鄲城縣

鄲城縣

鄲城縣是周口市下轄縣,位於河南省東部,豫皖兩省交界處,其地貌為豫東平原。隋朝開皇六年(586年)置鄲縣,為今鄲城設縣治之始,唐朝時期廢鄲縣,歷史上大部分時期屬鹿邑縣,1952年建立鄲城縣。截至2013年底,鄲城縣戶籍人口1403085人,常住人口95.26萬;轄8鎮、11鄉、3個街道和1個產業集聚區,523個村級組織(488個行政村,35個居委會),總面積1490平方公里。2010年,鄲城縣生產總值完成137.32億元,比2009年增長12.3%。鄲城境內有著名的王子升仙亭、公主陵等遺址,鄲城縣是“中國書法之鄉”之一。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鄲城縣鄲城縣

鄲城縣西周時屬、陳,戰國後期屬楚。秦屬陳郡苦縣和項縣。

西漢時,境內設定寧平縣(治所即今寧平)和宜祿縣(治所即今宜路)。

三國魏廢縣後,分屬陳郡(國)武平縣譙郡苦縣

兩晉至南北朝,苦縣先後改名父陽縣、谷陽縣,原地域仍屬之。

隋開皇六年(586年),置鄲縣,為今鄲城設縣治之始。

唐朝時期廢鄲縣,其地北部歸鹿邑縣真源縣,南部歸宛丘縣、項城縣

五代至宋元,上述縣名有所更改,但轄地基本沿襲未變。

明、清兩代,地域大部分屬歸德府(今商丘)鹿邑縣,少部屬陳州府(明朝為開封府)淮寧縣、沈丘縣

民國三年(1914年)鹿邑縣在鄲城集設縣佐,至民國十九年(1930年)廢除。民國三十年(1941年),地域分屬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鹿邑縣和第七行政督察區淮陽縣、沈丘縣。

鄲城縣地圖鄲城縣地圖

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縣境為共產黨領導的鹿淮太縣、鹿亳太縣和沈鹿淮縣等邊區民主政權的活動地區。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5月,析鹿邑、淮陽、沈丘3縣部分區、鄉設立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屬淮陽專區。

1952年8月,政務院正式批准置鄲城縣。

1953年1月,淮陽專區撤銷,鄲城縣隸屬商丘專區

1958年12月,隨商丘專區併入開封專區。

1961年12月,恢復商丘專區,鄲城復歸其領轄。

1965年6月,增設周口專區,鄲城縣改屬周口專區

2000年,撤銷周口專區,設立地級周口市,鄲城縣屬周口市至今。

鄲城縣地圖鄲城縣

2006年1月18日,《周口市政府關於對鄲城縣撤銷城關鎮設立辦事處請示的批覆》(周政文[2006]12號)同意撤銷城關鎮,設定洺北、洺南、新城3個辦事處。(將城郊鄉新村、孔橋、前羅堂、丁寨、響盤莊、丁老家、楊莊、王老家、鄭小樓9個行政村劃入城區)【2005年11月《周口日報》報導,城關鎮將被撤銷,設立洺北辦事處、洺南辦事處和新城辦事處(因為城關鎮人口已達132636人,面積超過20平方千米,有21個居委會,各項管理工作均不方便,所以該縣擬對城關行政區劃作出調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鄲城縣鄲城縣

鄲城縣位於東經115°10′~115°46′,北緯33°38′~33°65′之間。地處豫皖兩省三縣交界處,西臨淮陽,北接鹿邑,南靠沈丘縣,東部和東南部與安徽省的亳州市、太和縣為鄰,隸屬於周口市,縣域總面積1490平方公里。

地形

鄲城縣境屬豫東平原,地處黃河沖積扇南緣。海拔在35.6米至43.8米之間由西北向東南稍呈傾斜,坡降為七千分之一,地勢平坦,平原面積占100%。

氣候

鄲城縣鄲城縣

鄲城縣屬暖溫帶半濕潤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6度。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2258.6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1%,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每平方厘米118千卡,是河南省太陽輻射比較豐富的地區之一。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738.6毫米,年降水量在600至900毫米的年份占59%。年平均無霜期為223天,80%的保證率為202天。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地圖地圖

