖春燕、鴕鳥養殖場等。萬畝蘆葦盪:約5.7平方公里,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水泊蘆葦盪。每年的4月份開始泛青,5至10月是最為茂盛季節。蘆葦高度約3-4米,12月份開始枯萎。其中夾雜有馬蘭,馬蘭出苔顏色呈棕紅色,可作保健枕芯用。
荷花觀賞池:共有兩個。荷花顏色以白色為主,另外還有黃、紅、綠等顏色。每到夏天,荷花池中荷花爭艷,荷葉茂盛,每年可產蓮藕50餘噸,是全國有名的九孔蓮生產基地。
鼎湖灣湖面:約6.4平方公里,有大小天鵝、丹頂鶴、灰鶴、鴛鴦、鴻雁、白冠雞、大雁、野鴨等候鳥及珍禽常在這裡棲息,遊客在此可觀賞“魚鷹常在水中立,白鷺成行天上飛”的自然景觀。
景點周邊
它南接310國道,北黃河,東北游大禹渡,永樂宮,西北游鶴鵲樓,普救寺,另外還游靈寶境內的函谷關,皇帝鑄鼎原,亞武山等旅遊景區與之相鄰,使其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開發價值。形成了草木叢生,蘆瘋長,魚網環繞、蛙鳴魚躍,荷花婷婷的自然景觀,是遊客旅遊觀光、垂釣、避暑、蕩舟的好去處。
三門峽市景區著名旅遊景點
概況 | 三門峽市是伴隨著萬里黃河第一壩的建設而崛起的一座新興城市,以山川秀麗、資源豐富而聞名中外。 |
景點 | 中流砥柱 | 張公島和煉丹爐 | 會興古渡 | 函谷關 | 寶輪寺塔 | 虢國墓地 | 黃帝鑄鼎塬 | 秦趙會盟台 | 仰韶村文化遺址 | 鴻慶寺石窟 | 石壕古道遺蹟 | 七里古槐 | 安國寺 | 雁翎關 | 夏後皋墓 | 古陝州城遺址 | 太陽渡 | 三門峽博物館 | 虢國車馬坑博物館 | 虢國貴族墓地 | 黃河古棧道 | 溫塘摩崖造像 | 澠池兵站 | 周總理視察大營紀念館 | 楊連弟橋與楊連弟烈士紀念碑 | 陝縣溫泉 | 甘山森林公園 | 亞武山風景名勝區 | 女郎山風景區 | 九龍洞風景區 | 玉皇尖森林公園 | 韶山風景區 | 空廂寺 | 仰韶大峽谷 | 三門峽大壩風景區 | 北陽平遺址 | 廟底溝遺址 | 窄口水庫風景區 | 靈寶 | 鼎湖灣風景區 | 韶峰風景區 | 茅津古都 | 黃河白浪鐵索橋 | 回春河景區 | 高河白龍廟原始森林風景區 | 盧氏城隍廟 | 甘棠苑 | 鐘鼓樓 | 空相寺 | 龍湖風景區 | 娘娘山 | 桃花谷自然風景區 | 熊耳山湯河溫泉風景區 | 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 | 豫西大峽谷風景區 | 虢國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