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解放區是焦作市市轄區之一,解放區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總面積62平方千米。總人口28萬人(2002年)。解放區轄9個街道:民生街道、民主街道、新華街道、焦西街道、焦南街道、焦北街道、七百間街道、上白作街道、王褚街道。區人民政府駐商業街184號。
歷史沿革
解放區的前身叫市內區。1945年9月8日,焦作首次解放後,劃修武、博愛兩縣各一部分建立了焦作市,並把轄區分組為一、二、三區。11月底,一、二區合組為市內區(今解放區的前身)。1948年2月,焦作市改為焦作縣,市內區改為第一區。10月,焦作第二次解放,恢復了市內區。次年10月15日,焦作縣改為焦作礦區,市內區屬礦區領導。1953年6月,市內區改為焦作鎮。
1956年8月25日,焦作礦區改為焦作市,焦作鎮改為焦作區。1957年12月3日,焦作區改為城區,1958年8月27日易名為解放區(因區機關坐落在解放路而得名),10月20日改為解放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復解放區之名
交通治安
解放區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焦枝、焦太、焦新三支鐵路交匯於此,焦鄭、焦晉、焦新三條高速公路與107、207、301國道和連霍高速貫通。城區綠化面積達40%以上,社會治安狀況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影視文化發達,太極文化內涵豐富,轄區有融人文與自然景觀於一體的中國十大影視基地之一的焦作影視城。解放區以發展工業起家,是河南省現代工業發祥地之一,歷史上著名的英福公司就坐落於此,工業文化積澱深厚。
經濟發展
截至2011年,解放區生產總值(GDP)由2006年的16.33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32.02億元,年均增長14.4%。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0.62:21.8:77.58。地方財政收入由2006年的1.71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4.1046億元,是2006年的2.4倍,年均增長19.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006年的17.6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47.85億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長22.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6年的16.58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52.66億元,是2006年的3.2倍,年均增長26%。2011年,解放區生產總值較2010年增長1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較2010年增長30.1%;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06億元,較2010年增長25.5%;稅收占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93.33%;二產、三產占稅收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28.6%和71.4%。2010年,解放區財政支出完成41995萬元,占調整預算的98.9%,較2009年增長16.6%。財政收入完成3.2481億元,較2009年增長18.55%,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達到93.8%。基本公共服務支出11335萬元,占調整預算的100%;國防支出75萬元,占調整預算的100%;公共安全支出2490萬元,占調整預算的99.8%;教育支出11200萬元,占調整預算的100%;科學技術支出586萬元,占調整預算的100%;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200萬元,占調整預算的76.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166萬元,占調整預算的99.8%;醫療衛生支出2836萬元,占調整預算的99.4%;環境保護支出292萬元,占調整預算的80.2%;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570萬元,占調整預算的98.5%;農林水事務支出433萬元,占調整預算的90%;交通運輸支出285萬元,占調整預算的98.6%;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支出45萬元,占調整預算的95.7%;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1700萬元,占調整預算的100%;國土資源氣象等事務支出419萬元,占調整預算的100%;住房保障支出805萬元,占調整預算的100%;其他支出2213萬元,占調整預算的88.6%;基金支出345萬元。第一產業