鄲城縣有黑茨河黑河新蔡河皇姑河油河(清水河)5條河流流經境內,地下水位較高,並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加上河道支流及人工開挖的溝渠,水資源豐富,開發利用率高。鄲城以打井配套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2013年,鄲城縣水資源總量為3.6億立方米,擁有大型深眼機井23340眼,平均60畝地一眼井,機、電、井配套24930套,在連續乾旱的情況下10天可澆一遍。

生物資源

鄲城縣鄲城縣

鄲城縣境內既有亞熱帶生物,又有北寒帶生物。2013年,鄲城縣僅糧、棉、油、煙等主要農作物,就有29屬、240多個品種。

紅薯:鄲城縣紅薯種植歷史修久,栽植普遍,高產穩產,原為食用佳品,現為經濟作物。曾遠銷東北各省和新疆等地。

菸草:年種植面積8萬畝左右,畝產烤菸150公斤。

水生植物吳台蓮藕,以節長、粗壯、脆嫩、味甜著稱,清代《鹿邑縣誌》早有記載,是當地土特產之一,每年入冬至初春,內販外運,不絕於市。

藥用植物:鄲城縣野生和栽培的藥用植物也很多,收穫量較大的有荊芥生地薄荷栝樓大青根王不留地骨皮等,多達189種,年提供商品藥材80萬公斤,為省中藥材生產基地。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鄲城縣轄3個街道、8個鎮、11個鄉(488個行政村,35個居委會)。

