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縣

米脂縣

米脂縣古稱“銀州”,位於陝西省榆林市中東部,無定河中游。“以其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北承榆陽區,南接綏德,東靠佳縣,西鄰橫山、子洲。東西長59千米,南北寬47千米,縣域面積1212平方千米,全縣總人口22.40萬(2017年),210國道與無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過19公里,下轄13個鄉鎮。米脂縣是“佳米驢”的故鄉。西包公路貫穿全境,境內有李自成行宮、姜氏莊園、李鼎銘陵園等名勝。素有“美人縣”、“文化之鄉”、“小戲之鄉”、“梯田之鄉”等美譽。2014年由國家民政部審批通過、並以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頒發的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千年古縣”榮譽牌匾正式授予米脂。這塊銅匾重40公斤,長1米、寬0.6米。 2018年12月,米脂縣喜獲“2018年度中國十佳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示範縣市”。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商朝後期到西周初期,今陝北一帶屬翟(同狄)。《竹書紀年》載:“帝乙十七祀,西伯伐翟。”即指周文王與翟人作戰。本境在翟國範圍內。周初翟人很強盛,周人被擠到岐山一帶。周強大以後,翟人活動範圍向北縮小。

李自成行宮 李自成行宮

春秋時期,境內由白翟占據。前635年,晉文公重耳以“尊王攘夷”名義率軍過黃河攻打戎翟,占據圁水(無定河)、洛水之間大片土地,翟人降晉,本土歸於晉國。戰國時期,韓、趙、魏三分晉後,本土歸趙國,後由魏國統轄,建上郡。周顯王三十九年(前330),秦國軍隊在雕陰(今富縣、甘泉間)打敗魏軍,兩年後魏襄王將上郡15個城(含本地)割讓秦國。周赧王十八年(前297),趙惠文王向西擴大地盤,從秦手中奪回膚施等,本地又歸趙國。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秦昭王反擊趙,再奪上郡失地,本土歸秦上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設36郡。本境在上郡膚施縣內。秦二世三年(前207),楚霸王項羽率軍打入鹹陽滅秦,將上郡改為翟國,立秦朝降將董翳為翟王。

漢高祖元年(前206)董翳降漢,仍為翟王,統轄北方。上郡隸屬并州刺史部,郡下設12縣,本境歸上郡獨樂縣。永元元年(89)又設獨樂縣,境內漢、羌雜處。由於統治階級的高壓政策,永初元年(107)羌胡興兵反漢,朝廷鎮壓失敗,永初五年(111)上郡郡治由膚施遷至衙縣(今陝西白水縣東)。永建四年(129),上郡郡治遷回膚施。永和五年(140),羌胡再次變亂,上郡郡治二次遷至夏陽(今陝西韓城縣南),膚施、獨樂漢民全遷鄰州。羌胡人占據今陝北大部分地方,無建置。建安二十年(215),并州刺史部所屬郡縣俱廢。

米脂城區圖 米脂城區圖

三國到西晉時期,上郡一直由羌胡(氐羌)占據。東晉太興三年(320),前趙皇帝劉曜(匈奴人)派兵征服羌胡,占據上郡。鹹和三年(328),羯人石勒打敗劉曜建後趙,統治上郡28年。永和六年(350),上郡歸氐人苻洪所建前秦。太元九年(384),羌人姚萇建後秦,仍轄治上郡。義熙三年(407),匈奴人赫連勃勃建大夏國,築都統萬城(今靖邊白城子),撤銷上郡,本境歸大夏。

南北朝時期,北魏始光四年(427),拓跋燾率軍破大夏後設夏州(州治統萬城)。太和十一年(487),本境屬化政郡革融縣。神龜元年(518),本境屬大斌縣(在今子洲)。西魏廢帝元年(552)改屬安政郡撫寧縣。北周保定三年(563)正月,在乞銀城設定銀州,本境長期隸屬銀州。因此,後人又稱米脂為古銀州。

隋代,開皇三年(583),銀州下設儒林縣(今魚河堡)、撫寧縣(今馬湖峪一帶)、開疆縣。大業三年(607),撤銷銀州,設雕陰郡(郡治今綏德),儒林、撫寧、開疆、大斌改屬雕陰,本境土地曾分屬以上各縣。大業十三年(617)三月,原朔方鷹揚郎將梁師都勾結突厥人反隋,占據雕陰郡,建梁國,共12年。此期間,本土屬梁國。