截至1994年底,解放區農業總產值5715萬元,年均增長12%,糧食總產量2559噸,蔬菜總產量46852噸,肉類總產量601噸;生豬存欄4800頭,大牲畜980頭,比1991年分別增長17%,19%,23%。農民人均純收入1446元,比1991年增加679元,年均增長23.6%。第二產業
2010年,解放區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6.22億元,較2009年增長12.5%;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完成3100萬元,較2009年增長33%。投資1億元的香港城項目和投資1.5億元的雲達中州國際飯店建成營業;投資1億元的大商百貨入駐恒基財富廣場;投資3000萬元的常青藤家電物流項目投入運營;全區新增商業面積10萬餘平方米,總面積達到170萬平方米。全區商務樓宇總面積達到27.8萬平方米,新增入駐企業70餘家,實現區級稅收550萬元,較2009年增長57%;全區房地產項目年內完成投資15.2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達33.7萬平方米。第三產業
2010年,解放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4.7億元,較2009年增長18.5%。全年共引進現代服務企業26家;全區投資擔保公司達到20餘家。氣候特點
解放區工業經濟發展前景廣闊。轄區基礎設施完善,電力供應充足,水資源充沛,是極為理想的工業用地。焦作是國家規劃的火電基地,有豐富的地下水和煤炭資源,擁有20座現代化電廠,全市裝機容量達258.9萬千瓦。全區年平均氣溫16.5℃,日照2200-2400小時,無霜期216-240天。
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轄區內賓館、飯店200餘家,其中星級涉外飯店4家,有旅遊定點商店4家、旅行社20家,焦作市重要的餐飲集中區大楊樹餐飲娛樂一條街,英皇會所、雲山官邸、同一首歌等文化娛樂名店日益繁榮,完善的旅遊服務體系,促進了“旅遊在景區,消費在解放”格局的形成。解放區工業經濟發展前景廣闊。轄區基礎設施完善,電力供應充足,水資源充沛,是極為理想的工業用地。全區現有各類工業企業3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0多家,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傳統優勢產業為依託,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結構最佳化,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的現代工業體系,形成了以電子電器、機電機械製造、食品加工、醫藥衛生材料為支柱的產業格局。其中,華飛電子、免疫試劑、龍光影視、聯盟衛材等一批科技型骨幹企業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在全國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發展前景廣闊。今年,焦作市被列入比照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試點城市,也是全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城市,試點城市可以比照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這為解放區工業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為做大做強工業,解放區將工業擺在經濟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來抓,相繼出台了加快發展工業經濟的各項優惠政策,大力扶持外來投資者到工業集聚區發展、來解放區創業。水資源
解放區水資源豐富。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條,還有引沁渠、廣利渠兩大人工渠,有群英水庫、青天河水庫、白牆水庫、順澗水庫等較大水庫,地表水資源充裕;焦作市還是天然的地下水匯集盆地,已探明地下水儲量35.4億立方米。建設中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也將從焦作通過。豐富的水資源在中西部地區是不可多得的。