​街道、鄉、鎮名稱
​居(村)委會數量
​居(村)委會名稱
​洺北街道 ​11 居委會:吳莊、二橋、張小莊、永安、吉祥、北關、王樓、胡莊、新村、王老家、鄭小樓
​新城街道 ​9 居委會:羅堂、張蒿樓、閆莊、丁寨、丁老家、羅堂、孔橋、楊莊、響盤莊
​吳台街道 ​25 吳台、晉老家、晉菜園、周樓、李莊、楊老家、岳橋、劉三關、張小樓、大吳莊、張樓、孫樓、大牛嶺、楊莊、三王嶺、大張、小顧莊、方營、大顧寨、李崗樓、何灣、邵莊、晉允莊、瓜趙莊、孟嶺
​南豐鎮
​28 南豐、李路口、辛小莊、雙廟、張樓、宋莊、馬寨、高店、辛寨、羅張、倪堂、郭店、賈樓、唐橋、王樓、李莊、謝樓、五里、陳莊、大任莊、蒿莊、李寨、趙莊、車徐寨、磨王莊、劉胡莊、孫樓、十字何
​白馬鎮 35​ 白馬、劉樓、許店、周李、大周、耐中、橋口、前張寨、張胖店、張珍、大孫莊、高莊、大王樓、胡寨、程莊、連莊、左莊、窪李、齊樓、於閣、梨鏵、小王樓、韓莊、仵莊、陳堂、閆寨、郝老、郝李、老牙、張莊、刁樓、大刁、楊莊、李莊、後張寨
​寧平鎮 ​26 ​寧平、常和集、梁崔、崔趙、許樓、安莊、牛莊、白水、馬莊、王寨、蘆廟、陳莊、張集、鄭莊、劉竹園、劉崗、韓樓、三所徐樓、趙莊、楊中樓、陳堂、徐橋、趙京莊、腰莊、周雙廟、李樓
​宜路鎮 ​27 宜路北頭、宜路南頭、段莊、王康樓、前陳、劉老莊、三里、高莊、張寨、楊莊、孫寨、倪集、徐莊、牛莊、王樓、吳莊、張莊、黨莊、馬寨、於寨、岳莊、小侯、大侯、界碑、左莊、井路口、孫老家
​錢店鎮 ​27 ​錢店、張寨、王君、堂莊、孔廟、大陶營、魏集、劉寨、姚莊、瓦崗、梁吳、張灣、任莊、後胡、王樓、楊寨、孫堂、錢大莊、胡樓、東魏、侯集、胡莊、大陳、大馮、朱寨、楊集、米莊
​汲冢鎮 ​33 汲冢、邢營、謝寨、魯莊、劉莊、丁寨、張樓、邢灣、萬樓、大付莊、林吉屯、徐寨、丁莊、亢王、李莊、王管、將寺、韋莊、鄭集、史莊、譚老家、喻寨、徐窪、麥樓、陸莊、李寨、孫莊、黃竹園、黃樓、柴堂、張堂、張莊、增福廟
​城郊鄉 ​18 ​八卦橋、王樓、詹莊、西張莊、屈莊、中楊樓、楊集、羅寨、陸莊、谷集、冷莊、袁武營、時窪、大黃莊、北孫莊、西梁莊、劉雙廟、曹英莊
​虎崗鄉 22​ 虎崗、劉寨、梁張莊、杜莊、路集、李牌坊、王莊、梁老家、段嶺、白莊、常營、伏趙莊、小周莊、王堂、腰劉莊、連塘、王寨、後趙莊、梁新莊、劉老家、宋莊、楊莊
​汲水鄉 ​27 ​汲水、王大莊、王古同、盧嶺、小劉莊、劉小集、西李莊、朱樓、郝莊、生李莊、左橋、左集、觀音寺、押嶺、張嶺、楊古寺、高王莊、許屯、竹凱店、白衣店、張莊、孫莊、孟莊、趙樓、陳劉莊、小段莊、趙莊
​張完鄉 ​29 張完集、王營、中王莊、西李莊、張灣、小張莊、大王莊、邵窪、黃莊、大周莊、李英寨、李小集、棉集、王小廟、東劉寨、楊莊、付莊、趙樓、大張莊、多迷店、鐵佛寺、前廟、郭竹園、北李莊、孫莊、趙小樓、劉營、邵堂、吳莊
​丁村鄉 ​25 丁村、薛莊、王大莊、張白莊、崔堂、謝莊、大郭莊、毛寨、毛莊、付樓、大劉莊、大王莊、朱樓、王拱、盧寨、徐莊、楊廟、趙樓、高小廟、李黃樓、劉營、陶店、從樓、窪吳、李樓
​雙樓鄉 ​17 雙樓、申莊、韓老家、楊張莊、信寨、小趙莊、大趙莊、張盈樓、後徐樓、程莊、孔莊、徐老家、王樓、楊樓、張廟、金廟、徐花樓
​秋渠鄉 ​26 ​大姚莊、李堂、東周、錢小寨、馬廟、張老莊、大牛莊、關帝廟、何莊、劉小寨、任樓、紀莊、靳莊、大馬莊、於寨、朱大樓、趙莊、馬窪、朱半截樓、高小橋、劉樓、李韓莊、王堂、前劉樓、秋北、秋南
​東風鄉
​23 ​龍王廟、李崗、前劉、西陳、東於、大韓、大趙、董樓、於樓、高莊、范莊、大劉、大王、趙寨、張關廟、大樹張、單樓、前趙、孫莊、鄭莊、尹寨、楊莊、梁莊
​石槽鎮
​25 ​劉莊、宋狄樓、陳橋、張寨、翁小莊、謝樓、小信莊、小曹樓、羅莊、小馬莊、石槽、余莊、孟莊、翟莊、夏莊、位莊、大於莊、梁莊、周莊、紅旗、杏店、高莊、張善莊、大曹樓、單樓
​巴集鄉 ​26 ​巴集、巴樓、巴屯、王屯、位冢、譚家寨、郭集、徐樓、槐李、棗崗、賈莊、前屯、後屯、劉莊、曹集、喻莊、田莊、楊屯、大羅莊、段寨、張屯、青莊、程樓、葉莊、趙堂、屯民
​李樓鄉 ​25 李樓、李莊、吳莊、大宋、後王寨、孔樓、土趙莊、賀莊、小郭莊、三村、魏張、孔集、丁集、大賈莊、袁張橋、李大寨、李小樓、張位堂、窪李莊、譚園、陸油坊、田寨、磚寺、鄧魚池、徐寨
​胡集鄉 ​25 ​胡集、魯小莊、小任莊、大任莊、魯張莊、大史莊、郭莊、李崗、魯里、范橋、史橋、武何溝、中溝、王莊、藕坑、大於、三紅、晉崗、後屯、白樓、鏊崗、閆樓、郝寺、賈集、鈕河崖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底,鄲城縣總人口為1403085人。鄲城縣民族多為漢族,占人口總數的97%以上,其次為回族。