唐代,貞觀二年(628),唐滅梁國,廢雕陰郡,關內道復置銀州、綏州(西魏時設,後廢),儒林縣屬銀州,撫寧、大斌縣屬綏州。貞觀八年(634),撫寧縣改屬銀州。天寶元年(742),銀州改銀川郡,乾元元年(758)復稱銀州。本土先後屬於上述州、郡、縣。唐末,党項羌族首領拓跋思恭因鎮壓黃巢起義有功,封定難軍(今陝北和內蒙部分)節度使,領轄銀、夏、綏、宥4州,本境歸銀州。唐末至五代、宋初,定難軍長期與中央政權持半割據狀態。

米脂縣全景 米脂縣全景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全國設路、州、縣,始有陝西路。太平興國七年(982),定難軍留後李繼捧(党項族)獻銀、夏、綏、宥州歸宋,銀州隸於陝西路。李繼捧族弟李繼遷擁兵反宋,占銀州等地。以後他幾降幾叛,長期控制銀州。天聖十年(1032),李元昊(繼遷之孫)在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市)稱帝,建西夏國。本土屬西夏統治下的銀州。今縣城所在地出現米脂寨。元豐四年(1081),宋軍奪回米脂寨,隸於延州。元祐四年(1089),宋與西夏議和,又將銀州(含米脂寨)割讓西夏。元符元年(1098)宋收復米脂寨,還有暖泉寨、克戎寨、開光堡等,均在今縣境內。金天會六年(1128),金兵占領米脂寨、嗣武城、定戎(克戎)寨,這些寨隸屬於綏德軍。

金末,蒙古人興起,太祖十六年(金興定五年·1221),蒙古將領木華黎率軍渡黃河占領葭州、米脂寨等地,驅逐金人。太祖二十一年(金正大三年·1226)設米脂縣,將嗣武併入。

元朝全國設行省、路、府、州、縣。米脂縣屬於陝西行省延安路綏德州。至元四年(1267)定戎縣併入米脂。

明代米脂縣隸於陝西布政司延安府綏德州。崇禎十六年(1643),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順朝,改延安府為天保府,米脂縣為天保縣,隸屬同前。

猴年鬧新春 猴年鬧新春

清代,順治元年(1644)十二月,清軍進占天保縣,將它恢復為米脂縣(屬延 安府)。雍正三年(1725)設綏德直隸州,米脂縣改屬綏德州。民國2年(1913),米脂縣改屬榆林道。民國15年(1926)撤銷榆林道,米脂縣直屬省轄。民國24年(1935),陝西省設10個行政督察區,米脂縣屬第一督察區(榆林)。

民國26年(1937)7月15日,國共兩黨代表經廬山會議協商,並經國民中央政府10月批准,承認由陝甘寧蘇區改建的陝甘寧邊區。當年12月,米脂縣劃屬陝甘寧邊區,隸於綏德專區。1940年,綏德專署國民黨專員何紹南被人民趕走。

新中國成立後,米脂縣隸屬陝西省綏德專區。1956年10月,綏德專區併入榆林專區,米脂縣轉屬榆林專區。1958年12月10日~1961年9月1日,葭縣一度併入米脂,仍稱米脂縣。1979年榆林專區改稱榆林地區,米脂屬榆林地區至今。  

行政區劃

2016年,米脂縣轄1個街道、8個鎮:銀州街道、桃鎮鎮、龍鎮鎮、楊家溝鎮、杜家石溝鎮、沙家店鎮、印斗鎮、郭興莊鎮、城郊鎮。  

地理環境

位置

米脂縣地處黃土高原腹部,位於陝西省北部,北承榆林,南接綏德,東靠佳縣,西鄰橫山、子洲。地理坐標東經109°49′~110°29′,北緯37°39′~38°5′,東西長59公里,南北寬47公里,210國道與無定河平行南北穿境而過19公里。  

地貌

米脂縣屬於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總體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1252米(沙家店鎮張西畔村西北山頂),最低海拔843.2米(城郊鎮高二溝村南無定河出境處),絕對高差408.8米。平均海拔1049米。縣城海拔872米。從稍大範圍來看,米脂縣位於橫山山脈以東,黃河支流與無定河分水嶺以西,東西兩頭高,中間低,橫剖面呈“凹”形。從橫山山脈向東派生的幾條梁峁帶構成米脂縣無定河西側溪谷分水嶺。  