礦產資源
解放區礦產資源品種較多,儲量較大,質量較好,經過普查的礦產資源有40餘種,占全省已發現礦種的25%,探明儲量的有煤炭、石灰石、鋁礬土、耐火粘土、硫鐵礦等20多種,其中煤田東起修武,西至博愛,南接武陟,東西長65公里,南北寬20公里,保有儲量32.4億噸,為單一的優質無煙煤(發熱量:5500-6700大卡/公斤,含硫量:0.5-0.8%,揮發分:8-9%,灰分:22-27%),是化工和鋼鐵工業的理想原料;耐火粘土主要分布於修武至沁陽一線的太行山南側,埋藏淺,易開採,耐火度達1650~1770℃,是生產陶瓷、耐火材料的優質原料,已探明儲量4686.9萬噸,占全省保有儲量的9.5%;鐵礦主要分布於焦作和沁陽,保有儲量2726萬噸,工業儲量740.6萬噸,以磁鐵礦為主,含鐵量32%;硫鐵礦保有儲量3475.5萬噸,占全省儲量的41%,品位一般在16~20%左右,洗選性能良好,主要位於馮封礦區,礦體長3000米,寬300-600米;石灰石分布廣、儲量大,工業儲量33億噸,遠景儲量100億噸,厚度穩定在30米以上,含氧化鈣52~54%,主要分布於北部山區,面積500平方公里,是生產純鹼、乙炔、水泥等產品的優質原料;此外,焦作還有銅、鐵、石英、大理石、鋁、鋅、磷、銻等礦產資源。土地資源
焦作區內地貌類型較全,自北向南,山地、丘崗、平原、灘涂皆備。目前,全市已開發利用的土地資源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工交建築用地等四大類,其中耕地面積為257.9萬畝,境內有約500平方公里的山前崗地和礫石傾斜平地,其地質堅硬穩固,地層耐力巨大,工程地質和區域定性好,且近鄰礦點、水源、交通幹線和城鎮,是極為理想的工業用地。
生物資源
動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有獼猴、豹、虎、狍、香獐、狐、青羊等野生動物190多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珍稀動物有20多種。焦作屬華北植物落葉植被區,有木本植物143科875種,草本植物69科469種,屬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有紅豆杉、連香樹、山白樹、銀杏、杜仲、青檀等;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棉花、大豆、懷藥等。1.8萬畝的竹林是華北地區最大的竹林,“四大懷藥”(山藥、牛膝、地黃、菊花)聞名中外,遠銷東南亞和歐美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人力資源
解放區人力資源豐富。轄區廉價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人口科學文化素質整體較高。依託河南理工大學、焦作大學、焦作師專等一批大、專院校和多所職業技術學校,培養造就了大批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科研人才、銷售人才、高級技工人才,為發展工業提供了人才支撐。近年來,解放區把構築人才高地作為基本戰略,不斷加強和完善人才市場建設,規範中介機構運營,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幫助企業從速從簡辦理人才的相關手續,為各類人才創造了寬鬆的創業環境、生活環境。解放區是開放的投資熱土。全區以清理壓減行政審批事項、規範行政行為為主要內容,在焦作市率先建立了區、街道兩級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形成了“12345為民服務”、生活服務、勞動保障、為企服務、效能投訴“六位一體”,區、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的行政服務快速通道。對重點項目一事一議,實行零距離、保姆式、無障礙服務。先後出台了《解放區鼓勵投資優惠辦法》、《解放區引薦外來投資獎勵辦法》、《解放區關於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提高企業家政治待遇,千方百計滿足企業所求、項目所需,鼓勵企業家來解放區發展。“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已成為外來客商的投資福地、創業樂土和生活樂園。解放區熱誠歡迎一切有識之士前來投資興業,願與各界朋友開展廣泛的合作,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共創解放美好的明天。解放區的由來
歷史上,對中國某一特定區域的稱呼。在中國遭受日本侵略之時,身為當時執政黨的中國國民黨聯手中國共產党進行了長達8年的頑強的抵抗,最終於1945年,在國際組織的幫助下,徹底擊退了日本侵略者。但是,之後由於國共兩黨在由誰來統治全中國的問題上未能達成一致,導致了“國共合作”的失敗。從此,中國經歷了長達5年的“國共內戰”。在這期間,由中國國民黨控制的區域叫作國統區,因為他們是當時的執政黨;由中國共產黨控制的區域被稱作解放區,因為該黨以解放全中國為目的,且其軍隊叫作中國人民解放軍。