洺北街道 2.4萬人 虎頭崗鄉 7.5萬人
洺南街道 9萬餘人 新城街道 31023人
吳台鎮 6.7萬人 汲水鄉 6.6萬人
南豐鎮 57480人 張完集鄉 61032人
白馬鎮 7.5萬人 丁村鄉 62145人
寧平鎮 7.2萬人 雙樓鄉 5.2萬人
宜路鎮 7.43萬人 秋渠鄉 65850人
錢店鎮 9萬人 東風鄉 5萬人
汲冢鎮 8.2萬人 巴集鄉 6.4萬人
石槽鎮 6.5萬人 李樓鄉 6.9萬人
城郊鄉 4.6萬人 胡集鄉 5.38萬人

交通概況

鄲城縣鄲城縣
截至2008年4月底,鄲城境內省、縣、鄉道公路總里程1097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74公里。轄區內有三條省道(S210、S329、S207)交匯於鄲城,通車裡程138.6公里;縣道6條,通車裡程159.7公里;鄉道18條,通車裡程363.3公里;通油路村道58條,里程262公里。2007年底該縣所有行政村全面實現了村村通油路。境內大橋1座131.6延米,中橋30座1712延米,小橋87座1779.5延米。縣城東距京九鐵路亳州站40公里,南距漯阜鐵路沈丘站20公里,距三條高速(南洛、大廣、永登)各20公里。

經濟

綜述

鄲城縣鄲城縣

2010年,鄲城縣生產總值完成137.32億元,比2009年增長12.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39億元,比2009年增長34.7%;稅收占一般預算收入的74.9%。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9.87億元,增長20.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8.77億元,比2009年增長20.4%。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36億元,比2009年增長19.6%。農民人均純收入4508元,比2009年增長1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2元,增長11.5%。全年用電量6.85億度,其中工業用電量3.4億度。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84.5億元,較2010年初增加13.5億元;各項貸款餘額51.43億元,較2010年初增加3.57億元。10個重點工業項目完成投資12.23億元,金丹公司10萬噸高品質乳酸等7個項目建成投產,超額完成2010年度投資計畫。9個市重點項目進展順利,80箇中央新增投資項目全面完成。新上3000萬元以上項目26個,招商引資27.6億元。產業集聚區完成投資7.8億元,建成創業園2個、園區道路10公里。

2013年,鄲城縣完成生產總值187.6億元,增長10.5%,居周口市第四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3億元,增長16.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5億元,增長29%;固定資產投資108.1億元,增長23.5%;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8億元,增長14.6%。

第一產業

鄲城農業鄲城農業

鄲城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紅薯、菸葉等作物,常年糧食種植面積200萬畝以上,是重要的糧棉生產基地。糧食以小麥、玉米為主。2013年,鄲城縣夏糧單產1001.3斤,連續6年超千斤,糧食總產量突破20億斤,實現“十連增”,連續3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建有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17萬畝,建成5個萬畝方、22個千畝方、46個百畝方。“1115”高產示範田16萬畝,建成4個小麥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4個玉米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和1個大豆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全縣擁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省級5家、市級13家。累計發展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村經營主體1000多家,流轉土地30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8.3%,初步形成以甘薯、中藥材、蔬菜等為主的高效農業示範基地。畜牧業以生豬、槐山羊、黃牛、肉雞為主,是豫東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基地,連續2年被評為河南省生豬調出大縣。