氣候

米脂縣屬中溫帶半乾旱性氣候區,全年雨量不足,氣候乾燥,冬長夏短,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春季多風。晝夜溫差大,適宜農作物生長。年平均氣溫8.5℃,極端最高氣溫38.2℃,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5.5℃,無霜期162天。年平均降雨量451.6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最大年降雨量704.8毫米,最小年降雨量186.1毫米。  

人口

舊時米脂縣 舊時米脂縣

民國元年(1912)米脂縣98583人。據民國縣誌輯余本《政治志·里戶》記載,民國23年(1934)人口總數131290人,24年(1935)126360人,25年(1936)為127745人,26年(1937)為155610人。省財政統計圖書載,民國27年(1938)為27042戶159673人,29年(1940)為28708戶163467人。

1942年,陝甘寧邊區政府將米脂縣西部454村劃歸西川辦事處(後米脂縣),疆域縮小,人口相應減少。據1944年統計,米脂縣16692戶83358人(不含西北部國民黨占據的武鎮等地人口)。1946年,武鎮等地解放後劃歸橫山縣,米脂縣人口為18494戶92510人。

1949年89919人,1959年為126632人,10年內增加36713人;1969年達150155人,比1959年增長23523人。70年代,開始實行計畫生育政策,人口數量得到一定控制。1979年,米脂縣人口157526人,比1969年增長7371人,此10年人口增長數明顯低於上一個10年。隨著又一個人口生育高峰的到來,80年代以來人口再次迅速增長。1989年,米脂縣人口達188732人,10年內增長31206人。  

2012年,米脂縣常住人口15.51萬人。戶籍總人口224330人,總戶數80366戶,其中,男性116905人,占總人口的52.1%;女性107425人,占總人口的47.9%;在總人口中農業人口185402人,占總人口的82.7%;非農業人口38928人,占總人口的17.3%;2012年米脂縣出生人口3855人,出生率17.25‰,死亡1289人,死亡率5.77‰,自然增長率7.77‰。  

2016年末全縣常住人口15.94萬人。年末戶籍總人口223312人,總戶數81531戶,其中,男性117068人,占總人口的52.4%;女性106244人,占總人口的47.6%;在總人口中鄉村人口168468人,占總人口的75.4%;城鎮人口54844人,占總人口的24.5%;2016年全縣出生人口2953人,出生率13.26‰,死亡1012人,死亡率4.55‰,自然增長率1‰。  

資源

礦產資源

地下礦藏資源主要有煤炭、天然氣、陶瓷土、石灰石、岩鹽等。其中,煤炭主要分布在縣境內西北部,雖屬薄煤,但結構簡單,埋藏淺,易開採。天然氣除東部區域未探明外,廣泛分布在縣境西區地帶。陶瓷土分布在李家站、郭興莊、杜家石溝3鄉,其中沙家店和李家站一帶分布最集中,儲量最大。岩鹽儲量最大,探明鹽層蘊藏米脂縣地下,鹽層最大厚度129~148米,探明儲量為1600~1800億噸。

水資源

無定河過境水年均總流量6.3億立方米,通過渠道、抽水工程,可供農用1087萬立方米,河水利用率1.73%。米脂縣流水支毛溝550條,年平均地表徑流量6166萬立方米,建庫、池後總有效蓄水量3538萬立方米,可利用水1184萬立方米,占徑流量的19.2%。地下水估計1000萬立方米,開採量203萬立方米,供城鄉工業、生活用水。米脂縣每年可控用水量2789.7萬立方米,總需水量2474萬立方米。水資源總量7166萬立方米,無定河米脂段的水能理論蘊藏量2200千瓦。  

植被資源

境內森林茂密,草原寬廣,植被覆蓋率很高,植物種群豐富。隨著歷代開發破壞,原始森林逐步喪失,草地變為農田,加上水土嚴重流失,造成生態環境惡性循環,至民國年間,已是童山禿禿,植被稀疏。新中國成立後,經多年植樹種草,植被有所擴大,但總體面積仍然較小。米脂縣植被區系的地理組成主要有北溫帶成分、歐亞溫帶成分、東亞成分、溫帶亞洲成分、黃土高原成分、華北成分、蒙古草原成分等。總體呈現溫帶草原景觀,屬歐亞草原的一小部分;旱生化明顯,隱域性景觀比重較大;殘留極少自然植被。常見植被類型有乾草原、落葉闊葉灌叢、喬木林、草甸和水生植被。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可利用種類不多。原有的皮用野獸狼、狐、狗獾(俗名猯)、黃鼬等幾近絕跡。所存稍多是野兔,皮可制帽,肉可食用,由農民自行獵取出售。野禽原來常見的喜鵲、烏鴉、斑鳩、鷹、水雀、蠟咀、金翅、啄木鳥因大量使用農藥,數量越來越少。多見的岩鴿、石雞可作肉用。候鳥家燕、雨燕(俗名沙燕)食蚊,每年春飛來,秋飛去。  