解放區的發展
在內戰期間,共軍在十分不利的情況下,連連擊退由“美帝國主義”扶持的國軍,解放區的範圍逐漸擴大,國統區的範圍逐漸喪失。最終於1949年,中國國民黨退守台灣。同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而中國國民黨依舊留守台灣,造成了至今未能解決的“台灣問題”。至此,國統區和解放區二詞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街道簡介
民生街道面積:3.8平方千米 人口:41000人 代碼:410802001 2006年,轄5個社區:楓花園街社區、民生街社區、學苑社區、學生路社區、世紀新區居委會。辦事處駐解放中路104號。根據所在地街名而命名。原名民生辦事處,文革期間改為紅衛辦事處。1979年又恢復原名民生辦事處。民主街道面積:3.58平方千米 人口:30829人 代碼:410802002 2006年,轄4個社區:焦作街社區、道清理社區、月季苑社區、民權街社區。辦事處駐車站街。1958年成立向陽辦事處,2003年元月更名為民主街道辦事處。
新華街道面積:2.2平方千米 人口:21700人 代碼:410802003 2006年,轄3個社區:鑫源社區、鴻源社區、豐源社區。辦事處駐烈士街西段。
1956年8月由第四行政街改為新華中街辦事處。1958年10月改為新華人民公社。同年11月改為新華民兵營,次年1月改為電廠管理區。1961年改為新華辦事處,1968年4月改為紅旗辦事處,同時建立革命委員會。1979年1月恢復新華辦事處原名。1980年9月,取消了革命委員會。1985年轄勝利南街、勝利中街南、勝利中街北、勝利北街、新華南街、新華中街、進化街、生產南街、新華北街、自力東街、自力西街、新生街南、新生街北、起重廠南家屬院、解放西路等15個居(職)委會。2000年8月,將原有的14個居(職)委會合併組建成鴻源、鑫源、豐源3個社區。
焦西街道面積:3平方千米 人口:28000人 郵編:454001 代碼:410802004 2006年,轄4個社區:園林社區、祥和社區、電翔社區、電建社區。辦事處駐普濟路中段。
1980年組建,時稱焦西辦事處革命委員會。同年9月,改稱焦西辦事處。原有林場家屬院、火電二公司家屬院、電新院、焦博路南、焦博路北、北新樓、元件一廠家屬院、電廠街、製革廠家屬院、化工一廠家屬院、汽車配件廠家屬院、爐渣磚廠家屬院、新店村等13個居委會。
焦南街道面積:6平方千米 人口:39863人 郵編:454100 代碼:410802005 2006年,轄6個社區:中州社區、朝陽社區、火車站社區、友誼路社區、平光社區、站東社區。辦事處駐。
因地處焦作市南部而得名。1977年成立解放區焦南辦事處,2001年12月更名為焦南街道辦事處。2003年4月行政區劃調整,將原有的火車站社區、朝陽社區、友誼路社區、站東社區、建中社區、中州社區、平光社區、鑫豐社區、站南社區9個社區變為7個社區(鑫豐社區,站南社區劃歸王禇)。2006年4月將建中社區合併到朝陽社區、友誼路社區、中州社區。
焦北街道面積:0.65平方千米 人口:18000人 代碼:410802006 2006年,轄3個社區:花園街社區、民主北路社區、幸福街社區。
七百間街道面積:2.8平方千米 人口:18681人 代碼:410802007 2006年,轄3個社區:太行西路社區、環北西路社區、陶瓷路社區。辦事處駐健康路。
由礦區醫院的五十間房、二百間房、五百間房而得名七百間街道辦事處。1961年9月在焦北、煤礦兩個管理區基礎上組建。1968年4月改為先鋒辦事處,1979年1月恢復原名。
上白作街道面積:39平方千米 人口:32000人 代碼:410802008 2006年,轄11個社區:上白作社區、洪河社區、龍寺社區、閆河社區、獅澗社區、老牛河社區、春林社區、田澗社區、馬澗社區、小莊社區、河陽社區。辦事處駐上白作村。
上白作古稱北秦村又叫上秦村,明嘉靖年又稱白家作,皆因當地白石灰較多,又取白姓在此開設作坊之意,故名曰白家作。清道光巳亥年(1839年),《修武縣誌》載為上白作。1961年初公社調整體制農業管理區改為人民公社。1966年11月與百間房人民公社合併為前進公社。1969年10月重建上白作人民公社。1984年成立上白作鄉人民政府。2005年11月改為上白作街道辦事處。原轄上白作、獅澗、田澗、馬澗、洪河老牛河、閆河、春林、龍寺、小莊、河陽社區,共9個村、1個社區。
王褚街道面積:16.05平方千米 人口:78000人 代碼:410802009 2006年,轄11個社區:東於村社區、西於村社區、小王莊社區、東王褚社區、西王褚社區、新店社區、新莊社區、士林社區、嘉禾屯社區、都市路社區、站南社區。辦事處駐南通路中段。
明朝時期,下白作與下秦村有一塊地為分界線,叫做禇地,是姓王的習慣把對方叫王禇,後形成王禇村。1969年設王禇公社,1984年改鄉。2005年11月撤銷鄉建制,設立街道辦事處。原轄東於村、西於村、小王莊、東王禇、西王禇、新店、新莊、士林、加禾屯、站南社區、都市路社區,共9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