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李鼎銘(1879~1947)原名豐功。陝西米脂人。幼年家貧,無力延師。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寄住舅父家中就讀,學習經史子集,兼習醫學。二十九年(1903)赴綏德州應考,取為廩生。次年,回鄉教私塾,宣統二年(1910)在綏德中學堂任教。
辛亥革命後,他擁護孫中山的政治主張,在當地提倡放足、剪髮、禁賭、破除迷信和興辦學校。1913年任米脂縣東區區長期間,利用臨水寺廟宇開辦米脂縣第一所國民國小,併兼任校長。1916年受聘於陝北聯合縣立榆林中學,擔任國文、數學教員。
1918年返鄉行醫,並和當地民眾在桃鎮創辦國民高等國小,擔任校長。1923年,李擔任榆林道尹公署顧問、科長等職。
1926年因病返故里,一面行醫,一面為地方公益事業服務。儘管經濟拮据,但多次拒絕了楊家溝大地主馬醒民等要他做總管家的邀請。他為人公正,主持正義,因而在當地民眾中頗有影響。在國民黨反革命派對陝北革命根據地多次進行“圍剿”期間,李曾一度被利用擔任米脂東區“肅反”委員會主任。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紅一方面軍長徵到達陝北。由於中共政策的影響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加上他的學生、共產黨員郭洪濤、艾楚南、張漢武、曹力如等的爭取,以及他早年參加革命的二兒子李力果的說服,使他的思想有了較大的轉變。
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逐步接受中共的領導,擁護中國共產黨團結抗日的政治主張,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1941年,陝甘寧邊區為了加強根據地民主政權的建設,實行“三三制”,開展普選運動,李鼎銘代表開明紳士被選為米脂縣參議會議長,陝甘寧邊區參議會參議員、副議長。
是年冬,在邊區第二屆一次參議會上,他又當選為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他在就職演說中,對自己的思想作了誠懇的自我解剖。就在這次會議上,他聯絡姬伯雄等十名參議員,提出了《政府應徹底計畫經濟,實行精兵簡政主義,避免入不敷出、經濟紊亂之現象案》。
毛澤東對這個提案十分重視,當即寫了批語:“這個辦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們的機關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對症藥。”在毛澤東的支持下,經過議員們充分討論,最後通過了精兵簡政的決議。精兵簡政政策不但在陝甘寧邊區實行,還推廣到敵後各個抗日根據地,對戰勝困難,提高工作效率起了積極作用。
1942年至1943年,李還根據陝北的地理、氣候特點,提出了精耕細作,多種洋芋,推廣養蠶,移民開荒等發展生產的措施。
李真誠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42年7月,他在接見晉西北紳士參觀團時說:“共產黨是進步的政黨,余今年雖六十,但已決心和共產黨患難與共,休戚相關。……從共產黨此次整頓三風中,可以看出共產黨已切切實實在與黨外人士合作,對此我更深信不疑。”
1943年1月,他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的發言及同年7月在《七七專刊》上發表的文章,都熱情讚揚中共開展的整風運動。
1943年11月,李在陝甘寧邊區召開的勞動英雄代表大會閉幕式講話中,滿腔熱情地讚揚八路軍,說:“這樣的軍隊,我是沒有見過的。所以我們要盡心盡力地擁護軍隊。”
1944年,看到邊區部隊在生產節約上取得巨大的成績時,他興奮地對記者說:“幾千年來,國家養的兵,都是穿老百姓吃老百姓的,惟獨我們八路軍,除了打仗以外,還進行生產,自給自足,並幫助人民春耕夏耘秋收。這是天下少有的。”這年1 2月,在陝甘寧邊區二屆二次參議會上,他作了關於《文教工作的方向》的專題發言,對邊區消滅文盲、培養知識分子、普及衛生常識等提出了許多有益的改進意見。李對全國政局的變化十分關心。每當時局逆轉或勝利,他常發表文章或談話。當蔣介石發動第三次反共高潮時,他憤慨地指出:“反共就是反對三民主義”,“進攻邊區就是破壞團結抗戰”。他還發表了《駁斥關於我被“撤職”的謠言》一文,揭穿了國民黨頑固派妄圖挑撥離間、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伎倆。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企圖發動全面內戰,中國面臨兩個命運、兩種前途大決戰的歷史關頭。李堅定地站在中國共產黨和廣大人民一邊,堅決反對蔣介石的內戰獨裁政策。
