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
黃瓜霜漢語拼音
huáng guā shuāng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Cucumis satiuus L.功效
清熱明目;消腫止痛性味
味甘;鹹;性涼科屬分類
葫蘆科主治
火眼赤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跌打焮腫採收和儲藏
將成熟的果實剮去瓜瓤,用硃砂、芒硝各9g,兩藥和勻,灌入瓜內,倒吊陰乾,待瓜外出霜,刮下曬乾備用。動植物形態
一年生蔓生草本。莖枝伸長,有縱溝及棱,被白以硬糙毛。卷鬚細,不分枝,具白色柔毛。單葉互生;葉柄稍粗糙;葉片三角狀寬卵形,膜質,長、寬均12-18cm,兩面甚粗糙,掌狀3-5裂,裂片三角形並具鋸齒,有時邊緣具緣毛。花萼簡狹鍾狀圓筒形,密被白色長柔毛,花萼裂征鑽形,開展與花萼近等長;花垸共同白色,長約2cm,花冠裂片長圓狀披針形,急尖;雄蕊3,花絲近無;雌花單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壯,被柔毛。子房紡錘形,柱頭3。果實長圓形或圓柱形,長10-30(-50)cm,熟時黃綠以,表面粗糙,具有刺尖的瘤狀凸起,極稀近於平滑。種子小,狹卵形,白色,無邊緣。花、果期為夏、秋季。功效分類
清熱明目藥;消腫止痛藥藥材基源
為葫蘆科植物黃瓜的果皮和硃砂、芒硝混合製成的白色結晶性粉末。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點眼、吹喉或撒布。黃瓜霜霉病
簡 介
英文名 Cucumber downy mildew異名 俗稱“跑馬乾”、“黑毛”、“瘟病”。
病原 古巴假霜黴菌,屬鞭毛菌亞門真菌。
寄主 黃瓜、香瓜、南瓜、絲瓜、葫蘆等。
危害
發病特點是來勢猛,病害重,傳播快,如不及時防治,將給黃瓜生產造成毀滅性的損失。在流行年份受害地塊黃瓜減產20%~30%,嚴重流行時損失達50%~60%,甚至絕收。棚室黃瓜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病害。分布
全國各地均有發生。 為害症狀 苗期、成株期均可發病,主要 危害 葉片。開始病部呈現水浸狀斑點稱“小油點”,在濕度大的早晨尤為明顯,病斑逐漸擴大,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黃褐色斑塊,濕度大時,葉背面長出灰黑色霉層,後期病斑破裂或連片,致葉緣捲縮乾枯,嚴重的棚內一片枯黃。春秋兩季是發病 高峰期病原物孢囊梗從氣孔伸出,單生或束生,無色。孢子囊淡褐色,檸檬形,單胞,頂端有突起。
侵染循環
病原在病葉上越冬或越夏。北方冬季不種黃瓜地區,則靠季風從鄰近地區將孢子囊吹去。冬春保護地黃瓜霜霉病的初侵染來源主要是秋露地瓜秧和保護地病秧,以及來自苗床的帶病苗。孢子囊萌發時直接產生芽管或遊動孢子,從氣孔或表皮侵入,病害潛育期為3~7天,後又在病部產生孢子囊,通過氣流和雨水傳播,著落於葉片表面,引起再侵染。病菌孢子囊形成要求有高濕環境,萌發和侵入過程則只有在水膜、水滴的條件下才能完成發生因素
(1)環境:溫、濕度是病害發展流行的主要條件。高濕是發病的重要條件,葉面沒有水滴或水膜,孢子囊不能萌發和侵入,病害就不會發生。溫度低於15℃或高於28℃,不利於病害的發生,溫室大棚內通風不良,濕度過高,結露多,有利於孢子囊的形成和病菌的萌發、侵入,易於病害的發生流行。溫度越高,對病菌的抑制作用越大。病菌的萌發和侵入需要有足夠的濕度和適宜的溫度配合才能完成,病菌在有水膜的情況下,溫度在10~20℃範圍內即可萌發侵入,並引起植株葉片發病。(2)栽培:地勢低洼,土壤質地差,肥料不足,栽培過密,通風不良,澆水次數過多,都能引起病害加重發生。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①選用抗病良種,應選擇抗病性強的津雜1號、津春3號等品種。②採用無菌沙土或沙壤土育苗,培育無病壯苗。與南瓜進行嫁接換根栽培,增強抗病性。③採用膜下溝灌,以降低棚內空氣濕度。選用透光率高、無滴效果好的塑膠膜。④定植時合理密植,結瓜後及時打去底部老葉,增加田間通透性,減少病源。⑤棚內局部發病重,但瓜秧較健壯,可以在晴天上午澆水後將棚室封嚴,迅速使黃瓜生長點部位的溫度升高到42~45℃,2小時後多點通風。⑥整地時要施足底肥,澆水時隨水追施適量速效性肥料,適當增施磷鉀肥。(2)物理防治:用50~55℃水浸種10~15分鐘。
(3)藥劑防治:①在棚室栽培條件下,儘量用煙劑熏蒸和粉塵法防治,用45%百菌清煙劑3.75千克/公頃,分別均勻放在壟溝內,然後將棚密閉,分別點燃煙燻。②出現中心病株用50%氟嗎錳鋅可濕性粉劑用60~80克/公頃,或25%嘧菌酯懸浮劑用450~600克/公頃,或68%精甲霜·錳鋅水分散粒劑,或70%代森聯乾懸浮劑1.5~1.8千克/公頃,10%氰霜唑懸浮劑750~1000毫升/公頃,或66.5%霜霉威600~10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750倍液,或20%二氯異氰尿酸鈉可溶粉劑300~400倍液,或18%百菌清·霜脲氰懸浮劑2.55~2.85升/公頃,或。20%三乙膦酸鋁複合水劑100~2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8~2.25克/公頃。
中藥方劑之黃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