經濟

農業

新中國成立40年來,農業產值曲線上升,在嚴重自然災害年份波動較大。1949年農業產值632萬元。

1950~1959年平均農業產值779.2萬元。其中糧食年均產值583萬元、經濟作物25.9萬元、蔬菜瓜類85.5萬元。1960~1969年平均農業產值818.8萬元。其中糧食、經濟作物、蔬菜瓜類年均產值分別為636.5萬元、7.9萬元、66.6萬元。1970~1979年年平均農業產值1597.8萬元。其中糧食、經濟作物、蔬菜瓜類年均產值分別為1336.6萬元、6.4萬元、118.8萬元。

1980~1989年,年均農業產值2266.5萬元,其中糧食、經濟作物、蔬菜瓜類年均產值分別為1199.8萬元、81.4萬元、149.2萬元。  

2012年,米脂縣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5.284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61億元,在總產值中,種植業產值5.65億元,畜牧業產值2.38億元,林業產值0.17億元,漁業產值0.01億元,農林牧漁服務總產值0.396億元。年末實有耕地面積35938公頃,常用耕地面積27859公頃。  

2016年,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7.29億元,比2015年增長6.4%。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89億元,增長20.22%。在總產值中,種植業產值8.29億元,增長27.34%;畜牧業產值2.93億元,增長6.16%;農林牧漁服務總產值0.48億元   。

工業

1956年,國家投資的牛金山、書窯溝煤窯開業,縣辦國營工業問世。1956~1957年,工業、手工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龍鎮私營煤炭業轉為公私合營,後成為國營龍鎮煤礦。城關個體手工業者組織集體企業。1957年底,國營工業單位2個,公私合營4個,手工業合作社、組15個;工業總產值84.7萬元。

1961年以後,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企業緊縮,不合格的企業下馬。1965年,保留國營企業3個,集體企業4個;工業總產值105.14萬元。“文化大革命”前期,生產秩序受到干擾破壞。1967年,全民企業3個,集體企業8個;工業總產值86.55萬元,比1960年下降58萬元。1970年,在興辦“五小工業”精神指導下,工業出現轉機,先後建成縣氮肥廠、火電廠、酒廠。

1989年,米脂縣有國營工業9個,縣城和鄉鎮辦集體工業企業31個,村集體工業企業256個,個體工業409個,全民、城鎮集體企業職工5251人。米脂縣工業總產值2353萬元。其中全民703萬元,集體1116萬元,個體534萬元。已形成小型煤炭、機械、食品、服裝生產為主的縣級工業結構。主要產品有煤、化肥、洋芋加工機械、麵粉、肉類、糕點、粉條、瓷器、鐵器、磚瓦等。  

2012年,米脂縣全部工業增加值12.1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79億元,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1.3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17億元。其中,輕工業產值1.9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1.5%;重工業產值15.1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8.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天然氣46133萬立方米、燒鹼12.4萬噸、聚氯乙烯樹脂12.5萬噸、鹽酸6.7萬噸、防寒衣198.9萬件。  

2016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3.88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25億元,同比增長9.5%;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1.63億元,同比增長3.4%。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2.5億元,同比增長11.9%   。

商業

1949年,米脂縣從商者223人,經營商品不過1000種,土產品多,低檔商品多,花色品種單調;商業、飲食服務業零售額148萬元。1989年,米脂縣國營、供銷、物資、合作商業、飲食服務業企業135個,註冊資金1907.5萬元,從商人數1286人;個體商業、飲食服務、修理業743戶1163人。總從商人員2449人。經營商品達7000餘種,較大程度地滿足民眾需求。商業、飲食服務業零售額4287萬元。  

201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085萬元,其中限額以上完成9580萬;限額以下完成80505萬元。批發業銷售額152623萬元;零售業銷售額121505萬元。

2013年米脂生產總值(GDP)46.648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755億元,比上年增長2.3%,占生產總值的12.3%;第二產業增加值14.609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占生產總值的31.3%;第三產業增加值26.284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占生產總值的56.4%。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0048元,比上年增長16.2%。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3.92億元,占生產總值的51.3%。  