第二產業

鄲城縣鄲城縣

2013年,鄲城縣形成了食品、紡織、化工、醫藥四大支柱產業,涵蓋熱電、液糖、乳酸、製藥、啤酒、搪瓷、冶金、板材、建材、紅薯加工等工業門類,擁有自主出口權企業27家,被評為“全國食品工業強縣”。河南財鑫集團是國家大型一類企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河南百強工業企業;河南金丹乳酸公司是省百強工業企業,年產乳酸10萬噸,生產規模居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其中DL乳酸產量居世界首位;鄲城天豫經貿公司年產紅薯澱粉、紅薯冬粉3萬噸,榮獲第五屆亞太國際貿易博覽會金獎,產品遠銷韓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2013年,鄲城縣食品、醫藥兩大主導產業年產值突破265億元,占全鄲城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8%。財鑫集團、金丹公司被評為全省百強企業,天豫薯業產品榮獲全國“百佳標準化農產品品牌”,鄲城縣連續三屆榮獲全國食品工業強縣。產業集聚區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被評為河南全省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和河南全省最具產業競爭力、投資環境最具吸引力產業集聚區。巨鑫生物院士科研工作站獲河南省科技廳批覆,鄲城縣已建有1個院士科研工作站、2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9個省級以上技術研發中心,23項科研成果榮獲國家和省市科技進步獎。

第三產業

截至2009年上半年,鄲城縣註冊從事第三產業的企業商戶9.5萬家,年營業收入3.2億元,上繳地稅占全部稅收的50%以上,上繳國稅占全部稅收的30%以上。至2009年底,鄲城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4.3億元,占鄲城全縣生產總值20.3%,比2008年增長18.9%,增速位居三次產業第一位,高於第一產業14.5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3.7個百分點,鄲城縣三產之比達到28.7:51:20.3。

政治

​政府 ​鄲城縣人民政府
​縣長 羅文閣(2012至今)
​副縣長 戴亮(2012年至今)
​副縣長 李濤(2012年至今)
​副縣長 張德峰(2012年至今)
​副縣長 ​呂振龍(2012年至今)
​副縣長 劉淑傑(2012年至今)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鄲城縣鄲城縣

截至2012年,鄲城縣有職業教育學校5所,普通高中7所,國中65所,國小546所,是全國幼兒教育先進縣、河南省職業教育工作先進縣、河南省教育均衡發展成效顯著縣。2013年鄲城中招成績連續五年位居全市第一。周口市中招前10名鄲城4人,前50名鄲城22人,前100名鄲城43人。600分以上鄲城315人,占全市39.1%;570分以上鄲城1366人,占全市28%。全縣一本上線1422人,上線率13.32%,全市第一;二本上線3720人,上線率34.84%,全市第二;三本上線6338人,上線率59.4%,全市第二。鄲城一聯考生以683分居河南省理科第二名,全省理科前10名鄲城2人,周口市理科前100名鄲城占47人,周口市文科前10名鄲城6人,前20名占10人。繼2012年考取23名清華北大後,2013年全縣共有26名考生被清華、北大錄取。鄲城教育工作得到省市領導的專門批示,市政府對鄲城縣教育工作進行通令嘉獎。

醫療事業

2012年,鄲城縣獲全省農村衛生工作先進縣。縣人民醫院靜脈曲張外科治療、第二人民醫院高血壓臨床研究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被命名為省計畫生育優質服務縣。積極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完成入戶登記工作。

文化事業

2012年,鄲城完成19個鄉鎮文化站建設,豫劇《天職》獲省黃河杯戲劇大賽劇本創作金獎。

建設事業

鄲城縣鄲城縣

鄲城原是一個不足200戶人家的小集鎮。建縣後,拓寬城區,整修街道,發展交通,加強基礎建設。1999年,鄲城全縣村村通電、村村通電話、大部分村都上了通柏油路。市話交換容量達1.6萬門,農話容量達2萬門,移動通訊基本實現了無縫覆蓋縣城主要街道都加寬取直,鋪設了柏油路面。商業區網點密布,學校、醫院、影劇院錯落其間。70年代建設的窄軌小鐵路許(昌)鄲(城)線在這裡設立終點站,幹線公路有商(丘)臨(泉)路、漯(河)雙(溝)路在此交匯貫通。這個昔日的偏僻小集,現已演變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2012年,鄲城縣城面積30平方公里,縣城人口20萬,城區金融、水電、通訊、商貿、物流、醫療、教育及產業配套齊全。2011年10月9日,鄲城縣電業局35千伏押嶺變擴建工程、10千伏及以下工程分別榮獲2011年度省公司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安全質量流動紅旗”。

