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卷一八三
【處方】檳榔半兩,桂1兩,大黃半兩(煨),木香1兩,益智2兩,茴香1兩,鬱金1兩,當歸1兩,川芎2兩,天仙藤2兩,陳皮2兩,紫蘇2兩,麥糱(炒)2兩,牽牛1兩,羌活1兩,蘿蔔子2兩(淘洗,別研)。【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諸氣不順,胸滿喘急,傷寒脹滿。
【用法用量】每服2錢,木瓜、紫蘇湯調下;或傷寒時疾,用水1盞,木瓜、紫蘇、姜、棗,同煎8分,熱服。
【注意】陰證不可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八三
《博濟》卷四
【處方】真阿膠(炙令黃)。【製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產前、產後被血衝心。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用醋湯調下阿膠丸1丸。
【摘錄】《博濟》卷四
《醫方類聚》卷二五八引《保童秘要》
【處方】天南星(大者)3個(杵末,以水於銚子內煎出花味,以匙挑於紙上,攤乾用),天麻1分,鬼箭1分(洗去塵土,不用莖),黑附子1分(輕炮,去皮臍),麻黃1分(去節),麝香1分,牛黃1分(並研),乾蠍梢1分。【製法】上為末,更一處細研如粉。
【功能主治】小兒驚風搐搦。
【用法用量】臨發時用槐皮煎酒,並取母兩邊乳汁,同調下1字。汗出神驗。
【摘錄】《醫方類聚》卷二五八引《保童秘要》
《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聚寶方》
【處方】新牛膽3兩,鬱金3兩,青蛤粉3兩,豬膽3個,大黃半兩,黃連半兩,雄黃1錢。【製法】上為末,入膽中填滿,陰乾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疳眼,雀目,赤眼,氣眼。
【用法用量】每服大人1錢,小兒半錢,食後新水調下。赤眼、氣眼、雀目,日進3服,3-5日愈;疳目,5日愈。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聚寶方》
中藥方劑之黃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