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人參1兩,茯苓1兩,梔子仁2兩,宣連2兩,黃柏1分。
【製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熱疾後,眼翳及疼痛。
【用法用量】
每日食後用熟水調2錢服之。
【摘錄】
《醫方類聚》卷六十五引《龍樹菩薩眼論》
中藥方劑之黃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主治熱疾後,眼翳及疼痛。每日食後用熟水調2錢服之。
人參1兩,茯苓1兩,梔子仁2兩,宣連2兩,黃柏1分。
上為散。
熱疾後,眼翳及疼痛。
每日食後用熟水調2錢服之。
《醫方類聚》卷六十五引《龍樹菩薩眼論》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防風散用於破傷瘡瘍風邪,或身體疼痛,風邪攻注攣急,及皮膚瘙癢,麻木不仁,頭昏悶,牙關緊,欲成破傷風者。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三黃涼膈散是傳統的中藥方劑,來源於《喉科紫珍集》卷下。主要用於熱毒上攻咽喉,初起咽喉不利,繼則紅腫疼痛,惡寒發熱,心煩口渴者。
正文 來源 組成 用法 功用出處:《千金方》卷三功用:清熱涼血,燥濕止癢名稱:三黃散組成:黃柏、黃連...汁調敷。主治頭癰,面癰,小兒丹毒。附方名稱:三黃散組成:防風、枳殼、大黃...《仙傳濟陰方》名稱:三黃散組成:大黃、黃芩、黃芪、芍藥、玄參、丹參、吳茱萸...
組成 用法用量 主治 附方前涼(公元301-376),是東晉十六國中的北方大國,公元301年,涼州大姓漢人張軌被晉朝封為涼州刺史,公元313年封西平公、涼州牧,課農桑、立學校,多...
簡要介紹 歷史沿革 僚屬宗室 行政區域 對外關係組成: 黃連、黃芩、梔子、連翹、葶藶、桑白皮、麥門冬、天花粉、赤芍藥、乾葛、荊芥、杏仁、青皮、甘草。 主治: 白睛黃赤。 用法用量: 水煎,加蜜1盞,煎1沸,食後溫服。參考資料《銀海精微》卷下。 ...
參考資料涼隔散主治上中二焦火熱證。煩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煩熱,口舌生瘡,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脈滑數。
出自 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定氣散主要由高良姜半兩,草豆蔻(去皮)1個,定氣散甘草(炙)1分,木香(炮)1分等成分組成。處方來源於《聖濟總錄》卷二十五。方劑主治傷寒時多嘔噦不止等症...
處方來源 藥理作用 製備方法 功能主治 相關選方膏涼姜,別名為膏涼姜、良姜、蠻姜、佛手根、小良姜、海良姜等。高良姜是我國的常用中藥材,套用歷史悠久。本品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
異名 來源 植物形態 採集 藥材天黃猴棗散,除痰定驚,祛風清熱。用於小兒痰多咳喘,發熱不退,驚悸不眠等症。
成份 性狀 功能主治 規格 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