2016年,米脂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10043.9萬元,同比增長8.8%   。

交通

米脂縣 米脂縣

1949年前,縣內僅有19公里顛簸不平的簡易公路,城鄉間道路不暢,橋樑少而窄小,溝壑縱橫,多羊腸小道。往來以徒步為主,運輸靠人背驢馱。米脂縣無一輛機動車。

50年代起,隨著經濟建設發展,拓修南北交通幹線和米佳支線。1989年,米脂縣已有公路521.4公里,比1949年增長26.4倍多。其中乾、支線2條共44公里(瀝青路面),縣鄉公路9條(含專用1條)共112.6公里,鄉間公路364.8公里。主要公路上橋涵配套,中小橋樑140多座。米脂縣15個鄉鎮全部通汽車,396個村莊有307個通車,占77.5%。形成以縣城為中心,接連鄰縣,輻射鄉鎮,初具規模的公路網。工具由“老牛破車圪塔繩”發展到膠輪車、機車、拖拉機、汽車齊備。1989年,米脂縣擁有汽車335輛,拖拉機、機動三輪車1285輛;完成貨運量10.6萬噸,貨運周轉量1319.6萬噸公里。  

2013年,米脂縣共建成公路總里程968公里。其中:縣鄉道路180公里,通村公路(含網路路)788公里,公路密度為75公里/100公里2。實現建制村通達396個,通達率100%;建制村通暢310個,通暢率達77.8%。建成農村五級客運站7個,招呼站和站牌近百個。擁有計程車173輛,公車41輛,客運班車80餘輛,貨運車2800多輛,縣內客運網路已初步形成。  

2016年,全市新註冊機動車5.98萬輛,新增駕駛員4.72萬人,駕駛人員總量突破83萬人,以年均百分之五的速度增長。米脂縣機動車保有量達31123輛,2016年新增註冊登記車輛1234輛,新增駕駛人2300人。

社會

衛生

米脂地貌特徵 米脂地貌特徵

1939年縣內始有西醫。1944年成立公私聯合醫院。1946年創辦縣人民衛生所。1944年起民主政府提倡講究衛生,開展幼兒種牛痘、改造舊接生婆和宣傳新法接生活動。人民健康得到關注。

新中國成立後,建立健全管理、醫療、防疫、保健機構,不斷加強衛生隊伍建設。在“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中西醫結合”等方針指導下,衛生事業日趨進步。1949年,縣內有公辦衛生所1處,醫、護士3人,私人中醫10多人,中藥鋪4個,病床5張,僅能治療一般常見病。到1989年,公辦醫療保健機構發展為29個,病床總數239張,公辦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務人員361人。1989年與1949年比較,人口死亡率由13‰下降至6‰,平均壽命由35歲提高到60歲。  

2012年,米脂縣所有鄉鎮衛生院和有條件的村衛生室全部執行藥品“三統一”和“零差率”政策,包括國家基本藥物目錄498個品種、1545個品規,藥品使用率和配送率均達到100%。米脂縣有168739名農民參加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5.68%,共補助44721人次,補助資金4370.21萬元。  

2016年,縣醫院2016年門診患者12.39萬人次,較2015年增長8.48%,收治住院病人9729人次,,業務總收入4893.63萬元;中醫院2016年共收治住院病人4510人次,收治門診病人5.3萬人次。  

科技

1979~1983年9月,米脂縣有15名技術人員被授予工程師、農藝師、畜牧獸醫師、主治醫師職稱,370人授予助理級、技術員級職稱。1985年,米脂縣共有自然科學科技人員465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109人,農牧技術人員91人,衛生技術人員225人,其他40人。評定技術職稱者有中級17人,助理級110人,技術員級261人。

1985年,成立科技幹部管理局主管科技幹部工作。1987年8月至1988年底,米脂縣事企業單位開展專業技術職稱評聘工作。在縣職稱改革領導小組指導下,有關單位從下而上按規定條件評比,先後推薦上報高級專業職稱32人(含自然、社會科學兩大類,由省級審批),中級505人(由地區審批),審定初級專業職稱1029人(助理級190人,技術員級839人)。1989年底,米脂縣屬於自然科學領域的科技人員獲得職稱者648人。其中高級7人、中級101人、初級540人。  