1946年4月,他在邊區三屆一次參議會上作的《關於選舉工作報告》中,斥責蔣介石指友為敵、發動內戰、欺騙煽動國統區人民參加反蘇反共反人民遊行的卑劣行徑,號召民主人士和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為和平民主而鬥爭。這次會上,李繼續當選為邊區政府副主席。
1947年春,蔣介石、胡宗南大舉進犯陝甘寧邊區,他隨邊區政府轉戰陝北。同年10月,中共中央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他極表贊同,說:“共產黨發動民眾徹底平分土地,審查幹部和黨員,這兩項政策偉大極了。有了這兩項政策,它將保證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必然成功。”
1947年12月11日,他在陝甘寧邊區政府臨時駐地綏德縣義合鎮突患腦溢血病故。邊區政府舉行了追悼會。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陝甘寧邊區政府都送了輓詞。陝甘寧邊區政府根據李鼎銘家鄉民眾要求,決定將米脂縣桃鎮國小命名為“鼎銘學校”,以資紀念。
李遍覽經史子集,通曉多門自然科學,曾撰寫《中國哲學思想體系與民族傳統概論》一書(1998年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為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積極貢獻;他的著作還有《北方民族歷史教科書》。
與毛澤東的深厚友誼
1941年,李鼎銘當選為邊區政府副主席之後,便單身食宿在政府機關,專心致志,忙於政務。1941年年底,舊曆年關到了,李鼎銘決定返里探親搬家。毛澤東聞訊,特派出愛國華僑送給他的那輛福特牌高級轎車送李副主席榮歸故里。當時在邊區,能享受這等殊榮的也只有李鼎銘一人。
李鼎銘在家鄉米脂停留兩個月,總是精神煥發、熱情洋溢地同當地士紳暢談共產黨實行三三制的真諦和決心,以及延安各方面的印象,解釋疑慮,縱論國是,深得當地紳士們的擁護和稱讚。當李鼎銘攜帶家眷返回延安時,毛澤東又派專車接他到楊家嶺,熱情地把他迎進窯洞,問他搬家情況。他告訴毛澤東,已把全部家產獻給邊區政府了。毛澤東說,留一點吧。李鼎銘口氣堅決地說:一點也不留。毛澤東聽了哈哈大笑地說:“你真是開明人士!” 。
從此之後,毛澤東和李鼎銘交往更加密切。李鼎銘每次到楊家嶺,毛澤東工作無論怎樣忙也都要接待、交談。毛澤東還經常到邊區政府看望李鼎銘,總是恭敬地稱他為“李老先生”。
人物紀念
為了紀念李鼎銘先生,中央電視台、瀋陽軍區曾攝製《毛澤東與李鼎銘》電視專題片,記述了他在陝甘寧邊區出任副主席與毛澤東的密切交往、深情厚誼。米脂縣委、縣政府建立了李鼎銘紀念館。
2001年,陝西社會科學院專門成立了“李鼎銘研究會”,先後在延安、米脂、西安召開專門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對先生一生的思想進行研究,並出版《李鼎銘與陝甘寧邊區》《李鼎銘哲學思想研究》。
2004年,中央統戰部、陝西省統戰部、延安市統戰部出版《延安——中國的統一戰線》,有專門章節論述李鼎銘先生在統一戰線中的不朽功勳。
陵墓與故居
李鼎銘陵園與故居位於米脂縣城東20公里的桃鎮村。陵園是周恩來總理批准於1959年修建,它將陝北傳統的墓建和現代陵園建築巧妙融為一體,設計工巧,修造精湛,登山瞻仰,引人肅立。莊嚴雄偉的塔型紀念碑上鐫刻有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和西北局題贈的輓詞。李鼎銘故居坐落在陵園下的黃土坡上,是5孔典型的陝北窯洞,闢為李鼎銘紀念館。這裡環境清新自然,天籟獨具,與李鼎銘先生慎思博學的人格融通。陵園與故居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