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黃礬3兩,烏蛇6兩(酒浸,去骨皮,炙令黃),黃耆3兩(銼),枳殼2兩(麩炒微黃,去瓤),駱駝胸前毛3兩半(燒灰)。
【處方來源】《聖惠》卷六十。
【方劑主治】痔漏腫痛,膿血不止。
【製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煎黃耆湯送下。
中藥方劑之黃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方劑主治】痔漏腫痛,膿血不止。 【製備方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煎黃耆湯送下。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礬黃丸用於定痛生肌,護膜消毒,托里排膿。托毒。止疼痛。主治癰疽諸瘡,瘦瘤痰核,痔漏便毒,蛇咬傷。
方劑名稱 別名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黃礬,中藥名。為硫酸鹽類礦物黃礬Fibrofessite的礦石。具有解毒,殺蟲,斂瘡之功效。用於痔瘺,惡瘡,疥癬及聤耳出膿。
比重 性味 歸經 功效 主治神仙黃礬丸用於腸癰疼痛,癰疽發背,諸般惡瘡, 徐以溫酒送下。有人遍身生瘡,其狀如蛇頭,服此即效,但日服百粒,方能御毒,不致內攻。
來源 異名 組成 用法 功用各種金屬(如銅、鐵、鋅)的硫酸鹽,尤指具有玻璃質狀態表面或光澤的該種硫酸鹽的水合物,礬山”,礬水(溶明礬的水),礬粉(脫膠的明礬粉末),礬書(用明礬水寫...
簡介 相關資料 古籍解釋丹礬丸主治五癇。
同名方劑匯總 參考資料礬硫丸用於陽明病,瘀熱在里,熱不得越而成陽黃。症見但頭汗出,而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腹微滿者,身必發黃,黃而鮮明,如橘子色,甚則面目金黃...
方劑名稱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黃病絳礬丸用於濕熱腸紅,脫力勞傷,黃病腹脹,腿足浮腫,食積、痞塊、瘧痢。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摘錄】寬腸丸主要由枳殼(炒微黃,用清油浸透1宿,焙乾)5線,麻仁(去殼)2錢半,木通(去皮、節)2錢半,大黃(半生半炮)2錢半,檳榔2錢半,大腹皮(洗淨,培乾...
行滯消積 瀉火祛瘀 治小便赤澀 處方來源 相關詞條每服50丸,食遠酒送下。 製備方法: 上為末,醋煮飛羅面為丸,如綠豆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