2012年,米脂縣共申報的11項專利已經得到受權,另外有6項專利已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審批程式。共培訓農民達1800多人次,引進晉谷、香瓜等新品種20個,推廣新技術10項。參加農高會展示四十種產品,直銷產品收入達10萬元。  

2016年,積極組織開展了“科技宣傳月”、“科技活動周”和“科技服務年”活動,及時組織開展科技下鄉調研服務,為企業解決關鍵技術難題,排憂解難。全年共發放宣傳資料35000餘份,開展技能培訓24次,受訓人數達到18000人(次)。  

體育

李自成行宮--八角樓 李自成行宮--八角樓

新中國成立前,米脂縣無體育機構。1949年以後,體育先由教育局兼管。1958年在無定河東岸建成,面積約30畝。內設400米跑道6條,足球、籃球場各1個。1972年遷於銀河南邊、公路西側,面積25畝,內設200米跑道4條,籃球、排球場各3個。1974年6月,在此體育場西北角建成一座外圍長方形內呈橢圓的燈光球場,周長90.2米,磚砌9層環形看台,空懸16隻500瓦吊燈,可容觀眾2000人。各中國小均有操場。米中有較完備的體育設施、器械;6所縣辦中學也都有常用體育器械和活動場所。化肥廠、農機廠、龍鎮煤礦等企業有籃球場、桌球台等設施、器械;縣城部分企事業單位也有羽毛球場、桌球台等體育設施和器械。  

2013年,共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62個,鄉鎮體育健身工程桃鎮、龍鎮、橋河岔三處;路徑工程貂蟬廣場、翔鳳山社區、鳳凰山社區、姬家峁社區、福利院社區、自來水小區、電力局小區、物價局小區、康泰小區等,並安裝12套價值200多萬的健身器材。

2016年組織開展了春節“農行杯”中國象棋擂台賽、“農商行杯”山地腳踏車挑戰賽、“重陽節”老年人體育比賽、“闖府·長慶採氣杯”中國象棋邀請賽、“華山論劍體彩杯”籃球聯賽等活動。  

教育

1949年,擁有中學1所、國小41所,中小學生2955人,教職工131人。

1989年,米脂縣擁有普通中學14所,職業中學、教師進修學校、電視大學輔導站各1所,國小289所(農村286所);學校占地總面積825畝,校舍總建築面積13.34萬平方米;當年教育經費360萬元;教職工2258人;在校學生3.33萬人,其中高、國中學生653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97%。已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和教學網路。  

2012年,米脂縣各級中國小校42所(職業中學1所,普通中學12所,國小29所),在校學生18645人(高中在校生4357人,高職在校生1450人,國中在校生4714人,國小在校學生數8124人),減少1947人(高中減少287人,高職減少96人,國中減少888人,國小減少676人)。高中招生1439人,高職招生704人,國中招生1498人。米脂縣共有幼稚園19所,幼稚園及學前班在校學生3607人,減少85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專任教師1867人。共有教學計算機2500台(國小606台,中學1414台,職中480台),增加13台。圖書藏量561384冊(國小258747冊,中學262637冊,職中40000冊),增加10376冊。  

2016年全縣各級中國小校32所(職業中學1所,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1 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0所,國小19所),在校學生16924人(高中在校生2805人,高職在校生754人,國中在校生4207人,國小在校學生數9158人),增加了472人(高中減少471人,高職增加250人,國中增加204人,國小增加489人)。高中招生854人,高職招生312人,國中招生1476人。全縣共有幼稚園29所,幼稚園及學前班在校學生5905人,增加415人。全縣專任教師2094人。  

文化藝術

榮膺“千年古縣”稱號

2015年   10月由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頒發的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千年古縣”榮譽牌匾正式授予米脂縣。這塊沉甸甸的銅質牌匾長1米、寬0.6米,重達40公斤。   “千年古縣”這一金字招牌,成為米脂文化的一張新名片,將為實現“生態美、文化強、百姓富”三大奮鬥目標,增添新的活力和機遇。

民歌

米脂民歌是陝北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舊時代,它很少見諸文字,但男女老少都有會唱愛唱的,直接用它來抒發宣洩感情。米脂民歌有風情小調、信天游、秧歌曲、夯歌、攪煤號子、酒麴、輓歌、兒歌、催眠曲等。

秧歌

秧歌在米脂久傳不衰,新春佳節,各村鎮愛好“紅火”的人自動聚會,商議辦社火。村中一般自備秧歌服裝、化妝品;鑼鼓一響,30~50人參加。秧歌隊由傘頭領隊,隊員穿紅著綠,塗脂抹粉,;西區秧歌服飾講究頭扎英雄巾,飾紙花、絨球,腰系戰裙,足登雲靴或花鞋。