著名景點

歷史文化

鄲城縣鄲城縣

春秋時,老子執爐煉丹於洺水之濱,丹成後著《道德經》,便有“丹成”稱謂,今洺河北岸尚存老君廟、煉丹爐遺址。縣城南5公里有段寨遺址,早期屬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為龍山文化,出土大量陶器;城東10公里有寧平國古蹟,公元26年,漢光武帝劉秀封妹劉伯姬為寧平長公主,封地故城即寧平,今寧平鎮南有公主陵;縣城西10公里有西漢廉吏汲黯墓冢,現保存完好,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抗日戰爭時期,鄲城是革命聖地,抗日將領彭雪楓、張愛萍、魏鳳樓、李子木等都曾在鄲城開展革命工作,現存有彭雪楓新四軍游擊支隊整訓紀念館、紅軍碑、張又銘紀念亭。

王子升仙亭

王子升仙亭王子升仙亭
戰國時,縱橫家鬼谷子,到洺河橋下避風,遇二老者弈棋煉丹,丹成後王子服丹升仙,由此鄲城又名“仙城”,現洺河上有“王子橋”與“王子亭”。

老牙人祖廟

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後因文化大革命被毀。1997年當地民眾自發籌款進行了復建。公園內綠化全覆蓋,擁有廟宇數十座,古碑,古樹,古墳等。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元宵節這裡會舉行具有百年傳統的廟會,這裡也是一個展現伏羲文化的舞台。

中原民俗文化園

位於縣城東15公里,集農、工、商文化為一園,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民俗園始建於2004年秋,2006年春初步竣工,占地30餘畝,內有科技園、閱報欄、圖書室。整個園區共有公共娛樂場所、天工開物館和集賢堂3大部分及12個景點組成。

榮譽

中國書法之鄉之鄲城縣中國書法之鄉之鄲城縣
鄲城人尤愛書法,歷史上董其昌王鐸曾客居鄲城,在這裡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書法作品。近代有王祖同朱炎昭劉澄之等一批有影響的書法家。鄲城現有國家級書畫會員10人,省級會員59人,市、縣書協會員2000多人,研習書法的民眾有3萬多人,喜愛書法的民眾有近20萬人。2008年6月21日,鄲城縣被評為“中國書法之鄉”。

著名人物

名單 介紹
周洪文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職博士生、副教授。
謝易坤 中華國際風水研究院院長,中國道教協會太清宮分會會員等。
周勝 現任揚州職業大學、揚州廣播電視大學和揚州職工大學校長,教授,東華大學和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魏新 現為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深圳方正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正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等。
柴建方 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任寧夏書畫院副院長、寧夏書協副主席、賀蘭印社社長。
孫學敏 現任鄭州大學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
寒心 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書法家協會會員。有當代"小張顛"之稱。
馬艷麗 1991年河南省賽艇比賽冠軍。1995年上海首屆國際時裝模特大賽冠軍。中國國際時裝周年度四大時尚人物之一。
趙康乾 現任東莞龍大朗明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著名青年作家,職業經理人,著有《宋元劍仙傳》《東渡》長篇名著。
劉金山 現為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於祖煥 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所獲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所獲博士學位。
張振福 現為河南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雕塑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朱岫峰 2000年8月任周口市委常委、市籌備組副組長,2001年1月任周口市人民政府正廳級幹部。
賀恆德 2001年7月晉升為武警少將警銜。是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李天文 先後任《河南鄉鎮企業報》編輯記者、河南科技出版社編務助理、鄭州中原區第二中學特約計算機教師。
李玉龍 編劇、詞作者,曾創辦及主編過多家報刊,並為多部影視劇與晚會創作歌曲。
趙欽堂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知名書法家。
朱婷 中國女子排球運動員,2016年裡約奧運會女排MVP。

河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河南省全省轄:17個地級市,50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88個縣
鄭州市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開封市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洛陽市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 欒川縣
平頂山市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安陽市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鶴壁市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新鄉市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焦作市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 武陟縣 | 博愛縣
濮陽市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范縣
許昌市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 襄城縣
漯河市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三門峽市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南陽市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商丘市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信陽市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羅山縣 | 光山縣
周口市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駐馬店市驛城區 | 確山縣 | 新蔡縣 | 上蔡縣 | 西平縣 | 泌陽縣 | 平輿縣 | 汝南縣 | 遂平縣 | 正陽縣
省直轄濟源市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