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附子(炮,去皮臍)。
製法
功能主治
翻胃嘔吐。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溫水送下。
摘錄
《普濟方》卷三十六引《衛生家寶》
中藥方劑之黃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黃附丸出自醫藥典籍《普濟方》卷三十六引《衛生家寶》,用於翻胃嘔吐。
附子(炮,去皮臍)。
翻胃嘔吐。
每服10丸,溫水送下。
《普濟方》卷三十六引《衛生家寶》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黃連丸對於治療腸胃氣虛,冷熱不調,下痢赤白,狀如魚腦,里急後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具有很好的效果。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白附丸,主治小兒因驚,或風涎盛,手足欲動之疾,天釣眼睛,搐掣手腳;涎潮心舍,叫喚不應,並夾驚傷寒、驚癇。
《幼幼新書》卷十引《劉氏家傳》:白附丸 《丹溪心法》卷五:白附丸,如梧桐子大。同名方劑匯總 姜附丸 (《朱氏集驗方》卷三。) 姜附丸 (《楊氏家藏方》卷六。) 姜附丸 (方出《肘後》卷一,名見《外台》卷七。) 姜附丸 (《聖濟總錄》卷四十三。) 姜附丸 (《普濟方》卷二一二...
同名方劑匯總 參考資料寬腸丸主要由枳殼(炒微黃,用清油浸透1宿,焙乾)5線,麻仁(去殼)2錢半,木通(去皮、節)2錢半,大黃(半生半炮)2錢半,檳榔2錢半,大腹皮(洗淨,培乾...
行滯消積 瀉火祛瘀 治小便赤澀 處方來源 相關詞條附姜煨狗肉:菜譜。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附子豬肚150克,附子2克,川椒2克,粳米30克。將附子、川椒研末。豬肚洗淨,裝入藥末、粳米及適量的蔥,扎口入鍋中,加水適量,微火煮至豬肚爛熟。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豬肚益氣助陽,強心利水。用於慢性心力衰竭而引起的心悸、氣短、胸悶喘促、面肢浮腫等症,屬於心腎陽衰者。
藥品名稱 主要成份 功能主治 臨床套用 用法用量功效: 用法用量: 製備方法:
參考資料參附雞——雞的做法之一,具有溫腎固沖,補氣攝血的功效。
配方 製法 功效 用法 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