工藝美術

剪紙

米脂過年節、婚嫁吉日有貼窗花的習俗。創作者主要是婦女,發揮想像力和概括力,用剪刀和彩色紙鏤剪美術形象,諸如牛、羊、豬、雞、虎、猴、貓、兔、龍、蛇、鼠,石榴、牡丹、蓮花等。窗花用於貼窗格,點綴嫁妝包、喜饃喜糕,或裝飾米、面囤。

石雕

石雕石刻工藝可上溯到東漢時期,通過線刻、浮雕兩種手段來表現事物。雕刻方法主要是平面陽刻減地,其次還有陽刻加陰線、陰刻等。刀法凝練工巧,寫意與寫實融為一體。  

旅遊

貂蟬山莊

貂蟬山莊 貂蟬山莊

貂蟬山莊位於米脂縣城西北20公里處的柳家窪村, 景區總面積8平方公里。貂蟬山莊集餐飲、住宿、遊玩、娛樂為一體的生態休閒旅遊度假村,被譽為黃土高原小三峽。先後投資300餘萬元,峽谷旅遊風景區為主體的“兩區四園”(兩區:峽谷旅遊風景區、貂蟬洞黃土風情旅遊區;四園:花卉園、鮮果園、設施蔬菜園、小雜糧園)。擁有涼亭、游泳池、釣魚台、遊客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  

萬佛洞

萬佛洞 萬佛洞

萬佛洞石窟位於米脂城沿210國道北行7公里處。據史料記載石窟開鑿於北宋末年年間,明清兩代數次擴建。現存石窟22處且深淺不一,或獨居聳壁或洞穴相通,是陝北罕見的一組摩崖石窟,有較高的考古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後來石窟被山林隱士所賞識,視為洞天仙境,稱為“小林屋”;石壁上尚有“小林屋”三字篆刻。大雄寶殿當數萬佛洞石窟中最大的殿堂了,高距離地30米,進深11.7米,寬10.24米,洞高4.62米,正中的如來佛像高3.7米,周圍石壁和巨型方柱雕刻佛像近萬。窟頂有浮雕神龍、仙獅、福麒、天馬和八卦,花卉藻井圖案,石壁佛像群雕刻始於明嘉靖年和萬曆年間。  

李自成行宮

李自成行宮 李自成行宮

李自成行宮位於米脂縣城北盤龍山(原名馬鞍山)南麓, 占地3996平方米,建築面積174平方米,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米脂縣記載,李自成曾兩次返故里,在此居住。行宮整個建築依山而建,布局嚴謹,排列有序。其中爾樓的設計匠心獨具,為使音響效果達到最佳境界,建造時石匠將數十口瓷缸置於地下,具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奇效。2006年5月25日,李自成行宮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楊家溝革命紀念館

楊家溝革命紀念館 楊家溝革命紀念館

米脂縣楊家溝革命紀念館主要包括“中共中央十二月會議” 舊址等眾多 的革命舊址和毛主席轉戰陝北紀念館,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 原陝西米脂楊家溝村馬氏地主家族的百年窯洞莊園 ) 。楊家溝革命紀念館籌建於1972年,1978年正式對外開放。1992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被陝西省委命名為“陝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陝西省國防教育基地”, 2009年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5年楊家溝村被國家建設部、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0年被國家發改委納入全國第二期紅色經典景區。  

高西溝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高西溝一景 高西溝一景

高西溝村位於米脂縣城東北20公里處, 總面積4平方公里。經過高西溝人的共同努力,把一個荒山破溝治理成為全國生態建設的典範,先後被命名全國文明村、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陝西省休閒農業明星村、榆林市鄉村旅遊示範點。高西溝水土治理獨特的文化歷史底蘊、美麗而神奇的黃土高原地貌景觀、淳樸厚重的民俗風情。高西溝主要有水保生態展館、松柏生態林區、廟梁山觀光區、生態果園區、標準化封閉養豬場、人造平原旱作農業示範區、水保治理成果區、壩地高效農業區、林草區、“梯田層層盤上天”景觀、退耕還林示範區、休閒農家窯洞等15處景區(點)。  

姜氏莊園

米脂縣 米脂縣

姜氏莊園,位於米脂縣橋河岔鄉劉家峁村,始建於清同治光緒年間(1871年~1886年),占地面積26000餘平方米,2006年5月25日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莊園背靠峰巒,面向深溝長壑,依山就勢,其主人姜耀祖是聞名陝北的大地主。整個莊園由城垛式寨牆、馬面、井樓、炮台、下院、中院、上院、庫房、碾磨院、葡萄院、雞鴨棚、甬道等建築構成,門庭修造豪華,院落鋪設講究,布局嚴謹。院內套院,窯內套窯,門外套門,門內有門,每一塊匾刻都有講究,或闡述一個道理,或寫出一片心境,可謂是“求工於一筆之內,寄情於點畫之間”。建築主體及局部設定無不寓含期盼平安吉祥、耕讀傳家和風水理念的傳統道德風範,是中國最大的城堡式窯洞莊園,是中國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築之一,被專家、學者和遊客譽為“西部民居第一宅”。  

名優特產

米脂驢板腸

米脂驢板腸特點:麻、辣、鹹、嫩、鮮香味美。米脂驢板腸營養價值:驢板腸及驢板腸製品的蛋白質含量比較高,而且驢板腸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胺基酸,而且其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效價較高。驢板腸還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驢板腸是陝西榆林市米脂縣一種很有名氣的的風味食品,因它不僅肉質細膩香醇、麻辣可口,而且還有滋陰補腎的療效,所以在市場上十分走俏。板腸的“板”字,是整塊的意思,指驢的全副大腸。吃陝北菜時也別忘了要上一壺陝北米酒,這種用軟黃米加工成的酒酸甜適口、消膩暖胃,是冬季佐餐的好飲料。  

米脂貢米

米脂的小米久負盛名,俗話說:“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米脂女子皮膚細膩、嬌嫩、白裡透紅,是因長期食用米脂小米而得。米脂也是因“地有流金河水,沃土宜粟,米汁淅之如脂”而得名。米脂谷粟從漢代起,已有4000餘年的栽培歷史。經過歷代培育,品種繁多,米質優良,營養豐富。含蛋白質15%,脂肪5%,且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米脂縣是一個農業縣,耕地面積3.8萬公頃。以盛產小米、扁豆、紅豆、豌豆、綠豆等各種小雜糧而聞名。特別是以米脂小米而著名。目前國內大中小城市小雜糧需求量大約在一萬噸左右。  

碗砣兒

碗砣為延安風味小吃。做法是用蕎麥仁加水滲透碾壓,漸漸加水,摻成糊狀,過濾去渣,稠度以掛勺為宜。而後將粉糊盛碗入籠,旺火蒸熟後晾涼,從碗中脫出成,故名碗。其色淺灰,食時切片,狀若柳葉。調拌湯汁用鹽、醋、油潑辣子、花椒粉、姜粉、蒜泥、香菜、芝麻等加水勾兌而成。此為秋冬美食,可獨食,亦可下酒。  

著名人物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鴻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岩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鏇乘勝進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九宮山元帝廟遭村民誤殺。

杜聿明,字光亭,漢族。陝西省米脂縣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將領。出身於黃埔軍校,後在國民革命軍機械化部隊任職,歷任第二百師師長、第五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取得崑崙關大捷。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於河南省商丘市永城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所俘。1959年12月4日,獲得特赦釋放。1981年病逝於北京。

杜斌丞,原名丕功,字斌丞,自署秉誠。陝西米脂人。教育家和政治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1917年在陝北聯合縣立榆林中學任教務主任兼史地教員;1918年任校長。支持學生愛國運動,鼓勵學生為國效力,為發展地方教育,他還倡議、支持興辦了米脂高小、米脂三民二中、榆林女子師範、綏德省立第四師範、延安省立第四中學等學校。杜斌丞一生不斷堅持革命。毛澤東曾稱讚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忠實朋友”。周恩來評價他是“魯迅式的共產黨員”。

艾亞春,陝西米脂縣人,抗日英雄。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國民黨陸軍第十七軍八十四師野戰補充團團長。1941年5月,在晉南會戰中,率部深入敵後,在青廉村與敵遭遇,身負重傷,仍裹傷督戰。奮勇苦戰一晝夜,斃敵甚眾。7日,率部轉進垣曲縣焦家溝時,被日軍四面包圍。指揮官兵英勇衝殺突圍,在戰鬥中,不幸被機槍擊中腹部,壯烈犧牲。1947年12月31日追贈陸軍少將軍銜。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